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無為而治

第132章 無為而治

經過眾人的千呼萬喚,劉恆終於登上了皇位,就像那琵琶女一樣。

當琵琶女即將登場時,人們會為她清理場地,騰出一片專門供她表演的空間。

同樣地,劉恆稱帝后,朝中大臣們也應該為他清理環境,為他創造一個廣闊的舞台,讓他能夠盡情施展才華和抱負。

新皇帝劉恆需要住進未央宮,但這意味着原來住在那裏的皇帝必須搬離。

在誅殺呂氏一族的這場激烈戰鬥中,劉興居並沒有立下太大的功勞,因此他主動請求承擔任務,希望能彌補自己的不足。

夏侯嬰駕駛着車輛,帶着劉興居一同前往未央宮,準備進行清宮工作。

當他們剛剛進入宮門時,劉弘的幾名侍衛手持長戟攔住了他們的去路,堅決不讓他們進入。

面對這種情況,劉興居耐心地向劉弘的侍衛解釋清楚他們的來意,侍衛們聽后便自覺地退下了。

劉興居告訴劉弘,他並不是劉盈的兒子,沒有資格當皇帝。

這讓劉弘感到十分困惑,因為在此之前,所有人都告訴他,他是劉盈的兒子。為什麼突然間,他就不再是了呢?

夏侯嬰抱起劉弘,輕輕地上了馬車。

劉弘輕聲地問夏侯嬰:“你打算把我帶到哪裏去?”

夏侯嬰溫和地回答道:“就在少府,離這裏並不遠。”

大漢王朝的建立與夏侯嬰有着密切的關係。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夏侯嬰的馬車將漢朝的主人拉出了困境。

當年,項羽追殺劉邦時,夏侯嬰展現出卓越的駕車技巧,駕車飛馳,成功保護了狼狽不堪的劉邦和軟弱無能的劉盈;後來,冒頓圍困劉邦時,夏侯嬰再次發揮出色的駕駛技術,悄然潛行,成功保護了驚慌失措的劉邦。

如今,夏侯嬰雖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堅守使命,將劉弘安全送離,迎接孝文皇帝的新時代。

夏侯嬰對劉氏忠心耿耿,歷經百年始終如一。

他不僅全心全意地接送劉邦,也同樣用心地送走了劉邦的子孫後代。

就在這個時候,意外再次發生。

劉恆已經住進了未央宮,但卻有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侍衛手持長戟阻攔他,聲稱皇帝在裏面,不允許任何人進入。

周勃立刻向他們解釋,告訴他們舊皇帝是假的,已經被廢除;而眼前的是新皇帝,是真實的。

侍衛們聽到這番話后,才紛紛退讓,劉恆這才能夠安全地進入未央宮。進入宮殿後,劉恆冊封宋昌為衛將軍,負責鎮守和安撫南北大軍,以保護皇室的安全。

同時,他還任命張武為郎中令,負責管理宮中的事務。

剛剛進入未央宮,就遭遇有人持戟阻擋,這讓劉恆心中感到有些不快。

為了消除劉恆的顧慮,並減少未來可能出現的隱患,劉弘兄弟的死亡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事情。

劉盈的幾個兒子,包括淮陽王劉強、襄陽侯劉山、軹侯劉朝、壺關侯劉武,命運如此悲慘,實在令人可悲可嘆!

劉恆以仁厚着稱,其即位后的第一個舉措便是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是每位新皇登基時的慣例,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得到寬恕,例如假冒皇子的劉弘及其兄弟。

公元前179年,劉恆正式登上皇位,被尊為孝文帝,歷史上稱之為孝文元年。

孝文帝以仁愛寬厚、廣施德政而聞名,他的統治開啟了後來被譽為“文景之治”的盛世之門。

朝廷大臣們選舉天子,而天子也有權任免朝臣,並獎賞善行、懲罰過錯。

然而,人的喜好和厭惡往往會成為評判善惡的標準,對於掌握大權的人來說尤為如此。

劉恆稱帝后,首先封賞了老臣宋昌和張武,這完全取決於他個人的意願。

劉澤提議迎接劉恆即位,功勞顯着,因此劉恆封他為燕王,同樣是出於個人意願。

劉恆遲遲沒有封賞勇猛且功績卓着的劉章和自告奮勇的劉興居,這仍然是他個人意願的體現。

劉恆即位后,陳平稱病辭去右丞相職務。

陳平足智多謀,追隨劉邦多年,立下赫赫戰功,突然辭職令劉恆十分不解。劉恆詢問原因,陳平坦率地告訴他,自己在跟隨劉邦征戰天下時,周勃的功勞不如他;但在誅滅呂氏時,周勃的功勞比他更大。

