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遷都之議!夏原吉的震撼!
遷都北平!
夏原吉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看着朱高希。
他怎麼敢……敢如此大膽的啊!
要知道這南京城可是太祖高皇帝的肇基之地,一直作為大明王朝的國都,甚至太祖皇帝和孝慈高皇后都是埋葬在南京城外的紫金山南麓!
結果你現在要遷都?!
這不是對太祖高皇帝的不敬嗎?
即便夏原吉才華凸出見識卓遠,但他還是難以擺脫時代的束縛,遷都對他而言簡直就是駭人聽聞的事情!
朱棣和道衍卻是鎮定自若,甚至隱隱覺得有些興奮。
他們好像……找到了志同道合的袍澤!
“陛下,此子必能興國!”
道衍扭頭跟朱棣耳語道。
朱棣忍不住心神狂震!
這是亂世妖僧,再次針對朱高爔給出的最高評價!
說實話,道衍和尚現在也是心驚不已。
最開始他見到朱高希,是因為寶鈔隱患一事,這才對皇帝陛下口中這個“奇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之後就是朱高希一再出手,為皇帝陛下分憂解難,以致於皇帝陛下沒事兒就往這老宅裏面跑,而道衍和尚對朱高希的興趣也愈發濃郁!
直到此刻,他才陡然驚覺,這朱高希才智遠非尋常可比啊!
道衍和尚有着屬於自己的傲氣,那是建立在他道衍融會貫通了儒釋道三家學問的基礎之上,那是他道衍一手策劃並且主導了靖難之役成功幫助燕王朱棣奪取了江山的前提之下,他道衍和尚有資格傲氣!
所以,他的評價如此之高,堪稱珍貴!
遷都北京,施行兩京制度,這就是朱棣和道衍這對頂尖君臣,一直隱藏的最大秘密!
而現在,這個秘密竟然被朱高希輕而易舉地就說出口了!
甚至他還是在民間鄉野,根本就沒有渠道了解天下大勢,只能通過一些蛛絲馬跡,分析大明眼下狀況,自己琢磨出來的,直接與朱棣、道衍的觀念不謀而合!
這未免也……太過驚艷了些!
朱棣深吸了一口氣,強行讓自己冷靜了下來。
他看向朱高希的目光之中,也愈發變得熾熱駭人!
現在永樂帝也不得不認真思量一二,自家這個四兒子未來的去處。
而夏原吉神情逐漸變換,從最開始的驚駭,到神情凝重,再到神情恍惚。
先前朱高希那番話語,他也是在場聽了的。
不得不承認,除去不敬太祖皇帝外,朱高希所提出的這個天馬行空的策略,堪稱完美!
加強北平行在,甚至直接遷都施行兩京制度,從而徹底平衡大明王朝的南北之患。
北京作為大明的政治中心,拉動北疆之地的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
南京則作為大明的經濟中心,繼續留着一套朝廷班子,專門管理這江南繁華之地,確保大明賦稅一如先前!
如此一來,南北方地位相當,大明王朝兼顧南北,才能真正做到高枕無憂!
突破了唯一的思想束縛,夏原吉便恍然大悟,緊跟着點了點頭。
朱高希將目光移向夏原吉,相比於其他人,他更加看重這位永樂王朝的專用戶部尚書。
畢竟,自己以後的金融帝國,還需要這位“永樂錢袋子”多多配合!
“維喆兄還記得之前我們聊過的話題嗎?那建文聽信齊黃方等人的讒言,認為太祖高皇帝時定下的賦稅制度不合理,認為江浙的賦稅太重了,只是開國時用來懲戒的,不應當一直持續下去……”
話聽到這兒,朱棣和道衍不約而同地嗤笑了一聲。
這件事情,他們自然也是知道的,當時還大罵朱允炆是個愚蠢小兒!
“建文於是下令平均江浙地區的田賦,按每畝地不超過一斗糧的統一標準徵收,放着江南魚米之鄉不管,想要彰顯出自己的仁德,甚至解開禁令允許蘇、松等地出身的官員,可以作戶部主官。”
朱棣接過話茬,冷笑連連。
“昔年太祖皇帝曾經下過禁令,嚴禁蘇松人氏被任命為戶部官員,就是為了防範出身於這些江南籍貫的的官員把持國家財政,偏私其家鄉,故意拖稅甚至欠稅從而犧牲了國庫的利益。”
“可笑那建文帝年幼無知,被這些江南士紳縉紳一通忽悠糊弄,竟然真的同意了,明發令旨,天下嘩然。”
說實在的,朱允炆但凡腦子聰明一點,他都不會做出這麼昏庸愚蠢的決定,還讓整個天下都看到了他的愚蠢可笑!
“太祖皇帝為什麼要在江南推行重賦稅制度?難道真是什麼張士誠、方國珍等原因嗎?”
“自唐末以後,經濟中心就開始向南方轉移,前宋胡元也均是對江南徵收重賦稅,難道他們也記恨張士誠、方國珍不成?”
朱高希嘴角掛着一抹輕蔑的嘲諷。
“建文這個人吧,就是個凡事太過理想化的書生皇帝!”
“說他是個昏君吧,他倒真算不上,畢竟人家心裏面還是裝着老百姓,即位之後就推行了各項仁政善舉,看樣子也是想過勵精圖治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可問題就在於,他太過於理想化了,以為這些仁政善舉都會落到實處,都會切切實實地落到老百姓頭上!”
聽到這話,朱棣神情變得古怪了起來。
呵呵,作為燕王朱棣,他擁有絕對的發言權。
夏原吉有些惶恐不安,畢竟朱允炆百般不是,他畢竟也是建文皇帝,你一個臣民怎敢如此誹謗君上啊,而且還是當著永樂皇帝的面兒。
不過當他注意到,永樂帝非但沒有發怒,反而笑呵呵地連連點頭,他也不好出言提醒朱高希,反而因為永樂帝的表現暗自吃驚。
這位賢弟到底是什麼身份?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啊,洪武年間太祖皇帝那般嚴厲打擊官員貪腐,都尚且還有不少貪官污吏,借用朝廷各項政策謀取私利,更何況是新帝即位大肆渲染之後呢?”
“咱們那建文皇帝那可是‘宅心仁厚’,洪武年間官員坐罪是從嚴懲治,到了他這兒就變成了‘罪減一等’,只要不是十惡不赦的大罪,輕飄飄地處罰一下就行了,這無疑更會助長官員縉紳貪腐受賄的囂張氣焰!”
“再看看建文身邊那都是些什麼人,放着太祖皇帝給他留下的輔政老臣不用,比如戶部尚書王鈍和吏部尚書張紞,這二位可都是蜚聲宇內的名臣賢臣,他建文卻不聽人家的話,反而重用一些同樣紙上談兵的書生秀才,如齊黃方等人,這就決定了無論建文君臣出發點好壞與否,老百姓都不可能獲得任何益處,只會便宜了那些官員縉紳!”
“最明顯的例子,就莫過於江南減稅這件事情,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此事於國不利,於江南士紳有利,可推動此策之人,卻是整個建文朝堂,由齊黃方三人領銜,其他那些反對的不同意的,要麼被排擠要麼被打壓,這就是個妥妥的士紳朝廷!”
“書生皇帝,秀才朝廷,他們會在意老百姓的死活嗎?”「新書新氣象,需要數據支撐,新老朋友們多多投票支持,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