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識時務者為俊傑
倭國使臣,手捧一盒珍珠,亦步亦趨,學着之前草原使臣的覲見方式,大搖大擺的走上大殿,然後在殿中佇立。
李世民看的直皺眉,疑問道:“倭國使臣,何故跪行上殿?”
滿朝文武皆開懷大笑,倭國使臣則是滿臉羞紅,大聲說道:
“大唐皇帝陛下,臣是步行上殿的呀,臣現在還踮着腳呢。”
說完周圍又是一陣歡樂的笑聲。
只見李泰出列,說道:
“兒臣李泰稟父皇,這倭國人普遍身高不足五尺,因而步行似跪行,不足為奇。”
倭國使臣給李泰投來感激的目光,似乎感謝他為自己解圍,但沒想到,接下來李泰就給他挖了個巨大的坑。
李泰回身對倭國使臣微笑,然後對李世民說道:
“父皇,不若先讓倭國使臣稟明前來朝貢的目的,再做決定是否納貢,可好?”
倭國使臣感動的都要哭出來了,這一路在大唐,因為身材矮小,從未獲得過尊重,見李泰再次幫他說話,心想:“這個皇子是個大大的好人,等下我的一定要好好的,向他鞠躬的幹活。”
李世民有些累了,慵懶一些的說道:“准奏”
倭國使臣緩緩跪下,以五體投地之禮向李世民行禮完畢后才起身,他畢恭畢敬地開口說道:
“大唐皇帝陛下啊!小人名為岸田聞熊,來自那遙遠的日本北海道之地。
小人最為敬愛之人便是媽媽桑了。而此次小人前來貴國,則是受我國舒明天皇陛下所託。
陛下一直以來都對中華文化心馳神往,並對大唐最為偉大的皇帝陛下您的威武風姿和霸者之氣深感欽佩,渴望能夠有機會向大唐學習並深入交流。
基於此,此次特意派遣小臣作為使臣來到大唐,進行朝貢之事,期望能得以學習到大唐的卓越文化和寶貴知識。
我大日本天皇願世世代代臣服於大唐腳下,永遠向全世界傳頌大唐的富庶繁榮,以及大唐皇帝陛下您的英明智勇、威武霸氣。
懇請大唐皇帝陛下賜予我們一個向大唐俯首稱臣、虛心學習的良機吧!拜託了!”
言罷,他再次深深鞠了一躬。
李世民被這小日本的馬屁拍的有點飄,大笑着,準備接受倭國使臣的朝貢,此時,李泰又發話了。他說道:
“岸田上,你說一下你們進貢這一路來的艱辛與見聞吧,也好讓我大唐百官和皇帝陛下了解你們的誠心。”
“嗨!”
岸田聞熊十分激動,向著李泰也鞠了一躬,然後向著李世民彙報道:
“啟稟大唐皇帝陛下。我日本使臣共40人,自日本九州出發,耗時2月,終於到達中土。可惜因為海上風浪巨大,我們的四條船隻,翻了三條,原本朝貢的3船白銀和特產不幸沉沒,我只好帶着40名使團成員,繼續向大唐進發。
來到大唐之後,我等感嘆大唐之富有,文化之先進。。。。”
“停一下”
李泰打斷了岸田聞熊的話,問道:
“你們日本的造船技術如何,是否需要我大唐的支持?”
只見岸田聞熊笑容更勝,說道:
“回稟這位大人,我日本使船長約10丈,寬約2丈,多為2桅2帆,平底箱形,採用榫接釘合技術,用木板接合而成,兩側輔以船槳,便於人力助航。這可是當初從東吳大帝孫權處習得的技術,每艘船隻需30人操作,即可驅動航行,這也是我們日本向中華學習的成果啊。”
說完岸田還有些自鳴得意,挺起了原本就不壯實的胸脯。
只見李泰回身,對李世民躬身說道:
“兒臣請求父皇,誅殺倭國賊寇岸田聞熊,並出兵討伐倭國這個不臣之國!”
殿上的眾人原本還在歡樂的氣氛中,李世民則在天可汗的天威震懾周邊各國的美好感覺中尚未清醒,笑着說:
“哈哈哈,准奏。。。。。。等等,青雀你剛剛說啥?”
李世民突然感覺出李泰說話內容的不對,趕緊問道。
岸田聞熊也突然僵住了身體,不可置信的問道:“李泰閣下,臣等無罪,請問為何要殺我,為何要討伐我日本?”
李泰冷笑道:“無罪?欺君之罪算不算,犯我大唐國土,劫掠我大唐子民財物算不算,屠戮我大唐子民算不算?”
