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有黑子?
就在周樂明震驚於華玥的背景以及師傳,感慨着業內盛傳的天賦第一恐怖如斯時,網絡上第一時間關注《紅豆》的人們也炸開了鍋。
首當其衝引發熱議的自然是《紅豆》這首詩詞。
而其中聲音最大的,便屬微客上的李白粉絲了:
“李白老賊越來越過分了!有新詩詞居然不第一時間發到微客上給兄弟們分享!”
“嫉妒了嫉妒了!每回寫詩都是為了何睿這傢伙!這次更是藏着掖着到最後才掏出來,要我說,李白變了,不是我們的好兄弟了!”
“他倆這交情!過了命了!”
對於李白偷偷摸摸的幫好兄弟寫詩,粉絲們自然第一時間送上調侃,但更多的還是對《紅豆》這首詩的評價:
“這首《紅豆》讓我不禁想起了李白之前那首《遊子吟》,同樣的五言絕句,同樣的詠物,同樣的比興手法!”
“紅豆又名相思子!我居然今天才知道,太浪漫了吧!”
“要不是官方公佈了雙方的性別,我真要以為這是公然示愛了!”
“男人之間就不能擁有愛情了么?”
“樓上你忘了加/狗頭,容易被當做黑粉誤傷哦/狗頭”
當然,大多數粉絲只是玩笑,但總有別有用心之人開始帶節奏,同性戀這種總歸是不好亂傳,不過黑起人來那是一點負擔都沒有。
主要還是因為最近有越來越多的網民湧入了微客。
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網絡逐漸脫離了電腦的束縛,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享受這種隨時隨地上網的生活。
所以網民的平均素質自然是一降再降,意見領袖、網紅經濟等等這些開始初見規模,想要快速吸粉,找個正當紅的人硬蹭無疑是最快的手段。
畢竟黑紅也是紅嘛,藍星人在這一點上領悟的很快。
那麼李白這個微客第一網紅,自然是首當其衝,更何況李白連個真實身份都沒有暴露,蹭起來更是毫無負罪感。
“這詩也不咋地嘛!”
“全篇也就二十個字,感覺我也能寫。”
“這首馬馬虎虎啦,甚至還比不上前面幾首,當然前面也一般,我看李白是江郎才盡了!”
“……”
一開始,還有好些熱心網友在下面科普。
比如《紅豆》這麼短的原因,並不是李白不想寫長,而是要符合古體詩中五言絕句的格律要求。
五言絕句當然不是五個字一行,寫上四行字這麼簡單,恰恰相反,要把作者的思想濃縮在這短短二十個字裏,更加考驗作者的文筆。
而李白的這首《紅豆》,哪怕是放在星光熠熠的古代,都稱得上經典之作。
可惜網友的科普,放在那些一心黑李白的人眼裏,自然是不當一回事。
畢竟這些人,要麼是故意為之,純粹為了流量,為了黑而黑。有一些則是生活不如意,大半夜拿着手機只想發泄。
所以面對熱心網友的科普,他們的做法就是蒙住耳朵。
不聽不聽!王八念經!
這些和自己意見不一的,通通按照李白的無腦吹處理。他們看不清世界的真相,怕是李白拉坨大的他們都要叫好!
可能是量變引起了質變,藍星互聯網第一次迎來了無腦黑的洗禮。
在這之前,網友們普遍還是就事論事,哪怕是意見不合,大家也是以理相辯,就算說服不了彼此,最多是互相持保留意見。
但這次明顯不一樣,有理說不通啊!
你想着以理服人,可人家只想站隊,你誇《紅豆》,所以你是李白粉絲,我就是覺得這首詩簡單、幼稚。
每個人都有獨立思考的權利,總不能因為和你們有不同意見,就要被你們打壓吧?
主打一個我是文盲,你們休想說服我。
這也讓沒有經歷過類似事件的網友,一時間開始懷疑人生。
劉蔓蔓便是其中之一。
作為李白與何睿的雙料粉絲,今天自然是在電腦前守到了凌晨。
第一時間看到《紅豆》這首詩,又聽了一遍同名歌曲,心情激動的她迫不及待的來到微客,想要和網絡上的小夥伴們分享她的激動。
其實微客上大多數人還是認同《紅豆》的好,但天性善良、好為人師的她,看到一些黑評后,還是習慣性的上前科普,沒成想卻跟捅了馬蜂窩一般。
黑評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愈演愈烈,最後發展成了涇渭分明的站隊,完全脫離了討論《紅豆》的初衷。
劉蔓蔓也是無法理解。
摘下耳機后,劉蔓蔓腦子嗡嗡的,只想要靜靜,本打算去廚房冰箱裏拿瓶冷飲喝一喝,結果意外發現爺爺劉啟明的書房燈居然還亮着。
“叩叩!”劉蔓蔓敲了敲門。
“進!”房間裏傳來爺爺的招呼聲。
……
劉啟明最近很忙。
作為華國詩歌協會會長、燕京大學副校長、文學院院長,同時還是華國家喻戶曉的大文豪,劉啟明同時還肩負着語文教材新編的工作。
這會,他正對着眼前的幾首詩詞糾結着,不知不覺便來到了深夜。
聽到門口的動靜后,劉啟明終於得以從當下的情緒中剝離出來,叫了聲請進后,劉啟明低頭喝茶。
等他抬起頭后,孫女劉蔓蔓已經來到他面前:“爺爺要保重身體啊!怎麼能這麼晚還不睡!”
劉啟明訕笑一聲:“爺爺馬上就睡了,不過說爺爺的同時,蔓蔓你是不是也要以身作則呀!”
“我只是想聽首歌,本來早就要睡的!”
劉蔓蔓吐了吐舌頭:“我是因為看了李白的新詩,才挨到這麼晚的!”
“李白的詩?今天剛發的么?”劉啟明有些激動。
“是的!一首新的五言絕句,叫做《紅豆》!”
“電腦在哪?讓我看看!”
“不用電腦,現在手機也能上微客啦!而且我把整首詩都背下來了!”
說完,劉蔓蔓便來了一段深情朗誦: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