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中風緊急救治與注意事項
中風,也被稱為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以下是引起中風的諸多因素:
血管壁病變
-高血壓性動脈硬化:長期高血壓會使血管壁承受較大的壓力,導致血管內膜損傷。這就好比水管內部的一層保護膜被破壞了一樣,血液中的脂質等成分容易沉積在受損處,逐漸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這些斑塊會使血管壁變硬、變厚,管腔變窄,影響腦部的血液供應。當血壓突然升高時,還可能導致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腦血管,引發中風。
-結核性、化膿性等感染性動脈炎:結核桿菌、細菌等病原體感染血管壁后,會引起血管壁的炎症反應。炎症會使血管壁的結構和功能受損,變得脆弱。比如,結核性動脈炎會使血管壁出現結核結節和乾酪樣壞死,化膿性動脈炎會形成膿腫,這些病變都可能導致血管破裂出血或者形成血栓,進而引發中風。
-藥物濫用導致的血管病:例如,有些藥物如可卡因等毒品,會使血管痙攣。血管痙攣是指血管突然不正常地收縮,就像一根原本正常輸送水流的水管突然被緊緊夾住一樣。這種痙攣會導致腦部供血不足,而且痙攣時間過長還可能損傷血管內皮,促進血栓形成,增加中風的風險。
-先天性血管病:像腦動靜脈畸形是一種先天性腦血管發育異常。正常情況下,動脈和靜脈之間通過毛細血管網進行連接和物質交換。但在腦動靜脈畸形中,動脈和靜脈之間直接相通,形成異常的血管團。這些血管團的血管壁比較薄弱,容易破裂出血,引發腦出血型中風。
心臟病和血流動力學改變
-高血壓:血壓過高是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當血壓升高時,心臟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將血液泵出,這會對血管壁產生更大的壓力。長期高血壓會導致腦血管的微小動脈瘤形成。這些動脈瘤就像腦血管壁上的小氣球,當血壓突然升高時,很容易破裂,引起腦出血。同時,高血壓還會加速動脈硬化的進程,使血管狹窄,影響腦部供血,導致腦梗死。
-低血壓:當血壓過低時,如突然站起引起的體位性低血壓,或者大量失血、嚴重脫水等情況導致的低血壓,腦部的血液灌注就會不足。這就好比水塔的水壓不足,高樓頂層的住戶(大腦)就無法得到足夠的水(血液)供應。大腦對缺血非常敏感,長時間的低血壓灌注會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腦梗死。
-心功能障礙:如果心臟的泵血功能出現問題,如心力衰竭,心臟無法有效地將血液輸送到全身,腦部的血液供應也會相應減少。另外,某些心臟疾病會導致心臟內形成血栓,例如房顫患者,心房失去了正常的節律性收縮,血液在心房內流動緩慢,容易形成血栓。這些血栓一旦脫落,就會隨着血流進入腦血管,堵塞血管,引起腦栓塞型中風。
血液成分和血液流變學改變
-血液凝固性增加:在某些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血液的凝固性會增強。例如,人體在遭受嚴重創傷、大型手術后,或者處於妊娠、產褥期等特殊時期,身體會處於一種高凝狀態。這是因為身體為了防止出血,會啟動凝血機制,使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增多,血小板活性增強。這種情況下,血液容易凝固形成血栓。如果血栓在腦血管內形成,就會引發中風。
-紅細胞增多症:紅細胞增多症是一種血液疾病,患者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異常增多。紅細胞增多會使血液變得黏稠,就像在水裏加了過多的泥沙一樣。黏稠的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緩慢,容易形成血栓。而且紅細胞增多還會增加血管壁所承受的壓力,對血管造成損傷,增加中風的風險。
-血小板異常:血小板在止血和血栓形成過程中起着關鍵作用。當血小板數量過多或者功能異常亢進時,血小板容易聚集在一起。例如,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血小板會被異常激活,它們會黏附在血管壁上,不斷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從而堵塞腦血管,引發中風。
其他因素
-年齡:年齡是中風不可忽視的危險因素。隨着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血管壁會逐漸出現老化現象,血管彈性降低,內膜變得粗糙。就像老舊的水管一樣,更容易出現破損和堵塞。老年人的腦血管調節功能也會減弱,對血壓、血流等變化的適應能力變差,所以更容易發生中風。
-性別:男性中風的發病率一般高於女性。這可能與男性的一些生活習慣有關,比如男性吸煙、飲酒的比例相對較高。同時,女性在絕經前,雌激素對血管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能夠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等。但絕經后,這種保護作用減弱,女性中風的發病率也會逐漸升高。
-吸煙和飲酒:吸煙會使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香煙中的尼古丁和焦油等成分會損害血管內皮細胞,使血液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質更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加速動脈硬化的進程。飲酒過量也會對血管產生不良影響。酒精會使血壓波動,影響心臟功能,同時還會幹擾血液中的凝血和纖溶系統,使血液處於一種容易凝固的狀態,增加中風的風險。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肥胖和缺乏運動:肥胖者往往伴有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疾病。過多的脂肪組織會分泌一些炎症因子,影響血管內皮功能,導致動脈硬化。而且肥胖者的心臟負擔較重,血壓也相對較高。缺乏運動則會使身體的代謝功能下降,血液循環不暢。長期不運動的人,肌肉對血管的擠壓作用減弱,不利於血液迴流,也會增加中風的風險。
