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我要掀屋頂了哈
這個大楚和前世的任何一個朝代,都不太一樣。
它整體上重文輕武,有點像宋明。
可它卻有六個名副其實的藩鎮。
邊衛大提督在轄區內的權力之大,即使放到唐朝也令人咂舌。
對於藩鎮的隱患,寧易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人都更清楚。
大楚的六大邊衛,實際上是六顆定時炸彈。
這次的三衛之叛,他一點也不意外。
以目前的這種制度設計,邊衛造反是遲早的事。
但在眼下邊患如此嚴重的情況下,撤銷這些邊衛又不太現實。
首先這二十萬邊兵就不會答應。
就算邊兵們答應,滿朝文武也不會答應。
沒有這些邊兵頂在前面,他們怎麼能在後方歌舞昇平,歲月靜好?
就算文武百官都答應了,他寧易也不能答應。
他寧太保就是這套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一條魚缸里的魚,怎麼會蠢到打碎魚缸呢?
所以,邊衛不能撤。
但邊衛的隱患又不能不管。
畢竟他已經回不去了。
他可不想自己的子孫後代,再經歷一遍唐末和五代十國的黑暗。
他智慧有限,不知道該怎麼在制度上改良邊衛,便採取了最笨的一種方法。
你大提督要造反,總得手下跟着你走才行吧?
如果你的手下,大部分都忠君愛國呢?
這就是他創辦軍校的第一個初衷。
大楚六個邊衛,六個大提督,十八個司馬將軍,七十二個旅帥,二百一十六個營指揮。
大提督和司馬將軍就算了。
但所有的旅帥、營指揮,都必須來他的軍校里回一次鍋。
提高軍事素養只是一個方面。
更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加強這些中層將領同中央的聯繫,讓他們心裏對皇帝和朝廷產生認同感。
就目前而已,大部分旅帥和營指揮的心裏,是沒有這種認同感的。
在他們心裏,皇帝和朝廷遠在天邊。
給他們發兵餉,提拔他們的,是大提督。
他們需要報答的,也只是大提督。
這也是之前三衛造反,王建、馬宗等人,能快速把隊伍拉起來的主要原因。
這些人一旦對朝廷的認同感建立起來,大提督再造反,他們就會思量思量了。
畢竟,我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陛下是校長,太保是副校長,我也算天子門生吧?
我造我老師的反,不太合適吧?
而且,上回在京城進修的時候,陛下給我賜過酒,太保和我握過手。
我要是造他們的反,天下人會怎麼看我?
千萬別小看這種認同感。
自己平定北梁時,曾和攏右衛右軍並肩戰鬥過一些日子。
就因為有這層淵源,王建造反時,林丹峰很輕易就說服了攏右衛右軍反正。
總之,這是他寧易目前能想出來的最好方法。
但沒想到啊,他的一片赤誠之心,又被很多人當成了驢肝肺。
有的人說此舉會勞民傷財,耗費甚巨。
大楚在過去的一年裏戰亂不斷,國庫因此空虛,再經不起折騰了。
有的人說此舉效果存疑,完全沒有必要。
他們還拿大楚講武堂來做例子。
大楚在開國時,是搞過一個軍校的,就是大楚講武堂。
但後來,這個講武堂淪為勛貴子弟混文憑的地方,屁用沒有,最後被撤銷了。
而更多的人,則暗戳戳地說他居心不良,是借朝廷公器來培植私人黨羽。
他之前越過朝廷兵部,直接指定三衛大提督人選的事,又被這些人翻了出來。
他心裏這個氣呀!
好在皇帝還是無條件支持他。
但支持歸支持,皇帝也不是很理解。
在皇帝看來,軍校這東西確實可有可無。
不過,大楚虧欠太保甚多。
太保想弄個軍校玩玩,那就弄吧!
皇帝雖然點頭了,但底下的大臣們卻一個個都不情不願。
就連老丈人都跑過來勸他,說事情不是這麼做的。
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吃相不要這麼難看。
要顧忌一下天下悠悠之口,不要在史書上留下污名。
說得自己好像要謀朝篡位一樣。
眼看反對的人越來越多,他乾脆一拍桌子站了起來,做出了一副要掀桌子的架勢。
魯迅老先生不是說過么,如果你想開一扇窗,就告訴別人你要把屋頂都拆了。
他不僅要掀屋頂,還要把屋子都炸了。
他迅速提出了自己的新方案。
他不僅要建黃埔軍校,還在東北、西北、西南各建一個分校。
此外,他還要在東海建一個海軍大學。
他還要擴軍。
六個邊衛太少了,根本不足以防守大楚廣袤的國土。
至少要十二個衛才行。
一個衛光左中右三個軍也不夠,還得加上前軍、后軍和預備軍。
一年之內,他要將大楚的野戰軍團擴充到七十二個軍。
再花兩年時間,利用軍校將七十二個軍都訓練成勇武之師。
三年後,他將率領百萬雄兵,征二百萬民夫,北伐草原,不滅韃子誓不還。
他這話一出,整個朝廷都沉默了。
都知道太保生氣了,在說氣話。
就好像在說:你們要不答應,我就掀桌子了啊!
太保應該不會真的掀桌子。
可問題是,就算他不掀桌子,只是伸手在桌面上胡亂抹一把,那這牌局也玩不下去了啊!
最後出來收拾亂攤子的,還得是朝廷。
千萬別質疑太保攪局的能力。
他現在有皇帝的信任,又剛剛平定叛亂,在軍中的威望無以復加。
別說攪局,就算他真的掀桌子,也沒人能制止得了他。
於是,老丈人又受眾人所託,過來問他,說就按他之前定的,只建一個黃埔軍校行不行。
他給了老丈人一個面子,最後勉強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