因此,陳平希望能讓周勃擔任右丞相。劉恆接受了陳平的建議,封周勃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灌嬰為太尉。

劉恆還將城陽郡、濟南郡和琅玡郡等歸還劉襄,使齊國的封地恢復到原來的七十城規模。

劉襄在諸呂之亂中起兵,聲勢浩大,影響力極強,但最終只得到了齊國原有的封地,心中非常不滿。

劉章和劉興居等了幾年才等到封賞,而劉恆卻將趙王之位賜給了趙幽王之子劉遂,並封他的兒子劉揖為梁王。

劉章和劉興居冒着生命危險,費勁了九牛二虎之力,結果卻事與願違。

大哥劉襄沒能當上皇帝,就連陳平和周勃曾許諾過的趙王和梁王之位也化為泡影,兩人心中好不鬱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另一邊,苦熬了數十年的薄姬終於迎來了兒子劉恆成為天子的時刻。

薄太后感激涕零,她這些年來劉恆的艱辛和努力,決定讓這位孝順的兒子再次賞賜那些誅殺呂氏有功之人。

這次封賞側重於物質獎勵,唯有劉揭例外,他被封為陽信侯。周勃則將此次所獲得的封賞全部轉贈給了薄昭。

時間轉眼過去了兩年,到了孝文二年(公元前178年),劉章和劉興居終於等來了他們期待已久的封賞。

然而,劉恆稱帝后,對劉章和劉興居的本意心知肚明——他們原本是想迎立劉襄為皇帝。

儘管劉肥的這三個兒子立下了赫赫功勞,但他們的行為都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這讓劉恆心中頗為不悅。

於是乎,就只是從齊國分割出兩個郡給他們兄弟二人,將劉章封為城陽王,將劉興居封為濟北王。

誅殺呂氏一族時,他們三人率先揭竿而起,高舉義旗,但最終齊國卻被分割,封地狹小,這讓三兄弟心中充滿了怨氣和不滿。

劉恆稱帝已經有好幾年了,但一直沒有立太子,大臣們屢次勸諫。

劉恆多次表示自己德行淺薄,功績微小,不配冊立太子,但朝臣們再次勸說,劉恆終於答應了,立劉啟為太子。

劉啟與劉恆相似,仁愛寬厚,孝順長輩。太子冊立后,母憑子貴,劉啟的母親竇姬也成為了皇后,人們稱她為竇皇后。

後宮穩定,朝臣確定,封國安定,劉恆的天下運轉順利,賦稅減輕,徭役減少,民眾的生活自然而然地安定了下來。

劉恆的性格以寬和仁厚着稱,他在位期間,政治環境清明,刑罰使用較少,甚至連坐之罪也被廢除。

他的性情溫和,心地善良,對百姓體貼入微,有意大幅減輕刑罰,對於犯罪行為一概從輕處理。

有一次,劉恆詢問右丞相周勃,朝廷每年處理多少案件,周勃無法回答。

接着又問每年收入多少糧食,周勃仍然無法回答。

面對皇帝的質問,周勃無法給出答案,他的驕傲氣焰瞬間消散,汗水濕透了衣服。

劉恆只好向陳平尋求幫助,陳平回答說這些都有專門的官員負責,比如審判案件需要諮詢廷尉,而錢財穀物則要請教治粟內史。

劉恆表示不解,既然如此,那麼丞相的作用是什麼呢?

陳平說丞相上輔助天子理順陰陽,調順四季,下鎮扶諸侯,安撫百姓,使百姓生活好,將百官管理好。

陳平言人所欲言而不能言,劉恆敬服,不再相問。

退朝後,周勃十分生氣地責備陳平:“你為什麼不在以前教教我呢?”

陳平笑着回答道:“您作為右丞相,理應知道這些事情呀。而且,如果皇上問起長安有多少盜賊,您又該如何回答呢?”