-飲食因素:高鹽飲食會使血壓升高,因為鹽中的鈉離子會使人體的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臟和血管的負擔。高膽固醇、高脂肪飲食,如過多食用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等,會使血液中的脂質成分升高,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而長期缺乏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食物,會使身體的抗氧化能力和血管保護能力下降,增加中風的發病幾率。
當中風發作時,以下是一些緊急治療方法:
如果懷疑是缺血性中風(腦梗死),在發病後的“黃金4.5-6小時”內可考慮溶栓治療。
溶栓治療
-這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復血流措施。使用阿替普酶等溶栓藥物可以溶解血栓,使堵塞的血管再通。不過,這種治療有嚴格的時間窗限制,因為時間過長,缺血的腦組織可能已經發生不可逆的損傷,並且溶栓后出血的風險也會增加。同時,要評估患者是否有溶栓的禁忌證,如近期有嚴重的出血傾向、血壓過高等情況。
取栓治療
-對於大血管閉塞導致的急性缺血性中風,在發病後的數小時內(通常是24小時內,具體依情況而定)可以考慮機械取栓。這是一種通過介入手段,利用特殊的取栓裝置將堵塞在血管內的血栓直接取出的方法,能快速恢復腦血流。
如果懷疑是出血性中風(腦出血):
一般處理
-要讓患者保持安靜,避免情緒激動。因為情緒波動可能會導致血壓升高,加重腦出血。盡量減少搬動,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這樣可以防止嘔吐物誤吸進入氣管,引起窒息。如果患者有假牙,應該及時取出。
控制血壓
-對於血壓過高的患者,需要適當降低血壓,但也要避免血壓下降過快過低。因為腦出血后血壓過高會增加再出血的風險,而血壓過低可能會導致腦灌注不足。通常會選用合適的降壓藥物,如拉貝洛爾等靜脈藥物,根據患者的血壓情況謹慎調整劑量。
降低顱內壓
-腦出血會導致顱內壓升高,嚴重時可引起腦疝,危及生命。可以使用甘露醇等脫水劑來降低顱內壓。甘露醇能夠提高血漿滲透壓,使腦組織內的水分進入血管,從而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
無論哪種類型的中風,在進行緊急處理后,都應該儘快將患者送往有條件的醫院,進行全面的檢查(如腦部CT、MRI等)和進一步的專業治療。
中風中醫緊急救治方法
一、引言
中風是一種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變化快、病情兇險的特點。在中醫領域,對於中風的緊急救治有着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中醫強調“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標”的原則,在中風急性發作時,以挽救生命、減輕殘疾為首要目標,採用多種綜合的治療手段。
二、中風的中醫病因病機認識
中醫認為,中風的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風邪:外風侵襲,可引動內風,風性善行數變,可導致氣血逆亂,上擾清竅,發為中風。如《金匱要略》所言:“脈絡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僻不遂。”
2.火(熱):包括肝火、心火等,可因情志過激、五志過極而內生。火熱之邪上炎,灼傷腦絡,氣血上沖,可致中風。“火盛水衰,木旺金衰,而風自出也”。
3.痰:多由飲食不節,脾胃受損,運化失常,水濕內停,聚而生痰。或因情志失調,氣鬱生痰。痰濁阻滯經絡,蒙蔽清竅,影響氣血運行,引發中風。“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指出了過食肥甘厚味易生痰致中風。
4.瘀:氣血運行不暢,瘀血內生。瘀血可阻塞腦絡,導致局部腦組織失於濡養,神機失用。久病入絡、外傷等均可導致瘀血形成。
5.虛:主要為肝腎陰虛、氣血虧虛。年老體衰,肝腎陰虛,水不涵木,肝陽上亢,陽化風動;或氣血虧虛,不能上榮於腦,腦脈失養,易受外邪侵襲而發中風。“年逾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說明中老年人正氣漸虛,易患中風。
三、中風中醫緊急救治方法
(一)針灸急救
1.醒腦開竅針法
-主穴:內關、人中、三陰交。內關穴可寧心安神,疏通氣血;人中穴為醒腦開竅之要穴,能醒腦提神,開竅啟閉;三陰交滋補肝腎,調理氣血。先刺雙側內關,直刺0.5-1寸,採用捻轉提插瀉法,施術1分鐘;繼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以眼球濕潤或流淚為度;再刺三陰交,沿脛骨內側緣與皮膚成45°角斜刺,進針1-1.5寸,用提插補法,使患側下肢抽動3次為度。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輔穴: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進行選取。如上肢不遂加極泉、尺澤、肩髃;下肢不遂加環跳、委中、陽陵泉等。極泉穴直刺1-1.5寸,提插瀉法,使上肢有麻脹感;尺澤穴直刺0.5-1寸,提插瀉法,使前臂有麻脹感;肩髃穴向關節腔方向刺入1-1.5寸,提插瀉法。環跳穴直刺2-3寸,提插瀉法,使下肢有麻脹感;委中穴直刺1-1.5寸,提插瀉法,使小腿有麻脹感;陽陵泉穴直刺1-1.5寸,提插瀉法。
