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賀禮與競爭
李守良點頭贊同,心想已經很久沒去過票市了,周六早晨一定要設個鬧鐘,早些起來購買一些高質量的酒票。然後父子倆又聊了些家常瑣事,之後李守良回到工作崗位繼續勞作。
周六清晨,李守良輕輕走出自家院子,避開喧囂,徑直前往市場上的一個固定攤販——小孫那裏購買所需物品……
練武,凈面,制木器。
。
將近正午,吳明輝踏上前往市大商場的旅程,每星期的聚會必不可少。
見到吳明輝的周松心中無比歡喜。
午飯時間,吳明輝原打算請周松到高檔餐廳享用,卻讓周松拉進了社區小餐館。
聽說這間小餐館的老闆跟後勤主任頗有淵源。
吳明輝品嘗過後,覺得菜品味道家常但油鹽充沛。價格也不算昂貴,雖然不顯刻意壓榨顧客,但也顯示出領導的某種程度上的寬容。
午時吳明輝提議:“還沒有領你去福華軒吃過,卻總是和單位里的領導一起吃涮肉。”
作為地道的北都居民,聽到福華軒的名字周松顯得格外振奮。
詢問吳明輝是否品嘗過。
吳明輝坦白未曾造訪。
周松對此地十分了解,隨即告訴吳明輝:“如果前往,記得一定要早點,不然到了福華軒想吃涮肉還得排長隊,人多桌子少,大家各顯神通:有的提前排隊,有的預留座位,這樣最快能夠享受到涮肉。
福華軒使用的火鍋是紫銅製成並設有多個小分區,同桌之人互不認識,各自在其格內烹煮食物,此鍋稱為‘分格鍋’。
食用‘分格鍋’也有一些秘訣。由於隔板下方並不密封,有時食材會通過空隙流至隔壁區域。
資深食客常常利用這些間隙輕輕搖晃或是在勺子尾部彎曲製作小鉤,用於從隔鄰區偷取食材。”
聽周松如此描述,在今日聽來或許會覺得荒唐。但在那物資匱乏的年代,為滿足飢餓而採取這些行為實屬無奈。畢竟,誰能真心愿意喪失尊嚴而行事。
周松補說道:“但人少的情況下可以獨享一個鍋和一張桌,避免了許多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吳明輝記下了這一技巧,認為在面對無賴食客時能夠派上用場,防止他們在食用時不罷手,導致同行者無法享受美食。
談笑風生之間,離席之際吳明輝去了趟煙酒店。
店內熙熙攘攘,幸好還有存貨。為了避免引起注意,吳明輝僅攜帶了數瓶出門。
返回四合院附近的途中,又拜訪了‘老道南百貨’和另一間百貨商店,購置了足夠的飲品儲備。
預留了兩瓶備用,其餘則存入他的‘秘密空間’以應對未預見的情況。
平時吳明輝不沾酒與煙,因此對此類需求不甚上心。
午後四點左右,一位老者來到正專註製作傢具的吳明輝面前,邀請他一同出行。
顯而易見,這位老者對於如何享用福華軒有着深入了解。
如此這般,老者與吳明輝攜手來到了福華軒前門。
對吳明輝而言,初次造訪便感受到了其繁忙氛圍,下午時分已然賓客盈門。
侍應熱情上前問:“一共幾位?”
老者答:“三個人,尋找安靜角落。”
隨後二人隨侍應引導落座於較為偏僻的四方餐桌,並領取了菜單點菜。
老者指示:“先點菜,等人到齊再上。若有尋問葉中河所在者,指引此處。”
接着點了一連串的菜肴:精選六碟羊肉,搭配凍豆腐、粉絲、酸菜和白菜等配菜。調味品方面,芝麻醬、醬油、黃酒、辣椒油、韭菜花、腐乳、蝦油一應俱全。另外先行奉上熱茶。
侍應記下點單離去。
此時,老者向吳明輝介紹道:“來此地用餐還是過去因工作表現突出受部門領導嘉獎時的經歷。我們幾名車間的技工為緊急任務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完成後,由領導安排宴請於福華軒以示獎勵。
在此用餐使用的羊肉皆精選於公綿羊,特別選取肉質細嫩肥而不膩的部分切片供應。這完全是依賴老師傅們高超技藝完成的工作。”
不多時,主管由侍應陪同至其所在位置。
吳明輝及老者起身迎接。
吳明輝對侍應回應:“請開始煮沸鍋底,並上菜。”
一切準備就緒,速度之快令人印象深刻。
待所有菜品與調料齊全,主鍋沸騰后,主管毫不猶豫道:“現在開餐!”
