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馬球賽
馬球和摔跤,其實都是訓練士兵的方式。
只不過從漢末開始,華夏大地到處打架。
那些當兵的退伍后,還會帶着當兵的習慣,所以才把這兩項競技項目傳的到處都是。
因為這才兵營最是普遍,有些人當一輩子兵就會騎馬和打架。
這倒是也反過來成為了大唐遍地尚武的原因之一。
而李恪看的那叫個興奮,尤其是在看到一名女扮男裝的女子在賽場上馳騁。
其實大家都不是瞎子和傻子,那個姑娘看起來就不比李恪高多少。
女子和男子的樣貌差別是很大的。
也就是因為現在是開場預熱,無論誰都能上去耍一耍。
李恪看得興起,竟忍不住下場參與其中。
索性都不換衣服,直接去牽自己的馬。
李恪這匹馬渾身漆黑,但是毛髮柔亮,太陽光照在身上,會看到反光。
當初李恪心愛的小矮馬被李世民送給李泰后,李世民覺得對不起李恪。
專門去挑了一匹一歲的大宛馬送給李恪。
這可是通過絲綢之路,從西域大宛國交換來的。
大宛馬,正兒八經的純種汗血寶馬。
李恪身穿一身紫色親王袍服,騎着黑亮的大宛馬,手拿球杆,如同離弦的箭一般沖入賽場。
場上很多人都是禁軍士兵,負責熱場,等百姓和官員入場。
眾人見是李恪,紛紛避讓幾分,可李恪卻擺手示意不必。
他騎於馬上,身姿矯健,手中球杆揮舞起來虎虎生風。
只見他驅馬快速沖向小球,眼神專註而熾熱,似要將那馬球一舉拿下。
然而對手也不甘示弱,數人包抄過來,試圖阻攔。
李恪嘴角勾起一抹笑,雙腿夾緊馬腹,駿馬會意猛然加速,巧妙地從一側突破防線。
剎那間,他高高揚起球杆,精準地擊中馬球,那球如離弦之箭般飛向球門。
周圍台上的觀賽之人皆屏住呼吸,目光緊緊跟隨馬球軌跡。
隨着一聲清脆的撞擊聲,馬球入網,已經提前入座的人都歡呼雀躍。
李恪勒住韁繩,馬匹長嘶一聲,他在馬上意氣風發,彷彿戰場上凱旋而歸的將軍,享受着這一刻勝利帶來的榮耀與喜悅。
不少武將都驚訝李恪的騎術這麼好。
而李世民更是沒想到,自己這個逆子,手臂力量這麼大。
要知道,因為騎在馬上,球杆為了打到地上的球,球杆就會弄很長。
而李恪一手抓着韁繩,一手拿着球杆一端,單手一擊就把球打進網裏。
只有李承乾知道,這是李恪吃了一牛之力丹的原因。
就在這激烈的賽場上,另一個與李恪不相上下的女孩引起了眾人的關注。
她同樣英姿颯爽地坐在馬背上,目光如炬地緊盯着李恪那矯健的身姿。
當看到李恪成功將球擊入網內時,只見她毫不示弱,驅策着胯下駿馬如離弦之箭一般疾馳向前。
眨眼間,女孩便已來到網前,伸手輕巧地一撈,那顆原本安靜躺在網中的球瞬間被她牢牢掌控在了手中。
緊接着,她猛地轉頭看向李恪,眼中閃爍着一絲挑釁之意。
那眼神彷彿一把燃燒的火焰,似乎在向李恪宣戰:
“哼!別以為只有你厲害,有本事咱們來好好比一比!”
