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梁王欲接高貴太妃出宮養老,皇上疑心梁王意圖不軌
熱鬧忙完了,梁王進宮看望了高貴太妃。
待與太妃一番溫情敘舊后,梁王整了整衣袍,神色略顯凝重地朝着皇上的御書房走去,此次面聖,有一個重要的請求要向皇上提出。
踏入御書房,行禮問安之後,梁王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說道:“皇上,本王此次進宮,實則有一心愿,想要接高貴太妃出宮養老。”
皇上微微抬眸,目光中帶着一絲探究,問道:“梁王是說,想要接高貴太妃出宮養老?可本朝並沒有讓太妃們出宮養老的規矩啊?”
梁王重重地點了點頭,臉上浮現出一抹深切的惋惜之色,緩緩說道:“皇上,母妃一直住在宮裏,歲月匆匆,本王自打出宮立府,細細算來,已然有十多年沒能與母妃好好親近了。每每念及此處,本王心中便滿是愧疚。母妃雖身處這宮牆之內,衣食無憂,可總怕她老人家心底難免會覺得凄涼孤寂。您瞧,如今母妃年紀越來越大了,行動也不如往昔那般靈便,而梁王府內正好有一處極為幽靜寬敞的院子空置着。那院子環境宜人,四周花草繁茂,陽光也甚是充足。母妃若搬進去,有本王和梁王妃以及孫兒們日日陪伴在側,總歸是能夠讓她老人家感受到溫暖,過上寬敞舒適的日子,也算是本王盡孝了。”
梁王一邊說著,一邊微微低頭,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他心中忐忑。
皇上聽了梁王的話,微微眯起雙眼,手指輕輕敲擊着御案,那有節奏的敲擊聲彷彿是他內心權衡利弊的節奏。
過了片刻,他緩緩開口道:“梁王孝心可嘉,朕自是知曉。只是高貴太妃在宮中多年,這宮中的一應事宜皆已習慣,每一處宮殿、每一個侍奉的宮女太監,她都熟悉無比。若貿然讓她出宮,朕怕她會一時難以適應新的環境。況且這宮中安排了專人侍奉,無論是飲食還是起居,皆有嚴格的規制,朕也能時常探望,以盡朕之孝道。朕也是為了太妃着想啊。”
皇上的目光平靜地看着梁王,心中卻在思量着此事若是應允,會在後宮乃至朝堂引發怎樣的連鎖反應。
梁王趕忙說道:“皇上,母妃雖在宮中一切無憂,可到底少了些天倫之樂。本王想着,若母妃能到梁王府,本王與妻兒定會將母妃奉為尊長,悉心照料,定不會比宮中差。本王實在不忍母妃在這深宮中繼續孤獨度日啊。”
梁王的眼神中滿是懇切,額頭上也滲出了細微的汗珠,顯然他也沒有把握皇上一定會同意。
皇上輕輕搖了搖頭:“此事並非如此簡單。高貴太妃身份特殊,她的一舉一動皆關乎皇家顏面與宮廷規矩。若是出了宮,難免會有諸多閑言碎語。那些個皇室宗親、朝中大臣,難保不會議論紛紛,說朕破壞宮規,隨意讓太妃離宮。這宮廷之事,猶如一張大網,牽一髮而動全身,朕不得不慎重啊。”
皇上的眉頭微微皺起,心中對這兩難的抉擇也有些煩悶。
梁王心中一急,向前一步說道:“皇上,母妃為皇家辛苦多年,她將自己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這宮廷。如今只是想在晚年能與本王團聚,享受些許家庭溫暖。本王懇請皇上看在母妃多年的辛勞份上,成全本王這一片孝心吧。”
梁王“撲通”一聲跪下,眼神中帶着期待。
皇上沉默不語,他深知高貴太妃對梁王的重要性,可這宮廷之事,錯綜複雜。
若輕易應允,只怕會引起其他太妃與妃嬪的不滿,她們會覺得有失公平,也會給後宮管理帶來諸多麻煩,那些太監宮女們或許也會因此懈怠職責。
可若直接拒絕梁王,又顯得自己不近人情,畢竟太妃與梁王的親情也是皇家應當重視的。
“梁王,朕需再斟酌斟酌。此事關乎重大,朕不能倉促決定,若是朕答應了你的要求,那過幾日齊王也進宮來要求將謝太妃接出宮去養老,朕是否也要答應呢?若朕答應了齊王的請求,其他太妃和妃嬪們豈會善罷甘休。”
皇上微微皺着眉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無奈與糾結,他繼續說道:“梁王,你當知曉這宮廷之中,平衡與規矩乃是重中之重。朕並非不想成全你與高貴太妃的母子親情,只是一旦開了此先例,後續之事便難以把控。這宮廷之內,太妃與妃嬪眾多,每位背後皆有所屬家族勢力,若因接太妃出宮一事引發各方紛爭與攀比,那這後宮乃至朝堂都將不得安寧。朕身為天子,需考慮的不僅僅是你個人的訴求,更要顧及整個皇家的顏面與穩定。”
可那股不甘之情卻如潮水般在心底翻湧不息。
他暗自思忖,皇上與王太后居於這宮牆之內,日日都能相見,如尋常人家一般盡享天倫之樂,共享天倫之歡。
而自己呢?
