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終於打起來的韓戰

第4章 終於打起來的韓戰

4.3終於打起來的韓戰

1950年6月1日,喬大叔批准了金日成的作戰計劃。

他的戰略思路清晰明確:從蘇聯的安全利益出發,莫斯科既要牢牢掌控戰爭的指揮權,又必須避免公開參與到戰爭中。

6月7日,金日成以“祖國統一民主主義戰線中央委員會”的名義,再次發佈了《關於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方案的呼籲書》,提議召開南、北韓各政黨和社會團體代表的協商會議,商談統一的條件和大選程序,並建議在8月舉行全朝鮮的民主選舉。

在發動突襲之前,金日成對南方展現的是一波接一波、充滿溫情的和平呼籲。與此同時,6月10日,金日成召開了師級以上幹部會議,發佈了部隊展開移動的命令。

不出意料,6月11日,南韓拒絕了金日成提出的和平統一呼籲。令金日成很沒面子的是,他派往漢城與李承晚政府談判的三名代表,竟然集體向韓國申請了政治避難,成為“共和國最令人憎惡的叛徒”,並且泄密了人民軍即將發動全面進攻的計劃。

然而,韓國方面卻認為這不過是金日成策劃的“卑鄙的小伎倆”,對此重要情報置若罔聞。這種反應也和杜魯門在6月10日發表的聲明有一定關係,杜魯門稱“蘇聯及其盟國的共產主義陣營在不斷擴張”,“美國不會自我孤立”,且“將建立自由世界同盟”。

從6月17日至20日,平壤廣播電台的和平呼聲愈發響亮。到了戰爭爆發的前三天,仍然在起勁地向李承晚搖晃橄欖枝。

6月19日,金日成再次放出煙霧彈,提議北方最高人民會議與南方國會聯合起來,組建一個統一的全朝鮮立法機構。南韓再度拒絕。

6月24日,北韓的7個師已經自西向東,在三八線以北完成了部署。

同一天,蘇聯的軍事顧問視察了三八線的防線,然後遵照喬大叔的命令,全體撤回平壤。

最初的進攻計劃是由朝鮮人民軍作戰部獨立完成的,之後作戰部部長俞成哲將計劃拿給蘇軍顧問團徵詢意見。

蘇軍顧問們看了計劃后,紛紛皺眉,認為這是一份極其糟糕的作戰方案,完全缺乏步炮協同、工兵使用以及後勤配置等基本常識。總顧問拉祖瓦耶夫表示,還是由我們來制定吧。因此,朝鮮最早的進攻計劃實際上完全由蘇聯顧問團主導制定,最終經莫斯科總參謀部審核通過的。

這一計劃被命名為“反攻”,仍遵循喬大叔的設想:南韓軍隊首先挑起事端,北韓人民軍再進行反擊,進而直搗漢城和釜山,將李承晚的部隊逼入太平洋,實現朝鮮全境統一。

擅長大規模軍事作戰的蘇聯人,制定的進攻計劃極為精密細緻。計劃規定,人民軍於6月25日凌晨4點,先突然展開40分鐘的炮擊,等到4點40分炮火延伸后,坦克部隊迅速越過“三八線”,後續步兵師,或乘坐蘇聯卡車,或徒步緊隨其後,各自從什麼地點穿插、突破,都有嚴格詳細的規定。

1950年6月25日凌晨,韓戰最終爆發。

上午9點,在戰爭爆發五小時后,平壤向全球發佈了一則爆炸性的消息:

“今日清晨,南韓偽政府的國防軍越過三八線,對朝鮮人民軍發動了進攻。這場戰爭是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蓄意發起的。目前,朝鮮人民軍正在進行激烈的防禦戰,頑強抵禦入侵者。”

南韓方面的說法則頗耐人尋味。

在戰爭爆發后,李承晚的國家廣播電台宣稱,南韓政府軍正一路凱旋,逐步逼近平壤,解放北韓指日可待。

與此同時,美國駐東京的遠東司令部也收到了一份情報,但其內容與南韓的報道截然不同。美軍情報指出,6月25日凌晨,朝鮮人民軍主力已越過三八線,對南韓發起了全面進攻。

事實上,在韓戰爆發前,南北雙方都在積極備戰,三八線兩側早已是劍拔弩張,發生了數百次衝突。究竟誰先開火,這已不再重要。但從雙方的備戰情況,以及各自謀划“統一”的軍事計劃來看,北韓無疑準備得更加充分、更為有效。

北韓在人數上佔據壓倒性優勢。他們在戰線上集中兵力,在一些關鍵作戰區域的兵力對比,高達5比1甚至6比1。

北韓大炮數量是韓國的三倍,而且幾乎每門大炮的射程都超過了韓國。朝鮮軍隊可以站在韓國反擊炮火無法觸及的地方,隨心所欲地轟擊韓國陣地。

然而,數量和火力上的優勢,並非北韓取勝的唯一關鍵,他們還擁有蘇聯提供的150輛T-34型坦克。南韓軍隊手中沒有任何可以對抗坦克的裝備,他們既沒有自己的坦克,也缺乏穿甲彈、作戰飛機和反坦克地雷。

因此,這些重達32噸、裝甲厚重、輪廓低矮、配備85毫米高速火炮的龐然大物,成為了一支無堅不摧、所向披靡的突擊力量。不僅如此,金日成還擁有180架攻擊力強勁的雅克戰鬥機。

在朝鮮半島西端的禮成江上,工兵們已經搭建好了浮橋。

在開豐和延安兩地,大部分俄制T-34坦克和半數的北韓部隊已經集結完畢。將在這裏發起對漢城的主攻,進攻路線將沿着議政府(地名)走廊,這條自古以來入侵漢城的路線展開。

令韓國人倍感屈辱的是,在韓國政府的強烈要求下,美國才同意向韓國軍隊提供一批急需的通訊設備和裝備零件。

然而,這批援助物資的優先級在美國出港時被排在了相當靠後的位置,直到戰爭爆發四天後才通過遠洋貨輪運抵釜山。而更令人失望的是,到岸的竟然只是價值250美元的幾大捆軍用電話線。

李奇微在回憶錄中提到:“南韓軍隊所以缺乏武器裝備,缺少受過訓練的指揮人員,主要是因為我們認為朝鮮在戰略上幾乎沒有什麼重要意義,我們關心的主要是自己不要在那裏陷得過深,免得在錯誤的時間和地點作戰。因此,我們不願充分武裝南韓軍隊,不願採取有力措施克服其指揮人員存在的不足之處。這些指揮人員的軍事知識,確實太差了。?”

除此以外,由於美國的刻意限制,南韓軍隊不僅缺乏重炮、坦克和反坦克武器,更沒有空軍和海軍。從“三八線”以北地區傳來的各種軍事情報,讓李承晚深感自己的軍事實力薄弱,長期陷入恐慌、沮喪和怨恨之中。

韓戰,說到底是在雅戈爾體系,也就是美蘇兩極的世界格局背景下,一個被分裂的民族,開展的一場尋求統一的內戰。它是朝鮮民族被人為地分割所造成的悲劇。南、北韓均不甘心於自己國家被分裂,是這場戰爭的內因;外部世界的干預,則是這場戰爭的外因。

韓戰爆發后,戰火波及中國東北邊境。

我國政府迅速採取外交行動,利用多種外交手段表達中國立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不能忘卻的197653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不能忘卻的197653
上一章下一章

第4章 終於打起來的韓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