酒已斟滿。鑒於主管社交場合上的熟練,率先品嘗一口,約莫一小兩之量。
試完酒,他對吳明輝提出疑問:“明輝酒力如何?應付得來?”
對此問題,吳明輝即刻相
院子裏的生活
院子裏的生活
他們往外走。
走到大門前,發現有一桌客人和服務員在那兒胡鬧。
劉世昌多看了一眼。
老大爺說:“這些人顯然是來白吃的。你看看那個坐着的穿着,挺復古的,一看就是富貴人家出來的,現在沒錢沒物到這裏來吃白食。吃完還想不付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劉世昌本來也不想管,但人的好奇心總是難以抑制,無意間瞥了一眼,咦,這人怎麼那麼像“楊四環”老師?
想到這裏,他心頭一動。跟着主任和老大爺出來送客。
老大爺正要走,劉世昌說道:“師傅,等一下,我去一趟洗手間。”
老大爺點了點頭,在外面等着。吹吹涼風,透透氣。
劉世昌進到院子裏,走到喧鬧的那一桌。周圍正在用餐的客人們都被驚動了,即便熱騰騰的火鍋也不能擋住他們愛看熱鬧的心情。
大家都等着看服務員怎麼處理這件事。
“我說,我的錢包在這裏丟了,你們不能不管。”一個中年男人慢悠悠地大聲說道。
“您就別為難我了,我只是一個服務員,您可以再找找。”
“嘿,小夥子,這是以為我是來白吃的嗎?告訴你,如果我要白吃,我早就吃了悄悄溜走,而不是在菜剛上齊時把你叫來。我發現口袋裏的錢包沒了,才叫你。”
“您怎麼說,這兒人這麼多,我上哪裏找去?要不,我把這桌撤了,等您找到再上菜,不影響您的事情,也不影響我們的生意。”
“說什麼呢,這不耽誤你的事,但耽誤了我的事。如果我的錢包是在你們這裏丟的,你們卻不管,那以後誰還敢來你們這兒吃飯?”
服務員臉上的不耐煩越來越明顯。今天是周日晚上,聰明的客人都提前來吃,然後早早離開,現在已經進入高峰時間。為了這一點小事耽誤一群人,他真耽擱不起。
語氣變得強硬:“我說,你到底想幹什麼?找不着錢包就安安靜靜地離開,不要耽誤我們做生意。”
“嘿,小夥子怎麼說話呢,今天爺就好好教教你會不會說話。”
說著,兩邊的人都要動起手來。
旁邊的好事者也不吃飯了,有人甚至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那服務員小夥子也不是善茬,聽到這話就動手了,舉起拳頭朝“疑似楊四環”的人衝過去。
那人雖然不顯年輕,但動作敏捷,身子往右邊一閃,左手一擋服務員的拳頭,右腳往前一絆,服務員直接向前撲倒在地。
眼看要摔在旁邊的桌子上,臉上要碰到火鍋。
那人雙手一伸,抓着服務員的身體,將他提了起來,隨後輕輕一放,把他放在了地上。
好精彩的舉動!圍觀的人齊聲叫好。
一瞬間動作太快,服務員還沒反應過來又爬了起來,回過神來立刻往後退。
嘴上卻還是不饒人:“你,你怎麼打人!”
劉世昌站在人群後面心想:這小夥子標準不一樣啊,自己打人時可不這樣說。
那人站穩了腳步,說:“爺就教你一招,下次看人看準一些,不是所有人都能隨便欺負的。今天真是晦氣,原本想好好喝點酒,嘿,算了,不喝了。”
說完他走到自己的位子上,拿起自己的酒準備離開。
劉世昌看得津津有味,心想如果真像那個人,那可得多結交一番,也許有用處。
於是上前說道:“好身手,敢問您怎麼稱呼?”