2.十二井穴刺絡放血
-十二井穴即少商、商陽、中沖、關沖、少沖、少澤、隱白、大敦、厲兌、足竅陰、至陰、湧泉。在中風急性期,尤其是出現神昏、高熱等癥狀時,可點刺十二井穴出血。常規消毒后,用三棱針或采血針點刺穴位,每穴擠出3-5滴血。十二井穴放血可起到清熱瀉火、醒腦開竅、通經活絡的作用,能調節陰陽氣血,改善腦部氣血逆亂的狀態。
3.其他穴位針刺
-對於牙關緊閉者,可針刺頰車、下關、合谷等穴。頰車穴直刺0.3-0.5寸,下關穴直刺0.5-1寸,合谷穴直刺0.5-1寸,均採用瀉法,可緩解牙關緊閉癥狀。對於呃逆者,可針刺內關、足三里、中脘等穴,內關穴用法如上述,足三里直刺1-2寸,中脘穴直刺1-1.5寸,採用平補平瀉法,以和胃降逆止呃。
(二)中藥急救
1.安宮牛黃丸
-安宮牛黃丸是中醫治療中風神昏的經典名方。其主要成分包括牛黃、水牛角濃縮粉、麝香、珍珠、硃砂、雄黃、黃連、黃芩、梔子、鬱金、冰片等。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的功效。適用於中風急性期,症見高熱、神昏、譫語、煩躁不安等痰熱蒙蔽心竅之證。用法為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小兒三歲以內一次1/4丸,四歲至六歲一次1/2丸,一日1次。若患者昏迷不能口服,可將藥丸化開后鼻飼給葯。
2.至寶丹
-由生烏犀屑、生玳瑁屑、琥珀、硃砂、雄黃、龍腦、麝香、牛黃、安息香、金箔、銀箔等組成。能化濁開竅、清熱解毒。對於中風痰熱內閉、神昏譫語、身熱煩躁、痰盛氣粗等症有較好療效。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小兒酌減。也可鼻飼給葯。
3.蘇合香丸
-含有蘇合香、安息香、冰片、水牛角濃縮粉、麝香、檀香、沉香、丁香、香附、木香、乳香、蓽茇、白朮、訶子肉、硃砂等成分。具有芳香開竅、行氣止痛的作用。適用於中風寒閉證,症見突然昏倒、牙關緊閉、不省人事、苔白、脈遲等。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溫開水送服,昏迷者可鼻飼。
(三)推拿按摩急救
1.頭部按摩
-患者取仰卧位,術者用雙手拇指指腹從印堂穴開始,沿眉弓向兩側分推至太陽穴,反覆操作10-15次。然後用拇指按揉太陽穴、百會穴、神庭穴等,每穴按揉1-2分鐘,力度適中,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可起到醒腦開竅、疏通頭部經絡的作用,促進腦部氣血運行。
2.肢體按摩
-對於中風後肢體偏癱者,可進行肢體按摩。從肩部開始,沿上肢外側、內側,用揉法、滾法、拿法等手法操作,然後按摩手部關節,如腕關節、掌指關節、指間關節等,每個關節活動3-5次。下肢按摩從臀部開始,沿大腿外側、內側、后側,小腿外側、內側,採用同樣的手法,最後活動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等,可促進肢體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緩解關節僵硬,為後續康復治療奠定基礎。
(四)中醫急救護理
1.體位護理
-中風患者應立即平卧,頭偏向一側,以防止嘔吐物誤吸引起窒息。若患者有痰液堵塞呼吸道,應及時清理。可採用拍背、吸痰等方法,保持呼吸道通暢。對於昏迷患者,要定時翻身,一般每2小時翻身一次,防止壓瘡發生。翻身時要注意動作輕柔,避免拖拉患者身體,可採用軸線翻身法。
2.情志護理
-中風患者往往因突然發病而出現焦慮、恐懼等情緒。醫護人員或家屬應給予心理安慰,向患者解釋病情,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避免患者情緒過度激動,因為情緒波動可能導致血壓升高,加重病情。可採用言語開導、情志相勝等中醫情志護理方法,如以喜勝憂、以思勝恐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緒狀態進行調節。
3.飲食護理
-在中風急性期,若患者昏迷,應暫禁食,待病情穩定后,可先給予鼻飼飲食。鼻飼飲食應營養豐富、易消化,如米湯、牛奶、蔬菜汁、果汁等,逐漸過渡到半流質、軟食。若患者能自行進食,應以清淡、低鹽、低脂、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為主,如瘦肉粥、蔬菜湯、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動物內臟等,以防加重脾胃負擔,生痰生熱,影響病情恢復。
四、中醫緊急救治后的後續康復治療銜接
中醫緊急救治中風只是第一步,後續的康復治療對於患者功能恢復至關重要。在患者病情穩定后,應及時開展中醫康復治療,如針灸、推拿、中藥熏蒸、康復訓練等。針灸可繼續選取肢體穴位,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如上肢可選取肩髎、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等,下肢可選取髀關、伏兔、梁丘、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等,採用平補平瀉法或補法,以促進氣血運行,通利經絡。推拿可進一步加強肢體關節的活動度訓練和肌肉力量訓練,改善關節活動範圍和肌肉萎縮情況。中藥熏蒸可選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作用的中藥,如乳香、沒藥、紅花、伸筋草等,熏蒸患肢,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康復訓練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方案,包括肢體運動功能訓練、平衡訓練、言語訓練、認知訓練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
五、結論
