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敢和天子叫板第一人
第472章敢和天子叫板第一人
京城的街道上,一個正從學堂放學的孩子,手中拿着一卷書,興奮地向路人介紹。
“看到了嗎,這是扶桑王送給我的!像我一樣,這樣的書卷的孩子,在我們整個大明,現在還有千千萬萬個!扶桑王可真是在世神仙!”
而旁邊的大人亦是如此。
“是啊,去年冬天寒冷,我家做生意虧了本,孩子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多虧了今年扶桑王這個偉大英明決策,才有了分發給我們的那些布匹,我家孩子今年有了新衣服穿,可高興了!”
“我娘家人一個親戚家裏都快吃不上飯了,聽說孩子都快餓死了,這一次就因為扶桑王的偉大決策,分了米糧到他們家裏,不僅一家人都活下來了,而且還給他們找了一個營生,如今啊,已經開始賺錢了!”
“是嗎?是嗎?聽說這一次扶桑王的這個偉大的決策,在整個大明還增加了不少的人,來運送這些東西,以及統計其中分發的物品,所以許多目前無以為生之人,都因為這個而有了生存的營生,扶桑王可真是大好人啊!”
“是啊,之前確實是我們誤會他了,我們要是早一點認識到是這樣的話,之前也就不會誤會他了!”
百姓們不斷的議論着。
因此這時也就有人認為。
“看來扶桑王,如此得到百姓們的認可和支持,將來,成為天子,也是勢在必得了?”
“去去去,這種話可不能亂說,你這種話要是亂說出來,有人會認為這是王爺要謀反!王爺是絕對不會做這樣的事情的!不過,陛下要是真的利,他為儲君,那我是第一個支持!”
“但如果有誰,想要誣陷扶桑王,我第一個不同意!”
“對對對,我也是!”
“我也是這麼認為的,王爺這麼好的人,又做了這麼多的英明決策,有他在,我們大明才有未來,我們大明,就是需要這樣的帝王,才能夠盛世千秋萬代!”
而就從這個時候開始,整個京城上下,支持周琛成為天子的人,早就已經不在少數。
甚至哪怕是孩童,在京城的街道上路過的時候,也會唱那麼一兩句童謠。
不過,倒也並沒有人大張旗鼓的喊話周琛支持他成為天子。
畢竟這種慫恿人去造反的事情,他們還是知道不能夠這樣做的。
但當然這個消息,現在滿朝文武,包括天子在內都知道。
當然,這其中也就包括朱棣。
朱棣身邊的隨從打探完消息之後,這一天再次回到了燕王府。
“怎麼樣,京城之內的消息還是那樣嗎?”
徒朱棣問道。
其實他等隨從回來告訴自己消息,已經等了很久了。
但是,即便是不問,他也知道隨從會告訴自己一個什麼樣的答案。
因此,其實發自內心的說,他已經並不想知道了。
不過隨從依舊還是要向他彙報。
所以隨後隨從便說道,“是的,王爺,依舊還是如同往常一樣,就連三四歲的孩子都知道了,但應該也都是從大人那裏耳濡目染……”
隨從的解釋,朱棣並不想聽,只見他一巴掌重重的拍在桌上,“一派胡言!”
隨從嚇得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王爺恕罪!”
“這也並不是屬下想說這些,主要是,現在整個京城都在這樣說……並且看起來並沒有任何改變的跡象啊……”
他的言下之意也就是,沖他發火沒用啊。
又不是他說的!
“既然如此,那就看看,他是不是真的能像他們說的那樣,他能成功的當上皇帝!”
朱棣咬咬牙,他是真的沒想到,周琛這件事,居然給周琛帶來這麼大好處。
不過,就算這件事情確實給周琛帶來了很大的好處,也未必見得接下來都是好事。
所以第二天,在大殿上的時候,在朝堂之上,老朱當著所有大臣的面誇獎周琛,“這一次扶桑王這個決定確實是太正確了,就是因為這個決定,這才讓大明的那麼多的百姓,都為了這件事情而稱讚。”
“並且這一次,也讓許多無家可歸之人擁有了自己的家,而且不僅如此,還讓一部分沒有收入來源的人,有了自己的收入。”
“最主要的是,這一次這個決定,解決了很多人的燃眉之急,現在整個大明,都有許多人很感謝扶桑王這一次的決定。”
“還說朕是明君,答應了這一次扶桑王的建議,不然不會有現在的一切。”
老朱此刻所表現出來的喜悅,是肉眼可見的。
所以,可想而知,他也十分贊成周琛這次的決定。
不過,大殿之上,其他的大臣聽到老朱的這一番話。
自然也就有人不高興。
比如胡惟庸,以及他手下的那些黨羽。
因此聽到老朱說的這番話后,就有人站出來說道,“陛下,此言差矣!”
而這個大船的話,自然也讓其他人紛紛轉過頭去看向他。
畢竟在這朝堂之上,能夠工人如此評價老朱的,滿朝文武當中也沒有幾個。
就算是胡惟庸,就算是當朝的宰相,他也並沒有直接當著所有大臣的面,如此評價老朱的話。
因此,剛才說話的這個大臣,有多膽大,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其他大臣都很震驚的看着他,眼中還有一些佩服的神色。
不過就算是這樣,既然剛才的話都已經說了,他自然也就不會後悔。
所以,隨後他更是上前一步,再次重複剛才的話,“陛下此言差矣!”
而老朱這時明顯感覺到自己的皇權遭到了挑釁,因此也就皺着眉頭問道,“愛卿,何處此言?”
“雖然這一次扶桑王的決定確實是正確的,但也並不代表,他這一次做的這個決定,就沒有任何的壞處。”
“畢竟,雖然確實解決了一部分人的燃眉之急,但我們朝廷沒有了這些貢品,那也就相當於,朝廷失去了一部分利益。”
“而這一次南洋要來到我們大明,在我們這裏謀生,可我們最終,卻什麼都沒有得到,這難道不是損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