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哭聲

第十五章哭聲

唐朝嘆息,聲音之中充滿悲天憫人的傷感:“朕前番已經殺了吐蕃六萬大軍,此戰又殺他一萬餘人,搶奪他幾乎所有的馬匹,宣贊王子已不足畏懼,朕故意不殺他,並非是放虎歸山,或者我對敵人心慈手軟,而是要打擊李家軍的士氣,事實上,我可可以告訴你們,下一次,我未必會有再能斬殺宣王子的機會,畢竟,今天他是急於報仇,才處於如此被動的局面,其實真正的交手,我即使能勝他,但要殺他,卻是艱難無比,”

“皇上,我這就不明白了,要打擊他們的士氣,把他殺了不是更加的好嗎,為什麼要放過他,”

隆多急得直搔頭。

“你有所不知,宣贊畢竟是吐蕃的王子,我若不給他一點臉面,擒住他之後再放了他,以他的性格,很可能憤而自殺,可是我現在並不想他死,而是要他知難而退,這就是我的本意,”

舍瓦都有些懷疑:“陛下之舉實在是高明,可謂下的是一着險棋,宣贊王子再敗之後,銳氣喪盡,很大的可能會按照陛下的預料回師吐蕃,畢竟,正如陛下當時對他所言,吐蕃犧牲了這麼大,足可以償還當時李隆基對吐蕃的恩情,而且,據我的猜測,李隆基和李亨現在的財政,肯定非常的吃緊,也抽不出多餘的錢來結交吐蕃,宣贊王子感於陛下不殺之恩,說不定真的不會背棄李隆基而去,”

“可是陛下,牛僧孺明明受了重傷,以當時的情況,你為什麼不殺了他,至少應該可以擒住他的,”隆多再次的發出疑問。

唐朝一笑:“這個問題,義父肯定知道的,讓他告訴你,”

舍瓦就微笑道:“陛下早在長安的時候,就已經預料到這樣的結果,早已經制訂出對策,見到牛僧孺的時候,故意放他一馬,到時候,會有大用的,”

“什麼大用,白白的放人走,這不是便宜了這叛徒嗎,”

“嘿嘿,告訴你,陛下這樣做的目的,其一是要他跟着李隆基回到靈武,幫助李隆基奪取李亨的軍權,以形成他們內部的不和,其二是要交他這個朋友,”

“法王說的第一點,我可以理解,就是讓他們自相殘殺,可是第二點,我就不明白了,和這樣的叛徒,還交什麼朋友,一刀殺了就是,”

隆多剛才差點死在牛僧孺的手上,心中自是深恨之。

“這就是權術的運用,牛僧孺此人,並不是壞人,反而是個能人,武功已經達到化境初期,算是個難得的人才,他之所以棄朕而去,是因為相信李隆基可以一統天下,以成就自己不朽的功勛,這是一個心中有大抱負的人,我若是能結交他,他未必不能再次的投靠我,”

“這樣的人,人品如此的差,陛下難道也要,”

隆多感覺到不可思議。

“呵呵,給你說了也不懂,快去整隊,陛下立即要檢閱三軍,”

隆多應命而去,舍瓦向唐朝一笑:“陛下,這些權術的妙用,給這混小子說了他也不懂,其實,我一直以為陛下不殺牛僧孺和李隆基,是因為念着當年的舊情,現在看來,原來是這樣的意思,”

唐朝點頭,眼神之中有一種鄭重的味道:“不錯,兩國相爭,關係到千萬人的身家性命,豈能有絲毫的婦人之仁,若非還有這樣的目的,我今日怎麼會任由李隆基和牛僧孺離去,當然,說句實話,我們就算能殺得了牛僧孺和宣贊王子,但是極大的可能,還是殺不了李隆基,因為他手上的倚天劍實在太過霸道,而且又是拚命,可我不能殺宣贊王子,以免引來哈密路贊普的大軍,據說此人的武功,已經是化境中期極深的高手,而且善於用兵,一旦宣贊王子被殺,肯定會引來吐蕃傾國之兵,在當今中原的局勢下,能夠少引入一支軍隊,無論是對我還是對安祿山,都是莫大的幸事,以我的估計,骨力佩羅和突厥現在還不出兵,是在等着中原局勢進入見分曉的時候,再進入以收取漁翁之利,朕雖然娶了這兩國的公主,關係深厚,可是這兩個國家,未必沒有存着私心,”

“陛下所言極是,我們實在不宜在局勢混亂之時向吐蕃軍再次下絕殺之手,不然的話,外族大軍源源進入中原,肯定會造成我們無法控制的局面,”

當下,唐朝檢閱三軍,狼正軒也在檢閱之列。

這一戰,唐朝軍隊損失極少,只有三千餘人死傷,繳獲大量的糧草物資,更有五萬匹裝備精良的戰馬。

唐朝下令將五萬匹戰馬分給狼正軒一萬匹,以擴充騎兵,其餘的四萬匹戰馬則充實自己的騎兵。

他對騎兵早有系統的訓練,只差無馬,現在有了這四萬匹戰馬,頓時擁有精銳騎兵八萬餘人,連上在陽平關鎮守的二萬騎兵,唐朝現在的騎兵數量,已經和在陽平關外駐紮的史思明部的騎兵數量相當,達到恐怖的十萬騎兵。

