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宋金和議與南宋的偏安

第121章 宋金和議與南宋的偏安

一、宋金戰爭的背景

北宋末年,政治腐敗之風盛行,宋徽宗趙佶雖在藝術領域有着非凡造詣,但其對朝政的荒廢卻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他熱衷於書畫創作、園林營建等,將大量的精力和國家財富耗費於此,對國家治理則不聞不問。蔡京等一幫奸臣趁機把持朝政,他們結黨營私,賣官鬻爵,肆意搜刮民脂民膏,使得社會貧富差距急劇拉大,底層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在軍事方面,北宋長期實行的兵將分離制度弊端盡顯。士兵平時由不同將領訓練,戰時又臨時拼湊成軍,導致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軍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受到極大的削弱。而此時,北方的局勢卻發生了重大變化。

金國原本是東北地區的一個游牧民族政權,在完顏阿骨打等傑出首領的帶領下,迅速崛起。金國的軍隊以剽悍的騎兵為主,他們在馬背上長大,騎射技藝精湛,作戰勇猛且極具機動性。金國在崛起過程中,首先將目標對準了已經走向衰落的遼國。

北宋朝廷看到了遼國的頹勢,妄圖通過聯金滅遼來收復燕雲十六州,於是與金國簽訂了“海上之盟”。然而,在滅遼的過程中,北宋軍隊的軟弱無能暴露無遺。金國在看清北宋的軍事底細后,便悄然將擴張的矛頭轉向了北宋。

二、宋金戰爭的初期階段

公元1125年,金國以北宋收留遼國降將張覺為由,悍然發動了對北宋的戰爭。金國軍隊兵分兩路南下,東路軍由完顏宗望率領,西路軍由完顏宗翰率領。

東路軍進展迅速,很快就逼近了北宋的都城東京汴梁。北宋軍隊在面對金軍的強大攻勢時,驚慌失措,節節敗退。宋徽宗趙佶得知消息后,嚇得魂飛魄散,急忙將皇位禪讓給宋欽宗趙桓,自己則帶着一幫親信倉皇南逃。

宋欽宗即位后,起初也曾試圖組織抵抗。在李綱等主戰派大臣的力主下,北宋軍隊在東京汴梁進行了頑強的守城戰。李綱親自登上城牆,指揮軍民加固城防,調配兵力,組織各種防禦器械。他激勵軍民同仇敵愾,多次擊退金軍的進攻。

然而,宋欽宗本人意志並不堅定,他在主和派的影響下,一方面任用李綱等主戰派進行抵抗,另一方面又不斷與金軍進行求和談判。在第一次開封之戰中,金軍雖然未能攻破汴梁城,但北宋朝廷的軟弱求和姿態已經暴露無遺。金軍在獲得北宋大量的金銀財寶、土地和人質等條件后,暫時撤兵。

但北宋朝廷並未利用這一喘息之機整頓軍備、加強國防。相反,朝廷內部主和派與主戰派的鬥爭愈發激烈,各方勢力為了自身利益相互傾軋,導致朝政更加混亂不堪。

三、宋金戰爭的關鍵節點——靖康之變

公元1126年,金軍再次南下,這一次他們的目標更加明確,就是要徹底滅亡北宋。由於北宋朝廷在之前並未做好充分的防禦準備,且內部矛盾重重,金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再次兵臨東京汴梁城下。

此時的北宋朝廷陷入了極度的混亂。宋欽宗再次寄希望於求和,他親自前往金軍大營談判,結果卻被金軍扣留。隨後,金軍攻破汴梁城,在城中大肆燒殺搶掠。他們闖入皇宮,擄走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的皇室成員、宮女、工匠等。北宋的府庫財寶也被洗劫一空,珍貴的文物典籍、金銀珠寶被金軍掠奪殆盡。

這一事件便是震驚歷史的“靖康之變”,北宋由此滅亡。靖康之變不僅意味着北宋政權的覆滅,更使得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亂與悲痛之中。

靖康之變后,北宋皇室幾乎被一網打盡,只有宋徽宗的第九子趙構在南方幸免於難。趙構在一些大臣和將領的擁戴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建立了南宋政權,是為宋高宗。

四、南宋初期的抗金鬥爭與局勢發展

南宋建立初期,抗金形勢十分嚴峻。一方面,金國繼續對南宋保持強大的軍事壓力,企圖一舉消滅南宋政權;另一方面,南宋內部在對待金的態度上存在嚴重分歧,主戰派和主和派的鬥爭激烈。