中醫在中風緊急救治方面有着獨特的理論與方法體系。通過針灸、中藥、推拿按摩、急救護理等多種手段的綜合應用,可以在中風急性期挽救患者生命、減輕神經功能損傷、緩解癥狀,為後續的康復治療創造有利條件。在臨床實踐中,應充分發揮中醫的優勢,將中醫緊急救治與現代醫學急救相結合,提高中風的救治水平,降低患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同時,進一步深入研究中醫急救中風的機制,不斷完善中醫急救理論與方法,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風中醫緊急救治注意事項
一、針灸急救注意事項
(一)針刺前準備
1.環境要求:應在安靜、整潔、光線適宜的環境中進行針灸操作。避免在嘈雜、寒冷或通風不良的場所施針,以免患者受到外界干擾或着涼,影響針刺效果及病情。
2.針具選擇與消毒:根據穴位及病情選擇合適型號的針具,如毫針等。針具必須嚴格消毒,可採用高壓蒸汽滅菌法或化學消毒劑浸泡消毒等,確保無菌操作,防止感染。施針者雙手也需洗凈並消毒,常採用75%酒精棉球擦拭。
3.患者體位選擇:根據所取穴位,選擇舒適、持久且便於施針的體位,如仰卧位、側卧位或俯卧位等。體位要能充分暴露針刺部位,同時保證患者在針刺過程中不會隨意變動體位,以免發生彎針、滯針等意外情況。例如,針刺頭部穴位時多採用仰卧位,針刺背部穴位時常用俯卧位等。
(二)針刺操作要點
1.穴位精準定位:施針者必須準確掌握穴位的位置、解剖結構及針刺深度與角度。如人中穴,位於鼻唇溝的上1/3與下2/3交界處,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直刺0.5-1寸等。定位不準確可能導致針刺效果不佳或損傷周圍組織器官。
2.針刺手法運用:在醒腦開竅針法中,不同穴位採用不同手法。如內關穴用捻轉提插瀉法,施術1分鐘,要求手法熟練、力度均勻、頻率穩定,以達到疏通氣血的目的;人中穴用重雀啄法,以眼球濕潤或流淚為度,刺激強度要適中,既能起到醒腦開竅作用,又避免過度刺激引起患者不適或損傷。
3.觀察患者反應:在針刺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的面色、表情、呼吸、脈搏等變化。若患者出現頭暈、心慌、面色蒼白、出汗等暈針癥狀,應立即停止針刺,將針全部起出,讓患者平卧,頭部稍低,鬆開衣帶,注意保暖。輕者可給予溫開水或糖水飲服,重者可針刺人中、內關、足三里等穴位,或採用艾灸百會、關元等穴,必要時應及時進行西醫急救處理。
(三)針刺后護理
1.留針觀察:針刺后一般需留針20-30分鐘,在此期間要繼續觀察患者有無不適反應。留針時要注意針體是否固定良好,防止針體移位或脫落。
2.針孔護理:起針后,用消毒干棉球輕輕按壓針孔片刻,防止出血或血腫形成。若針孔有出血或血腫,應及時按壓止血,並做好局部清潔護理。對於凝血功能障礙或正在服用抗凝藥物的患者,更要注意針孔出血情況,必要時延長按壓時間。
二、中藥急救注意事項
(一)藥物選擇與辨證
1.準確辨證用藥:安宮牛黃丸適用於中風急性期痰熱蒙蔽心竅之證,症見高熱、神昏、譫語、煩躁不安等;至寶丹用於中風痰熱內閉、神昏譫語、身熱煩躁、痰盛氣粗等症;蘇合香丸則適用於中風寒閉證,症見突然昏倒、牙關緊閉、不省人事、苔白、脈遲等。在使用前必須準確辨證,不可盲目用藥,否則可能加重病情。例如,若將蘇合香丸用於痰熱蒙蔽心竅的中風患者,因其藥物偏溫,會助熱生火,使痰熱更盛,導致病情惡化。
2.藥物質量把控:選用正規廠家生產、質量合格的中藥製劑。如安宮牛黃丸,要注意其成分、含量及生產工藝是否符合標準。其中牛黃、麝香等名貴藥材的來源與質量尤為重要,優質的藥材能保證藥物的療效。同時,要注意查看藥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避免使用過期藥物。
(二)給藥方法與劑量
1.給葯途徑:對於清醒且能口服的患者,可直接口服中藥丸劑;對於昏迷患者,需將藥丸化開后鼻飼給葯。鼻飼時要注意操作規範,先確定胃管在胃內,然後緩慢注入藥液,避免注入過快引起嘔吐或誤吸。注入后要用適量溫開水沖洗胃管,防止堵塞。
2.劑量控制: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或醫囑控制用藥劑量。如安宮牛黃丸,成人一般一次1丸,一日1次;小兒三歲以內一次1/4丸,四歲至六歲一次1/2丸,一日1次。劑量過大可能導致藥物中毒,劑量過小則達不到治療效果。
(三)藥物不良反應監測
1.過敏反應:部分患者可能對中藥製劑中的某些成分過敏,如安宮牛黃丸中的牛黃、麝香等。用藥前應詢問患者有無藥物過敏史,用藥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有無皮疹、瘙癢、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過敏癥狀。若出現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用藥,並進行抗過敏治療,如使用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等藥物,同時採取相應的急救措施。
2.胃腸道反應:中藥製劑可能引起胃腸道不適,如噁心、嘔吐、腹瀉等。尤其是一些含有苦寒藥物成分的製劑,如安宮牛黃丸中的黃連、黃芩等,可能對脾胃虛弱者的胃腸道產生刺激。在用藥期間,可適當給予患者一些護胃藥物,如奧美拉唑等,同時觀察胃腸道反應情況,若反應嚴重,需調整用藥方案。
三、推拿按摩急救注意事項
(一)按摩前評估
1.病情評估:在進行推拿按摩前,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評估,包括中風的類型(缺血性或出血性)、病情嚴重程度、血壓、心率、意識狀態等。對於血壓過高(收縮壓>180mmHg或舒張壓>110mmHg)、病情不穩定或處於腦出血急性期的患者,應謹慎進行推拿按摩,以免因手法刺激導致血壓波動、病情加重或再次出血。
2.身體局部狀況評估:檢查患者需要按摩的部位,如頭部、肢體等有無皮膚破損、感染、骨折、脫位等情況。若存在這些情況,應避免在局部進行推拿按摩,防止加重損傷或引起感染擴散。例如,若患者肢體有開放性傷口,應先進行傷口處理,待癒合后再考慮按摩。