身為太妃之子,卻只能在這宮牆之外,每次想要拜見母妃,都需經歷諸多繁文縟節,進宮之路仿若隔着萬水千山。
且進宮之後,能陪伴母妃的時間亦是寥寥無幾。
往往才剛剛訴說了幾句思念之情,便因宮規所限,不得不匆匆告別。
他是多麼渴望能將母妃接到自己身邊,讓母妃在餘生里能時刻被家人環繞,能在清晨第一縷陽光灑下時,看到兒孫承歡膝下;能在夜幕降臨之際,與家人圍坐一起,共話家常瑣事。
想及此處,梁王的拳頭不自覺地微微握緊,眼神中閃過一絲倔強。
自己的這一請求,或許在皇上看來,已然觸動了宮廷微妙的平衡。
皇上頓了頓,又語重心長地說道:“朕會與太后仔細商議此事,定會在皇家親情與宮廷規矩之間尋得一個妥善的解決之法。你且先回府耐心等待,朕定會儘快給你一個答覆。在此期間,你莫要輕舉妄動,也不要在宮中過多議論此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風波。”
梁王深吸一口氣,恭敬地行禮道:“皇上聖明,臣弟謹遵聖諭。臣弟方才一時心急,未考慮周全,還望皇上恕罪。臣弟回府後定會靜候佳音,一切聽從皇上與太后的安排。”
皇上點點頭,揮手示意梁王退下。
梁王躬身行禮,轉身走出了御書房。
待梁王離去后,王德福湊上前,低聲問道:“皇上,您真的要讓梁王將高貴太妃娘娘接出宮嗎?奴婢瞧着梁王這陣仗,似乎是早就籌謀好了的。”
皇上冷笑道:“籌謀又如何?梁王打的是母子團聚的主意。可是你要知道,高貴太妃若是離了宮,那梁王在宮裏就沒有什麼牽絆了,朕亦沒有什麼能牽制梁王的東西。梁王想做的事,誰也阻攔不住。”
王德福立即附和道:“皇上英明。梁王野心勃勃,早就想造反了,只是缺一個契機。若是太妃娘娘能離了宮,那梁王便能毫無顧忌地放開手腳。”
皇上嘴角噙着冷漠的笑容:“朕就怕梁王沒那個膽子,若梁王敢私設軍營謀逆,那朕便能名正言順地收拾了他。”
“皇上聖明,那梁王即便有賊心,諒他也沒那賊膽。只是這宮廷之事,風雲變幻,不得不防啊。”
皇上微微點頭,眼神中透着一絲深邃與威嚴:“朕自是知曉。這高貴太妃在宮中多年,雖無大的權勢,但她的存在對梁王而言,猶如一條無形的繩索。只要她還在宮中,梁王行事便會有所顧忌。一旦出了宮,這局勢可就難說了。”
他站起身來,緩緩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的宮苑景色,若有所思地說道:“朕並非不願成全他們母子的天倫之情,只是這皇家之事,哪能僅憑私情而定。這背後牽扯的,可是整個朝廷的安穩與制衡。”
王德福亦步亦趨地跟在皇上身後,輕聲說道:“皇上所言極是。這宮廷內外,各方勢力盤根錯節,稍有差池,便會引發軒然大波。皇上您日夜操勞,皆是為了這江山社稷,為了這皇家的長治久安啊。”
皇上輕輕嘆了口氣:“朕身為天子,這肩上的擔子重如泰山。既要顧慮宗親之情,又要防止有人心懷不軌,妄圖謀逆篡位。這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