主戰派以岳飛、韓世忠、張俊等將領為代表,他們率領軍隊在各地積極抗擊金軍。岳飛所率領的岳家軍紀律嚴明,戰鬥力極強,在抗金戰場上屢立戰功。岳飛提出了“還我河山”的口號,立志要收復被金軍佔領的北方失地。

他先後在郾城、潁昌等戰役中大敗金軍。在郾城大捷中,岳家軍面對金軍的精銳騎兵“拐子馬”,毫不畏懼。岳飛採用巧妙的戰術,讓士兵手持長刀、大斧,專砍馬腿,成功破敵,重創金軍的精銳騎兵,極大地鼓舞了南宋軍民的抗金士氣。

韓世忠在黃天盪之戰中,率領宋軍圍困金軍長達四十八天。他利用黃天盪的特殊地理環境,巧妙設伏,讓金軍陷入困境。雖然最終未能全殲金軍,但也給金軍造成了重大損失,讓金軍認識到南宋軍隊並非不堪一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然而,儘管有這些抗金將領的英勇奮戰,南宋朝廷內部的主和派勢力卻逐漸佔據上風。宋高宗趙構本人出於對自身皇位的擔憂,他害怕抗金戰爭的勝利會導致被擄走的宋徽宗、宋欽宗父子歸來,從而威脅到自己的皇位。因此,他更傾向於與金求和,以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

五、宋金和議的首次提出與過程

南宋建立后不久,宋金雙方就開始了和議的試探與接觸。金方最初提出的和議條件極為苛刻,要求南宋承認金國對北方廣大地區的包括北宋的故都東京汴梁在內的佔領;要求南宋向金國稱臣,每年向金國繳納大量的歲幣,包括銀、絹等財物;還要求南宋割讓部分土地給金國。

宋高宗趙構對這些條件並非沒有猶豫,但在主和派大臣如秦檜等人的勸說下,他還是決定嘗試與金進行和議。秦檜原本是北宋的官員,在靖康之變中被擄至金國,後來又回到南宋。他深知宋高宗的心思,於是極力迎合高宗,主張與金求和。

第一次宋金和議的談判過程十分艱難。南宋方面派出的使者在金國受到了各種刁難和威脅,金國方面不斷抬高和議條件,試圖最大限度地榨取南宋的利益。南宋使者據理力爭,但在金國強大的軍事壓力面前,往往顯得無能為力。

在這個過程中,南宋的抗金將領們對和議之事極為不滿。岳飛等將領認為,南宋此時完全有能力通過繼續抗金鬥爭收復失地,而不是通過屈辱的和議來換取暫時的和平。他們多次上書宋高宗,反對和議,主張繼續抗金作戰。

例如,岳飛在得知朝廷有意和議時,曾痛心疾首地說:“十年之力,廢於一旦!”他深知和議一旦達成,南宋軍隊多年來的抗金成果將付諸東流,收復北方失地的希望也將變得渺茫。

六、宋金和議的具體內容與影響(第一次和議)

經過多輪談判,公元1138年,宋金雙方達成了第一次和議。其具體內容如下:

1.南宋向金國稱臣,世世子孫,謹守臣節。這意味着南宋在政治上處於極為屈辱的地位,承認了自己是金國的附屬國。

2.南宋每年向金國繳納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作為歲幣。這筆龐大的歲幣支出對於南宋的財政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加重了南宋百姓的賦稅負擔。

3.金歸還南宋陝西、河南之地。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土地在之後的戰爭中又很快被金國重新佔領。

第一次宋金和議的達成,對南宋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

從政治上看,南宋向金國稱臣的舉動嚴重損害了南宋的國家尊嚴,使得南宋在國際上的地位一落千丈。南宋的一些愛國志士對這一結果深感痛心,他們認為南宋不應如此屈辱地苟且偷安。

從經濟上看,每年繳納的歲幣使得南宋的財政壓力增大,為了籌集這筆款項,南宋政府不得不增加百姓的賦稅,導致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從軍事上看,和議達成后,南宋朝廷開始放鬆對軍事的重視,一些軍隊被裁撤,抗金將領的權力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這使得南宋的抗金鬥爭陷入了低谷,給了金國可乘之機,不久之後,金國便再次發動戰爭,重新佔領了陝西、河南等地。

