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李偉人
商務車穿過那道巨大的金屬防護門后,沿着一條蜿蜒的水泥路緩緩前行。不多時,發射地的全貌漸漸映入李奧的眼帘。
發射場內部,此時正值初春時節,四川的天氣還有些微寒,天空中飄着些許薄雲,陽光努力地穿透雲層灑下絲絲縷縷的光線。李奧透過車窗看到道路兩旁矗立着高大的避雷塔,塔尖直插雲霄,如同忠誠的衛士守護着這片航天聖地。遠處是巨大的火箭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其建築規模宏偉壯觀,牆面採用了特殊的隔熱和防護材料,能夠抵禦火箭發射時產生的高溫和強大衝擊力。
遠處能看到的是高聳入雲的發射塔架。那塔架猶如一座鋼鐵巨獸,威嚴地矗立在大地上,無數的鋼鐵支架縱橫交錯,支撐着整個結構的穩定。塔架的表面塗有特殊的隔熱和防腐材料,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出冷峻的金屬光澤。在塔架的底部,是巨大的導流槽,它的設計採用了先進的空氣動力學原理,能夠有效地引導火箭發射時產生的高溫高速氣流,避免對周圍設施造成破壞。
商務車在一座白色的指揮大樓前停下,那是一座充滿現代感的建築,外觀簡潔而富有科技感,牆體上安裝着許多巨大的散熱裝置,以確保內部眾多電子設備在運行時能保持適宜的溫度。時間剛到下午兩點,李奧下車后,被工作人員引領着進入大樓。大廳里,各種顯示屏閃爍着各類數據和圖表,技術人員們行色匆匆,彼此交流時都使用着專業的航天術語,諸如“軌道參數”“遙測信號”“推進劑加註流量”等。
李奧先被帶到一個安檢區域,這裏配備了先進的人體掃描儀和金屬探測器,他需要再次接受全面的安檢,確保身上沒有攜帶任何可能影響航天任務的物品。安檢過後,他換上了特製的防靜電工作服和防護鞋,還戴上了帶有通訊功能的頭盔,以便在發射場複雜的環境中與各崗位人員保持暢通的聯絡。
繼續深入發射地,便是火箭的組裝和測試廠房。這裏面有着嚴格的環境控制要求,濕度、溫度和潔凈度都要保持在特定的範圍內,以確保火箭部件的組裝和測試精度。廠房內,巨大的火箭部件整齊地擺放着,技術人員們像對待稀世珍寶一樣小心翼翼地進行着組裝和檢測工作。他們使用着各種精密的儀器,如激光校準儀來確保火箭各部件的對接精度,微米級的誤差都不被允許。
在發射場的周圍,還分佈着許多氣象監測站。這些監測站配備了先進的氣象雷達、風速儀等設備,能夠實時監測風向、風速、溫度、濕度、氣壓等氣象參數。因為氣象條件對於火箭發射來說至關重要,任何微小的氣象變化都可能影響火箭發射的成功率。
接着,李奧被帶到發射場的核心區域——發射台。發射台周圍佈滿了密密麻麻的管道和線纜,這些管道負責輸送火箭發射所需的燃料、氧化劑以及各種控制信號,箭體上印着醒目的標誌【靈翼一號】。
在發射台旁邊的控制室內,一排排控制台整齊排列,上面佈滿了各種按鈕、開關和指示燈。控制人員們正全神貫注地盯着面前的顯示屏,監控着火箭的各項狀態數據,進行着每天都需要的調試和檢查工作。在這,李奧看到一個見過的人,資深航天開發工程師張志遠主任,正在與同事討論火箭的姿態控制系統,他們提及了“慣性導航”“星敏感器”等關鍵部件,這些部件能夠精確地感知火箭的姿態和位置,確保火箭在發射過程中始終保持正確的飛行方向。
張志遠主任正與同事深入探討着火箭發射前的關鍵要點,忽然眼角的餘光瞥見有人靠近,待看清來人是李奧后,他立刻停下了交談,臉上瞬間綻放出熱情洋溢的笑容,大步流星地迎上前去,聲音洪亮且飽含敬意地招呼道:“李先生!您大駕光臨,真是讓我們這兒蓬蓽生輝啊!”
