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幕~ 皎月舞海映爍浪
皎月舞海,風過爍浪;穹藍無際,梭船疾飛;螢鰻疾翔,丑魚打滾;海馬晃蕩,海星驚舞…
彩魚翩翔,珊瑚驚艷;海豚追逐,鯨魚戲泉,帶魚呈銀,海龜亂舞,馬鮫竄奔,群魚戲耍追逐……
此時已臨靠近海,這是一片蔥濃的野生海帶叢林。大多數褐色的海帶竟然生長到高達七米左右,猶如樹一般地高聳在淺海中。海流涌動,繁茂頎長的野生海帶林在海水中翩翩漫舞、搖曳多姿。各種各樣不同的魚群在海帶叢林中上下競游紛舞,熱熱鬧鬧地分散在近海周圍。
茫茫無際蔚藍海,夜色四暮,海底沉浸在一片無聲暗色的奇異世界裏。…
此時,海上皎皎明月已經上升,潔亮的光芒映照着澄澄碧藍海洋,流波漾金、絢輝躍彩,一切都浸沉在美妙無比的世界中。
此時此刻,潛龍正駕駛着深海梭船疾速飛游在浩浩蕩蕩的海洋中,向著海面上快疾浮升。
轉瞬,整個海面已經完全籠鎖在一片夜色里,明月清風、波動瀲灧千萬里,如畫海夜景江山共多。
不知不覺,忙碌而充實的兩周十五天的海洋科考任務順利結束了。潛龍非常高興,心情愉悅地端坐在梭船主艙駕駛室內,熟練地操作着梭艇,向著海平面上疾速升起。…
梭翻碧波漾,魚驚亂舞浪。
潛龍一踏進深海梭船,執行深海探索科學考察任務,便迅速進入到一個如痴如狂的忘我工作境界,海洋科考的每一天時間,都盡情遨翔在這一片深藍色的海洋中。
從五千米下降到九千六百米,深海梭船的下降深度一次次加長,梭船抗壓耐壓和循環海水壓力推進系統一次次得到合格驗證。
此梭船的動力推進系統充分利用了海洋壓力轉化為梭船驅動前行和升降的能量來源,梭船外形很像中國傳統的兵器梭標,梭船設計是扁梭形四周呈弧扁形抗海洋高大氣壓,這是中國自主設計研發的第五代深海科學考察探索深潛船,是眾多深海潛器中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且別具一格的高耐壓高速深潛探險器。
深海科學潛水器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科技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辛苦努力實驗研發產品成型下海試航等無數次的實踐,從早期的皎龍系列發展到如今多款多樣式各種深海用途的深海科學考察器艇,有載人深海潛水器和深海無人機智能潛探器等等。
中國深海科學潛水器的發展經過一代又一代中國專業科研技術人員的艱辛不懈拼搏努力,才發展取得了非常卓碩的成就。
回顧近現當代中國海洋科學深海潛水器發展的艱難歷史和所取得的卓越成績,不能不令中國人感到自豪和驕傲:
其中最值得紀念的是早在公元2002中國科技部就將深海載人潛水器研製列為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當時稱為863計劃)重大項目,啟動″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的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工作。經過眾多科研專家技術人員七年左右的反覆研發試驗,於2009年至2012年,接連取得了深海下潛1000米級、3000米級、5000米級和7000米級的海試成功。於2012年6月,在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當時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2014年12月18日,″蛟龍"號首次赴印度洋下潛。2015年1月14日,″蛟龍號在西南印度洋龍旗(qi)熱液區執行印度洋科考首航段的第九次下潛,於同年3月17日搭乘″向陽紅09"船停靠並正式落戶國家深海基地。
此後,″蛟龍"號又先後多次執行了海洋深海科學探索,其中有:
2016年5月22日成功完成在雅浦海溝的最後一次科學應用下潛,最大下潛深度達6579米。2017年3月4日和7日,該載人潛水器分別在西北印度洋卧蠶1號熱液區和大篷熱液區進行了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的第3次下潛和第4次下潛,這兩次下潛都在調查區域發現了熱液噴口並獲取了硫化物樣品。同年5月23日,"蛟龍″號完成在世界最深處下潛,潛航員在水下停留近9小時,海底作業時間3小時11分鐘,最大下潛深度4811米。
2020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按計劃於當年6月從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碼頭出發,歷時一年,於2021年6月完成了環球航次。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中國第一艘深海載人潛水器,是當時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它的成功說明了該類載人潛水器集成技術的成熟,標誌着中國深海潛水器在那個年代成為世界海洋科學考察的前沿與制高點之一,是特別值得紀念的。
