第15章 忽必烈推薦治國能人劉秉忠

第15章 忽必烈推薦治國能人劉秉忠

第15章忽必烈推薦治國能人劉秉忠

孛兒只斤?忽必烈,生於1215年,卒於1294年,出生於蒙古族黃金家族,他是元朝的創建者。是監國托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的弟弟。蒙古帝國尊稱他為“薛禪汗”。忽必烈在青年時代,便雄心勃勃,志向遠大,“思大有為於天下”。孛兒只斤?忽必烈建立了幅員遼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元朝。

忽必烈在位期間,建立行省制,加強中央集權,使得社會經濟逐漸恢復和發展。他也曾多次派兵侵略鄰國,但多遭失敗。同其祖父成吉思汗一樣,忽必烈是蒙古民族光輝歷史的締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位35年,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被加封為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後世稱他為元世祖。

忽必烈遵照蒙哥大汗的命令,率領南征的軍隊回到了北方的都城,到了京城的時候,聽說有阿拉克岱爾和劉太平倆人,遵照蒙哥汗的命令,調查核實各地上繳政府的稅收,他秉公執法,不徇私情,京城裏的許多官員都受到了處分。

忽必烈說:“這裏的管理稅收的官員,都屬於我管轄,大半都是我任命的,難道他們都是貪官嗎?這次我出師去攻佔西南,離開大汗太遠了,在朝廷里必定有不懷好意的人故意說我的壞話,我完全應該進入朝廷向大汗說清楚,消除那些奸臣的蒙蔽,不要冤枉了那些好人。”

這時剛好遇到農業部長姚樞,到忽必烈的官府來拜見他,他們過去關係很鐵,無話不談。姚樞是元初政治家、理學家。字公茂,號雪齋、敬齋。先世自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入居內地。少時學習勤奮。金朝末年,父姚淵任許州,今河南許昌,錄事判官,後來舉家遷到了許,在那裏居住了下來。

1232年,蒙古軍破許州城,姚樞到燕京,即今天的北京,投靠了楊惟中,被引薦北覲窩闊台汗。1235年,皇子闊出統兵攻南宋,詔姚樞從楊惟中隨軍訪求儒、道、釋、醫、卜等各類人才。

蒙古軍陷德安,即今天的湖北安陸,姚樞從俘虜中訪得名儒趙復,竭力勸告他北上講學授徒,此後理學在北方傳布漸廣。姚樞從趙復處盡得程朱傳注等重要經典書籍,開始學習理學。

1241年,出任燕京行台郎中,旋因與主管官員意見不合,放棄了官職,隱居於輝州蘇門,在今天的河南輝縣北。1250年,忽必烈召姚樞至漠北訪問治道,姚樞上書陳述儒家傳統的帝王之學,治國之道,深受忽必烈的器重。忽必烈受命統治漠南漢地軍事,姚樞建議在與南宋接壤地區屯兵,積穀守邊,再思考消滅宋朝的策略,被忽必烈採納。

後來追隨忽必烈進攻大理、鄂州,即今天的湖北武漢,深得忽必烈的信任,得以參與軍事活動,屢次大膽勸告忽必烈,多次險些遭到殺害。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姚樞以藩府舊臣預議朝政,參定一代制度,擔任東平宣撫使、大司農、中書左丞,出為河南行省僉事等官職,入拜昭文館大學士,終於獲得位高權重的翰林學士承旨的職位。

當姚樞聽忽必烈提到這件事,就勸忽必烈說:“大王雖然是皇帝的弟弟,但是畢竟是皇帝的大臣,是不應該和皇帝進行爭辯的。現在大王不如攜帶了王府中的妻子和兒女,全部都進入朝廷,表示自己對朝廷的忠心,這樣或許能使那些說壞話的人再以無話可說,皇帝的懷疑就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姚樞說到了忽必烈的心坎上,忽必烈很佩服姚樞的足智多謀,認為調解弟兄之間的矛盾,沒有比這樣做更好的辦法了。

忽必烈聽了后,接連點頭說:“你說得真好,我就按照你說的那樣辦吧!”忽必烈回到和林以後,拜見了蒙哥汗,就把姚樞所說的大體意思,向蒙哥汗進行了說明。

蒙哥汗知道忽必烈已經看出了他的用意,為了挽回面子,他不得不假惺惺地對忽必烈說:“我很擔心皇帝的弟弟帶兵遠征,時間久了,身體勞頓,因此是以召回都城,讓你好好休養,保養好身體后再去帶兵打仗,建立功勛,其實並沒有其他的意思。”