(二)按摩手法與力度
1.手法選擇: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按摩手法。頭部按摩常用揉法、分推法、按揉法等,手法要輕柔、緩和,以達到醒腦開竅、疏通頭部經絡的目的;肢體按摩可採用揉法、滾法、拿法、關節活動法等。對於癱瘓初期肢體肌張力較低的患者,手法可稍重一些,以促進氣血運行、刺激肌肉收縮;對於肌張力較高的患者,手法要輕柔,避免過度刺激引起肌肉痙攣加重。
2.力度控制:按摩力度要適中,以患者能耐受且局部有酸脹感為宜。力度過大可能導致患者疼痛不適,甚至損傷肌肉、骨骼或神經;力度過小則達不到治療效果。在按摩過程中,要隨時詢問患者的感受,根據患者的反饋調整手法力度。例如,在按揉穴位時,開始可稍輕,然後逐漸加重力度,以穴位產生酸麻脹感為度,但不可引起患者劇痛。
(三)按摩過程中的安全防護
1.防止患者跌倒:在進行按摩時,尤其是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進行肢體按摩時,要確保患者周圍環境安全,有專人陪伴並扶持,防止患者因肢體無力或平衡失調而跌倒。可在按摩床邊設置防護欄,地面保持乾燥、防滑。
2.避免損傷關節:在活動患者肢體關節時,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和幅度,避免過度伸展、屈曲或扭轉關節,防止關節脫位或損傷。例如,在活動髖關節時,要一手托住患者膝關節,一手扶住踝關節,緩慢地進行屈伸、外展、內收等活動,幅度不宜過大,一般髖關節屈曲不超過90度。
四、中醫急救護理注意事項
(一)體位護理要點
1.防窒息與誤吸:患者平卧頭偏向一側時,要確保頭部位置穩定,避免因頭部晃動導致嘔吐物反流。若患者嘔吐頻繁,應及時清理口腔及鼻腔內的嘔吐物,可使用吸引器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要密切觀察患者呼吸情況,若出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癥狀,應立即檢查呼吸道是否通暢,並採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如進行人工呼吸、氣管插管等。
2.壓瘡預防細節:定時翻身時,除了採用正確的軸線翻身法外,還要注意在患者身體易受壓部位,如骶尾部、足跟、肘部等,墊上軟枕或氣墊圈,減輕局部壓力。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定期用溫水擦拭身體,尤其是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及時清理排泄物,更換床單、被褥,防止皮膚長時間受潮濕、污穢刺激而發生壓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二)情志護理技巧
1.溝通方式選擇:與中風患者進行情志護理溝通時,要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點、心理狀態等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對於文化程度較高、善於思考的患者,可採用理性的講解方式,向其介紹中風的病因、治療過程及預后等知識,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疾病觀;對於文化程度較低、性格較為敏感的患者,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溫和的語氣進行安慰和鼓勵,避免使用專業術語,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
2.家屬配合:情志護理不僅需要醫護人員的努力,還需要家屬的積極配合。家屬是患者最親近的人,他們的言行對患者影響很大。醫護人員要向家屬講解情志護理的重要性及方法,讓家屬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陪伴患者,給予患者情感支持,避免在患者面前表現出焦慮、悲傷等負面情緒,共同營造一個有利於患者康復的良好心理環境。
(三)飲食護理原則
1.急性期飲食管理:在中風急性期,患者昏迷時暫禁食是為了防止食物誤入氣管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待病情穩定開始鼻飼飲食時,要注意鼻飼液的溫度適宜,一般為38-40℃,避免過冷或過熱刺激胃腸道。鼻飼液的濃度和量也要逐漸增加,開始時宜少量多次,如每次鼻飼200-300ml,每2-3小時一次,隨着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逐漸增加至每次400-500ml,每3-4小時一次。
2.恢復期飲食調整:患者能自行進食后,飲食調整要循序漸進。首先,要控制鹽的攝入量,每日不超過6g,減少鈉鹽對血壓的影響。其次,限制脂肪攝入,尤其是動物脂肪,可適當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如多吃魚類、堅果等。蛋白質攝入要適量且優質,可選擇瘦肉、豆類、蛋類等。同時,要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保證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供給,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但對於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水果的攝入量,選擇低糖水果,並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況下食用。
中風后飲食宜忌
一、引言
中風后的飲食對於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合理的飲食可以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幫助恢復受損的身體機能,同時還能預防一些併發症的發生。而不恰當的飲食可能會加重病情,影響康復進程。
