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報紙

244 報紙

齊逸這日正在辦公室忙着,有人來告訴他,小太監又來轉悠了。

聽到這話,齊逸用腳指也想的出,他是為了詩刊而來。

這期的詩刊齊逸已經拿出了小樣,校對后,就要付印了。有了皇帝的詩在上面,選的詩都不能比他好。這就和武大郎開店都選矮子一樣。

只是,詩不好,但是印刷要精美。齊逸這次下了本,用彩箋來印那本薄薄的詩刊。

彩箋的製作本身就是一本技藝。

平庸的詩配上漂亮的箋紙,增光不少。

終於在四月里,一本印刷漂亮的詩刊出來了。這次的詩刊因為印紙成本太高的緣故。印的次數不多。就那麼百來本。

沒想到才放在那裏,兩天就被人拿光了。天天來轉悠的小太監,一人就拿去了一多半。想來那幾個居士也是對這期刊物期待已久了。

詩刊很多人沒拿到,但是彩箋賣的那叫一個好。這時琉璃廠的南紙店的彩箋還沒有成大氣候,殘園這裏的彩箋一枝獨秀了。

這年頭,寫詩的人多,平庸的詩寫在彩箋上都會上了一層光輝。

另外,很多人還買了當信紙。特別是當時的文藝女青年們特別喜歡用。

春夏之季女伴之間互相邀請,一般都是寫些邀請信什麼的。用這種漂亮的彩箋,提高了身份,情趣。所以儘管彩箋比素箋要貴很多,但是還是供不應求。權貴之家還有專門來定做的。

金大掌柜真是佩服,他家小爺一舉一動都能帶來錢。

可是,他家小爺正忙着辦報紙。

這年頭雖然有邸報,東華門那裏還有宮門抄,但是,那都是朝廷有關的文件,主要是朝廷政事,動態,和皇上的御旨,還有部分的奏摺。

齊逸要辦的報紙是社會新聞為主的報紙。

在他們的客棧里有好些個落第的士子,有些人幾次都落第,長年住在京城,成了清朝的北漂。

殘園及客棧有些職業需要有文化的人,比如圖書館,比如詩刊編輯。

如今齊逸要辦報紙,更是需要文化人了。

報紙要些給平民看的,報紙上的文章要求是通俗易懂,半文半白就好。象話本那樣就行。

可是,大家都沒有辦過報,除了邸報他們也沒見過其他的報。這時齊逸的長處就顯出來的。他分配了這個寫什麼,那個寫什麼,如何寫。自己又寫又畫,排了版。經過一段時間努力,終於在六月初出了第一份報紙。這份報紙是八開大小,對摺后十六開。第一期報紙的版面只有四面。

報紙的題名為,以他們這個地方為主,介紹了殘園,介紹了文玩店的商品。又說了一些社會新聞,如某個衚衕里遭了賊,什麼地方有人喝醉了,打了起來。街上的馬車撞了人了。還有連載小說。

第一期報紙放在文玩店和殘園門口讓人免費拿。三百份很快就拿完了。

殘園如今士子,中,小官員們來的多,這些人把報紙帶回家后,家裏的女眷都愛讀,那連載小說才入味就斷了,吊人胃口。沒幾天,就有人來打聽什麼時候出第二期了。

而文玩店上了報的那些商品賣的特別快。

附近也有商業頭腦靈活的商家,上門來要求介紹他家的貨。

這個嘛,就不能白做介紹了,寫的人,印的人,發行的人都指着着報紙吃飯呢。這就要收廣告費了.根據廣告的大小,收費也不一樣。開始時報紙還沒有什麼發行量,所以廣告費也不多,低於一兩銀子。

報紙開始時是十天出一期,後來成了五天。版面也增加到了八面。

第三期報紙開始,就不是免費了,要兩個銅子一份。看連載正看的心裏痒痒的,摸出兩個銅子就買了一份回家。

幾個月下來,辦報紙的人開始入門了,報紙也越辦越順利了。發行量也大了,除了朝陽門外,琉璃廠,大柵欄那些商業區也有商家來做廣告。這樣他們那裏也幫着銷售報紙。

辦這樣的報紙,齊逸是分寸的,不能涉及國家大事,以井市新聞為主。先要提高發行量。辦報除了要當好自家的喉舌外,還有一條是為了賺錢。這樣,報紙上的連載就成了重點。

齊逸招聘了一些文人成立了寫作班子。雖然這時代有許多人寫流行小說,但是思路不開闊,寫才子佳人,寫來寫去都是一個模式。而且還有歌頌一種道德觀念。讓人看了很是沒勁。

要說連載,齊逸有大批的後世小說可以借鑒。第一部被他選來的是。但是不是照抄,他沒那麼好的記性。而是他講故事,寫作班子寫出來.經過幾個月的磨合,那寫作班子和他之間也默契了,他只要給出幾十個字的綱要,那些人就能發揮出兩三千個字。

雖然已經幾個月了,郭靖的師傅們還在和丘處機比武,可是不妨礙報紙的發行量直線上升。連很多皇親貴戚都開始問津這份報紙了。因為前面的沒有看到,前面那些期數就成了期貨可居了。齊逸抓緊時間出了前面連載合集,這小冊子使的京城紙貴。