那人抬眼看了一眼,說:“姓王,小子年輕,喊一聲王大爺也不吃虧。”
劉世昌心想:果然沒錯。《老門樓》中寫道他是1982年的,1961年才39歲,看上去也就四十齣頭的樣子,確實顯得老成。
劉世昌笑道:“王大爺,小子劉世昌,聽您說錢包丟了?”
王大爺不耐煩地說:“你剛才不是都看到了嗎?還有,你小子剛才不是已經走了嗎?”
真敏銳的觀察力。
劉世昌笑道:“我這人愛湊熱鬧,想着回來再看一眼,沒想到見識了您如此高超的身手。小子也會兩招,但上不了檯面,有機會咱們可以切磋切磋。
既然碰上了就有緣分,今天這頓飯我請了。這酒都拿來了,總不能再帶回去。”
王大爺聽到這話仔細上下打量了劉世昌一眼,常說: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這萍水相逢
"守山,下班了,走了。該去吃飯了。"
張小山緩緩放下手中的活計,細心收拾完工位后應聲而起。
離開工廠,他們幾人並肩向食堂進發。
“小山呀,看你一天比一天用心,我們這些兄弟還活不活得啦!”
張小山微微一笑,並未過多言辭。
一旁有人隨即附和道:"別瞎扯了,人家守山是真的用功,你卻總是想着偷奸耍滑,不怪別人,自找的。"
“沒錯沒錯,不是有一句話怎麼說來着——磨刀還得自身快啊!”
那開口的第一位立刻被眾人的話語擊中要害,無從反駁,嘴上卻不服軟,“瞧瞧,一個個裝什麼高深文化,我這個沒讀多少書的人就不能說幾個俗語了不成?”
眾人紛紛調笑道:"你看你看,這不是臉皮厚到極致了么。讀書不多怎麼的,不給咱們這些初中畢業生一點表現的機會?"
“哈哈,說得不錯,沒錯!”一片歡聲笑語伴他們來到食堂門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託了王大鎚的關係,張小山每次分飯的時候總能多分些好料,而這群朋友因為與張小山的親密,他們的份量自然也有所提升。因此,每當到了吃飯時,夥伴們總是樂於邀請他一同用餐——一來這裏的伙食本來就好,再來還能吃得更多。
###一番暢談###
餐桌上眾人享受得心滿意足。
正當大家吃飽喝足準備散去之時,旁邊桌的交談吸引了他們的注意。“你知道嗎?上一年的優秀評選名單快出爐了。”
“這種事情年年如此,沒啥稀奇的,就是一些入**評優評先罷了,我已經早有所耳聞。”
“反正我們這些人是沒啥機會了,只等着看好戲罷了。”
“這你就有所不知了,這類評優有時會因為競爭者之間的巨大差距而顯得平淡無奇;若對手旗鼓相當,則會非常精彩。”
“哦?這麼一說還真有趣。這麼說,去年算是比較平淡了,我確實沒看到太多動靜。”
“正是正合你意,而今年可能會有所不同哦。”
“不同在哪?”旁桌的人問得興緻勃勃。
“簡單講,咱們3車間的情況。”
張小山一行人聽罷,感到事態頗為引人關注——3車間內確實人才輩出。
有人不經意間提問:“那你們猜咱們車間會不會參選?又有哪些人夠格?”
聽到此話,在場的人不由自主地將視線集中在了他的旁邊,心中皆明。這位剛進一年,卻連級上升的人物,顯然具備足夠的競爭力。
張小山並不想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誠懇地說:“如果真有這樣的一回事,等到提名開放再具體看看要求,我心裏的確動了些念頭,想參與一次嘗試。”
眾友聞言紛紛點頭附和:這機會值得一試。
下午,當張小山一行重返工作崗位時,關於3車間內部的爭奪話題早已不脛而走。
真是出乎意外,消息竟然傳得如此迅速。
當天下午,大家討論的話題突然轉向了一個新的焦點:咱們二部這一年是該叫“和風年”還是“鬥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