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臧洪反叛
袁紹大軍如狼似虎,圍攻易京之地,烽煙四起,戰鼓震天。
與此同時,一代梟雄曹操亦揮師西進,兵鋒直指雍丘,將孤立無援的張超團團包圍。此時的雍丘,彷彿一座孤島,四面受敵,形勢岌岌可危。
張超身處絕境,耳邊似乎響起了楚歌之聲,預示着即將到來的覆滅。
此時的呂布、張邈和陳宮均自顧不暇,無法給予他任何援助。然而,在這危急關頭,張超並未選擇投降。
而是對部下說:“吾輩生死,全繫於臧洪一人,他必會率兵來救。”
眾人聞言,紛紛搖頭嘆息。在他們看來,袁紹與曹操之間的關係如同鐵板一塊,臧洪身為袁紹任命的官員,又豈會為了區區張超,置自己的前途於不顧,冒險與兩大巨頭決裂?
然而,張超卻信心滿滿地回答:“子源(臧洪)乃天下聞名之義士,忠誠耿直,他絕不會背棄故友。我所憂慮者,唯恐他受制於人,無法及時趕到。”
在這生死存亡的時刻,張超對臧洪的信任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他心中的希望。
新任東郡太守臧洪是最早公開呼籲天下英雄共同討伐董卓的人之一,他首先勸服的刺史就是張邈和張超兄弟。
張邈和張超兄弟,這兩位同樣心懷天下、不滿董卓暴政的刺史。經過臧洪的勸說和鼓舞,張邈和張超兄弟終於下定決心,加入了反抗董卓的行列。
張邈在自己的陳留郡內,許可曹操、衛茲等人招募兵馬,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準備。與此同時,張邈還與劉岱、孔伷、橋瑁等地方豪強結成同盟,他們以三公的名義發佈檄文,號召天下英雄共同起兵。正是這份檄文,如同利劍一般,直指董卓的暴政,迫使韓馥釋放了被他軟禁的袁紹,使得這位未來的北方霸主得以重獲自由,共同參與到討伐董卓的偉大事業中來。
臧洪與張邈、張超兄弟的關係一直非常親密,而且有大恩於袁紹和曹操。
張超焦慮地來回踱步,不時抬頭望向遠方,彷彿在期待着什麼。
這時,一名士兵急匆匆地跑來,報告道:“將軍,臧將軍已經調集部隊,正往易京方向趕來。”
張超停下腳步,眼中閃過一絲疑惑,道:“臧洪兄此舉,豈不是自投羅網?他難道不知道曹操的厲害?”
士兵猶豫了一下,繼續說道:“臧將軍還給袁紹大人寫了封信,告知他自己要去救您,並請求袁紹大人派遣援軍。”
張超瞪大了眼睛,驚訝地說:“臧洪兄果然仗義,可這封信,豈不是讓袁紹知道了我們的困境?這樣一來,我們的處境豈不是更加危險?”
士兵低頭沉默,不敢作聲。
張超嘆息一聲,搖着頭說:“子源兄啊子源兄,你的一片忠心可昭日月,卻為何如此缺乏政治頭腦呢?”
