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打開堤壩
天衍歷史的畫面中傳來了一聲振奮人心的呼喊,但作為旁觀者,大家不僅沒有為飛沙堰建成而感到欣喜,反而有點憤怒。
為什麼,明明付出了那麼大的代價堵住了洪水,現在居然要打開堤壩。
你可知道,這堤壩下面還有你的孩子啊。
看着李冰氣定神閑的站在岸邊,無數網友都替他着急了起來。
而聽見李冰呼喊聲后,陳墨也快速的從沉重的氣氛中脫離了出來。
作為素材的提供者,他早就對現在的情況有了預案。
不用看也知道,此時的直播間內,必然不會“平靜”。
無關正確與否,此時此刻觀眾需要一種宣洩情緒的渠道。
當然,有放就要有收。
因此在聽到他的聲音后,陳墨馬上就進入了自己的角色,以旁白的方式為大家解釋此舉的含義。
“外江水位告急,現在打開堤壩,內江不會泛濫,但如果不打開水壩,外江沿岸的百姓就要遭受水患了!”
在陳墨解釋時,飛沙堰兩側的人們還在歡呼雀躍,這時臨時堤壩處的一個秦軍小將領,面色沉重的跑了過來。
他還未跑到李冰跟前,只是看着疲憊的太守大人,淚水就止不住的淌了下來。
李冰見着這一幕,本就透露着疲憊的笑容也一下子就消失了,他看着將領這般異樣的表現,內心不自覺的就泛起了一股不祥的預感。
眼見將領越跑越近,最終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李冰的心也隨之一顫。
他像是想到了什麼,顧不得去攙扶將領,而是猛地抬頭,極目向著臨時堤壩處望去。
可自己本就為了思考解決辦法就已經心力交瘁了,接着又陪着民夫做了那麼久的體力活,早就已經累的頭暈眼花了。
而臨時堤壩又離這裏還有點距離,茫茫江堤,人流還被洪水分流到了兩岸,人擠人之下,找不到人也很正常不是。
因此我一眼望去,一時沒找到二郎是不是很正常。
我本就老眼昏花了,現在又累,我們距離又遠,這種情況下隨意掃一眼怎麼能找到呢。
沒看到二郎在正常不過了。
對,都是我的問題。
他昂着頭,伸着脖子,雙目不斷的在堤壩周圍來回掃視,同時嘴裏絮絮叨叨的不斷安慰着自己。
但逃避終究只是一時之計,隨着將領略帶哭腔的聲音響起,李冰的所有僥倖都被擊得粉碎。
“太守,公子……沒了……”
聽着這句話,李冰如被抽空所有力氣般,一個踉蹌,就仰身倒了下去,若不是身邊的民夫眼疾手快,上前攙住了他,恐拍太守大人的後腦勺就要與石子地親密接觸了。
依靠在民夫身上的李冰臉色蒼白,額頭上冷汗直冒,他深吸了幾口氣,努力平復着自己的情緒。
周圍的民夫和士兵們發現這邊的異樣,也紛紛圍了上來,好奇的打聽着發生了什麼事。
不一會兒,岸邊就瀰漫起了一股濃濃的愁緒。
“大人,您一定要保重身體啊。“將領見狀,心中也是一陣緊張,他顫顫巍巍地走到李冰身邊,見太守大人沒有遷怒於他們的意思,便壯着膽子說道,“大人,堤壩不能開啊。”
聽到這句話,李冰的思緒終於被拉回了現實。
水患還沒過去呢。
行百里者,半九十啊。
想到這,他本就因為勞累顯得通紅的眼眸上紅血絲更多了。
他睜着猩紅的雙眼,面目猙獰的從嘴中擠出了幾個字。
“開,立刻打開堤壩。”
他的聲音沙啞而決絕。
“大人,不能開啊。”此時,回過神來的民夫們也慌忙圍了過來,眾人異口同聲的阻止着李冰,“如果開了堤壩,以此時的洪水流速,根本沒法下水打撈,那公子的屍身……”
“開!”
突然一聲怒吼如春雷般響起,李冰推開了攙扶他的人,衝著眾人怒吼道,“你們都要抗命嘛,我,說,立刻打開堤壩。”
“可是,大人······”
”沒有可是!“
“莫非我李冰之子的屍體,要比沿江數萬百姓還重要嗎?”李冰一把抓過將士的衣領,氣急道,“這時候還做這般小兒女姿態,你們是想要讓吾兒死不足惜嘛!開堤壩,不要讓他的犧牲白費。”
“是!”將領張了張嘴,最後一言不發的垂下了頭,哽咽着應了一聲后,便轉身,扯着脖子衝著堤壩處喊道,“太守大人有令,打開堤壩!”
”開啊!!!“
轟隆!
堤壩放開的一瞬,洪水如猛虎出閘般,傾瀉而出,只一瞬間,堤壩便被狂暴的水流淹沒。
先前辛苦埋下的竹筐碎石也被沖的四分五裂,篾條等脆弱的物品更是被砸的”粉身碎骨“,化作粉塵飄散在了洪流中。
李冰站在岸邊,見江水轟鳴着衝垮了堤壩,當見到水面飄過一截碎衣后,便再也支撐不住身體,如同失去了所有骨頭般,癱軟在了地上。
他的目光空洞地凝視着洪水,只見一根巨木被洪水裹挾着,以雷霆萬鈞之勢洶湧奔騰而下。
在堤壩處經過幾番劇烈的翻騰,巨木最終被碾壓成一蓬蓬碎枝殘木。
此時的臨時堤壩宛如一台強大的水力粉碎機,在洪流的猛烈沖刷下,任何東西都難以保持完好。
見着這一幕,他中充滿了無力感和自責,他知道在那一聲令下后,他連自己孩子的遺骨都再不可能見到了。
此時的他不再是意氣風發的太守,而只是一個晚年喪子的孤獨老人。
他坐在那邊,周身滿溢着濃郁的悲涼,連隔着屏幕觀看的網友們不禁被他感染,只感覺眼睛酸澀澀的。
“但好在飛沙堰生效了。”
哪怕早就了解了這一情況,但在天衍歷史這極端逼真的演繹下,縱然陳墨早有準備,但還是被這悲愴的情緒影響,只感覺心裏堵得慌。
幸好他還沒忘記自己的職責,適時的補上了旁白,只是這次他的聲音悶悶的,顯得沒什麼力氣。
“內江重開后,魚嘴利用高差,完成了四六分水。”
二郎雖死,但其名卻深深紮根在了蜀都的山水中,歷萬代而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