二、中風后能吃的食物
(一)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
1.魚類
-魚類是中風後患者理想的蛋白質來源。例如三文魚,它富含優質蛋白質,且其脂肪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ω-3脂肪酸。這種脂肪酸有助於降低血脂,特別是甘油三酯水平,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同時,ω-3脂肪酸還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減輕腦血管的炎症反應。中風患者每周可以食用2-3次魚類,每次100-150克左右。烹飪方式以清蒸、水煮為佳,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營養成分,避免油炸等高溫烹飪方式增加油脂攝入。
2.禽類和瘦肉
-雞肉和瘦豬肉等也是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雞肉中的蛋白質含量較高,且容易被人體吸收。瘦豬肉富含鐵、鋅等微量元素,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有助於預防貧血,因為中風患者可能因長期卧床等原因出現貧血情況。這些肉類可以為患者提供身體修復和維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能量和營養。一般每天可以攝入50-100克左右,可做成湯、燉菜等形式,使食物更加軟爛,易於消化。
3.豆類及豆製品
-豆類如黃豆、黑豆等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以黃豆為例,它的蛋白質含量高,且含有多種必需氨基酸,是一種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等在加工過程中,營養成分更容易被人體吸收。豆腐富含鈣,對於預防中風患者可能出現的骨質疏鬆也有一定幫助。每天可以食用適量的豆類或豆製品,如喝一杯豆漿(約200-300毫升),或者吃100-150克豆腐。
(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1.新鮮蔬菜
-菠菜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蔬菜,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K、葉酸等。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減輕血管內皮細胞的氧化損傷。維生素K對於維持正常的凝血功能和骨骼健康有重要作用。葉酸參與體內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謝,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減少血管損傷風險。中風患者每天應攝入足夠的蔬菜,菠菜等綠葉蔬菜可以每天食用200-300克。其他蔬菜如胡蘿蔔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在體內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有助於保護視力和增強免疫力;西蘭花富含維生素C和蘿蔔硫素,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也是中風後患者適宜的蔬菜。
2.新鮮水果
-蘋果是一種常見且營養豐富的水果,含有維生素C、纖維素等。維生素C的作用前面已經提及,纖維素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中風患者由於活動減少,容易出現便秘問題,適量食用蘋果可以改善腸道功能。每天可以吃1-2個中等大小的蘋果。橙子、檸檬等柑橘類水果富含維生素C和類黃酮。類黃酮具有抗氧化、抗炎和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血管功能。患者可以每天食用1-2個橙子或者喝一杯鮮榨橙汁(約200-300毫升)。草莓也是很好的選擇,它富含維生素C和花青素,花青素具有抗氧化和保護神經細胞的作用。
(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1.全穀物
-燕麥是全穀物的代表之一,它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特別是β-葡聚糖。這種膳食纖維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燕麥還能提供緩慢釋放的能量,使血糖維持在一個較為穩定的水平,避免血糖的大幅波動對腦血管造成不良影響。中風患者可以將燕麥煮成粥食用,每天食用量可以在30-50克左右。全麥麵包也是不錯的選擇,它相比於普通白麵包,保留了更多的麩皮和胚芽,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
2.薯類
-紅薯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A和鉀。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維生素A對視力和免疫系統有益;鉀元素有助於維持正常的心臟功能和血壓水平。中風患者可以適量食用紅薯,每周可以吃2-3次,每次100-150克左右。土豆也是常見的薯類食物,它含有大量的澱粉,可以作為主食的一部分,替代部分精細米面,提供能量的同時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
