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戰時體制,戰後環境

第7章 戰時體制,戰後環境

劉徹對於這最後的總結還是非常認同的。

相較於三代的制度,秦朝,或者說秦國當時改革變法而成的新制度體系確實先進許多,也非常符合彼時秦國的需要,推動着秦國成為了戰國的最大贏家。

有秦國統一六國的事實擺在那裏,說什麼秦國的制度腐朽落後,那不是有點太虧心了?

再者,大漢也沿用了不少秦朝的制度,難道大漢的皇帝和官員們都是傻子?

劉徹既不屑於在這件事情上當個虧心人,也不覺得大漢的皇帝和官員們都是傻子。

只不過,在成功一統天下之後,問題就出現了。

就像是這妖書說的那樣,其實這一整個體系早已對民間壓榨過度了——先前是爭霸時期,時刻準備作戰,自然可以這麼來;可是統一之後呢?

不過,雖然秦朝在這個方面栽了,但是確實給大漢、給自己一個非常好的借鑒。

他乾脆對桑弘羊道:“秦法雖有苛刻之處,但也不乏可取之點。”

桑弘羊當然清楚皇帝是什麼意思,若說秦法,漢家承襲的也不少,可皇帝偏偏沒有提漢家法度,而是專點秦法有可取之處。

那麼,這其中含義,自然是指漢家並未承襲的那部分秦法了,還與妖書提及的內容有關。

能是什麼?自然是賦稅徭役!

皇帝一心攻打匈奴,這是人盡皆知之事,皇帝也從沒有打算掩飾。更何況如今的幾場戰事,大漢都大獲全勝,皇帝如何會願意就此罷手?

但說到底,打仗,打的不僅是前線,更是打後勤糧草。

現在情況看起來尚且無礙,但若是日後戰事連綿呢?那必然是要儘可能地維持住前線,也必然要儘可能地從民間榨出潛力。

那麼,可以為大漢充當範例,還是優秀範例的,只有秦朝。

壓榨民間,維持前線,做得最好的自然是戰國的最後贏家。

而秦朝不僅能充當全面動員的範例,還能充當全面動員的反例——最終秦朝民間怨沸乃至亡國,大漢吸取這一教訓,在該收手的時候儘快收手……

【秦國,乃至秦朝的這一整套體系,可以稱之為國家總動員,或者全面動員。】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將全國武裝力量、國家經濟等各方面,都從平時體制轉為戰時體制,由國家統一調度和指揮全國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財力,讓整個國家的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文化等,都全部為戰爭服務。】

【如今,我國在關於總動員方面,也立有國防動員的法律法規。】

【秦朝在秦國時期,為了應對戰國的局勢,就通過各種手段,使得全國進入了為戰爭服務的全面動員狀態,整體的體制也進入了戰時體制的狀態。】

【全面動員、戰時體制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其能夠使得國家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被集中和利用,某種程度上可以讓一個國家的作戰能力獲得極大的提升。】

【說起來,這一套制度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個諸侯國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大家都要準備戰爭調動資源,因此這屬於是必然之舉。】

【比如魏國魏安厘王在位期間的《奔命律》,極限壓榨魏國百姓,將魏國百姓的最後一絲潛力壓榨出來,使得在此期間魏國出現了最後一次高光。】

【但,過度動員而沒有相應的後續措施造成的後果也在魏國身上展現出來。對內過度壓榨,對外並沒有能夠有效突破,最終魏國便如《韓非子》所言,“安厘王死而魏以亡”。】

【事實上,有學者認為,魏國的崩潰甚至沒有等到魏安厘王死後,在他還活着在位的時候,魏國就已經崩潰了。】

【戰時體制,戰時體制,顧名思義,是戰爭時期的專用特殊體制。】

【在非戰爭時期,在和平階段,在戰後繼續休養生息的時期,這樣的體制是絕不適用的。】

嬴政和不少大臣都一邊看着,一邊思考。

大秦在統一六國之後該怎麼做,他們有沒有想法?當然有!

不僅有,而且想法多多,思路不一,為了關於究竟怎麼做、用什麼方式,朝堂上都已經吵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皇帝——這個新鮮出爐的稱號——想要完全集權,徹底將權力收歸中央而絕不分給什麼地方;一部分臣子覺得還是應該設立幾個諸侯,即使不願意設立異姓或者六國貴族,那也可以給皇帝自己的兒子們封賞幾個。

大家各執一詞,都認為自己的想法有道理。

皇帝覺得,這都一統了,還要設立諸侯,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等着過幾天這些諸侯直接帶着封地的人馬反了大秦嗎?

