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秦法和漢律
仁德,不是靠嘴說的,
每一顆蜂窩煤從原材料到成型,都需要經過多個環節,每一步的操作都需要耗費人力,
這些人就是不拿工錢,光是吃飯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太子殿下,給百姓們講聖人道理並不能讓他們安穩過冬,聖人的道理也無法變出蜂窩煤來,
想要對一部分人慷慨,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錢財的來源,陛下是在解決這個首要問題后才決定保障百姓過冬的,
也正是因為陛下提前解決了這個問題,如今的長安城才會全是感激和稱頌,
沒有百姓因此被朝廷橫徵暴斂。”
沉思片刻,劉據問道:“要是想要對全天下的百姓都施行這項仁政,朝廷的錢還夠用么?”
“以如今的條件來看是不夠的,首先不夠用的就是煤礦,整個大漢如今出產的煤不夠多,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沒有煤,朝廷做不出蜂窩煤來。”
空談仁義道德的人,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他們只會說一個看似為了底層百姓好的提議,
卻根本不去切實考慮,這個提議該如何落地,
似乎只要說了那些空話,就能讓他們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所向無敵。
“太子殿下,空話說起來很輕鬆,皇帝談仁德,一定要考慮朝廷的財力是否能支撐,
儒家的人總愛談利義之辨,董太傅還曾經說過,
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可是他們傾家蕩產的救濟百姓了么?”
董仲舒的這個觀點下,強調道義和功利不能並存,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希望太子不要陷入到這種毫無意義的爭論之中,我將這些內容稱之為人的私德,
只要不違背律法,他董太傅願意是重視哪個就重視哪個,
而君王的道德另有標準,不能用這種方式來評價,這才是我今天講這些內容的意義。”
劉據現在有些混亂,今天接觸的這些內容太過直白,和他以往學過的東西都不一樣,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太子殿下不要憂慮,我講得不見得就是對的,董太傅等人說的同樣不見得是對的,
現在的你只需要對此有些印象就好,知道人世間有不同的道理都能治國,不要輕易斷定什麼一定是對的。”
你爹還能當三十多年皇帝呢,有足夠的時間讓你學習,不用着急。
劉據點點頭,太難了,他的頭都要裂開了。
“下次講什麼,朕跟着一塊聽,”
劉徹對今天的內容比較滿意,淺顯又直白,適合給小孩子聽聽,
韓非子的那套東西,光是在言辭上就比較難懂,
沒有老師悉心講解的話,別說是孩子,就是大人都聽不太明白。
“下次咱們說說《國富論》吧,關於國家如何變得有錢的理論。”
對太子來說,這個內容過於高深,不見得能理解,好在陸鳴也不太理解,照本宣科罷了,
當初上學的時候,為了和別人談天說地的時候有談資,不管能不能看懂,各種名氣大的書籍看了不少,
不理解的就記一些主要觀點,
好在這本書的大多數內容都算不上晦澀,不外乎是理解深淺罷了,談天說地的時候大家都能談一談感想。
“這個應該把桑弘羊喊來一起聽,”
提到錢,劉徹下意識想到自己的財政大臣,一聽名字,就知道這本書和桑弘羊專業對口,
大漢沒有多少教人如何賺錢的學問,桑弘羊完全是自學成才,
要是能系統學習一番,他的水平很可能有個大的提升,用起來就更順手了。
“讓他記得保密就行,書中有的內容會提到別的國家。”
“朕會讓他保密的,不必擔心,”
接着劉徹話鋒一轉,
“你腦子裏這不還有很多存貨么,以後多講講,到時候朕和太子以及其他人都來聽聽。”
“陛下,我很忙啊,”
眼看着都要結婚了還被派去出差,
雖然距離不遠吧,那也是外出公幹啊,在驪山走一圈,給始皇帝念叨念叨,
一來一回總要四五天時間。
“那朕換個人去驪山?”
“大可不必,陛下,我願意為朝廷分憂。”
如此有紀念意義的事情,怎麼能交給別人去做,穿越者義不容辭。
……
翌日清晨,
一行數百人,浩浩蕩蕩向著驪山而去。
霍光也在隨行人員之中,
不是他有什麼用處,純粹是陸鳴想帶一個歷史名人來做個見證,
霍去病這段時間痴迷練兵,衛青更加不可能,其他人的咖位不夠,
只剩下小霍同學符合要求。
劉徹身邊的內侍蘇文也跟着一起來了,祭祀方面的禮儀問題由他負責。
九卿之一的奉常堪稱九卿之首,負責皇家祭祀活動,
這次的事情不需要他們出馬,有些於禮不合,只好由蘇文負責具體事務,陸鳴只管動動嘴就行。
“小光啊,你覺得後人該如何評價秦始皇?”
馬車中,陸鳴閑的無聊,
那天在朝會時和董仲舒他們辯論,言辭比較收斂,說的不太痛快。
霍光臉色為難,這麼大的話題讓他如何開口,
“有什麼不敢說的,始皇帝生前如何,不妨礙他的千秋功業,自有後人評說。”
怎麼想就怎麼說,評價的角度不同,就能得出不同的結論。”
想了想,霍光開口道:“老師,要是從平民的身份出發,我會認為始皇帝是個暴君,秦法過於殘暴,
要是以後我能進入朝堂,從一個官員的身份出發,我會探究始皇帝的種種措施有何借鑒意義,
秦朝的經驗和教訓都是什麼,不會評價他的好壞。”
說完后,霍光見陸鳴沒有開口,有些擔心,“老師,我說錯了么?”
“沒有,你這種觀點很務實,以後當官了就要這樣。”
霍光這麼大年紀都能分得清楚,身份不同,對始皇帝評價的角度就應該不同,董仲舒他們會不明白么?
“說到殘暴,大漢的律法大多繼承自秦朝,為何秦法殘暴,漢律就不殘暴呢?”
西漢的法律叫漢承秦制,具體條文相比於秦法並沒有根本上的改變,只是有些刪減罷了,
“你說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