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四章 大結局

第三五四章 大結局

以前庄二老爺一家之所以在父母過世后,還能跟庄大老爺一起住,是因為兩兄弟關係不錯,所以兄弟不分家也很正常,但現在當家的是庄大郎,人家不過是庄二老爺的侄子,可沒有義務再養着二房一家,所以自然將二房趕走了。

忠義侯府因子弟沒出息,不過就是些莊田俸祿,收入不多,再加上當時從龍花了不少錢,平常又想維持侯府的體面,花錢那是寅吃卯糧,如今分家,根本沒多少東西分,二房只分到很少一點東西,所以二房出去后,生活水平迅速跌落。

二房嫡子庄四郎是個溫柔多情的人,這些年對身邊那些姬妾通房都很好,生了一堆的庶子庶女,如今家境困難,他還子女成群,哪裏開支的起?偏他又是心軟的人,捨不得賣了姬妾通房,也不像高二老太爺等人那樣捨得賣女兒換錢用,於是只能盡量節儉,以維持生活。

結果他倒是想盡量維持生活,他那些姬妾通房卻是從奢入儉難,不願意了,有生養的也就罷了,沒生養的,年齡小青春正盛還能再找金主的,說是為府里節約錢財,打算離開,庄四郎倒是想留,但庄二夫人看家裏錢不夠用了,自是同意,於是那些女人全拿了賣身契跑走,攀日子過的比較好的人去了;剩下那些生養了的或沒生養但年齡大了走不掉的,看莊家日子過的這樣差,心裏非常的鬱悶,想着要知道庄四郎人長的一表人才,結果卻是個繡花枕頭,沒什麼出息。當初別跟他就好了,要不然現在日子也不會過的這樣慘,特別是當年那些私下嘀咕過聞百翎的,這會兒想着,當初爭贏了還曾得意過呢。現在看來,有什麼好得意的,人家過着富貴日子,她們跟庄四郎過着“吃糠咽菜”的日子,想想都鬱悶。

因知道二房沒多少錢,從庄四郎身上也榨不出什麼好處來。漸漸地對庄四郎,便沒有以前在侯府里時那麼好了,庄四郎看了,心裏不由苦笑,想着他當初怎麼就會為著這麼一群嫌貧愛富的賤人。搞的失去了聞百翎呢?當初這些人說什麼喜歡他,不願意離開他,求他看在她們喜歡他的份上,不要讓她們走,他當時傻透了,感動的不得了,還真信了,留下了這群垃圾。卻失去了聞百翎,現在如何?不是說喜歡一個人就會與對方患難與共嗎?現在呢,現在還沒有危難。不過生活稍差了點,這群曾口口聲聲說喜歡他、曾讓他感動得不得了的東西就對他有意見了,甚至對他的態度也變差了,能攀高枝的還都攀高枝去了,患難見真情,這是群什麼樣的東西。她們的真面目,眼下他可算是知道了。可惜知道的已經太晚太晚了,後悔也沒用了。這時候他才知道,他當年有多傻,那些女人說了,他就信了,每次想起這事,都越想越覺得當年的自己蠢得不忍直視。

如果一切能重來一次,他再不會為了這群東西,失去聞百翎了,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葯,他再後悔也沒用了。

不說那邊庄四郎發現自己當年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蠢透了,卻說當下,女學風波就這樣有驚無險地過去了,女學也慢慢步上了正軌。

不兩年,聞三娘給兒子娶妻時,一為了表示對聞百翎夫婦的支持,二為了在分府後有鎮國公府這個大樹當靠山,不被人欺負,還專門從女學裏選了個學生。

她選的不錯,剛好她兒子是宗室,不用科舉,她為了讓兒子不變成紈絝,對他管的較嚴,雖沒讀科舉方面的書,卻讀了其他雜書,她兒子後來對科技也較感興趣,跟女學裏學了數理化方面知識的學生,卻是不謀而合,夫妻倆整天在家搗鼓些這個時代的人見都沒見過的東西,後來夫妻倆因發明了些相對於這個時代來說較先進的東西,還在歷史上小有名氣呢。

這時仁郡王已過世,聞三娘在兒子娶了妻就分府出去過了,自己有誥命在身,兒子媳婦關係又好,一家三口過的日子相當滋潤,讓聞三娘比同齡人顯的要年輕多了——至少比前未婚夫錢四郎的妻子楊二娘要顯的年輕多了。