大臣,如丞相王綰等人認為,這時候天下剛剛一統,大家都並不適應“一統”,更何況不少地方離大秦還挺遠,並不利於管理,不如設立幾個自家人為諸侯,便於大秦的統治。

最終,大臣們並沒有爭過皇帝,大秦還是走了絕對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度。

但是,丞相等人心中對此還是有些意見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雖然這其中不是沒有涉及到他們的利益問題,譬如封個諸侯王便又能空出來一些可以培植勢力的地方之類的,但是,他們對此的擔心也是真實的。

——不是不能理解皇帝想要集權的事情,也不是不能理解皇帝擔憂再現諸侯王起兵爭霸之事,但是,現在那些地方,不設立個諸侯王,僅僅依靠中央直接管理,真的可以嗎?

設立諸侯王,當然不是什麼最佳解決方案,但是屬於是王綰等人認知中已經可以的解決方案了。

嬴政明不明白這些想要設立諸侯王的大臣的心思?當然明白。

不過,他有自信,能夠讓大秦徹底統治每一片土地,治理好每一個地區。

再者,依靠大秦的官吏管轄,在他看來,才是最好的杜絕任何六國貴族想要暗中伸手的最好方法。

但是,秦朝的問題僅有這些嗎?秦朝的關鍵問題只是六國貴族們嗎?

【首先,我們一定要明確一點,那就是秦朝所處的時代具有鮮明的特點。】

【秦朝是什麼,是第一個一統天下的王朝,是第一個皇帝所處的時期,是從周朝長時間以來的世卿世祿突破不久的時期,是一個長期處在各自為政已經形成極大的慣性的時期。】

【這裏有三點。】

【第一點,百姓們——不只是秦國百姓,而是整片大地上所有國家的百姓,都長期處在戰亂之中,長期生活於戰火硝煙,不知什麼時候就會開戰,也不知道自己一方是勝是敗,更不知道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將來是生是死。】

【這樣的情況下,百姓,任何地方的百姓,內心最渴望的是什麼?】

“是安定啊,”劉邦笑了,“民心思定啊。”

而民心,一致到這個地步的民心,是不可違的。

因而,大漢需要休養生息,需要輕徭薄賦,需要寬簡刑罰。

這個時間,他在位的時候需要這麼做,他的子孫也需要這麼做——這並不是一兩代皇帝在位期間就能夠完成的。

【是安寧,是平靜,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沒有戰火硝煙、沒有繁重勞役,是休養,是喘息。】

【繁重勞役和作戰的時間太久了,百姓們需要一個喘息之機。】

【而這個喘息之機是誰給的,並不重要。如果秦朝統一六國,能夠讓各國百姓們過一段安生日子,恢復元氣,那麼六國百姓也不是那麼在乎統治他們的是不是自己原本的國家。】

【這既是秦朝所處時代的鮮明特點,也是秦朝真正收服各個地區的關鍵機會。】

【當然,也是秦朝被摧毀的關鍵機會。】

【至於說按照秦朝的制度,打仗就有機會按照軍功爵制獲得爵位俸祿……那是另一個問題,但這並不影響很多人其實不想打仗。】

【並不是獲得爵位躍升階層對他們沒有吸引力,而是嚮往穩定和平的生活,是大多數人自然而然的願望。】

這裏原是齊地。

此時已經被納入秦朝治下。

當地的百姓們同樣在努力耕作,期待着最終收穫的日子。

“別的不說,雖然我是齊人,但是現在秦國統一天下了,至少是不用再打仗了吧?”一人喃喃道,當初還沒有統一的時候,他們的男丁也得參軍,也得準備着打仗和戰死。

旁邊人接話道:“那應該是了吧,六國都打完了,還去哪兒打?就算防禦那些蠻夷,也不至於像是之前那麼打仗了。”

他們是真的不想打仗了,一點都不想。

不管什麼軍功爵制,不管什麼幾個人頭升一級之類的,那都不是他們現在關心的。

非要建功立業也不是不行,但是現在,還是先讓他們歇一歇吧。

另一個人道:“還有徭役呢。”