(四)具有降脂作用的食物
1.堅果
-杏仁含有單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和鎂。單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維生素E是一種抗氧化劑,能夠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害。鎂元素對心臟和血管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中風患者每天可以吃10-15顆杏仁。核桃也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堅果,它含有ω-3脂肪酸和多種抗氧化物質,對改善大腦功能和心血管健康都有好處。
2.菌類
-香菇含有香菇多糖等成分,具有降低血脂、調節免疫等功能。香菇中的香菇嘌呤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患者可以經常食用香菇,如將香菇與蔬菜一起炒制或者用於煲湯,每次食用50-100克左右。木耳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多糖,能吸附腸道內的膽固醇,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對於控制血脂有一定幫助。可以將木耳泡發後涼拌或者與其他食材一起燉煮。
三、中風后不能吃的食物
(一)高鹽食物
1.腌製品
-鹹菜是一種常見的腌製品,它含有大量的鹽分。過多的鹽攝入會導致血壓升高,加重患者的高血壓病情。人體攝入過多的鹽后,會使體內的鈉離子增多,導致血容量增加,心臟和血管的負擔加重,增加再次中風的風險。每100克鹹菜中可能含有3-5克鹽,遠遠超過人體每天所需的鹽量。鹹魚也是高鹽食物,而且鹹魚在腌制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些亞硝胺等有害物質,這些物質對血管和身體細胞有潛在的損害作用。
2.加工肉類
-像火腿、香腸這類加工肉類,在製作過程中添加了大量的鹽用於防腐和調味。此外,加工肉類還含有較多的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這些脂肪會升高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長期食用加工肉類會使血管壁增厚、變硬,減少腦部的血液供應,不利於中風后的康復。例如,每100克火腿中可能含有2-3克鹽和較高比例的脂肪。
(二)高脂肪食物
1.動物脂肪
-豬油是從豬的脂肪組織中提煉出來的,它幾乎完全是飽和脂肪。飽和脂肪會升高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這種膽固醇會沉積在血管壁上,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攝入過多的豬油會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減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牛油的情況也類似,它們在烹飪過程中應該盡量少用。動物內臟如豬肝、豬腦等也是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豬腦含有大量的膽固醇,每100克豬腦中膽固醇含量可能高達2000-3000毫克,過多食用會使血液膽固醇急劇升高。
2.油炸食品
-炸雞是深受很多人喜愛的油炸食品,它含有大量的油脂,經過高溫油炸后,食物中的油脂含量進一步增加。這些油脂在體內會被吸收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導致體重增加、血脂升高。而且油炸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些有害物質,如丙烯酰胺等,對人體健康有害。薯條也是常見的油炸食品,它的主要成分是土豆,但經過油炸后,脂肪含量大幅上升,營養成分也遭到破壞。中風患者食用這些油炸食品會加重身體的負擔,不利於病情的恢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三)高糖食物
1.糖果和甜食
-棒棒糖、奶糖等糖果含有大量的蔗糖,這些糖在體內會迅速被吸收,導致血糖升高。血糖升高會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同時也會增加胰腺的負擔,長期高血糖還可能導致糖尿病等併發症。對於中風患者來說,糖尿病會進一步影響血管和神經功能,增加康復的難度。蛋糕也是一種高糖食物,它除了含有大量的精製糖外,還含有較多的油脂,這種高糖高脂的組合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雙重打擊。
2.甜飲料
-碳酸飲料如可樂等含有大量的添加糖,每100毫升可樂中可能含有10-12克糖。這些糖分會使血糖快速上升,而且碳酸飲料還可能含有咖啡因等成分,咖啡因有一定的興奮作用,可能會影響患者的血壓。果汁飲料如果汁含量較低,而添加糖較多,也不適合中風後患者大量飲用。患者應該盡量選擇喝白開水或者淡茶水,避免飲用高糖飲料。
(四)刺激性食物
1.辛辣食物
-辣椒是典型的辛辣食物,它含有辣椒素。辣椒素會刺激胃腸道黏膜,導致胃腸道不適,如胃痛、腹瀉等。對於中風患者,尤其是正在服用藥物的患者,胃腸道不適可能會影響藥物的吸收。而且辣椒還可能導致血壓升高,因為它會刺激交感神經,使血管收縮,增加心臟的負擔。花椒、芥末等辛辣調料也有類似的作用,在烹飪食物時應該盡量少用這些刺激性調料。
2.酒
-酒精對腦血管有直接的損害作用。飲酒會使血壓波動,先導致血壓下降,隨後又會引起血壓升高,這種血壓的不穩定對中風后的患者非常危險。酒精還會影響肝臟對藥物的代謝,降低藥物的療效,或者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此外,酒精會幹擾體內的脂質代謝,使血液中的甘油三酯等成分升高,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中風患者應該嚴格戒酒,避免飲酒對身體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一、中風后適合的運動