忽必烈那時的心情非常複雜,心裏七上八下的,很想還向蒙哥汗說明一些事情,看見蒙哥汗的眼中包含着憂傷的淚水,覺得當帝王的為難,也不禁感到悲傷起來,也跟着流下憂傷的眼淚。倆人面對面對哭泣了一陣,相互之間都沒有再說別的什麼話。

到了第二天,忽必烈和蒙哥汗兄弟倆再次相會,蒙哥汗想另外建造城市和宮殿,作為新的都城,忽必烈聽他的提議,也很贊同,就向他保薦了一個人,名字叫做劉秉忠。

劉秉忠原名侃,字仲晦,邢州人,他的曾祖父是金朝的邢州節度副使,蒙滅金后,他父親在邢州元帥府里是個軍事長官,劉秉忠長大了在邢州節度府里當了一個小官兒。

劉秉忠年青時遭逢亂世,劉秉忠感慨“大丈夫懷才不遇,應當隱居起來尋找機會”,於是放棄官職上了武安山。過了幾年,天寧寺高僧虛照禪師聽說劉秉忠是個人才,派弟子請他下山:“不要在那裏作道士了。”

於是劉秉忠在天寧寺當了和尚,做了虛照的徒弟,法號子聰。其實道士也罷,和尚也罷,對於劉秉忠來說,出家是假,尋求機會出山做官,參與治國理政是真。師徒二人遊歷山西大同,他看南堂寺是個好地方,就居留了下來。

1242年,高僧海雲印簡,奉召前往和林漠北王府覲見忽必烈,路過大同,聽說劉秉忠博才多學,足智多謀,就邀請一周前往。有機會接近蒙古親王,劉秉忠自然很高興地答應了。

忽必烈召見二人,問:“佛法里有沒有安天下的辦法呢?”海雲回答道:“應該在天下大賢碩儒中詢問古今治亂興亡之道。”劉秉忠於書無所不讀,尤精於易經,至於天文地理律歷,三式六壬遁甲之術,無不精通,他很關心時事政治,論天下形勢了如指掌。

忽必烈大為賞識,於是把劉秉忠留在幕府,參與軍政大事,命令他還俗,賜名秉忠。和林之行,劉秉忠得遇明主,自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蒙古帝國的命運。

蒙哥即位后,忽必烈受命在金蓮川設置王府,管理漠南地區,廣招漢族人才,開始施展“大有為於天下”的抱負。劉秉忠、姚樞等人輔佐忽必烈在金蓮川制定了“廣招天下英俊,講論治道”的用人方略及施政方針,藩府舊臣,四方文士,大批有識之士迅速雲集到忽必烈的王府,由劉秉忠薦引,他的同學、學生、故交如張文謙、張易、李德輝、劉肅、李簡、張耕、馬亨、王恂、劉秉恕等人,都是當時的社會精英,先後進入王府,為忽必烈獻計獻策。

1251年,受封邢州的答剌罕,蒙古貴族稱號,向忽必烈提出報告,陳述情況說,邢州連年天災**,百姓逃散,沒有多少戶人家了,快派有能力的官員來治理吧。劉秉忠與張文謙一起向忽必烈推薦熟悉邢州情況的燕趙名士張耕和劉肅,忽必烈採納了他們的意見,在邢州設立安撫司,派近侍脫兀脫帶張耕和劉肅前往。邢州吏治,是忽必烈潛邸中漢臣的初步貢獻,也是劉秉忠向事業成功邁出的第一步。

蒙哥汗六年,1256年,忽必烈為便於統治中原地區,命劉秉忠在恆州東、灤河北岸的龍崗,今內蒙古多倫附近,興建都城,三年竣工,命名為開平。

1259年蒙哥汗在南伐南宋中戰死,忽必烈聽從張易計策,搶在其弟阿里不哥行動之前,從武昌出發,帶着劉秉忠、姚樞、郝經、廉希憲、阿合馬、董文忠兄弟等重要謀士,日夜兼程,輕騎奔回北方。

公元1260年6月4日,忽必烈在開平即大汗位,設開平府,年號“中統”,取“中原正統”中兩字,大有囊括天下之意。1264年又改年號為“至元”,取自《易經》中“至哉坤元”的意思。

至元三年,劉秉忠受命在原燕京城東北設計建造一座新的都城,命名新都為大都,郭守敬負責都城水系和建築材料的運輸問題,這就是明清兩朝的皇城,今天的北京。

公元1271年的舊曆十一月,劉秉忠領銜給忽必烈上了呈文:“元正、朝會、聖節、詔赦及百官宣敕,具公服迎拜行禮。”就是說按照忽必烈認可的方案,制訂典章朝賀禮儀制度以及命名國號行朝儀的一系列策劃工作已經完成,蒙古大汗可以順理成章地成為中原正統的至高尊者。

