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軍議四
見眾人警醒,張薔很滿意,又道:“這只是個例,以後的軍費,還是要從戶部出。
請袁大人牽頭,整理一份明年的軍費預算……呃,軍事學院的預算也要加進去……務必要保證軍隊的後勤。”
袁可立起身回道:“遵太后懿旨!”
李邦華站起來道:“臣有異議!”
郭允厚生怕這個直筒子把太后惹毛了,錢是他憑本事要來的,別給這人整沒了,他生氣地道:“李巡撫,太后都答應給錢了,你還有何異議?”
李邦華不理這個守財奴,對着張薔道:“太后,對於九邊衛所,不能只給錢,據臣所知,衛所的土地,多被將官侵佔,至使衛所兵士和家屬無地可耕,生活無着。
另外,兵士不但被上官役使,還被上官送入高門大戶人家充役,從中收取役錢,這樣的邊軍,何談戰力?
所以臣提議,補發餉銀是急,更急的是要整頓衛所……”
說完還不忘回瞪郭允厚一眼:本官又不是傻,提你的銀子幹什麼?
“國公爺,你怎麼說?”張薔對李邦華的及時捧哏,表示很欣慰,五軍都督府分管全國衛所,整頓衛所,是五軍都督府的事。
張維賢如何不知,大明的衛所糜爛成什麼樣子?要整頓談何容易?但今天的會議上,無人退縮,他也只好硬着頭皮上:“太后,衛所整頓刻不容緩,臣會後就召集都督府人員,擬定一份整頓意見出來……”
張薔卻搖頭不同意,她說:“本宮讀書時,教員曾告誡說,‘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你們五軍都督府,不應該閉門造車,坐在公廳里草擬整頓意見。
應該派員深入衛所,將實際情況了解清楚,再爭對實際情況,拿出可操作的整改意見,本宮不要求你們一下子改到國初時期的面貌,至少第一步,能讓衛所士兵和家屬,先吃飽飯再說。”
以後的十幾年,流賊四起,蝗蟲一樣橫掃天下,各地衛所毫無戰力,先讓人吃飽飯,不說剿滅流賊,只求他們不跟着從賊就好。
黃立極和郭允厚已經兩次聽太后提起教員,心想,下來得問問太后的這位教員,不象一位鄉間的夫子,倒象一位隱士高人。
“法容,”張薔指了指東窗邊做記錄的兩人,對法容道,“看兩位記下來沒有?着英國公牽頭,先拿出一份衛所現狀調查報告,再擬定一份衛所整頓計劃書。”
做記錄的兩人,忙站起來回道:“稟太后,臣等都記下來了。”
“很好,”張薔望了一眼西牆邊放着的一架自鳴鐘,不知不覺,會議已經開了三個小時,但今日的議題還沒有說完,她只好宣佈:“休息一刻鐘,還有最後一個議題,一刻鐘后再討論,爭取上午散衙前結束。”
說罷,徑直起身,往殿外走去。
眾人坐在那裏不知所措,以往大臣們奏對,從來沒有中途休息這一說,許多人不敢喝水,就是怕上廁所。
沒想到今日的會議,還給大家放水的時間。
懷恩帶着兩位小太監上前,在每人面前放了一碟子點心,又給眾人換了一道茶水,低聲提醒道:“各位大人,可以上恭房洗手……”
李邦華端起杯子,猛喝一氣,感嘆道:“公公如何不早說?渴死本官了……”
眾人都鬆了一口氣,端起杯子猛灌茶水,然後跟着一名小太監,排隊去洗手!
一刻鐘后,張薔回來,眾人早已正襟危坐,會議繼續。
“今日最後一個議題,”張薔開門見山地道,“物的問題,法安大師,請描述一下寧遠城,是如何守住的?”
法安站起來道:“依貧僧看來,此次寧遠能守住,全賴架在城頭上的紅夷大炮,敵兵來,十一門大炮輪番發射,每炮所中,糜爛可數里……”
這個時代的火炮,用的是實心彈,砸在敵陣里,直接犁出一道幾百米的血槽……
徐光啟站起來拱手道:“稟太后,這批火炮,是臣牽頭,購於澳門。”
張薔點頭,示意二人坐下,她望向袁可立道:“本宮記得,曾與袁大人討論,前朝兵部尚書葉夢熊葉大人,在平定寧夏之變時,就曾鑄火炮攻城,不知袁大人可曾查到葉大人的書簡?”