岸田聞熊瞳孔略微一縮,心虛的退了小半步,但還是穩住心神,大聲向李世民說道:
“皇帝陛下,李泰閣下無憑無據污衊我倭國使臣,請皇帝陛下為我做主啊!”
李世民也有些好奇,問道:“青雀,可不要胡鬧哦,這關係到大唐在鄰國的聲譽。你有何憑證?如果無故亂說,朕可是要罰你的。”
太子李承乾此時也出列說道:“父皇,青雀之時一時頑皮,請父皇不要苛責青雀了。”
雖然嘴上這名說,李承乾心中則想:
“李泰,這是你自己犯的錯誤,可不要怪為兄了,嘿嘿”
殿中大臣開始議論紛紛,
有的說,這魏王殿下平時可不這樣,是否真有什麼隱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有的則說,魏王殿下少年英才,卻少了些少年玩鬧,此次少年心性情有可原;
有的則駁斥道,既是朝政,又豈可拿國家大事來玩鬧,應建議陛下收回魏王參政之權。
自李承乾開口說話后,朝堂上的風向,幾乎人人都認定李泰是在污衊倭國使臣。
李泰看了看眾人,心想這朝堂的太子黨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可是人數眾多,不過這樣也正合他意,只要等下處理完這倭國矬子的事情,就有機會脫離這朝堂的紛爭了。
李泰說道:
“父皇,這倭國使臣第一大罪便是欺君。他剛自述,倭國使船,每艘最少需要30人操作,可他說此次出使有4艘船隻,使團有40人,這人數就對不上。而且,根據我所掌握的情況來看,他們的實際人數遠不止這些!”
岸田聞熊狡辯道:“陛下,我只是報備了使團人數,船工並非我使團成員啊。他們都是臨時雇傭的本地人,與我們並無關係。”
李泰微微一笑,絲毫不慌地說道:
“哦?那麼敢問使臣大人,這些所謂的‘臨時雇傭的本地人’究竟是從何處招募而來呢?難道你們就如此放心將自己的性命交託給一些陌生人嗎?
再者說,你們是跨海而來,哪來的本地船工?”
李泰的一番話,讓岸田聞熊頓時無言以對。
他原本以為可以輕易地騙過唐朝皇帝和大臣們,但沒想到李泰竟然如此聰明機智,一眼就看穿了他的謊言。
此時此刻,岸田聞熊心中暗自叫苦不迭,後悔自己不該如此輕敵大意。
李泰繼續說道:
“你們登陸的后的路引呢?”
岸田聞熊彷彿抓住了救命稻草慌忙從一旁副使的包裹中,找到了了通關文牒和路引,自信說道:~
“陛下,臣冤枉啊,這路引和通關文牒就是證據,臣絕沒有欺君!”
李世民讓小黃門將文書呈上,觀瞧后勃然大怒,下命道:
“殿前武士何在!把這倭人拿下!”
岸田瞬間慌了神,忙說
“陛下,冤枉啊!”
李世民咬牙切齒說道:
“冤枉?哼!我大唐路引過關可是一縣一路引,外國使臣每過一地,都需有衙門出具的過境證明。你這路引和通關文牒只有江州府尹的大印,難道你從水路登岸后的地方縣級衙門都沒人了嗎?!”
李泰說道:
“父皇,請讓兒臣來審訊。不良人這邊最近收到消息,近期有倭寇在江州一帶為患,殺戮劫掠了江州境內很多村子,我想這倭人使臣一定與那些倭寇有關。”
李世民想了一會,詢問道:
“吏部尚書房玄齡何在?如今這江州是誰?”
房玄齡答道:“稟聖上,如今江州府尹是武德三年進士陳光蕊。”
李世民沉思了一下繼續問道:
“門下省,這江州可有相關奏摺上報?”
杜如晦出列回答道
“聖上,近一季,江州多次上書,說知州陳光蕊一直在招募民勇討伐匪患,而且多有成效,一直在給知州請功呢.不知這匪患是否就是倭寇。”
李世民看下李泰,最終還是下了決定,說道:
“李泰,朕命你為按察使,賜你天子劍,替天子巡邊,可先斬後奏,可調動地方軍。命你審訊完這倭人後,速去江州,查清真相。”
“兒臣遵命”
李泰行禮接旨,然後命人將岸田聞熊帶到不良人的審訊衙門。
路過嚇癱在地,只能被侍衛拖行的倭國使臣,李泰微笑的說道:
“岸田桑,我們大唐有句古話,叫做識食物者為俊傑,我相信不良人那的刑具一定能撬開閣下的嘴,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