至元十一年,1274年,劉秉忠隨元世祖到上都避暑度夏。同年八月,劉秉忠在南屏山別墅無疾而終,時年五十九歲。元世祖得到喪報,非常吃驚,悲痛不已,他對群臣說:“秉忠事朕三十多年,小心縝密,不避艱險,言無隱情。其陰陽術數之精,占事知來,若合符契,只有朕知道,別人是不會了解的啊。”

於是委派禮部侍郎趙秉溫護喪,厚葬大都,最終改葬邢州祖塋,今邢台縣賈村。劉秉忠拜光祿大夫,位太保,參領中書省事,死後贈太傅,封趙國公,謚文貞。成宗時,贈太師,謚文正。仁宗時,又進封常山王。

劉秉忠是邢台人,他英俊豪爽,瀟洒風流,不拘小節,因為家庭出身貧寒,只擔任了一個府令史的小官,池塘難養大魚,他才華橫溢,空懷壯志,他認為身為小官很難施展自己的遠大抱負,就辭去官職去寺廟裏當了和尚。

風雲際會,因緣湊合,也許上天有意讓劉秉忠發跡,他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忽必烈召見僧人海雲,就邀請劉秉忠一起前往,在與忽必烈的會見中,劉秉忠才思敏捷,對忽必烈提出的問題從容應對,回答得體,尤其顯出他對中國哲學經典《易經》以邵康節的治國道理非常精通,因此得到忽必烈高度讚賞,劉秉忠給忽必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忽必烈這次就向蒙哥汗舉薦了他。

蒙哥汗也接受了忽必烈的舉薦,隨後就命令劉秉忠選擇地理位置,選定在桓州的東面,灤州的北面一個叫龍岡的地方,作為吉祥的地方,監督工匠進行修建,確定名稱為開平府。

蒙哥汗曾經遷移到這裏居住,蒙哥汗到來后就按照帝王的規格,在民間選擇美女,作為大汗的大老婆和小老婆,增加修建了朝廷街市。這時蒙古帝國正處在興旺的時期,到處充滿了濃郁的喜慶氣氛,蒙古大將兀良合台送來的捷報,又到達了宮廷,還有皇帝的弟弟旭烈兀,不久前遵照命令征討西域,也送來了捷報,蒙古帝國這時真是熱鬧非凡,好戲連台。

兀良合台從吐蕃進攻白蠻、烏蠻以及鬼蠻各個部落,都在今天的雲南省境內。這些少數民族部落根本不是蒙古軍隊的對手,很快就被打垮投降,羅羅斯和阿伯兩個小國家,都因為害怕蒙古大軍的強大攻勢,雙方沒有開戰,就主動乞求投降。蒙古軍隊又乘勝打垮了阿魯等各個部落,到此為止西南地區全部平定。

蒙古軍隊攻佔下雲南境內的各個部落後,又繼續南下向交趾發起進攻。交趾就是安南,唐朝時期曾經設置安南都護府,因此就取名為安南,那裏世世代代都是中國附屬國家。

蒙古軍隊南下進攻后,安南國王陳日煚在抗擊蒙古軍隊的戰爭中失敗,逃跑到了海島上,那裏的都城隨即就遭到了蒙古軍隊的大肆屠殺。

陳日煚派遣使臣向蒙古軍隊談判和平條件,蒙古軍隊士兵久居北方,對南方炎熱的氣候很不適應,很早日班師返回北方,就和安南約定每年向蒙古繳納一定的錢幣,就同意和安南和平解決,蒙古軍隊也沒有在那裏久留,駐紮九天就向北返回了。

那時西域也很不平靜,發生了回回叛亂,蒙古朝廷決定平定叛亂,皇帝的弟弟旭烈兀從和林率軍出發,沿着天山的北面山麓,經過阿力麻里,直接到達阿母河畔,在那裏招集了西域的各國國王,會合各**隊,聯合向西進軍,攻打進了木乃奚國。

木乃奚國在寬甸吉思海的南面,過去拖雷率領蒙古軍隊曾經從這裏過境,那時只是在城外大肆搶掠一番。那時拖雷並沒有攻進城內,避免了一場戰火。

這次旭烈兀為回回教徒所躲藏的地方,就在這座城市裏,為了清剿回回教徒,蒙古和其他國家的聯軍就分兵三路,同時向城市發起猛烈攻勢,這次戰爭看來是無法避免的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元朝帝國風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元朝帝國風雨
上一章下一章

第15章 忽必烈推薦治國能人劉秉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