袁可立起身奏道:“回太后,臣尋到葉尚書後人,得《華雲集》、《戰車錄》、《運籌決勝納目》三冊筆記,臣正在研讀。”
“葉大人所用的火炮,都是他親自指導下鑄造的,可見我大明的鑄炮技術,也不比西方差。”
袁可立瞬間就悟了:“太后是想,建一間鑄炮廠?”
這個哏捧得好,張薔接過話頭道:“戰馬,我大明再如何努力,也養不過蒙古和東虜,冷兵器時代,步兵對陣騎兵,是沒有勝算的,並不是我邊軍將士不拚命。
我大明要揚長避短,發展火器,能對付戰馬的,唯有火炮,能對付羽箭的,唯有火槍,能對付敵陣的,唯有火藥……”
這是不僅要建鑄炮廠,還要建火槍廠、炸藥廠?
眾人面面相覷,這得花多少錢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張薔又望向孫承宗,這位老臣只好站出來為太後背書:“其實不需要專門建廠,大明的兵仗局和火器局,也能生產火器,太后的意思是,兩局製造的火槍火炮,品質太差,容易炸堂,官兵多不願意用……”
張薔接着道:“依本宮看來,兩局生產的火器,還是成祖時代的樣式和工藝水平,成祖能憑藉這樣的火器,將蒙古人趕回大漠,可見,大明的火器並不差。
可嘆的是,兩百多年下來,我大明的火器技術,並沒有進步,反而因為偷工減料,品質還比不上成祖時代。
大明立國兩百多年,軍工技術並沒有進步,什麼原因?因為大明的讀書人,視生產技術為奇技淫巧,不屑為之,只抱着幾本四書五經死啃!”
張薔在想,要不要給這些高官們,普及一下政治經濟學?算了,今日還是不要跑題了。
她繼續道:“反而是有些愛好者,研發西洋火槍很有成績,前朝趙士禎,研製的迅雷銃就很好嘛,還有當今的畢懋康……首輔大人,你兼管吏部,畢懋康如今在何處任職?”
李邦華插言道:“太后,可是南京畢兵部的族人?”
在座的人都不認識畢懋康,無人回答他,張薔也不知道這兩人是不是同族還是只是同姓。
黃立極急出一頭冷汗,幸好,他經歷了三月的京察,各地布政使以上的官員,他還記得住:“回太后,畢懋康以右僉都御史銜,巡撫隕陽……”
畢懋康的這個巡撫,是個臨時差遣,完成工作后就要回朝廷報到,等着另外安排工作。
黃立極能爬到首輔的高位,也不是全靠巴結魏忠賢這個老鄉,自身也是有點能力的,能考中進士的人,都是大明的學霸,士人之精英。
“很好,畢懋康回京后,讓他牽頭,整頓火器局,袁大人,這事着落在你兵部身上。”
袁可立拱手道:“臣義不容辭!”
“要造好的火器,離不開好的原材料,特別是鋼鐵,所以今日,要請工部的李大人到會。”
啊呀,總算輪到工部了,坐得太久,李從心這位老臣已經有點昏昏欲睡,只是強打起精神撐着,聽到太后提到他,精神一振,忙側耳細聽。
“據本宮所知,工部用的蘇鋼,全部自民間採購,自古鹽鐵,都是官營,為何朝廷的鍊鋼廠,卻煉不出蘇鋼這樣的鋼鐵?
就算大明不禁止民間鍊鋼,但朝廷用鋼,不能全受制於商人。
工部要拿出方案,建立官營鋼鐵廠,朝廷有了鋼鐵,要造槍就造槍,要鑄炮就鑄炮,何需受制於人?
對於這點,各位有沒有意見?”
太后說得好有道理,我等竟無言以對……
“同意建鋼鐵廠的,舉手!”太后又又又讓舉手!
“好,全體通過!”
郭允厚:不,臣舉手是想問太后,錢……從哪兒來……算了,車到山前必有路,到時候,太后定然有辦法的……
“最後補充一點,”張薔鄭重地強調,“今日的會議內容,屬朝廷機密,所以請大家保密,要是被東虜的間諜探知,讓東虜知曉,出人阻擾我軍發展,或是搶先我大明發展火器,那麼,我大明,將失去最後一次自救的機會。
各位好自為之!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