這句話猶如一把鑰匙,打開了周勃內心深處的困惑和煩惱。

他恍然大悟,明白了面對皇帝的提問,有些問題並不能簡單地用數字來回答,而需要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應對策略。

然而,周勃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他為人木訥,思維不夠敏捷,口才也欠佳,無法像陳平那樣巧妙地應對各種複雜的情況。

這讓他深感焦慮和不安。

經過這件事,周勃對陳平的智慧表示敬佩,並甘願認輸。

他意識到自己難以勝任右丞相的重任,於是主動將右丞相之位讓給陳平,自己則擔任左丞相。

劉恆對此表示欣然同意。

從此,陳平成為漢朝的右丞相,負責處理國家政務。

他憑藉著聰明才智和過人的謀略,為漢文帝時期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呂雉臨朝稱制,手段狠辣,引得天下人怨聲載道。

呂氏家族最終被誅滅,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爛攤子,其中最棘手的問題便是南越。

呂雉對南越實行貿易限制,引發了南越王尉佗的憤怒,他竟然自封為帝,公然與大漢對抗。

劉恆登基后,目光向南望去,尉佗稱帝的事實如同一顆釘子深深地嵌入大漢的版圖之中,令他心生不安。

天空不能有兩個太陽,地上也不能有兩個皇帝。劉恆踏入未央宮時,由於幾名侍衛以保護皇帝為由攔住了他,他毫不猶豫地下令誅殺劉盈的兒子。

這種對待親人的態度表明,對於尉佗這樣的挑釁者,劉恆絕不會輕易妥協。

為了說服南越,陸賈可謂使出渾身解數,用盡畢生所學,不惜捨命陪伴蠻橫無理、不知禮數的尉佗。

他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君子風度和文人氣質,忍受着尉佗的侮辱和挑釁,花費了數日時間才終於讓尉佗心悅誠服地向大漢俯首稱臣。

然而,尉佗不學無術,陸賈與他相處的日子裏,每天都要面對他滿口的粗俗話語和各種無知的行為舉止,這讓陸賈感到生命被虛度,毫無意義可言,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飛回長安。

儘管如此,陸賈還是忍辱負重,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換來了大漢的一方平安。

可劉邦去世后,呂雉卻不識時務,因為幾件微不足道的貿易問題而得罪了尉佗,導致戰火再次燃起。

呂雉是一個擅長整人的人,但卻不懂得如何安撫人心。

在她掌權期間,有人進讒言惡意中傷南越,而她竟然輕信了這些讒言,決定不再向南越出售鐵器。

南越地處蠻荒之地,地勢崎嶇不平,土壤中沙石含量極高,如果沒有鐵器,人們將無法進行農耕活動,也就無法收穫糧食。

對於百姓來說,食物是生命之源,如果連基本的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那麼社會必將陷入混亂之中。

因此,鐵器對南越地區至關重要,呂雉禁止鐵器買賣,這讓南越王尉佗對她產生了深深的恨意。

此外,呂雉還下令只向南越出售雌性牲畜,而實際上,農田勞作和種植都需要雄性牲畜來拉犁耕地。

這一舉措顯然是有意斷絕南越的經濟命脈,使其無法發展農業生產。

雖然國家遭此大難,但因有牧家這一後盾,他並未過分擔憂。

過去一份錢能買到一頭牛,如今同樣的價格卻只能買到半頭牛,但只要忍耐一下,總能度過難關。

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真定老家先人的墳墓被毀,親人的屍體被遺棄荒野,族中的兄長遇害,家破人亡,景象慘不忍睹。

陸賈擔任使者時,曾遊說尉佗提及他的真定故鄉,旨在表明一旦尉佗歸漢,漢朝必然會優待他的族人。

當得知族中親人遭受如此慘禍后,尉佗立即發兵直指長沙王。

他認為,長沙與南越相鄰,進讒中傷之事必定是長沙王所為。既然長沙王敢於中傷南越,那麼必定懷有兼并南越的野心。

於是,尉佗率軍直取長沙,軍隊勢如破竹,接連攻陷數城。

南越國的百姓深受其害,軍士們對呂雉恨之入骨,個個奮勇爭先,銳不可當。

然而,南越軍勢力強大,長沙地區兵力稀少且疲憊不堪,無法與之抗衡,於是迅速發出緊急文書並派遣使者請求援助。

呂雉得知后,立刻派出軍隊迎戰。漢軍攻入南越境內,但此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潮濕,水汽蒸騰,瘴氣瀰漫,導致疾病頻繁發生。

漢軍不敢冒險翻越山嶺前進,只能在原地駐紮下來,等待瘴氣稍微減輕后再繼續前進。

而南越軍由於裝備落後,不敢與漢軍正面交戰,選擇緊閉城門堅守。

雙方軍隊形成了對峙局面,都不敢輕易發起攻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血脈撒滿世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血脈撒滿世界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2章 無為而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