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兒女私情
這夜,婁中貴挨了陛下數年來最狠的一次罵。
司馬策聽他報完之後,惡狠狠地問了句:“顯着你了?”
“不是……奴婢不懂”
婁中貴被噎住許久。
“這事若傳出去,可是兄弟鬩牆,國之大患啊……”
司馬策拿手指他:“你懂個屁,朕要的就是兄弟鬩牆,朝堂大亂。”
婁中貴轉了幾下眼珠子,使勁拍了拍腦門:“奴婢愚鈍,一時沒有轉圜過來,壞了陛下大事。”
司馬策白他一眼:“罰你替朕想個由頭,一會兒御醫要來,這個如何解釋?”
他指了指插在肩上的木簪,總不能說自己插上去的吧。
“呃……那不就有現成的了嗎?晉王殿下插了您一簪,您抹了晉王殿下的脖子。”
司馬策片刻點頭又搖頭。
“倒是合理,只是朕總覺得哪裏怪怪的。”
婁中貴也覺得陛下有些怪,他伸手探了探司馬策的額頭。
涼絲絲的,沒有發熱。
陛下今晚還惦記國事,想必真的大好了。
“陛下,奴婢看您今晚精神倒夠。”
“嗯,明日朕就臨朝。”
“那石醫令說您得了羹牆之思,說什麼解鈴還須繫鈴人……”
司馬策抬眼看他,見他滿臉的揶揄之色,就知道他沒琢磨好事。
當下也不欲再分辨。
石凌是有些本事的,但……與解鈴系鈴無關。
他只是覺得那晚的事實在讓他窩火。
並非是跟林之瑤過不去,而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易禾不是他的葯。
是他的藥引。
婁中貴不依不饒:“石醫令還說,此症不易除根,陛下忽然轉好,是否還覺得哪裏不適?”
司馬策忽然冷了臉:“你就當朕是迴光返照好了。”
……
翌日,陛下重新臨朝。
易禾心中惴惴,上殿之後再沒抬過頭。
幸而陛下也沒太過關注她。
這日殿上氣氛十分微妙,大約都聽說了昨夜晉王佩劍入殿的事。
也有人說,殿下去襄陽原是預備着氐人偷襲的。
好在對方有自知之明,未從襄陽邊境停留,直奔了大涼而去。
大軍過境之前,氐人將領與司馬瞻隔碑相望。
對方說了句:“聽聞大晉皇帝染了惡疾,兄亡弟紹,不亦可乎。”
氐人和匈奴多有宗室內訌兄弟相殘的爭鬥,是以他們以為漢室宗親也會如此。
這話說得十分可怖,想必也沒有人呈報到御前。
因而,眾人對司馬瞻披甲面聖的事愈發好奇。
……
陛下今日精神雖好,只是面色不太好。
他手裏拈着一本奏疏,朝階下眾臣看過一遍。
“襄陽守備月月都要給朕上奏疏,如何練兵如何屯田,如何備戰如何賑災,軍疏末尾問朕恭安。”
眾臣不知何意,邊境的述職軍疏本就是一月一奏。
事無巨細都要逐一上報,問安也是順便的事。
如何又惹陛下生氣了?
司馬策逡巡一圈:“不想晉王昨日剛剛回京,襄陽的奏疏今日就遞到了御前,朕猜想,必是他晉王離開襄陽后,守備就馬上發了奏疏給朕。”
眾臣互相看看,還是不懂陛下要說什麼。
襄陽距建康千五百,這也不是緊急軍情,路上跑個七八日算正常。
“朕只是奇怪,往日這襄陽守備都是給朕問安,可今日這封奏疏,卻只問了晉王的安。”
言畢,他將奏疏擲在司馬瞻腳下。
“眾卿都知,這襄陽守備可是個二九年華的女將。”
……
殿下開始嘰嘰喳喳,什麼樣的說法都有。
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後,眾臣難得一次在朝堂上達成了統一。
那就是八成這襄陽守備看上了晉王殿下。
司馬策微微一笑,瞧了瞧在階下跪着的司馬瞻。
“桃花戰馬,閨閣策勛,也算美談一樁,晉王不如當著眾卿的面同朕解釋一番,這符將軍是否對你有意?”
司馬瞻垂頭,低聲答:“回皇兄,不曾。”
“既然沒有兒女私情,那符將軍為何僭越行事?”
司馬瞻半晌無言。
這事好像問不着他,他一不知符英為何月中未至就上請安奏疏。
二不知為何越過皇兄問他的安。
他臨行時還是她帶着襄陽的幾個將領送他出關的,安不安的她也不是不知道。
何故特意來問。
只是眼下,他想不到合適的說辭。
司馬策倒不急,在龍椅上悠悠開口。
“符將軍雖是武將,但畢竟是女子,許是用這種方式提醒朕,該給她指門婚事了。”
“臣深以為然。”
“陛下聖明……”
眾臣紛紛附和,無一不稱讚陛下明察秋毫洞悉萬物。
司馬瞻左右環視一圈,只好回應道:
“皇兄誤會了,臣弟只在襄陽逗留四日,與符將軍見面不過三回,確無私情。”
“哦……”
司馬策拖着長長地尾音。
“那就是符將軍覺得晉王比朕更得她敬重,是以罔顧君臣之儀,也要在給朕的奏疏上問你晉王的安。”
這話落地,殿內鴉雀無聲。
眾臣皆謂晉王殿下向來是個聰明人,怎麼今日如此糊塗。
你認了那女將對你有仰慕之情,也好過讓陛下疑你功高蓋主。
這女將又這般僭越,你又與之相處數日。
讓陛下如何不懷疑你同人家說了什麼大逆不道的話。
這兩樁根由,若非要認下一樁的話。
自然是前者最為合適。
司馬瞻仍不改口:“臣弟不知。”
司馬策看着他一臉信誓旦旦,一時笑出了聲:“也罷,待朕召她入京一問便知。”
“只是可惜,朕還以為皇室馬上要能添一樁喜事了……”
……
此事沒有繼續議下去。
但眾人皆知,歷朝歷代,沒有哪個天子會不重視自己的君威。
這個安是問給晉王殿下的。
但這根刺,一定是種在陛下心裏的。
否則他明明可以私下問詢的,為何偏要拿到殿上來議。
擺明了是想讓朝臣都知道這樁事的緣由。
若往後真有兄弟鬩牆的那天,也好給人知道是誰先動的手。
帝王雖重權柄,但也重名聲。
誰都不想平白落一個兔死狗烹卸磨殺驢的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