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父慈子孝

第502章 父慈子孝

現在有一些人,年輕的時候不管子女,沒有盡到撫養子女的義務。等他們老了,卻理直氣壯要求子女贍養。

一些道貌岸然之輩,站在道德制高點,揮舞着道德大棒,對子女指指點點。

事實上,孔聖人倡導的孝,歸根結底是“權利與義務對等”,並不是要求子女對父母無條件服從。父母想要子女孝順,就必須先盡到父母的責任。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父母想要子女養老,你得先把子女養大了。

再後來,一些儒生曲解孔聖人的意思,把孝道說成是:“父為子綱,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

在這樣的語境下,又產生了一個令人作嘔的糟粕:“天下無不是之父母”。

可笑至極,有多少父母,根本不配做父母?虐待孩子不算,自己沒出息又對父母不敬,根本沒有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學習成績優異,孝順感恩?

有不少人,年輕的時候不管子女,老了就拿這句“天下無不是之父母”來壓子女,逼子女贍養他。

按照傳統的孝道來講,父母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子女可以不贍養父母。舉個例子,父母如果遺棄了子女,或者是把子女賣了,父母就是棄子父和棄子母,就等於是放棄了為人父母的權利。無論子女將來有多大的出息,都可以理直氣壯拒絕贍養父母。

現在是法治社會,結婚自由,離婚也自由。父母離婚,子女不應該怨恨。子女碰到離異后不在一起生活的父母,要不要盡贍養義務呢?我覺得可以根據一個標準來判斷,就是父母有沒有給撫養費,有沒有關心子女的成長。

父母離異之後,子女隨父親生活。母親給了撫養費,或者是有關心子女的成長。等她老了,子女就應該盡贍養義務。

如果母親改嫁之後,不支付子女撫養費,或者對子女的成長不管不顧。等她老了提贍養的話題,子女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對她說:“孝子不養下堂母,家有萬石糧,不養改嫁娘!”

父母離異之後,子女隨母親生活。父親給了撫養費,又關心子女成長。等他老了,子女就應該贍養父親。

如果父親不支付子女撫養費,或者對子女成長不管不顧。等他要提贍養問題的時候,子女就理直氣壯對他說:“孝子不養棄家父,家有千鍾粟,不養棄子父!”

最後再說一句:“孔聖人強調的孝道,是先有父義母慈,後有子孝。所謂的天下無不是之父母,跟孔聖人強調的孝道,不是一回事。”

真正做到父慈,子才會孝,永遠不要忽視言傳身教的力量。父親慈祥,子女就會孝順。

養不教,父之過,言傳身教很重要!學校教育子女學習知識,家庭教會子女如何做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老話說“養不教,父之過”,對於那些行為不端的青少年,老人們總愛說“這孩子缺少家教”,就充分說明了父親對教育子女如何“做人”擔負著很大的責任。

其實,如果父母真的足夠愛自己的孩子,怎麼會讓孩子走到這樣的地步呢?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同樣重要啊!父母如果用心教育,孩子怎麼會被小看?

父親慈祥有耐心,對子女循循善誘,教育子女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在子女的心裏比嚴厲呵斥、動手打罵有用得多。

子女會從心裏接受這個慈祥的父親,並以父親為榜樣,在這樣的家庭里成長的子女,長大后也會成為一個善良孝順的人。

父慈子孝,一直在孩子的生活中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一個家庭通常由父親、母親、孩子,這三個角色組成,父親作為一個家庭的頂樑柱,在家庭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的眼中,從小父親就是自己的天,會以父親作為自己人生的榜樣,父親是自己的第一位老師。

父親對待孩子慈祥,呵護子女成長,這種潛移默化就是給子女一種榜樣的力量,子女長大了,自然也會成為一個有孝心、善良的人。

父親的愛,應該像大山一樣,巍峨挺立,屹立不倒,為孩子遮風擋雨,讓孩子的心靈有一處安放之地,

良好的家風,會讓孩子如沐春風。

父親在家中沒有大男子作風,尊重母親、呵護子女,父母和睦,良好的家風會讓孩子感到家庭溫暖。

在這種良好家風下成長的孩子,會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他們的內心是陽光的,心地是善良的,善良的人該具備的品質他們都會具備。

做一個純粹的好人難,但是教會孩子做一個善良的人,懂得自我保護,不難。父母只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孩子,那你的孩子,即便不能取得輝煌成就,那也會安穩地度過一生。

所以,一個父親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很重要,只要父親慈祥善良,言傳身教,子女就會成為一個善良與孝順的人。

所以,誰可以替小助理原諒她的父母親人?誰有這個資格呢?

況且,小助理又不是選擇“棄養”父母,只不過是在保證自己不傷心、不受傷前提下,按照國家和法律規定的標準,她會一分不少的給錢,她也會定期探望,更會在他們生病的時候出錢,只不過,父母想要時刻繞膝陪伴,或者讓她做一個“扶弟魔”,那她也是萬萬做不到的。

也許有人會說她自私,也許有人會批判她不孝,可是,人活着,又不是活在別人的嘴裏,日子過得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她沒有自虐傾向,不會主動讓人家“抽打”自己的身體,更不會讓對方傷害自己那顆已經千瘡百孔的心。

餘生,她不想取悅那些不值得的任何人,只想活出屬於自己的快樂。

要知道,我們國外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討好別人而活,我們是為了取悅自己生活的。生活百態,我們很難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我們很難取得別人歡喜。我們只要活在自己的情緒里就好。人家發脾氣了。不開心了。是人家的私事。我們不要去討好人家,取悅人家,

有時候好心討好人家反而不領情,我們要做自己內心最真實的一面。來到這個世上,就是為自己而活,為取悅自己而活,絕不是為取悅他人。

有些人就算你想盡辦法去討好她,人家不但不到沒有感激,甚至覺得你很笨。你就算給了他全部,他也覺得你不好,他就是不喜歡你,甚至還會說你的壞話,還會挖苦你,對你得寸進尺。

她一開始就不喜歡你的,說明以後也不會喜歡你,甚至還會瞧不起你!所以說我們不要再費勁心思討好他人了,沒必要,不值得!