金大掌柜只有五體投地的份,他家小爺就象是長在錢眼裏一樣,一個動靜一堆錢來。

報紙平日都是些井市新聞,騙子新術了,家庭爭吵了。也有殺人害命的案子,雖然沒什麼大事,也是引人一期期的看來。

齊逸的班子也知道了新聞的轟動效應。

但是有時也會登些重要社會新聞。

如,這一天,報紙上就以採訪過路商人的形式,刊登了一篇為題報道了西寧綠營和蕪湖綠營兵的種種惡行。這一南一北,兩個綠營的兵幹着同樣的事,搶劫商人,打家劫舍。報道評論道,皇帝對綠營很寬厚,知道他們吃空餉,還把軍餉按人頭髮下來(其實這其中也不知道被扣苛了多少,但是,說要這麼說)。可是,他們不知道報答皇恩,還在周邊打砸搶,搞的民不聊生。戶口流亡.地區經濟衰退。

這篇報道是為秦煉在沿長江中下游設點時,在蕪湖碰到綠營兵搶劫而寫的。

搶劫秦煉,當然沒有個好結果,秦煉他們可是手段辣的。秦煉當時親自帶人追貨,追上了,也沒和那些兵痞多說,直接就是槍彈,手榴彈招呼。打的那上百號綠營兵非死既傷。

蕪湖的綠營比西寧的綠營要強。這支綠營早先是年羹堯帶過的。又處江南,補給也豐富。

但是,自從雍正四年年羹堯跨台之後,這支綠營跟着走向沒落。沒有前途的兵,就淪落成了匪。

秦煉打擊了他們,綠營兵也喪心病狂,居然還要組織報仇。從來只有人家吃他們的虧,居然有一天讓他們吃了大虧。

要報仇也不是件簡單的事情。綠營住紮在蕪湖。秦煉的點設在當塗。當時的當塗和蕪湖相比十分落後。秦煉就在當塗和江心兩處設點。他們在這裏的主要任務是收購生鐵和鐵礦,當地的煉鐵工業自唐朝以來就十分發達。

綠營兵的駐地與他們相隔了四十多里路。

要真打起來,秦煉他們佔着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先進的武器,就算人少了些,也不會吃太大的虧。但是,這樣一來,這就不是小打小鬧了,這就成了戰爭。原本他們特意淡化的武裝力量就要引起社會的重視了。

而且,與朝庭的軍隊起了大規模的衝突,那引起的後果就很嚴重。誰是反叛就很難說清。

這事件已經要成為政治事件了,那就用政治手段來解決。

報道上說,當塗與蕪湖相隔五十多里地(有意拉大空間),綠營兵說去就去,如此養成了習慣,沒有朝庭的命令,他們自己就能調防,真讓人擔心,朝廷會養虎為患,前面吳三桂的教訓還不太遠啊。

的發行量已經過萬了,乾隆都在看這份井市小報,他借口‘體察民情’,實際上也是被那連載給釣住了。

看到這樣一篇報道,當然是要他的下屬官員查這件事,朝廷之上總有不同的聲音,就是想包也是包不住的,不久就有彈欬兩省的總督管理不善的摺子就到了皇帝面前。

最後當然是參將撤職。這兩處的綠營兵兩年後被調去參加了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戰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那是乾隆王朝的第一個戰爭。

乾隆雖然自己看着,但是他的後宮不許流去一個字。皇帝管理後宮就是愚化,愚化,再愚化。很多嬪妃連字都不識。平日無事,拜拜佛,燒燒香,念念經,數數佛米。千萬不能讓外面那些事兒將她們的心情混亂。

所以,這份報紙這麼popular,淑嬪一點都不知道。否則她都能講出連載後面的故事。

這件衝突事情的解決結果,把秦煉,邊峰等人的目光帶到了川西藏人區。

秦煉通過同袍會得知,川西的大金川土司和小金川土司的衝突是由一個叫王秋的人策劃而成。

王秋者,奇人也。他長期卧薪嘗膽,竄伏苗洞。此人老謀深算,不僅深得土司信任,甚至卧底清軍督帥張廣泗之側。左右清軍的戰略部署,使清軍屢屢遭挫。

後來這一情況被密報到乾隆那裏,乾隆大驚,囚張廣泗至京並怒斬之。下令搜捕王秋。

王秋是反清復明之士,他選中大小金川為最後抵抗地,不僅因為這裏形勢險要,易出難進,而且地產金沙,其民樸質,願效死力,易於策動。

這情報讓邊峰得知,他親自帶了一百多人,在同袍會的幫助下,深入川西去尋找王秋。這樣的人才當然不能讓他落入清人之手。

在尋找王秋的過程中,邊峰的部隊和清兵時常發生衝突,他拿那些清兵練兵,當然打的是土司莎羅奔的旗號。

幾經周折,邊峰終於找到了王秋。這時已是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了。

他們從涼山彝人區兜出來.不但人出來,還領着馬幫,馱着大量的金沙出來。

這讓王秋對這位年輕的領導者刮目相看。

王秋改名王西涼,後來成了邊峰身邊的重要謀士。(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清穿物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清穿物語
上一章下一章

244 報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