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我要的是葫蘆
“杭正揚,你怎麼知道的這麼多呀?你看過《葫蘆記》的第三冊了嗎?”
小夥伴們聽得津津有味,這可比他們自個胡亂猜測來得精彩有趣多了。
“我就是知道呀!”
“杭正揚,你是不是認識畫《葫蘆記》的作者呀?你可以問問他第三冊什麼時候出嗎?”
“第三冊嗎?應該快出了吧!”
前不久,在陸掌柜的軟磨硬泡之下,第三冊的畫稿已經交出去了。
揚揚此刻的表達慾望逐漸高漲,越說越起勁,在小夥伴們的輪番追問下,就差沒直接告訴小夥伴們,他就是作者本人了。
幸好,木墩從前院那邊過來,恰好撞見這一幕,連忙伸手捂住了揚揚的嘴,在他的耳邊低聲提醒道:“揚揚,你忘了嬸子是怎麼跟你說的了嗎?不能讓別人知道那些都是你畫的。”
他滴個乖乖,若不是他捂得及時,這得意忘形的小子馬甲就要掉一地了,好險好險。
揚揚聽了木墩的話,大眼睛眨巴眨巴,一下子就反應過來了。
“那個,杭正揚和他爹去萬卷書屋的時候,看過稿子了,聽說萬卷書屋已經在印第三冊了,應該很快就能出售。”
說完這些,木墩覺得這樣似乎有點欲蓋彌彰的意味,但別無他法,只能硬着頭皮瞎編下去,“人家萬卷書屋的掌柜的說了,在第三冊沒正式出售之前,不能透露故事內容的。”
“可是,我們還想聽啊!杭正揚,你再多給我們講講嘛!”
小夥伴們不依地嚷嚷了起來,他們還沒聽夠呢!
但這回,無論他們怎麼央求,揚揚的嘴巴就像被縫住了一般,一個字也不肯說了。
就在這時,宋甯走了過來,“小朋友們,你們在做什麼呢?”
木墩見來了救兵,暗暗鬆了口氣。
孩子們見宋甯過來,連忙提出了自己的訴求,“宋夫子,我們想讓杭正揚給我們多講講《葫蘆記》的故事,宋夫子,你可不可以讓他給我們講啊?。”
“《葫蘆記》你們不是都看過了嗎?”
藏書房裏每冊都放了好幾本,這些孩子就算沒看五遍,起碼也看了三遍。
“可是,杭正揚剛才給我們講的是第三冊的。”
“第三冊嗎?”宋甯說著,朝揚揚看過去,小傢伙心虛得不敢與她對視。
木墩趁機向她使了個眼色,然後解釋道:“揚揚和珩子叔去萬卷書屋的時候,看到了第三冊的樣本,陸掌柜的特別囑咐了,不能隨意透露。”
宋甯看揚揚一副心虛的表情,再看木墩的眼色,以及那敷衍的解釋,基本上已經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
於是,她對孩子們說道:“既然人家萬卷書屋要求保密,那咱們也不能不講信用對不對,大家再等一陣子,就能看到第三冊了。”
聽她都這樣說了,孩子們雖然沒再說什麼,但心裏肯定都會有些失落的。
宋甯見狀,便轉移了個話題,“我給你們也講一個關於葫蘆的故事吧!想不想聽?”
一聽她要講故事,孩子們的眼睛頓時又亮了起來,“想聽,想聽。”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他和咱們一樣,也種了一棵葫蘆,同樣也長出了可愛的小葫蘆。”
“那個人開心極了,每天都要去看幾次,對着小葫蘆們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呀!快長呀!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有一天,他發現葉子上長了蟲,心裏想:葉子上有蟲子怕什麼,我要的是葫蘆。”
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聽着,聽到葉子上有蟲時,心想着,那人應該把蟲捉掉吧!卻沒想到,那人竟然覺得沒關係。
接着聽下去。
“又過了幾天,葉子上的蟲更多了,小葫蘆也慢慢地變黃,到最後,一個個都掉了下來,那個人後悔極了。”
聽到這個結局,一群小屁孩竟然都露出了一種大快人心的表情來。
宋甯覺得好笑,便提問道:“你們知道,小葫蘆為什麼最後全都掉了嗎?”
這些農事常識,算是難倒了城裏的,村裏的孩子們對這些常識還是知道一些的,紛紛踴躍舉手回答。
“我知道,是因為那個人不抓蟲,蟲子越來越多,葫蘆生病了,最後就掉了。”
“嗯,說的不錯。”宋甯點頭,補充道:“無論是葫蘆,還是其他的任何一種蔬菜或者瓜果,只要生了蟲,不及時處理的話,最後的結局,都會和那個人種的小葫蘆一樣,沒等到長大就都壞掉了。”
“那個人好笨啊!都生蟲了,還不捉蟲,害死了小葫蘆。”
孩子們的語氣中,是對故事的主人公滿滿的嫌棄。
“他還好懶呢!剛開始蟲少的時候,他隨便捉一下就能捉乾淨了,可是他都懶得捉。”
“就算。”
宋甯默默地聽着孩子們討論,笑着說道:“所以說,咱們的菜園子,大家一定要好好照看哦,不能讓咱們的小葫蘆和那個人的小葫蘆一樣生了蟲,最後全都壞掉。”
“還有這些蔬菜也是,要好好看着,等再過些天,咱們就可以吃上自己種的蔬菜了。”
有了那個故事的案例,孩子們紛紛點頭,答應會好好看着菜園子的,他們還想要吃上自己種的蔬菜呢!
還有一點就是,他們還想看看,等這葫蘆長大了,能不能蹦出一個葫蘆娃來。
宋甯此時若是知道孩子們有這樣一個想法,那一定無語死了,好在,她不知道孩子們內心裏那天方夜譚的想法。
自從聽過宋甯講的那個故事之後,孩子們每天再來菜園裏的時候,看葫蘆的時候又多了幾分觀察。
除了看小葫蘆,葉子上他們也會仔細地察看,還真就讓他們給發現了蟲子。
城裏的幾個孩子看到蟲子,有些害怕,都躲得遠遠的,但眼睛卻是一直好奇地盯着葉子上的蟲看。
這就是典型的:又菜又愛看。
村裏的孩子沒這麼嬌氣,直接上手就將蟲子給捉了下來,放在地上,幾個人蹲在那裏圍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