活着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是為了用喜歡的生活方式來取悅自己。我們不要厚臉皮去討每一個人,因為討好每個人,就是在作賤自己,有時候還不受待見。因為我們是普通人,所以我們無法能讓所有人喜歡!

所以,傅亦瑤一直堅定的告訴小助理:做自己,我支持你。

因為我自己曾被你無條件的信任過,因為這陪着我度過了一段灰暗時光,因為我們有些異曲同工的同病相憐,因為我對你同樣心疼,因為你足夠善良,因為你值得,所以我願意支持你、信任你、理解你。

人這一輩子,總要為一個人拼拚命吧?人這一輩子,總有一個人值得你拼拚命吧?

“姐,以後你就是我親姐!愛你呦!”

小助理眼裏的光更亮了。原來的她,只以為自己需要傅亦瑤,現在她明白,被需要也是一種幸福。

被需要是一種幸福,因為這意味着你對他人有價值,你的存在對他們來說是重要的。這種被需要的感覺可以給你帶來滿足感和幸福感,讓你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重要性。

首先,被需要是一種滿足:當你感到被他人需要時,這種感情會使你有旺盛的精力,讓你在忙碌中感到快樂,看到對方接受了自己的幫助,更是一種愛的滿足。

其次,被需要是一種聯繫:在感情中,被需要能夠讓彼此確定自己是被重視,被在乎的,從而加深原有的聯繫與羈絆。

同時,被需要是一種價值:人最大的需要,不一定是金錢,也不一定是地位,而是人的價值。人的價值體現在被社會需要,被工作需要,被家人需要,甚至被陌生人需要。

高爾基說“當你感到一切人都需要你的時候,這種感覺就會使你有旺盛的精力。”如同電影《瑪麗和馬克思》中所呈現的,瑪麗與馬克思都是孤獨症患者,但他們心裏卻渴望一個朋友,一個偶然的機會,瑪麗開始給馬克思寫信。

人們常說“給永遠比拿更讓人容易感受到愉快。”

這句話是有它的心理學依據的。心理學家認為,我們活着不僅依靠吃東西。我們還渴望被需要。因為被人需要是自身價值的一種體現。也是一種愛的滿足,更是一種幸福。

就像對待無話不說的老朋友那樣,她的信,就像黑暗中的曙光,照進了馬克思孤獨的世界,他第一次有了被需要的感覺,於是他打破了一成不變的生活,每天積極的充滿着力量的回著信。就這樣他們彼此需要,彼此支撐,彼此治癒,彼此沉浸在被需要的幸福里。

現實中當他人有需求時,自己能夠對別人伸出援手,助人一臂之力,這樣,既能溫暖對方,也能快樂自己。而且這種發自內心的愉悅,勝過一切,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生活告訴我們,不是只有一味的需要就能夠滿足自己所有的生活需要,每個人都還渴望被別人,被家庭以及被社會需要,甚至被陌生人需要,不然生活就會失去本來的意義,於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需要與被需要就像一對有力的翅膀,只有保證平衡才可能讓我們在人生旅途中,有充足的動力飛得更高更快。

所以說被需要是一種付出,是一種大愛,是一種奉獻精神,而被需要的人在這種大愛中實現了自我的價值,詮釋了什麼是“高尚”。這種自我價值的充分體現,一定會給被需要者帶來巨大的幸福感。

被需要是所有人都有的一種很正常的心理,要想自己真正為人所需,可以在別人需要自己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那麼我們必須不斷的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哎呦,這是誰啊,和我搶傅亦瑤了?傅亦瑤,你就是個花心大蘿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古詩人未到,聲音先到了。

“你這都快趕上銅牆鐵壁了,我這打了一圈的電話,才進來。”

古詩帶着大包小裹的進來了。

“哎呦我的老天奶啊,你可別看我,我知道你不缺這些,但是,我那親愛的爹媽,人不到禮必須得到啊!當然,我也是帶了點的,喏,你看,護膚品,親自實驗過了,對孕婦很友好。不過你先等等,我把給這勇敢的小姑娘的東西先放她這邊。”

古詩和傅家人一樣,進來都第一時沒看傅亦瑤,而是關心小助理。

小助理懂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永遠不會出錯。這個世界,總歸是有一些善良而溫暖的人,她們會相互吸引。

在這個繁華複雜的社會中,人們常常被各種外在的物質條件所迷惑,以至於忽略了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感受。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逐漸認識到,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吸引力並非來自外在的容貌和光環,而是來自內在的品質和價值。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總能在時光的流轉中找到彼此的吸引之處。然而,這種吸引力並不總是源於外在的容貌和光環,而是源於互相傳遞的溫暖和踏實、真誠與善良。

真誠與善良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吸引的重要品質。真誠的言行和善良的內心,能夠讓人們感受到彼此之間的真實和善意。這種感受使得人們在相處中更容易打開心扉,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與君重逢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與君重逢時
上一章下一章

第502章 父慈子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