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獄友是于謙
紫禁皇城,華蓋殿。
今年八月才新登極,還未等到自己洪熙元年的皇帝朱高熾,剛剛批閱完手頭上的奏章,忍不住伸手捏了捏鼻尖。
他的身體雖是坐在龍椅軟榻上,卻並不如同《明史》記載那般,體胖難行,而且還腿部重疾。
真要三百多斤重,還腿有疾,走路都費勁,那人家拿什麼來練武,還精擅騎射,又能帶兵打仗?
只能說,修了一百多年的《明史》……一身都是爛賬,信與不信,全看個人。
“陛下!”
有人走近,恭聲說道。
朱高熾倚靠在龍椅的軟榻上,不急不緩,繼續閉目養神:“來了?最近天牢那邊如何?”
來人回答:“于謙於御史最近幾日卻是沒有再大聲喊叫面聖了,只是其在牢獄中似是拜了一位先生,現正與對方聽課向學。”
“拜了位先生?”
朱高熾倒是有些驚詫,這個于謙本是當年還是太子時期,注意到的新科進士,還是三甲進士,名次不怎麼高,反而有些偏低。
但其為人剛直,也確實富有才學,他便起了愛才之心,將其提攜進了御史言官。
既有雕琢打磨,也是在刻意培養。
可哪曾想,這于謙有些剛直過頭了,不僅當朝戳穿了他隱晦想要遷都南京的想法,還痛斥提出方案的帶頭大臣戶部尚書夏原吉為國賊。
偏偏這個“國賊”還是他登極以後,重新起複來用,看重的也是對方與民休戚,老成謀國,卻被于謙如此折了面子。
饒是朱高熾脾氣不錯,也是犯了火氣,將其關進了天牢,還暗中派人盯梢,看着他反省。
“你有何話?但講無妨。”朱高熾驚詫之餘,注意到彙報人的糾結臉色。
那人終於伏地說道:“於御史所拜先生,卻是身犯謀逆大案之主犯,今年秋後就將問斬……”
“謀逆大案?”
朱高熾一時有些沒想起來,今年有什麼謀逆的案子嗎?
一番細問才得知,原來是個沒事幹,公然跑到縣衙門口寫反詩,還堂而皇之的去敲鳴冤鼓,故意驚動縣令的狂妄之輩。
朱高熾依稀記得還是太子的自己,似乎還批閱過這封奏章。
也不知是無語還是寬仁,便給了個從輕發落,把主犯的凌遲改成了問斬。
畢竟只是寫了反詩,又把誅九族降為夷三族,免去了女眷孩童的死罪,改判流放……
朱高熾問:“於御史不知道對方是謀逆案主犯嗎?”
“應是知道的,但於御史似乎很敬重對方,還尊稱其為林先生,對其執師禮。”
“執師禮啊!”
朱高熾點頭。
知道于謙什麼性格,此刻對於這個能讓于謙執師禮的謀逆要犯,朱高熾難得生出幾分興趣。
“算算時間,明日就是於卿出獄的日子。待其出獄,就領其入宮來見朕。”
“遵旨。”
……
此時的天牢裏頭。
林煜正在與于謙講課,絲毫不知自己已經被“狄胖胖”給注意到了。
“對,就是黃河,這黃河本來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至少也不是影響到定都南北京的大問題。”
林煜在地上擺弄着石頭子,還順帶用石頭勾勒出了一條九曲蜿蜒的黃河地形圖,就是畫技頗有些靈魂畫手的意思。
“可問題就出在這幾百年前,咱們中華歷史上,堪稱人類群星……你不用管這句話什麼意思,你只要知道那舉世皆降的大宋朝,如何抽象和逆天就行了。”
抽象、逆天……這倆詞于謙也沒聽懂,但聽懂那句舉世皆降了,明顯不是什麼夸人的話。
林煜接著說:“北宋曾三易回河,意欲使黃河改道東流,這本沒有錯。只可惜,壞就壞在了朝廷黨爭和帝王昏聵,三易回河,功虧一簣。反而致使黃河泛濫愈發嚴重,直至奪淮入海,形成今日格局。”
于謙點頭:“北宋黨爭酷烈,已經影響國家大計,只是可憐百姓,因黃河而累。”
黃河改道,奪淮入海。
短短八個字,就是起碼百萬人或葬身魚腹,或淪為逃荒流民,受盡苦難。
林煜說:“說的不錯,現在若是按照老余你的說法,堅持留都北京。我大明南北千萬百姓,尤其江南百姓,未來不出意外,也得因黃河而累,而且比北宋的百姓還要來的更慘。”
于謙一愣,旋即急問:“此言何解?只是遷都而已,至多不過數萬漕工難以安排,怎會連累南北千萬百姓,就連江南百姓也要受到波及?”
林煜搖頭:“所以說,老余你不懂治河啊!更不懂政治,就連軍事邊防,與之相連的財政民力河工,你也不懂。定都北京,說的輕巧,可不僅僅是每年巨額的漕運耗費。為了維持這龐大的漕運,黃河就不可能大動,頂多就是多多修築堤壩……呵呵。”
聽到林煜末了的笑聲,于謙皺眉道:“修築堤壩,抵禦黃河,這難道不對嗎?”
“對個屁!”
林煜說道:“老余啊老余,你是不知道什麼叫奪淮入海嗎?這淮河能有多大?哪能容得下整條九曲蜿蜒的黃河洪水。而且這兩條河的河床水位地形都不一樣,你知道從黃河上游每年要衝刷多少泥沙進來?”
“這些泥沙堆積在黃河的河床里,洪水帶不走它們,就會一直抬高河床水位。”
“咱也不說幾十年後了,就說現在的河床水位,每年都得抬高,你不知道只能說明還不太嚴重,要麼就是河道官不敢報。”
“畢竟,說了的話,黃河就得大動。黃河一動,漕運就得完蛋。整個北京城包括皇帝,全都得喝西北風去。”
“可這麼拖下去同樣也不是辦法,黃河的河床不斷抬高,為了堵住黃河不決堤,就得一直修築堤壩。”
“時間一長,都用不了百年,可能幾十年,黃河就得變成地上河。屆時稍微來個大暴雨,洪水必定泛濫,整個江淮兩岸……”
不用多說,于謙都能想到那個場景。
江淮地勢低洼很多,而且都是平原地帶,一旦洪水決堤,後果不堪設想。
于謙心中大震,原本為國為民,堅持不能遷都的信念,此刻也不由開始動搖。
“某此前還曾質疑陛下與夏尚書,覺得陛下這是不顧北地百姓。可如今聽林先生所言,才知黃河水患竟然已經到了如此嚴峻的地步。”
于謙嘴角帶着苦澀:“只是先生,這黃河與北京,當真只能二選其一,就沒有別的法子了嗎?”
林煜一笑:“有啊!當然有,黃河是黃河,北京是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