1.床上運動
-關節活動度訓練:中風患者在病情穩定后,早期可以進行床上的關節活動度訓練。包括被動運動和主動-輔助運動。對於癱瘓側肢體,家人可以幫助患者進行各個關節的屈伸、旋轉等活動,如肩關節的前屈、后伸、外展,肘關節的屈伸,腕關節的屈伸和尺橈偏,髖關節的屈伸、外展內收,膝關節的屈伸,踝關節的背屈和跖屈等。每個關節活動3-5次,每天進行2-3組。這可以預防關節攣縮和肌肉萎縮,促進肢體血液循環。當患者有一定力量時,可以進行主動-輔助運動,即患者在家人或器械的輔助下,主動收縮肌肉來活動關節,逐漸增強肌肉力量。
-翻身訓練:翻身是中風患者預防壓瘡等併發症的重要床上運動。患者可以先學習向健側翻身,用健側肢體帶動患側肢體。先將雙手交叉,患側拇指置於健側拇指之上,利用健側上肢的力量將身體向一側轉動,同時雙腿屈膝,跟隨身體轉動。熟練掌握向健側翻身之後,再嘗試向患側翻身。通過翻身訓練,能夠提高患者在床上的活動能力,增強身體的協調性。
2.坐位平衡訓練
-當患者能夠較好地完成床上運動后,可以進行坐位平衡訓練。剛開始可以在床邊,在家人的保護下坐起,逐漸增加坐立的時間。最初可能只能坐幾分鐘,隨着身體適應,時間可以延長。之後可以進行無支撐坐位平衡訓練,患者坐在椅子上,雙腳平放在地面,雙手放在大腿上,通過調整身體重心,保持身體平衡。可以先在穩定的平面上進行,如室內的椅子上,然後嘗試在有一定晃動的平面(如充氣平衡墊)上訓練,提高平衡能力。這有助於患者為後續的站立和行走訓練打下基礎。
3.站立訓練
-床邊站立:在坐位平衡較好后,可以開始床邊站立訓練。患者先坐在床邊,雙腳着地,將身體重心移到雙腳,在家人或輔助器具(如站立架)的幫助下慢慢站起。開始時每次站立時間不宜過長,可先站立1-2分鐘,每天進行2-3次,之後逐漸增加站立時間和次數。站立訓練可以激活腿部肌肉,增強腿部力量,同時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特別是改善腦部的血液灌注。
-靠牆站立:患者背靠牆壁站立,雙腳與肩同寬,將重心均勻分佈在雙腳上。這個姿勢可以幫助患者更好地找到平衡感,同時減輕身體前傾或後仰的風險。在站立過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姿勢是否正確,避免出現彎腰、屈膝過度等不良姿勢,每次站立時間可以從5-10分鐘開始,逐漸延長。
4.行走訓練
-輔助行走:當患者站立能力有一定提高后,可以使用輔助器具進行行走訓練。如使用拐杖或助行器,患者雙手握住輔助器具,將身體重心向前移,邁出患側腿,然後再邁出健側腿。在行走過程中,要注意步伐的大小和速度,避免過快或過大的步伐導致摔倒。家人要在旁邊進行保護,確保患者的安全。開始時可以在室內平坦的地面行走,距離從短距離(如5-10米)開始,隨着患者能力的增強,逐漸增加行走距離和速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步態訓練:對於有一定行走能力的患者,可以進行步態訓練。重點糾正患者的異常步態,如划圈步態等。可以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通過設置障礙物、調整行走節奏等方式,改善患者的步態。例如,在地面上放置間隔一定距離的彩色膠帶,讓患者按照膠帶的間隔行走,調整步幅;或者通過節拍器控制行走的節奏,使患者的行走更加協調、流暢。
二、中風后不適合的運動
1.劇烈運動
-高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跑、快速跳繩等。這些運動強度大,會使心率和血壓急劇上升。中風患者的心血管系統和腦血管系統相對脆弱,血壓的大幅波動可能導致再次出血或梗死。而且劇烈運動可能使患者身體疲勞,增加受傷的風險,如肌肉拉傷、關節扭傷等。另外,高強度運動時身體的氧需求大增,而中風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環可能無法滿足這種需求,容易出現頭暈、心慌等不適癥狀。
-力量型舉重運動:像杠鈴深蹲、卧推等力量訓練對於中風患者也是不合適的。這些運動需要較強的肌肉力量和身體協調性,中風患者的患側肢體可能無法承受這樣的重量,容易造成肌肉、骨骼和關節的損傷。而且在進行力量型舉重運動時,患者可能會出現憋氣的情況,這會導致胸內壓升高,進而影響心臟和腦部的血液迴流,增加腦血管意外的風險。
2.高難度的平衡運動
-單腳站立:在中風后早期,患者的平衡能力較差,單腳站立對他們來說難度較大。這種高難度的平衡運動很容易導致患者失去平衡而摔倒,可能造成骨折、顱腦損傷等嚴重後果。即使在康復後期,患者的平衡能力有所提高,但如果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和評估,也不建議進行單腳站立等運動,因為這可能會使身體重心過度偏移,超出患者的控制範圍。
-走平衡木:走平衡木需要很高的平衡技巧和身體控制能力。中風患者由於肢體協調性和反應能力下降,很難在平衡木上保持穩定。在平衡木上行走時,一旦失去平衡,患者很難及時調整姿勢,摔倒受傷的風險極高。而且這種運動對患者的心理壓力也較大,不利於康復訓練的進行。
3.頸部過度活動的運動
-頭頸部大幅度扭轉:如瑜伽中的某些頭頸部扭轉動作。中風患者的腦血管可能存在病變,頸部過度扭轉可能會影響腦部的血液供應,特別是對於頸動脈狹窄等情況的患者。當頭部大幅度扭轉時,可能會壓迫或扭曲頸動脈,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引發頭暈、黑蒙甚至再次中風的危險。
-快速甩頭運動:快速甩頭這種動作會使顱內壓力瞬間變化,同時也可能影響腦血管的正常血流。對於中風後患者,腦血管的自我調節能力減弱,這種突然的壓力和血流變化可能會導致血管破裂或血栓脫落,從而引發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