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祭奠
這一次,湘琴在盧余的助力下,成功地請了假。
當然,製片表示很遺憾,說,如果有時間,希望二人能趕到聖湖,參加殺青宴。
盧余見湘琴為難,溫和婉拒:“我們盡量。”湘琴才順着說:“謝謝您的好意,以後,有機會再聚。”
接着,湘琴對製片表示了謝意,謝他兩個多月來,對自己的關心與照顧。
出了製片辦公室,湘琴又在盧余的陪伴下,一一跟張導、星玔、錢教授、流霜、歐久玉等人告別。
歐陽昭下午有通告,已跟晴雪、曉風一起提前離開。未能當面告別,未免留有遺憾。
“發消息,打電話,也是一樣的。”盧余知道湘琴有歐陽昭的聯繫方式,大氣地提議。
湘琴搖了搖頭,“不必了。”
確實不必了。
她跟歐陽昭會走不一樣的路,想必,不會再有太多的交集。不過,也不一定,誰知下一站,命運的車輪會怎樣停靠呢?
驅車往蘭市途中,湘琴一直沉默着。
盧余以為她還沉浸在離別的悲傷里,就專註於車上,很少去打擾她。
他知道,有些情緒,需要她自己去消化。即便親密如他,也有無法替代的時候。
山路十八彎,左邊是萬丈懸崖,右邊是高聳山壁。風景絕美,危險重重。
盧余車技已算一流,可仍要懸着心行駛。因為,身邊坐着心愛的人。
終於下了山,道路變得寬闊又平坦。
盧余總算有餘力,偶爾暖心地握一下湘琴的手。
快近蘭市時,湘琴忽然說:“我開一家茶飲店,怎麼樣?中國茶,中國味,主打傳統、健康、年輕化、標準化……”
盧余挑眉笑了,“原來,你在想這事!我還以為……”
湘琴好笑地接過他的話茬:“你以為我在傷離別?放心啦,我想得開。這個時代,離別不再黯然銷魂,手機在手,千里萬里,如在眼前。如果還是想念,高鐵、飛機,一張票,就能相見。不說這個了,你覺得,我剛才的想法怎麼樣?”
盧余建議她說具體些。
結果是,從這一刻起,到晚上就寢前,他們一直在探討這個問題,連吃飯都變得食不知味了。
房間裏,只留了一盞床頭燈。幽暗的氛圍,很適合思考與談心。
盧余攬湘琴入懷。
湘琴有一下沒一下,在他胸前畫圈圈。
“好,就這麼辦!店名我都想好了,叫‘家有餘慶’,與你的‘湘夫人’正好一對。”湘琴出了個很餿的主意。
盧余彈了她一個腦瓜崩兒,輕輕的,“不好,家有餘慶是四個人。不如叫‘琴余’,我倆的名字。”
湘琴回他一個腦爪崩兒,也是輕輕的,好笑起來,‘還琴余,諧音擒拿的擒,捉魚的魚,你也不怕被人吃?”
湘琴已經知道,他忌諱別人吃鱸魚的事。
盧余想了想,“也是,鱸魚只能你吃。別人嘛,還是算了。琴語,擒魚,確實不好,再想一個?”
如此這般,他們又一起想了數十個名字,都覺不滿意,一一否了。
“有了,‘茶語’。對,就叫‘茶語’,以茶會友,尋知味之人。”
湘琴激動地坐起來,拍手相賀。
盧余悠然地枕臂,臉上堆滿了笑意,“知味之人,家有餘慶。好,真是好名字!”
這諧音梗還真過不去了。
湘琴笑眼彎彎,伸手去捏他臉。
“是不是很厚?”盧余笑問。
湘琴差點笑岔氣,“是很厚。”說著,又去撓他的咯吱窩。
倆人笑滾在一處。這情景,真像兩個無憂無慮的孩子,單純、美好。
天一亮,他們又得做回成年人。
湘琴沒掃過墓。
在鄉村,按照固有習俗,女孩子因性別原因,是不被允許參與這種活動的。
清明、中元、春節、忌日,爸爸、二叔備好祭品,或一起,或先後,去看荒坡上埋葬的爺爺。
在鄉村,曾經流行土葬。荒坡、地頭、村后、道邊,有很多似饅頭般的墳頭。
湘琴除了敬畏,只有加速行進的腳步。
墓園就在前面。
盧餘一手拎祭品,一手握緊湘琴冷汗浸浸的手,“別怕。我爸媽很溫和的,他們見了你,只有喜歡的份。”
湘琴看了一眼懷抱的白色百合花,怯怯地問:“你確定婆婆喜歡百合,而不是別的花?”
盧余輕輕地笑着,“非常確定!”
湘琴任由盧余牽着手,彷彿走了很長一段路,才終於到了盧余父母的合葬墓碑前。
盧余拿出濕巾,擦去碑上的落塵,露出碑文和照片。
湘琴神情嚴肅地擺好花束,鄭重地鞠躬。
“爸爸媽媽,這個美麗的姑娘,是你們的兒媳婦。她叫湘琴,是我最心愛的人。你們泉下有知,就保佑我們幸福一生吧!”
湘琴鄭重許下諾言:“爸爸媽媽,我會一直陪着盧余,愛他,信任他,直到生命的盡頭。”
盧余擺好祭品,有好酒一瓶、豬蹄一對、雞爪數只、水果數種……也朝父母鞠躬。
“爸爸媽媽,你們放心吧,我和湘琴會一直幸福的,無論貧富、貴賤、健康疾病,都會相互扶持,共度人生。”
下面是他心裏的話,“至於二叔,我不會原諒。我恨他。”
離開墓地,湘琴的心情變得很沉重。她無法想像,當年的盧余,年齡還那麼小,到底怎樣熬過痛失雙親的歲月?
記得爺爺去逝,她讀初二,正在上最喜歡的語文課。突然,班主任把她叫了出來。
“你家裏出了事,你爺爺病得很重。”班主任委婉地說。
鄉里人忌諱說死。
湘琴一聽,連東西都沒來得及收拾,直接跟前院鄰居大叔往外走。
到校門口,一看見三輪車上的花圈,她就全明白了。
她的爺爺,已經死了。
她難過得暈死過去。
“你沒事吧?”湘琴擔心他。
盧余說:“習慣了。放心,我很好。帶你去個地方?”
湘琴說:“好。去哪?”
盧余神秘兮兮,“保密。”
車行了近兩個小時。待看到“蘭市石窟”四字,湘琴才知道,原來是這兒。
數千年來,這裏一直是信徒朝聖的地方,也是旅客不辭辛勞必要遊覽之處。
湘琴向來熱衷傳統文化,心嚮往之,已是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