至於她前未婚夫錢四郎,錢四郎雖有個在國子監當差的岳父,卻在科舉上再無寸進。

他是庶出的庶出,無蔭封資格,科舉又只是秀才,不是可以授官的舉人,在平城公主過世,錢家分家后,隨着庶出的父親分府出來過,日子越發艱難,偏妻子娘家又是以清廉著稱,嫁妝極少,於是等後來他父親過世,就剩他們小兩口出來過日子后,男的一事無成,女的嫁妝又少,只能守着點分下來的薄田度日,由於是庶出的庶出,分到的東西極少極少,那點錢,比高門那些丫環小廝們的收入還少,日子過的比他們還不如,瞬間從個侯府公子,變成了莊戶人家差不多的水平,知道的人對錢四郎又是好一頓嘲笑,說他當年要娶了聞三娘,起碼聞家有幾千兩嫁妝,到時用那嫁妝置上幾百畝田地,也能過比他現在猶如莊戶人家一般的日子要好了,看看聞三娘帶著兒子媳婦依然過着富貴生活,就看的出來了。

要說錢四郎沒後悔那是假的,只是當年悔婚的事是他自己折騰出來的,所以這會兒再怎麼後悔,也不敢表露出來,每次問到,都是一副絕不後悔,然後說聞三娘這兒不好那兒不好他絕不會要的架勢,別人聽着,表面沒說什麼,背地裏,不知道他後悔了的,沒少說他眼光淺;知道他後悔了的,就笑他死鴨子嘴硬,總之沒什麼好話。

在聞三娘給兒子成親后,比聞三娘兒子只小兩歲半的聞百翎之子,新一代鎮國公世子,也長大了,到了快要娶親的年紀了。

這日宗大郎回來。面色古怪地跟聞百翎道:“娘,今天碰到個女人,神神叨叨地說她跟父親有婚約,說您搶了父親,說是我要有點良心。願意幫父親贖罪,就娶了她女兒……是怎麼一回事啊?”

因孫子長大,所以老鎮國公榮升宗老太爺,宗俊卿則榮升宗大老爺,而聞百翎的孩子,就是新一代宗大郎了。

宗大郎熱衷於做生意。只是這個時代商賈地位低,他要真經商了,就不能考科舉了,所以只好請了掌柜的前台經營,他在幕後指揮。如今生意是越做越大了,因常跟商賈打交道,今天在某個生意夥伴家做客,就碰到個商賈,帶着夫人女兒做客,那夫人聽說自己是鎮國公世子,就開始發神經了,將自己叫過去說有要緊的事要說。然後就神神叨叨地說起了這事。

聞百翎聽了他的話,想起記憶里的某對jp,不由面色古怪。問道:“那女人是不是姓王?”

“好像是叫王氏來着。”宗大郎道。

聞百翎想起了多年前的某樁舊事,不由好笑,道:“就是個神經病,以後見了她們,離遠點,別被她們像牛皮糖一樣沾上了。然後過個幾年,還跳出來說你喜歡她女兒就慘了。”

於是便將當年他大姑祖母家的小姑子偽造他父親的婚約。還胡說八道他祖父喜歡她,之後那王姑娘還跑來讓她不許嫁他父親的事說了。

宗大郎聽了。不由哈哈大笑,道:“娘,世界上怎麼會有這樣搞笑的人?做夢就做夢吧,還能把做夢當成現實?”

“走火入魔了唄。”聞百翎道。

聞百翎一邊跟兒子說一邊想着她們一代代的,還都盯上了鎮國公府,也真夠搞笑的了,這都成家傳了。

王二娘母女之後的發展,由於宗俊卿的大姑媽跟她們極親的親戚關係,所以她也是知道的,幾年前前王大夫人衛氏就因yy鎮國公卻得不到,而走火入魔地抑鬱而終了,王二娘因嫁了個商賈,看不起對方,在夫家日子過的也不好,好在懼怕鎮國公府的勢力,倒不敢在外面造謠,說自己搶了她未婚夫,倒也還算老實。

沒想到老實到這會兒終於不老實了,竟然揪上了自家兒子,讓聞百翎不由哭笑不得。

宗大郎得了母親的話,自然對那兩母女避而遠之,到底雙方層次隔的遠,那次不過是偶爾遇到,之後便再沒碰到過了——據說是因為那家人怕王二娘母女亂說話,將母女倆關了禁閉,不讓到處亂說,免得得罪了鎮國公府,惹來滅頂之災,畢竟妄想以商賈之女的身份嫁鎮國公世子就算了,還惡言中傷對方母親,說對方母親搶了自己的未婚夫,不要被鎮國公府收拾了才怪了,要不是那家人心腸不錯,要不然都會像當年的王大老爺那樣休了王二娘了,畢竟一個有夫之婦,孩子都多大了,竟然yy自己是宗大人的未婚妻,一臉不甘心的模樣,還要不要臉?哪個男人也受不了自己妻子不甘心沒嫁給別的男人啊。

