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智之師賢
在師資方面,劉濤深知責任重大,挺身而出擔當教學重任。身為武將,他征戰沙場,歷經生死考驗。戰場上的排兵佈陣、洞察先機,讓他對兵法謀略有着深刻理解;營帳內的秉燭夜談、廣納諫言,使他對經史子集感悟獨到。
夜幕深沉,劉濤在微弱燭光下沉浸於古老典籍。他的住所簡陋,一張舊木桌,一把搖搖晃晃的椅子,便是他的求知天地。桌上典籍泛黃,散發著歷史的氣息。劉濤輕輕翻開《左傳》,粗糙的紙張,模糊的字跡,擋不住他的探索熱情。他時而低聲誦讀,似與古之聖賢低語;時而眉頭緊鎖,探尋治國安邦之理;時而舒展眉眼,領悟微言大義,嘴角泛起微笑。每一個字,他都細細品味,眼神專註深邃,仿若與書中世界融為一體。在這靜謐夜裏,只有劉濤翻動書頁的沙沙聲和輕微嘆息聲,他彷彿在與歷史智者對話,將知識融入靈魂,為教學儲備能量。
劉濤深知獨木難支,誠摯邀請略通文墨的士兵和隱士墨淵參與教學。墨淵,這位遠離塵世喧囂、寄情山水的世外高人,被劉濤的決心打動,對他的舉措讚賞有加。
一日,劉濤前往墨淵所居草堂。那草堂坐落于山林深處,四周古木參天,翠竹環繞,一條清澈的溪流潺潺流過,濺起晶瑩的水花,似在演奏着一曲自然的樂章。劉濤沿着蜿蜒的小徑前行,腳下的泥土散發著清新的氣息,偶爾踩到一片落葉,發出輕微的“沙沙”聲。他輕輕推開草堂那扇簡陋的柴門,發出“吱呀”一聲。
墨淵正於草堂之中,靜坐於蒲團之上,面前擺放着一張小几,几上置有茶具。見劉濤前來,墨淵微微抬頭,目光中透着一絲欣喜,起身相迎:“劉將軍,今日前來,所為何事?”劉濤恭敬地抱拳行禮:“墨淵先生,我欲在田園之中興辦學堂,然深知自身才學有限,欲邀先生出山,助我一臂之力,為孩子們開啟知識之門。”墨淵微微一愣,隨即笑道:“將軍此舉,善莫大焉。我久居山林,本已不問世事,但將軍這等心繫孩童、傳承文化之舉,我實難拒絕。”
劉濤面露感激之色:“先生高義,劉濤感激不盡。我亦知辦學之路艱難,不僅需師資,還需諸多書籍以供孩子們研讀。”墨淵點頭,轉身走向屋內那竹制書架,書架上擺滿了各類書籍,雖無奢華裝飾,卻瀰漫著濃郁的書香氣息。他輕輕撫摸着那些書籍,緩緩說道:“我這些年遊歷四方,於各地搜集了些許典籍,雖不算珍貴無比,卻也能為孩子們提供些知識養分。”說著,他拿起一本《楚辭》,那柔軟的紙張,精美的插畫,彷彿在訴說著往昔美好。他喃喃自語:“這些典籍,若能讓田園中的孩子們誦讀感悟,定能開啟他們的智慧之門。”
劉濤看着那些書籍,眼中滿是欣喜:“先生此等珍藏,若能置於學堂之中,實乃孩子們之福。只是這學堂初創,諸多不便,先生若肯前往任教,怕是要受些委屈。”墨淵放下書籍,擺了擺手:“將軍莫要擔憂,我既已決定,便不會在意這些。只是我對將軍辦學之規劃,尚有些許好奇,不知將軍欲如何開展教學?”
劉濤沉思片刻,說道:“我想先從基礎的識字、算術教起,讓孩子們有立身之本。再者,通過講述經史子集,讓他們知曉古今之事,明辨是非善惡。亦會注重品德修養的培育,使孩子們心懷大義,善良正直。同時,習武強身也不可少,讓他們有強健體魄,方能保家衛國,守護這田園。”墨淵聽后,微微點頭:“將軍思慮周全,如此教學,可使孩子們全面發展。我在文墨方面,或可略盡綿薄之力,為孩子們講解詩詞歌賦、經史大義。”
劉濤心中一喜:“有先生相助,如虎添翼。我還邀請了幾位略通文墨的士兵,他們雖學識不深,但也可協助教學,且能將自身經歷分享於孩子們,使他們更懂這世間百態。”墨淵笑道:“如此甚好,眾人齊心,學堂定能辦得有聲有色。”
隨後,墨淵開始整理那些要帶往學堂的書籍。他一本本仔細挑選,將適合孩子們啟蒙的書籍放在一旁。劉濤見狀,欲上前幫忙,墨淵阻攔道:“將軍且歇着,這些書籍我皆熟悉,需仔細甄別。”劉濤只得作罷,在一旁看着墨淵忙碌。
墨淵一邊整理,一邊說道:“這《論語》,乃是儒家經典,其中蘊含著諸多為人處世之理,孩子們必讀。還有這《詩經》,能讓他們領略古人之情感與生活,感受詩歌之美。”劉濤認真聆聽,不時點頭。
待書籍整理完畢,已近黃昏。夕陽的餘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草堂外的空地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墨淵將書籍裝箱,共裝了滿滿幾箱。劉濤欲扛起一箱,墨淵連忙道:“將軍,這山路崎嶇,還是我來背負吧。”劉濤搖頭:“先生文人,體力有限,我怎能讓先生勞累。我讓士兵們在山下等候,他們會幫忙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