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斬使
“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來我保國臣。頭戴金冠壓雙鬢,當年的鐵甲我又披上了身。帥字旗,飄入雲,斗大的‘穆’字震乾坤。上啊上寫着,渾啊渾天侯,穆氏桂英,誰料想我五十三歲又管三軍……”
在開封城外的漢軍大營中,一處露天戲台上正表演着豫劇,穆桂英一出場便氣勢磅礴,一副威風凜凜、英姿颯爽的形象,極其生動。
“好!!!”
“說的真好……”
台下人頭涌動,人人大聲叫好,一些漢軍士卒甚至鼓起了雙掌。
這一群熱血沸騰的廝殺漢天天在兵營里,除了訓練便啥也不幹也不是個事兒,趙成武一尋思,便從開封城內請來的一個戲班子。
這下所有人都覺得老新鮮了,成群結隊的坐在台下,也不敢出聲打岔,一個接着一個的聚精會神聽了起來,絲毫沒有留意到,不遠處正有一夥正在人情世故的人,在指着着他們侃侃而談。
“陛下果然天人神受,竟然能想出這等法子,這下軍心穩定,臣算是鬆了口氣。”錢謙益一邊挑些好聽的說著,一邊露出一副擔驚受怕的模樣。
這個禮部尚書不知是何目的,長途跋涉的從南京趕來,便跟在陛下身邊寸步不離。
“王大人所言甚是,自今年陛下揮師北伐伊始,大軍一路勢如破竹、銳不可當,短短數月間已歷經兩場激戰,並皆取得輝煌勝利。
如今,黃河以南之地盡數歸入我朝版圖,然而,陛下切莫忘記,此番出征,眾將士連續苦戰,身心早已疲憊至極,其心理防線亦愈發脆弱。
此狀況着實令吾等憂心忡忡啊,唯恐我軍重蹈宋太宗之覆轍。”此時,兵部左侍郎張煌言亦於一側隨聲應和道。
大約是因着趙成武這一穿越客的驟然崛起,趙漢政權得以在南京火速確立,這位名震天下的民族英雄,並未如同往昔那般,力挺朱以海登上皇位以抵禦外族入侵。
畢竟,既已有了奮起反抗異族人的鮮明旗幟,至於這大旗究竟由誰扛起,是否姓朱,實則已無關緊要。
聽到此處,趙成武不禁回想起那位赫赫有名的人物——趙匡義。
腦海中瞬間浮現出此人被後世戲稱為“車神”的典故,險些便忍不住笑出聲來。
好在,他及時克制住自己,微微搖了搖頭,臉上露出一抹輕蔑的笑容,嘲諷道:“哼,說起這趙匡義,當真是個志大才疏之人。他從未親身經歷過戰場廝殺,更未曾指揮過哪怕一場像樣的戰役。
可就是這樣一個毫無軍事經驗之人,竟狂妄自大到要親自統率大軍遠征。結果呢?戰場上的實際表現只能用‘眼高手低’四個字來形容。
真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微操大師’!與那宋太祖這般雄才大略的豪傑相比,他簡直相差十萬八千里!毫不誇張地講,正是從趙匡義開始,大宋王朝走上了自我削弱、自毀長城之路!”
“陛下所言甚是……”錢謙益也不管其他了,只是點頭附和道。
且說,這段日子以來,大漢的皇帝離開南京已有半年之久,而各種奏章即便通過快馬加鞭也要半月,這怎麼行,哪有讓皇帝在前線衝鋒陷陣,打工仔躲在後面享福的道理。
其實他們不說,趙成武也猜了個八九不離十,不過是看勛貴集團愈發壯大,尤其是戰功不斷之下,有些人開始擔心文官的地位遭受打擊,於是開始找借口隨駕,找機會分潤功勞。
趙成武也不想軍頭們一家獨大,便決定在開封建立行在,點了代表性的部分官員隨駕,於是這幾天不斷有官員從南京趕來。
“陛下,我軍威震河北,北京那邊已經有人南來議和,臣已經將使者安排在開封一處別院……不知……”錢謙益身為禮部尚書,滿清的議和使者理應由他負責招待。
“議啊……為何不議?不過……朕有兩個條件……”趙成武一邊指着台戲下的士卒,一邊冷笑道:“想要議和,他們要答應朕,第一點,滿清退出關外,山海關以內,不得留下一兵一卒,否則,漢人的刀絕不歸鞘!”
說完第一點,他臉上霸氣側漏。
“至於第二點……告訴他們,滿清屠我漢人如豬狗,想要議和,必殺多爾袞,方可和!!”
‘必殺多爾袞’五個字,猶如石破天驚,霸氣且堅定。
啊!?
“這……”
錢謙益與張煌言齊齊色變,他們想過各種離譜的條件,但是偏偏沒想到會是這麼離譜的條件。
第一點便已經極其難以做到,何況第二點……
張煌言微微一怔之後,很快便回過了神來,他那原本有些迷茫的眼神此刻變得明亮起來,其中更是流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讚許之色。
要知道,悠悠華夏歷史長河,已然流淌過了整整三百個春秋,期間多少風雲變幻、英雄輩出,但能夠擁有如此氣魄者卻是寥寥無幾。
而眼前這位隆武帝,無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東虜入關以來,當整個民族都面臨著生死存亡之際,無數人或選擇明哲保身,或乾脆屈膝投降。
然而,正是這位隆武帝,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扛起了拯救天下蒼生的重擔。
單就此時此刻他對於議和之事那種嗤之以鼻的態度和氣勢而言,就已經隱隱散發出了三分明太祖朱元璋那般不怒自威的王者風範!
同時又兼具了成祖朱棣縱橫沙場時的勇猛剛烈之氣,令人不禁為之側目!
再加上還有着三分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精明睿智,懂得審時度勢、權衡利弊。
有此等人物君臨天下,何愁江山不能穩固?民族不能復興?
“陛下聖明……古往今來,漢賊豈容共存!東虜素行背信棄義之舉,豈可輕信!以微臣之見,當割下使者右耳,以彰決心!”張煌言唯恐趙成武反悔,趕忙拱手進言道。
嗯!?
錢謙益悚然一驚,警覺地掃了張煌言一眼,旋即拱手施禮道:“陛下聖明……然,僅割下一隻耳朵,實難懾服東虜。臣懇請陛下,將東虜使者梟首示眾,昭告天下,以明我大漢雖偏安一隅,卻有決死之勇!”其言錚錚,氣勢如虹,令人聞之膽寒。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