另一個值得牢記的就是:公元2021年由中國浙江大學牽頭,中科院瀋陽自r動化研究所、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等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水下直升機″,在8月27日至9月3日在中國南海完成海試驗收,下潛深度超過1000米。當時海試的樣機形狀像飛碟,直徑1.5米,以電能為動力,有極強的機動性。扁平狀的圓碟設計使機體水平方向的接觸面積小,減小運動阻力,增加了垂直方向運動的穩定性。該類潛水器之所以叫"水下直升機",是因為它與直升機類似,可完成停機坪″起飛"、“空中″懸停、原地360度旋轉等。工作時從海底基站"起飛",完成海底觀測等任務后降落回海底基站充電、傳輸信號,實現海底基站間的數據等接駁,避免了敷設海底電纜的難度和成本。該機可貼底(海底)飛行,海底停機坪″起飛″、降落與入塢,以及360度全周轉向、定點懸停、無線充電、聲學導航與追蹤、布放與回收等,'是中國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自主無人潛水器,可長期駐留海底工作,有自由"起降”、定點懸停、全周轉向和貼底航行等常規AUV(無纜水下機械人)難以實現的功能,可用於海底移動觀測、資源勘探、區域巡航與探測、管線監測與維護、救援與打撈、考古,以及海洋牧場和海上風電智能運維等。這麼一個″水下直升機″的概念是當時浙江大學的陳鷹教授等人提出的,是他們受直升機的啟發,為提高潛水器的機動性能,豐富工作模式而設想提出的。而當時傳統的無人潛水器基本適用于海洋上層水體的觀測與作業,″水下直升機"可長期在近海底觀測作業。在當時海試成功證明了該技術可行,同時也發現″停機坪"布放難度較大等問題,為日後進一步發展研究指明了方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中國一直繼續堅持走自己改革發展科技創新之路,公元2022年在深海科技研發科考又一次取得重要突破。這一年的9月16日,由海南省深海技術創新中心組織的″深海深淵科考與裝備海試共享航次”順利從三亞起航出發,前往南海執行科考任務。″探索二號"搭載着"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和60名科考人員,在那一年的9月25號,″探索二號"搭載″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返航,順利完成了深海地質原位觀測及國產化裝備海試任務。
″探索二號"是中國首艘全數配備國產化科考作業設備的載人潛水器支持保障母船,是中國自主研發由閩地馬尾船廠於2020年6月,歷時一年半集聚國內各方力量完成適應性增裝建造併入列海科船舶系列的,該船除了支持深遠海常規科考作業外,還可搭載萬米載潛水器“奮鬥者號″和4500米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探索二號"的成功建造體現了中國在關鍵裝備國產化發展道路上取得的重要進展,提升了中國核心科考設備的整體裝備水平,對中國深遠海工程技術產業和科學考察研究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深海科學技術的發展,就是一代代愛國有志的專業科技人員通過一次次的刻苦努力拚搏、埋頭苦幹反覆研究鑽研試驗的結果獲得的。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春江潮水連海平,人生代代無窮已。
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也是如此而高速發展變化着的,從而改變着人類的生活,科技就是國力;科技就是效益;科技就是財富。
中國人就是用自己的聰明智慧不斷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奇迹。
潛龍真名叫沈龍,畢業於渤海省海洋科技大學的海洋綜合學博士研究專業。他出生在綠島市,綠島市是一座美麗的現代化海濱城市。他從小就特別喜歡各類海洋生物,五歲開始學游泳,八歲開始學潛水,十二歲便以綜合成績優秀而考入渤海省海洋科技大學少年班,十九歲便以博士專業總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國家科技部海洋暑東海科研院吸收為院重要部門之一的海洋環境與物種科學考察室專業技術人員。
因為沈龍潛水能力強,游泳速度特快,故而他所在的研究室同事們都親切地叫他″潛龍",而大名只有在海科院的公開表彰會上才會被人叫起,平時就很少有人直呼其名了。
和潛龍一同執行深海科學考察的還有六個助手及十五個小中型AI智能深海下潛機械人。潛龍是組長兼梭船操作員,六個助手則分別負責着海底生物採集、海底地質勘探鑽岩取樣以及升潛和收放機械人深海下潛各種作業等具體工作。
就在潛龍一行人快要結束這一次的遠海科考任務的第十三天。
這天一大早,夜暮漸去,晨光熹微,潛龍和助手們又開始進行了一次將近一天的遠距離深海下潛作業。這次潛龍和助手們及AⅠ智能深海機械人,從深海中捕捉到了一種頭部會發白光的瑩火鰻和一條身體扁平、頭大嘴尖扁、外形奇醜的一種丑魚。此外他們還採集到一些深海沉積結合物和海底岩石岩芯以及其他海洋動植物樣本。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種丑魚和以往發現的其它丑魚竟然完全不同,它的雙眼完全退化了,眼球如大燈泡,頭部扁卵狀,嘴尖扁如鴨嘴獸的長嘴,小針芒狀的身體,在海底深處里只會一拱一拱着身軀迅速的前行,遊動時還搖擺怪異的身軀。它扁卵狀的頭部和軀幹相比有些不成比例,究竟它頭部里有什麼奇特的組織和構造讓它能在深海中辨識障礙物和覓食尋找向呢?…
潛龍開着梭船很快上升到了海面上,向著燈火通明燦絢、熱鬧非凡的東海科研院汕嶼碼頭基地飛疾去。
碧海澄澄,月舞爍浪,波光流彩,海光齊色。
時值春末夏初的五月天,船飛風猛,梭船發出一陣陣悠長的哨聲。
潛龍坐在透明的操作室內,雙眼炯炯有神地看着海面上。他輕鬆地吹起了口哨,聲音悠婉清透。然後,他坦然地打開了密封的自動天窗,放慢速度,梭船徐徐地靠近海洋科考院基地的一號碼頭泊位。
碼頭上,早就聚集着一群人,他(她)們正在焦急地等着他們的返回:有雙鬢微雪的中年男人、婷婷玉立的嬌女郎,以及科研院的科研材料運輸車人員和其它後勤輔助人員等眾多人員。
梭船靠近碼頭泊位停穩了,岸上人有人興奮地說道:
“看哪,潛龍他們正準備下船了,我看到潛龍了…”
“嗯,第一個人是潛龍…”
人群中另一個人應和着,現場氣氛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