“我就是來隨便看看,長長見識。”李奧謙遜地回應着。
“您可太謙虛了,您帶來的這些技術成果,那才是真正讓我們大開眼界、足以震撼整個航天界乃至全球科技領域的偉大創舉啊!”張志遠的眼神中滿是崇敬與欽佩,與上次見面時相比,這種敬意愈發濃烈深沉。
畢竟眼前這枚火箭,其結構採用的是李奧提出的“星靈”新型複合材料,這種材料融合了碳納米管與石墨烯的卓越特性,強度遠超鋼鐵數百倍,重量卻輕盈無比,極大地提升了火箭的結構效率,同時其獨特的電磁屏蔽和熱防護性能,宛如為航天器披上了一層堅不可摧的智能護盾;
搭載的ly全面開發的“靈犀智航”系統,更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基於人工智能的航天器自主全新控制平台,如同賦予了火箭一顆聰慧靈動的大腦,使其能在浩瀚宇宙中精準導航、自主決策;還有那承載着ly宏偉“星際之網”計劃的相關技術,旨在構建一個覆蓋全球的太空信息網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一切曾經彷彿只存在於遙遠的科幻想像之中,只能存在於科幻小說之中,如今卻在李奧及其團隊的努力下,一步步變為觸手可及的現實。嚴格上來說,李奧完成了整個項目的99.99%,他們只是有材料並按照圖紙製作出來罷了。一個是體力活,一個是腦力工作,面對這種科技難題,很顯然是腦力工作最為關鍵。
說句難聽的,如果李奧不願意給,自己找齊材料和地方,完全可以自己造一個出來。
而且李奧毫無保留地將這些技術以最詳盡、最易懂的方式呈現給大家,那些原本晦澀難懂、如同天書般的概念和知識,在他精心準備的文件講解下,變得清晰明了、通俗易懂。還記得最初看到那一沓厚厚的、每本都如同新華詞典般厚重的說明書時,大家心裏還曾犯嘀咕,甚至誤以為是在故意刁難,可當真正打開深入研讀後,才驚覺自己之前猶如坐井觀天的蛙,對科技前沿的認知是如此狹隘淺薄。
“這火箭目前狀況怎麼樣?沒啥大問題吧?”李奧抬手指了指發射台上靜靜矗立的火箭。
“李先生!哦不,您簡直堪稱當代偉人!我一個在航天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中年老頭子,生平頭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一個人竟能為國家做出如此卓越、如此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巨大貢獻,這意義絕不亞於袁隆平老先生在農業領域的豐功偉績啊!您的大義之舉,必將永載史冊,為後人傳頌敬仰。”張志遠激動得聲音微微顫抖,眼眶也漸漸泛紅,似乎有晶瑩的淚花在打轉。
他極力剋制着內心洶湧澎湃的情感,但那股難以抑制的激動仍如決堤的潮水般從他的言辭、表情和微微顫抖的身軀中傾瀉而出。周圍的工作人員也紛紛停下手中的工作,投來敬仰的目光,整個發射場彷彿都被這份對李奧的崇敬之情所籠罩,氣氛變得莊重而熱烈。
他微微抬起頭,像是在回憶往昔,聲音有些沙啞地說道:“我太清楚這幾份資料的含金量了。咱們國家在航天領域雖說已經取得了不少成就,不比那些發達國家差多少,但是那些曾經遭受挫折的日子,那些被人刁難的歲月,就像電影一樣在我眼前一一閃過啊。以前那些號稱要幫國家進行技術研發的企業,有多少是真心實意的呢?大多數不過是靠着國家的錢在吸血罷了。
國家幾百億、幾千億、幾萬億地投入下去,有時候也未必能讓科技水平往前邁進一小步。可您呢,李先生,您帶來的這份資料,不僅僅是對航天領域有着不可估量的價值。單看或許只是在航天領域發光發熱,但您知道嗎,我們科研人員最擅長的就是舉一反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