例如,在和議達成后,一些原本積極抗金的士兵被遣散回家,他們失去了戰鬥的機會,而南宋的邊境防禦也變得薄弱起來。同時,像岳飛這樣的抗金名將,其軍事行動也受到了諸多限制,無法再像之前那樣自由地指揮軍隊抗擊金軍。

七、宋金戰爭的再度爆發與第二次宋金和議的背景

第一次宋金和議達成后不久,金國發生了內部權力鬥爭。海陵王完顏亮弒君篡位,他野心勃勃,妄圖統一江南,建立更大的霸業。於是,在公元1161年,完顏亮率領大軍再次南下,發動了對南宋的戰爭。

南宋方面,雖然在第一次和議后軍事上有所放鬆,但仍有一些抗金將領和軍隊在堅守崗位。在面對金軍的再次南下時,南宋軍民再次奮起抵抗。

在采石磯之戰中,南宋將領虞允文臨危受命,組織軍民進行抵抗。當時,宋軍的主力部隊還未趕到,虞允文手中只有少量的兵力。但他憑藉著非凡的勇氣和智慧,激勵士兵們同仇敵愾,利用采石磯的地理優勢,巧妙設伏,成功擊敗了完顏亮的大軍,使得完顏亮的南征計劃受挫。

完顏亮在采石磯之戰失敗后,繼續堅持南征,但在途中被部將所殺。金軍失去了統帥,陷入了混亂,紛紛北撤。這一事件使得南宋獲得了一個喘息之機,但南宋朝廷內部對於接下來該如何對待金的態度又產生了分歧。

主和派認為,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再次與金和議,以換取長期的和平;而主戰派則主張乘勝追擊,徹底消滅金軍,收復北方失地。宋高宗趙構此時已經退位,繼位的宋孝宗趙昚是一位相對比較有抱負的皇帝,他起初傾向於主戰,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南宋的軍事、經濟等方面的實際情況,以及主和派的影響,他也開始考慮和議的可能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這期間,南宋還發生了一些其他事件。比如,一些地方官員和將領在抗金過程中,因為對朝廷政策的不滿,出現了擁兵自重的情況。他們一方面繼續抵抗金軍,另一方面又對朝廷的命令有所保留,這也給南宋的內部穩定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八、宋金和議的具體內容與影響(第二次和議)

公元1164年,宋金雙方達成了第二次和議,也就是“隆興和議”。其具體內容如下:

1.南宋不再向金國稱臣,改為稱侄皇帝,即南宋皇帝是金國皇帝的侄子。這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南宋的部分政治尊嚴,但仍然處於相對屈辱的地位。

2.南宋每年向金國繳納銀二十萬兩、絹二十萬匹作為歲幣,比第一次和議時有所減少,但仍然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3.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南宋放棄了一些邊境地區的土地,如唐、鄧、海、泗四州及商、秦二州之半。

第二次宋金和議的達成,同樣對南宋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

從政治上看,南宋雖然不再稱臣,但稱侄皇帝的身份仍然表明其在政治上處於從屬地位,國家尊嚴仍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不過,相比第一次和議,已經有了一定的改善。

從經濟上看,每年繳納的歲幣依然加重了南宋百姓的賦稅負擔,影響了百姓的生活質量。

從軍事上看,和議達成后,南宋朝廷再次放鬆對軍事的重視,軍隊的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抗金鬥爭的熱情也有所降低。

例如,在“隆興和議”后,南宋軍隊的訓練強度有所降低,一些新的軍事裝備的研發和配備也受到了影響。同時,一些原本有志於抗金的士兵也因為看不到希望而選擇離開軍隊,導致南宋的軍事力量進一步被削弱。

九、南宋的偏安局面及其特點

在兩次宋金和議達成后,南宋進入了偏安的局面。南宋朝廷將都城定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在這裏過着相對安逸的生活。

南宋的偏安局面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政治上,南宋朝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自身的統治,但政治上始終處於相對屈辱的地位,無論是稱臣還是稱侄皇帝,都表明其與金國之間存在着不平等的政治關係。南宋的一些政策也多是圍繞着如何維持這種偏安狀態制定的,例如在官員任免、軍事部署等方面都要考慮到與金的關係。