此時,一名將領走了過來,說道:“將軍,臧將軍此舉雖然冒險,但也足以說明他的忠誠。如今我們只能寄希望於袁紹大人能夠顧念舊情,派出援軍相助。”
張超苦笑着點了點頭,道:“但願如此吧。我們現在也只能做好迎戰曹操的準備,同時等待袁紹的回應。”
袁紹對臧洪的信任超過對曹操的信任,然而,世事難料,人心難測,臧洪竟在關鍵時刻,為了拯救張邈、張超兄弟,背叛了袁紹。
他意識到,自己在用人方面出現了嚴重偏差,若不及時糾正,後果不堪設想。為了消除惡劣影響,重新控制中原,鞏固自己在兗州的統治地位,袁紹下定決心,必須儘快一舉打垮臧洪,將此事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此時,臧洪的大本營東武陽,位於黃河以北,距離袁紹的大本營鄴城不過百公里。
戰鼓擂響,烽煙四起。袁紹親率大軍,直撲東武陽。他深知,此戰關乎自己的聲望和地位,只能勝,不能敗。
東武陽城下,袁紹的大軍如同鐵桶一般圍得水泄不通,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年。這一年裏,臧洪如同釘子般堅守在城中,他的防備措施嚴密無比,使得袁紹的軍隊屢攻不下,城池固若金湯。
在這漫長的圍城戰中,臧洪並未被動等待,他西聯張燕,北結公孫瓚,南接呂布,東通劉備,形成了一個對抗袁紹的聯盟。這個聯盟像一張無形的大網,不斷地在袁紹的領土上發起騷擾,使得袁紹疲於應付,頭痛不已。
建安元年的秋季,天高氣爽,金黃的落葉飄落在東武陽城外的軍營中。袁紹在無奈之下,決定採取一種更為柔和的策略。他命臧洪的同鄉,也是他的兒女親家陳琳,提筆給臧洪寫了一封長長的信件。
信中寫道:“洪兄,昔日共事,情同手足,今何故相煎太急?袁公待你不薄,而你卻聯合四方逆賊,擾我邊疆。若繼續執迷不悟,恐將身敗名裂,遺臭萬年。望洪兄念及舊情,顧念家人,速速開城投降,以免生靈塗炭。”
臧洪接過陳琳的書信,目光如炬,審視着每一個字句。他的臉上沒有波瀾,但內心的激蕩卻難以平息。他深知,這封信不僅是陳琳的筆力,更是袁紹的意志。然而,他的決心,如同東武陽的城牆一般堅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夜深人靜,臧洪獨自坐在昏暗的燭光下,提筆蘸墨,開始回信。他的字跡剛勁有力,每一筆都透露出他的堅定與不屈。
“陳琳兄台鑒:
久未通信,忽接來函,見字如面。兄台文采依舊,令人敬佩。然所述之事,洪實難從。
昔日袁公之恩,洪未敢忘懷。然而,時事變遷,人心向背,非一己之私所能定。洪之所以至此,乃出於天下大義,非為個人恩怨。袁公雖待我不薄,然其行事,已非昔日之明主。洪聯合四方,非為個人權勢,實為拯救蒼生於水火。
東武陽之圍,已近一年,城內百姓,雖困苦不堪,然皆懷堅貞不屈之心。洪若開城投降,何以面對城中父老?何以面對天下英雄?又何以面對後世子孫?
兄台提及家人之情,洪心中亦有所感。然而,大義當前,私情必須拋諸腦後。洪已決心與東武陽共存亡,絕不屈膝於袁紹之下。即便最終城破人亡,洪亦無悔矣。”
經過漫長的近一年圍攻,戰火硝煙終於散去,東武陽城在袁紹的鐵蹄下屈服。城門洞開,袁紹率領大軍浩浩蕩蕩進入城中,將臧洪生擒。
袁紹站在臧洪面前,眼神中透露出複雜的情緒,既有勝利的喜悅,也有對臧洪背叛的憤怒。
“臧洪,你為何背叛我,做出如此對不起我的事情?如今落到這般田地,你可服了嗎?”
臧洪昂首挺胸,毫無懼色,擲地有聲地回答:“袁家四代蒙受皇恩,出了五位三公(實則六位),我臧洪也曾敬仰袁家的威名。”
“然而,如今王室衰微,天下動蕩,您卻並無輔佐朝廷之心,反而藉此機會,謀求更高的地位,殺害無數忠良之士,以樹立您的奸威。”
“我臧洪曾聽您稱張陳留為兄長,身為弟弟,自當同心協力,為國除害。手握重兵,卻坐視兄長被曹操屠滅,我臧洪雖力弱,卻不能容忍此等背叛之舉。今日雖敗猶榮,又有何服軟之說?”
袁紹聞言,面色鐵青,眼中閃過一絲殺意。然而,面對臧洪的慷慨陳詞,他也不禁為之動容,心中暗嘆:此人雖為敵手,卻也稱得上是一條漢子。然而,戰事已至如此地步,袁紹深知,這場勝利的代價,遠比表面上看到的要沉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