李恪見狀,嘴角微微上揚,心中湧起一股豪情。
“倒是有趣,那小爺便陪你比試一番。”
說罷,他雙腿輕輕一夾馬腹,黑馬撒蹄飛奔起來。
那女子也不甘示弱,白色駿馬宛如一道閃電衝向場地中央。
二人你來我往,馬球在他們之間飛速穿梭。
因為兩人斗的激烈,原本負責熱場的禁衛軍們,都自覺的騎着馬到了場地周邊。
兩人球杆碰球杆,桿端碰桿端,球在兩人間不斷撞擊。
圍觀者們看得熱血沸騰,吶喊助威聲此起彼伏。
李恪發現這女子騎術精湛,球技也極為了得,幾次進攻都被她巧妙化解。
而女子也暗自驚嘆李恪的實力,每一次應對都需全力以赴。
突然,女子瞅準時機,用力一揮杆,馬球朝着李恪身後的球門飛去。
李恪卻早有預料,一個側身探身,球杆精準地擋住球路,並順勢改變方向,向著女子那邊的球門衝去。
女子大驚失色,急忙策馬追趕,但終究慢了一步,馬球再次入網。
此時賽場一片歡呼聲,而女子雖輸了比試,卻也對李恪生出幾分欽佩之情。
女子原本還想繼續,但是眼角餘光看到自己的父親在向自己招手。
於是自己就騎着白馬離開,留下李恪一人站在場中。
李恪想叫周邊的禁衛軍一起玩,不過這些人都是騎馬的好手。
看出來李恪的馬好,他們肯定跑不過,也就搖手不去。
李恪玩的不過癮,對着李世民所在的高樓大喊:
“大哥!他們都不敢和我玩,你來和我玩啊。”
李世民也想看看自己好大兒和逆子誰厲害,也跟着催促:
“高明,你看看,那個逆子太囂張了,你去殺殺他的威風。”
李承乾轉頭對李世民說:
“父皇,你這話怎麼像是在點兵點將一樣?”
李世民也是高興,一下忘了自己現在不是在指揮兩軍對戰了。
李承乾換好衣服,騎上自己的棗紅馬來到場中。
他看了眼李恪,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
場中,一名禁衛軍身穿紅色布衣,充當裁判。
隨着一聲令下,馬球比賽正式開始。
李承乾率先發力,他胯下的棗紅馬如離弦之箭飛奔而出,手中球杆高高揚起,準確地擊向馬球。
李恪的馬是好馬,李承乾的馬一樣不差。
李恪也毫不示弱,驅馬緊追。
兩人在賽場上你爭我奪,馬蹄揚起陣陣塵土。
李承乾深知李恪的厲害,從小就愛騎馬,馬術比自己好,所以故意賣了個破綻。
李恪果然上當,全力撲向一側。
李承乾卻趁機繞開,帶着馬球直衝對方球門。
李恪發覺中計,急忙調轉馬頭回防,但為時已晚。
李承乾一桿擊中馬球,球穩穩落入球門之中。
周圍的禁衛軍爆發出一陣歡呼,李承乾得意地看向李恪。
李恪卻只是爽朗大笑道:
“大哥這一招妙啊,小弟佩服。”
李承乾拍了拍馬頭說道:
“彼此彼此,咱們不相高下。”
說完,二人相視一笑,縱馬並肩站在賽場上。
“三哥別急,我來助你!”
長樂騎着自己的紅色小馬駒進入場中。
和剛剛騎白馬的女子一樣,長樂也是一身男裝。
這是因為,女子大多穿裙,只有男裝才有筒褲和短腿褲。
(以下是小知識)
趙武靈王改革“胡服騎射”之前,漢人的穿搭就像是拿布包裹自己的身體,然後用個繩子拴住,這是很原始的穿搭。
胡服騎射也只是把胡服當做軍服,並不是當常服穿。
魏晉南北朝前,人們穿的都是上衣下裳(cháng),沒褲子,頂多就是天冷了穿個綁腿。
老三國演義,劉備參軍前穿的就是那種。
東漢大儒鄭玄試圖給這種着裝風格做出解釋,說人類先民首先想到用獸皮遮掩一下三角區,後來又弄來一塊獸皮來遮屁股,後來獸皮演變成了紡織品,但式樣並沒有太大變化。也就是說,人只在腰部以下有遮擋,前邊一片遮羞布,後邊一片屁簾兒,這就是裳的雛形。
當秦始皇統一了天下,也沒穿褲子。而是把上衣和下裳連接在一起。
這種穿搭叫深衣,到了漢代後期也有人模仿穿秦朝深衣,因為這種衣服穿起來讓人感覺深邃,穩重,所以叫深衣。
到了漢朝,當時穿的都是開襠褲,因為以前的穿搭就像是拿布裹着一樣,天冷的時候腿會冷。
所以當時就包裹住腳,沒有管三角區域,相當於今天的開襠褲。
而胡服就是完整的合襠褲,而且窄袖口,用皮帶,穿皮鞋。
皮帶和我們今天差不多末端帶個鉤子,在腰褲子上繞一圈,然後掛在皮帶洞裏。
我認為,真正開始穿合襠褲,和長褲,窄袖,是漢末到隋朝前,這段時間五胡亂華。
開啟了民族大融合,少數民族統治漢人,才讓漢人習慣了穿胡服。
在隋文帝時期,就規定穿圓領,窄袖的官袍。這些特徵都是胡服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