這兩人愣了一瞬,覺得這方面應該也還好:“仗都打完了,還有多少地方需要大量徭役的?”除非是那個秦王要修建各種宮室之類的。

但是修建宮室,也用不了那麼多的徭役吧。

【第二點,是秦朝屬於初次統一,各個地方各自為政的時間太久了。】

【這導致兩個問題,一是不要說六國貴族們心中一直想要恢復往日榮光,就連百姓們——他們倒不是一定要恢復故土——而是百姓們對於“統一”的認知和歸屬感也並不強。】

【二是,各個地區原本的法律和制度都是各自訂立的,大家自己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有自己的法律規章,與秦朝的法律和習俗並不相同。】

【更不要說,秦朝還堅決實行“輕罪重罰”“刑用於將過”“大量連坐”的理念,並且法律條款細細密密,方方面面都有法律、時時刻刻都有可能觸犯,以及商鞅的馭民五術。】

【這是原本情況與秦國並不一樣、統一后被驟然納入管轄範圍的六國百姓能夠接受得了的嗎?】

【雖然在其他國家,法律也不怎麼寬仁,但是總歸是有所不同的——並不是說條款少,而是做同一件事情觸犯法律的可能不同。】

【舉個例子,如在某個一樣刑罰嚴苛的諸侯國,走路先邁左腳是違法的,會受到懲處;但是在秦國,這個行為不會觸犯法律,可是出門不穿襪子就要觸犯法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以上例子不能當真哈。】

【但是這也可以表明,六國百姓想要適應秦朝的統治,是需要一個不短的過程的——且在適應和融合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摩擦。】

【那麼關鍵問題就是,在必然會發生摩擦、且摩擦時間不短的這個情況下,秦朝朝廷和地方官府能夠做出怎樣的應對?】

【第三點,就是在統一天下之後,遺留下來的六國貴族們了。】

【與百姓們不同,六國貴族們都並不願意老老實實接受秦朝的統治,有一個算一個,都想着要恢復過往的榮光,重新奪回權力,過上自己原本的好日子。】

【他們一直活躍在各個地區,暗中尋找機會、籠絡人手,就等着一個適合起兵的好時候。】

【那麼,對於當時的秦朝而言,最重要的是哪一點呢?】

【是第一點,民心思定。】

嬴政雖然並不覺得自己的政令有太大的問題,但是既然這個看起來是來自後世的“妖書”這麼著重地提起這幾點問題,他也將這幾點放在心上,認真思考起來。

關於六國故地不好治理,並不是沒人看出來,只不過應對方式不一罷了。

丞相王綰之所以建議皇帝分封皇子,就是因此,嬴政也聽到過王綰的直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鎮之。”

他當然也知道那些地方難以治理,但是他的應對方式,是推行大秦的官吏制度,以郡縣劃分和治理。

丞相等人則認為以官吏治理雖不能說無效,但是效率不高,效果不強。

而嬴政對此還有另一個應對方式:巡遊。

觀妖書所言,倒不是對分封或者郡縣提出意見,而是對在六國故地推行秦法等方面提出意見。

——不在當地推行秦法,難道還讓那些六國遺民按照他們原本的法律制度行事?

再者,大秦已經推行了秦法不知多少年,黔首們也一向沒有鬧出過什麼大亂子來,還讓大秦的國力不斷提升,這難道不能說明秦法的正確性?

至於說這屬於戰時體制,對黔首壓榨過度……

嬴政更加不解了。

對待黔首,不正應該如此?

大秦一向都是實行商君的馭民五術,也頗有成效,有什麼問題?

人心思定,大秦也沒有不讓黔首正常耕種勞作啊!

若說是作戰以及徭役的問題,那也並非大秦要對他們進行什麼額外的壓榨,完全是正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

李斯敏銳地抓住了機會,搶在了王綰等人之前:“陛下,不若先暫且放寬一下再六國故地實行秦法的時限,以便那些黔首更好接受;同時加強對六國故地的監管力度,甄別出混在黔首之中的對我大秦心懷不滿之人。”

既然這個妖書專門說什麼六國百姓難以接受秦法,那就給他們更多時間接受,大秦也不是什麼不體恤黔首的朝廷。

但是,給他們更多時間,可不是讓他們有機會反對大秦的——想來,有這麼個時間空檔,那些有問題之人必然會尋機串聯,到時便可一網打盡,也能震懾天下。

反正,李斯本人可完全不覺得秦法有任何的問題。

自然,更不會覺得秦法需要什麼更改修正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上一章下一章

第7章 戰時體制,戰後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