王德福趕忙說道:“皇上心懷天下,智慧過人,定能識破那梁王的陰謀詭計,保我朝江山穩固,萬民敬仰。”
皇上沉默片刻,緩緩開口道:“朕會密切留意梁王的一舉一動,若他真有不軌之心,朕定不會輕饒。至於高貴太妃之事,朕與太后商議之後,自會有定論。在這之前,不可讓外界有過多猜測與傳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慌亂。”
王德福連忙點頭應道:“是,皇上。奴婢定會守口如瓶,不讓任何閑言碎語傳出宮去。”
御花園的暖閣內,皇上屏退了左右,只留下王太后與近身侍奉的吉雲嬤嬤。
太後面色平靜,眼神里卻透着一絲洞察世事的銳利,她輕輕端起茶盞,輕抿一口,緩緩開口:“皇帝,哀家聽聞梁王欲接高貴太妃出宮養老之事,你且說說,心中是何打算?”
皇上微微皺眉,神色略顯疲憊,他在太後面前也少了些在朝堂上的威嚴,多了幾分身為兒子與君主雙重身份的糾結:“母后,兒臣着實為難。梁王言辭懇切,所陳理由亦是關乎母子親情,兒臣若一口回絕,恐落得個不近人情之名,且傷了皇家血脈間的情分。”
皇上頓了頓,眼神中閃過一絲憂慮:“可若應允,兒臣又擔心這宮廷的平衡就此被打破。高貴太妃在宮,於梁王而言是一份牽挂與制衡,一旦出宮,兒臣恐他行事再無顧忌,其野心若不加約束,於朝廷安穩大大不利。”
太后輕輕放下茶盞,發出輕微的磕碰聲,她微微抬眸,直視皇上:“皇上所慮甚是。這宮廷之中,任何風吹草動皆關乎大局。然高貴太妃在宮多年,與梁王分離亦久,其思子之心,哀家亦能體會。”
太后的目光變得有些悠遠,似是陷入了回憶:“想當年,哀家初入這宮中,亦與家人分離,那份孤寂與思念,至今難忘。”
皇上心中一動,他能感受到太后話語背後的複雜情感,他輕聲說道:“母后,兒臣也想在皇家親情與宮廷規制間尋得兩全之法,只是苦思冥想,仍未得良策。”
太后沉默片刻,緩緩說道:“哀家以為,可先派人暗中查探梁王此舉是否真如他所言那般純粹出於母子親情。若其中並無二心,或許可在嚴格規制下,許他接太妃出宮小住些時日,再觀後效。”
皇上微微搖頭,臉上露出一絲無奈:“母后,兒臣只怕梁王心思深沉,即便此刻無謀逆之意,一旦高貴太妃離宮,日後變數難測。兒臣曾言,若梁王敢私設軍營謀逆,朕便能名正言順地收拾了他,梁王這兩年的小動作也是不斷,若真到那時,朝廷難免生靈塗炭,這並非兒臣所願。”
皇上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決絕與無奈,他身為天子,雖手握生殺大權,卻也不願輕易挑起戰火,危及百姓與江山社稷。
太后聽了皇上的話,心中一凜,她深知皇上的顧慮不無道理。
宮廷爭鬥血腥殘酷,一旦爆發,後果不堪設想。
王太后沉思良久,才緩緩說道:“皇上,此事確需從長計議。既不能傷了皇家親情,又不可讓朝廷陷入危機。或許可與幾位重臣商議,聽聽他們的見解,再做定奪。”
皇上微微點頭,神色稍緩:“母后所言甚是。兒臣這便召集幾位肱股之臣,共商此事。但願能尋得一妥善之法,化解眼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