之後何三娘又生了一個兒子,不幾年,宗俊卿處理好內政外交,提出致仕的話,對於宗俊卿這樣一個人品好的臣子,元鼎帝不想放他走,又讓他多幹了幾年,直到鎮國公過世,宗俊卿丁憂,才真正退了下來,專職著書立說,教導子女,興辦女學諸事。

聞百翎諸姐妹,聞元娘、聞三娘日子過的皆不錯,聞二娘雖在宮中無寵無子,但好歹沒進冷宮,過的還算體面,而聞八娘就遭了罪了,由於元鼎帝一直用不着啟用她對付宗府,所以就一直在冷宮獃著,因生活條件比聞二娘差多了,明明比聞二娘小,卻比聞二娘早逝,至於聞五娘,也因鬧事關在莊子上沒過多久就因心情抑鬱過世了,聞七娘在仁郡王過世后,被王府打發進了家廟;聞六娘因宋姨娘阻止,沒聽聞百翎的話從仁郡王府離開,後來隨着仁郡王過世,趙六郎分府出去住,聞六娘因不能生育,又不得寵,也過的極不如意。

後來四房劉氏的兒子聞八郎長大了,劉氏死活花錢給他買了房媳婦,但很可惜,傻子並不知道同房,不同房自然就沒孩子,劉氏無法,便給他們從族中過繼了個孩子,雖然劉氏是稱心如意了,但聞八奶奶就是個守活寡的,也真夠可憐的。

後來不幾年等劉氏死了(劉氏三十多歲才生的兒子,所以等她兒子長大娶媳婦時她就有四五十歲了,在這個時代算年齡不小了,幾年後死了也很正常),有一天聞八奶奶便卷着金銀細軟逃了,只剩了個聞八郎和他過繼的孩子沒人照顧,極其可憐——因為這時聞四老爺也過世了,四房早分家了,新家在聞八奶奶逃走後就只有這一傻一小了,眼看着聞七郎夫婦(這時候聞七郎牢坐好了放出來了)意欲欺負這一對病幼,想搶聞八奶奶沒法捲走的大件物品變賣得錢,聞百翎到底看着不忍心,便出面干涉,阻止了聞七郎甚至聞九郎等人的貪心,幫忙照顧那孩子到成年,並照顧聞八郎到死,雖然對劉氏不喜,但聞八郎不過是傻子,聞百翎對他總是生不出來氣的,會照顧一下他也很正常,畢竟於她而言不過舉手之勞。

當然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她阻止聞七郎等人搶聞八郎的東西,自然惹的聞七郎等人不快,不過到底知道鎮國公府勢大,倒也只敢在心裏恨恨,並不敢如何。

之後元鼎帝七十歲的時候,覺得這皇帝做的夠久了,宣佈禪位給九皇子,也就是何三娘的兒子,做太上皇去了,並規定皇帝年過七十都要禪位,以免年老昏庸誤國,這是這位多疑的皇帝辦的最漂亮的一件事,加上早前平定內憂外亂的事,雖然是宗俊卿和賀峻的功勞,但身為皇帝,到底是他有眼光,提拔了宗俊卿,所以這件大事自然也記在了他頭上,讓整天疑神疑鬼的元鼎帝,竟然還撈到個不錯的名聲,也是意料不到的事了。

何三娘兒子即位后,按例尊已逝的太上皇原皇後為母后皇太后,生母何三娘為聖母皇太后,並按例封太後娘家為承恩侯——因何三老爺已過世,所以封的是何三娘的弟弟何三郎,又因何三郎考中了進士,做了官,所以這個侯府並不像康定侯府當年那樣是個虛銜,承恩侯府是外戚中少有的實權家族,何姨媽這一支,由此興盛。

而身為新皇的外祖母,承恩侯府的老封君,何姨媽餘生是滿京城最尊貴的老太太,提起當年汪家害她的事,誰都在嘖嘖嘲笑鄙視已經煙消雲散的汪家有眼無珠之餘,唏噓不已,暗道這可真是現實版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足以警喻後來人。

史記:

元鼎五十年,年逾七十的元鼎帝禪位皇九子,同時規定以後的繼任者,無論身體條件如何,都得在七十歲禪位,以免年老昏庸誤國,此舉大善,名記青史,謂帝“不貪權柄,後世楷模”。

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全文完](未完待續)

ps:完結了!感謝大家一路相伴!謝謝!群抱~~謝謝茶猫親送的禮物~~新文明天上傳,是一個帶系統穿越文,希望大家能喜歡。^o^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之遇重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穿越之遇重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五四章 大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