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被免職的譚超然
自然沒有人知道周揚跟蕭林升這一次會晤究竟討論了什麼樣的問題。
也更不清楚兩人討論之後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
因為隨着時間的推移。
開會的日子已經愈發臨近了。
九月霜風吹客衣,溪頭紅葉傍人飛。
初秋的晨風已經微帶着一絲涼意。
9月7日。
在滿明光,蔡向飛以及周揚等人的陪同下。
蕭林升來到了京城師範大學視察學校的各項工作。
在視察師大的過程中。
蕭林升不僅僅聽取了學校領導班子的工作彙報,了解了學校的辦學情況,同時也額外抽出時間接見了學校的師生代表。
在同師生見面的談話中。
蕭林升向全體教師送去了節日的祝福,並致以節日快樂的問候。
緊接着。
9月8日跟9日接連兩天。
周揚又跟着蕭林升分別會見了南江、蘇東、遼東等地的領導幹部。
在數次會見中也做出了一系列的發言和講話。
這一連串的講話既涉及了經濟工作,也涉及了人事工作和其餘各方面的工作。
但是無一例外地。
每到一處,蕭林升都毫無保留地指出了這些年在發展中仍然存在的問題和缺陷,提出並敦促各地要進一步加強整改和推動發展的要求。
講話的具體內容雖然未經公佈。
但是卻毫無意外地給人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迫感。
當然。
也有一些聰敏之輩機器明顯地察覺到了其中的敏感之處。
而在11號上午。
當會議正式召開之後,這一敏銳的判斷也得到了最終的印證。
當天上午。
蕭林升正式做了正式的工作報告發言。
……
突如其來的一場秋雨過境。
雨後初晴,天高雲淡,夏末的暑氣也隨之漸漸自空中消散。
“雨後風涼暑氣收,庭梧葉葉報初秋。”
宋代朱淑真這短短兩句小詩似乎填滿了人們對初秋所有的遐想。
院子裏。
枝頭的梧桐漸漸泛黃。
清風微拂。
樹葉的沙沙聲跟夏末秋初的蟲唱交織在一起。
奏響的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光之曲。
多少年了。
其實周揚已經很少在這樣的環境裏跟人把酒相談。
當然了,桌子上的白瓷杯里裝的也並不是酒水。
而是一杯濃茶。
茶葉名小白葵。
是張毛毛的紅河集團培育多年的一款新茶。
新茶採用的是純手工烘炒製作的工藝。
葉片白里透黃。
茶湯入口微微苦澀,其後餘味悠長,又略有回甘。
既有綠茶的苦口醒神之效,也有白茶清新解膩的作用。
周揚愛茶,也精於茶道。
這個事情很多親近之人都是清楚的。
以張毛毛跟他的交情,自然不需要靠一點茶葉來維繫兩人之間的關係。
這個茶葉之所以送到周揚這裏。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茶葉的原產地是在南江的黃江市。
紅河集團雖然把工廠設立在了天東,但是小白葵的產地標註地址卻是在黃江。
作為黃江的前任縣委書記(已經升級為縣級市)。
這種極具地方特色的茶葉當然要送到他這裏提升提升口碑。
“茶是好茶。”
“比之市面上的同類產品,這個小白葵肯定算得上是上品。”
“但是要我看吶,張毛毛這傢伙就是越老越不務正業。”
“堂堂一個紅河集團董事局負責人,坐擁龐大財富的大老闆,沒事花心思搞這東西,純屬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幹找樂子。”
“不過這茶葉回頭送我一瓶,我不介意給他推銷推銷。”
此刻說話的是剛剛被免去京城市書記職務的譚超然。
這次譚超然被免去現任職務其實並沒有出乎太多人的意料。
一來在這次會議召開之前,在很多活動安排之中,譚超然都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而這些角色所要承擔的任務明顯是超出了京城書記的崗位範疇。
在這種情況下。
自然有很多人猜得到這一位肯定會在會後出任新的職務。
二來譚超然擔任京城任職期間,很多工作確實做得極為出色。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
如果任由這一位再繼續幹下去的話,那恐怕就要觸及到很多複雜的東西了。
而就目前來講。
不管是蕭林升還是周揚。
恐怕都不希望譚超然繼續在這些事情上面深入下去。
而是需要採取一種和緩的方式暫且消化吸收掉之前的佈局產生的影響。
當然。
對於譚超然來說。
如果抓不住這一次的機會,他今後的發展肯定會受到限制。
這一點也是周揚不容許會出現的情況。
畢竟一旦缺少譚家的支持,那很多事情就會多出預料之外的變數。
而且譚超然已然也不再年輕了。
作為85年出生的中生代領導幹部。
55歲的年紀對於一個男人而言,這的確是一個黃金年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當年譚文山從東海遠赴南江,也是差不多的年紀。
而那時他跟周揚都是不到三十歲的年輕小夥子。
如今歲月流失,時光流轉。
兩人也都到了可以做爺爺的年紀。
不過無論是從自身的職務,還是從內部的地位來講,兩人都遠遠超過了當年的譚文山。
這一點不要說譚超然跟周揚沒有預料到。
恐怕就連譚文山跟金淑萍也萬萬沒想到。
“茶葉送你沒問題,不過你這個思想不正確。”
“張毛毛做的事情是一般人敢想又不敢做或者沒有能力做的,多幾個像他這樣的人是有好處的。”
“不說他了,京城那邊的工作交接了嗎?”
既然已經被免去了京城書記的職務。
譚超然自然不能繼續賴在崗位上不走。
周揚當然知道這傢伙是有些意難平的。
畢竟一旦完成很多設想,那譚超然在這個位置上做出來的成績恐怕就足以讓人艷羨不已了。
不說青史留名。
但是將來京城的地方志上肯定會大書特書。
“該交接的都交接了,王新輝的水平你還需要操這份心?”
“但是實事求是地說,做什麼其實並不重要。”
“事到如今,能做到什麼地步在我看來才是最重要的。”
“京城不比其他的地方,想在這裏的一畝三分地上做出成績,把事情做得漂亮,而且還要讓各路牛鬼蛇神都滿意,更多的是考驗一個人八面玲瓏的手腕。”
“能力這個東西……”
“到了你我這個年紀,恐怕更多的是一種耳熟能詳的客套話。”
(求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