2.經濟上,南宋在偏安的過程中,江南地區的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江南地區原本就是魚米之鄉,在南宋時期,由於北方戰亂,大量的北方人口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勞動力,使得江南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然而,每年要繳納給金國的歲幣也給南宋的經濟帶來了不小的。

3.軍事上,南宋朝廷在偏安狀態下,軍事上逐漸放鬆,雖然有一些抗金將領和軍隊在繼續奮戰,但整體上軍事力量的發展受到限制。南宋朝廷更傾向於通過和議來維持和平,而不是通過積極的軍事鬥爭來收復失地。這種軍事上的偏安態度使得南宋在面對外部威脅時,往往缺乏足夠的應對能力。

4.文化上,南宋在偏安的環境中,文化得到了繁榮發展。南宋時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高峰,詩詞、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文人墨客們在相對安逸的環境中,抒發著自己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對現實生活的感慨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例如,辛棄疾的詩詞中既有對北方失地的懷念,又有對南宋朝廷偏安的認識;陸遊的詩詞更是表達了他對收復失地的強烈渴望和對南宋朝廷軟弱的痛心疾首。

在南宋偏安期間,還發生了一些文化方面的事件。比如,南宋朝廷大力扶持文化事業,建立了許多書院,培養了大量的文人學子。這些書院成為了文化傳播和學術研究的重要場所,促進了南宋文化的繁榮。同時,一些文人墨客之間的交流活動也十分頻繁,他們相互切磋詩詞、繪畫、書法等技藝,推動了這些藝術形式的發展。

十、南宋偏安局面下的社會與民眾生活

在南宋的偏安局面下,社會呈現出複雜的面貌,民眾生活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影響。

社會方面,南宋的社會階層分化明顯。一方面,南宋朝廷的官員、貴族以及富商大賈們在臨安等城市過着奢華的生活,他們享受着江南的美景、美食和豐富的文化資源。他們經常舉辦各種宴會、詩會等活動,展示自己的財富和文化素養。另一方面,普通百姓則要承擔著繁重的賦稅、徭役,為南宋朝廷繳納歲幣以及維持自身的生活而辛勤勞作。

民眾生活方面,由於江南地區經濟的發展,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尤其是在農業、手工業等方面,有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然而,每年繳納給金國的歲幣使得南宋政府不得不增加賦稅,這又加重了百姓的負擔。而且,南宋朝廷在軍事上的偏安態度使得百姓在面對外部威脅時缺乏足夠的安全感,一旦金軍再次南下,百姓就會面臨著生命財產的威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在這期間,也有一些社會事件發生。比如,一些地方因為賦稅過重,出現了農民起義的情況。這些農民起義雖然規模不大,但也反映了百姓對沉重賦稅和南宋朝廷偏安政策的不滿。此外,一些普通百姓為了逃避賦稅和徭役,選擇逃往山區或其他偏遠地區,這也給南宋的社會管理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十一、南宋偏安局面的維持與最終結局

南宋朝廷為了維持偏安局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政治上,不斷加強中央集權,控制官員任免,確保朝廷內部的穩定,以便更好地與金維持關係。在經濟上,積極發展江南地區的的經濟,通過提高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水平來增加財政收入,以支付歲幣和維持自身的運轉。在軍事上,雖然整體上軍事力量發展受到限制,但也保留了一定數量的軍隊,並且在邊境地區設置了一些防禦工事,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金軍南下。

然而,南宋的偏安局面並不能永遠維持下去。隨着金國的衰落,北方的蒙古帝國崛起。蒙古帝國在統一北方后,開始向南方擴張,南宋成為了蒙古的下一個目標。

在面對蒙古的強大攻勢時,南宋朝廷起初也試圖通過和議來維持和平,但蒙古並不像金國那樣容易滿足,和議並不能解決問題。南宋軍隊在與蒙古軍隊的戰鬥中,雖然也有一些英勇抵抗的事迹,比如釣魚城之戰,南宋軍民堅守釣魚城長達三十六年,多次擊退蒙古軍隊的進攻,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迹。

但最終,在經過多年的戰爭后,南宋在公元1279年被蒙古所滅。南宋的偏安局面至此結束,中國歷史進入了元朝時期。

南宋的偏安局面是在宋金戰爭以及宋金和議的背景下形成的,它對南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南宋在偏安狀態下雖然取得了一些文化上的成就,但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人,上下五千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中國人,上下五千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1章 宋金和議與南宋的偏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