吐蕃軍的入侵,並沒有削弱唐朝,反而給他送來的數萬精良的戰馬不說,還有數不清的糧草物資。

唐朝大軍隨即進入成都,狼正軒的行轅,在著名的武侯祠發表了全軍演說,正式擁有西南。

狼正軒信心滿滿,在誓師大會上再次表達了對唐朝的尊重,做唐朝的西南王,隨即帶領十萬南詔大軍隨唐朝親征李隆基。

唐朝命班林和辛白江兩員要將駐守劍門關,派文官進駐綿竹、成都、大理等地,統治整個西南,輕搖薄賦。

新唐朝元年暮春三月戊戌日,唐朝自帶八萬騎兵,以狼正軒為前部,自為中軍,舍瓦為合后。

隨身驍將五十餘員,共計馬步三軍二十萬精兵,西出劍門關,揮兵北上黃河,欲與安祿山在徐州共擊李家軍。

……

李隆基奔跑半日,在武勝縣收住兵馬,只有一萬人不到。

還好不久之後眾吐蕃兵擁着宣贊王子來到,李隆基看去,暗中羞愧,原來宣贊的四萬騎兵雖然都失了戰馬,而且死傷不輕,可是宣戰身後足有三萬人。

這樣一來,雙方高下立分,李家軍的戰鬥力,真的可說是不堪一擊,一打之後就是四分五裂,但是吐蕃軍紀嚴明,即使是在如此情況下,仍然還有一戰的能力。

李隆基伏地大哭,叫眾御林軍各自歸隱鄉間,被牛僧孺等拚命勸住,當即命令士兵結隊去強搶糧食,埋鍋造飯,商量今後的行止。

吐蕃兵不用牛僧孺教,也是爭先恐後的到鄉中搶劫糧食,填飽肚子。

“陛下,你的大恩,我宣贊已經拚死報答,這就準備回歸吐蕃,還請見諒,”

不知道何時,宣贊王子已經來到李隆基的面前,深深作揖。

這一路奔逃下來,他算是在心中想明白了。

唐朝的精兵,的確是太厲害了,若是在張飛峽大戰之前,他或許會豪氣干雲,答應替李隆基除掉唐朝,可是和唐朝真正的交手之後,他知道絕無可能。

他自然對唐朝有滔天的恨意,可是他還是服膺唐朝對他說的話:兩國相爭,戰爭本就是水火無情,有時候往往沒有對錯之分。

可是唐朝沒有殺自己,明顯的放自己一條生路,就是不想和吐蕃結下不可解的深仇。

他死的這六萬騎兵,就當是為李隆基殉葬,為他還了以前的恩情。

當然,宣贊王子心中最擔心的,其實是再次帶領吐蕃軍隊來進攻唐朝的時候,他照樣沒有取勝的辦法。

張飛峽之戰可說是一次意外,他真正的冤死,可是劍門關之戰,唐朝雖然有“飛鳥隊”潛入,佔了內外夾攻的便宜,可是吐蕃士兵早已經想報仇,戰鬥之中都是捨生忘死,但是依然死了一萬餘人,而唐朝的傷亡,只有區區三千人。

這就是恐怖的差距了。

完全沒有任何取巧的成分,也就是吐蕃軍的戰鬥力,和唐朝的精兵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他當然不知道,唐朝訓練士兵的時候,就是以陣法作為根基,單兵作戰和協調作戰結合得非常的好。

而且在訓練鳳蕭的斥候隊的時候,甚至是以現代訓練特種部隊的辦法來訓練,而且每一個步兵,都輪流練習馬上功夫。

這樣之下,經過艱苦訓練出來的士兵,自然具有強大的戰鬥力。

更加恐怖的是,這些士兵,大多都有親自作戰的經歷,再有隆多這樣的悍將,想不精銳都難。

至於這一次出奇制勝,利用大霧天氣潛入劍門關所用的“大鳥”,其實是唐朝在漳州一中的時候學的一款飛機模型得到的啟發。

記得當時他們班上舉行科創大賽,每個人都必須交一個參賽作品,唐朝當時只是隨便的製作了一個飛機,后來居然得了大獎,也算是當時一個小小的成就。

力的運用,帆的製作,風的使用,這些等等的技術,在唐朝的人看來,不可能解決的問題,但是在他的手中,卻是輕而易舉的就完成了。

製作這樣的“飛翔的大鳥”,而且能夠托起人身重量的東西,的確是機密,因此直到唐朝看了當地的天氣,斷定三日之後才有大霧,這才讓士兵訓練。

這樣的東西,早在長安的時候,唐朝已經秘密的派能工巧匠將這些東西製作成功,行軍的時候自是隨身攜帶。

因此才讓士兵操練純熟,一舉建功。

李隆基的淚水這次是真的流了下來,看着宣贊王子:“殿下,您……真的不顧吐蕃的大仇,不顧你我的交情,要離我而去了嗎,”

先前,他的哭泣自然是在收買人心,可是現在,卻是真的絕望的哭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飛越唐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飛越唐朝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五章哭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