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秦王入陣曲
整個貞觀三年,李泰基本都是在摸魚中度過的。
李世民乘着突厥內亂之機,命并州都督李世積為通漢道行軍總管,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華州刺史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合兵十多萬,全部受李靖節度,分道出擊突厥。
同年,李世民清算了武德一朝最後一個建成餘黨,前宰相裴寂。
這些事情,李泰均未參與其中。
多數時間裏,就算是上朝聽政的時候,他也是以補覺為重。
相比之下,太子李承乾則表現得更為積極活躍,對於政務有着獨特而深刻的見解,因此深得李世民的讚賞和嘉獎。
在這樣鮮明的對比下,那些原本想要投靠李泰卻未能如願的官員們,紛紛轉而投身到太子門下,大有發展成為太子黨的趨勢。
李世民對此並沒有過多地加以干預,他的默許實際上就是一種鼓勵。
李世民覺得,太子如此行事,作為被他欽定為太子爭儲競爭對手的李泰肯定不會坐視不管。並且,就算李泰沒有主動伸手攬權,工部和戶部還是因為李泰出類拔萃的創造財富和發明創新能力,對其欽佩不已,萬事以李泰馬首是瞻,被視為李泰一派。
所以,太子需要藉助各方力量來與之相抗衡。
年僅9歲的李泰,自從穿越之後到如今,才算是真正體驗到了一次無憂無慮的童年歡樂時光。每天,他都會和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秦瓊的兒子秦懷道、李積的兒子李震等一眾年輕人一同在長安城中盡情享樂,過着瀟洒快意的生活。這樣愜意的生活一直維持到了貞觀四年。
這一年,李靖率軍大破突厥軍隊,並成功俘獲了突厥的劼利可汗,至此東突厥徹底覆滅。
草原各部落見狀,紛紛表示願意向大唐俯首稱臣,並尊奉李世民為天可汗,表示願意世世代代向大唐朝貢。
與此同時,李世民也終於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女人——大隋皇后、隋煬帝的妻子蕭美娘。
在朝會之上,眾人見到了這位傳說中的女子,儘管她已經年過六旬,但由於保養得宜,看上去宛如三十多歲的少婦一般,依舊妖艷動人,魅力四射。
如此美貌,竟然令李世民也不禁動起了將她納入後宮的念頭。
此時此刻,李泰即使平日裏再怎麼想要摸魚,也不得不顧及到自己父親的聲譽問題。
於是,他決定在朝會上挺身而出,試圖勸阻李世民不要做出這樣的舉動。
李泰還沒來得及開口說話呢,就看見魏徵第一個站了出來。
只見他神情嚴肅、義正言辭地說道:
“陛下啊!微臣曾經聽說過這樣一件事,那就是草原上的那些野蠻之人,他們居然會把女人像物品一樣傳來傳去,哥哥死了弟弟接着娶嫂子,父親死了兒子娶繼母。
而我們大唐可是個禮儀之邦啊!我們一直遵循着孔孟之道的教誨,怎麼能做出這種連禽獸都不如的事情來呢?
我們李家皇室更是聖人的後代,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天下百姓和周邊各國所仿效,如果我們不做好榜樣,那豈不是讓人恥笑嗎?”
面對魏徵如此強烈的意見,李世民卻顯得有些猶豫不決。
他覺得這畢竟是後宮內部的事情,朝堂上的大臣們似乎不應該過多干涉。
於是他果斷地回應道:
“愛卿所言雖有道理,但此事終究屬於後宮家事,前殿的官員們還是不要過多議論為好。”
魏徵並沒有因為皇帝的這番話而退縮,他繼續堅持自己的觀點,並進一步:
“陛下啊!所謂家國一體,後宮之事亦關乎國家形象與聲譽。若我大唐縱容此等違背人倫之舉,不僅有損於自身名譽,更可能引發他國對我朝之輕視與不屑。難道,您不怕李氏後人學您以至於道德敗壞,天下不恥嗎?”
“放肆,魏徵,你敢謗君?此乃重罪!"李世民發怒了。
魏徵將頭上的進賢冠拿下,放在一邊,語重心長的說道:
“臣乃諫臣,對聖上的過錯若不指出,就是瀆職,此罪更大。為天下計,為大唐計,即使聖上追究臣誹謗君王之罪,也請聖上萬萬不可將蕭皇后納入後宮,應當奉養之,方顯我大唐王朝之正統。”
“魏徵,你!”李世民氣的有些發抖,他突然後悔當初留下魏徵這個二愣子。
李泰,此時出列。
“稟父皇,兒臣有本奏。”
李世民輕笑一聲,說道:
"怎麼了,青雀,你怎麼不睡覺了,難道你也有要教育朕的事情?”
李泰卻搖了搖頭,說道:
“父皇納不納這位表叔奶奶入後宮,兒臣不敢妄議,只是兒臣最近寫了一首舞曲,希望供父皇賞閱。”
隨機,李泰拍手,讓樂師入殿。伴隨着鼓點與弦樂,一名戴着面具,身材纖細的紅衣女子英姿颯爽的跳起舞蹈,殺伐之氣與柔美並重,看的李世民都呆住了。
他彷彿看到當年剛剛舉義兵抗隋,年輕時衝殺入軍陣中的自己,和當時陪在自己身邊的佳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一曲終了,整個朝堂都被這震人心魄的曲子,以及舞者的舞姿所折服。
李世民則是拍手叫好,他與魏徵的爭吵引起的不快都拋諸腦後。
“好!”
李世民大聲稱讚:
“這曲好,舞更妙,青雀,這曲叫什麼名字啊”
李泰卻沒有回答,而是舞者輕聲說道:
“二郎,青雀編的這隻舞曲名為‘秦王入陣曲’”
說完后,舞者拿下面具,居然是長孫皇后!
“觀音婢?!”
李世民震驚,朝堂震驚。
長孫皇后默默看着李世民,說道:
“二郎,此曲你是否喜歡?”
李世民看着這陪自己一路走來的愛人,雖已經生育多個子女,其絕美的容顏卻並未老去,心中多年來的記憶一幕一幕,彷彿從眼前劃過。
李世民撫須大笑,
“青雀此曲編的妙,觀音婢的舞姿也不減當年啊”
“二郎喜歡就好,望二郎忙國事之餘,常來立政殿看望兜子,小兜子已經好久沒見過父親了。”
長孫皇后說完,便帶領樂師們,擺駕回宮。
李世民有些愧疚,想着這些日子卻也冷落了觀音婢。
此時,李世民再看蕭氏,已經沒有了納入後果的想法,畢竟對比而言,觀音婢的顏值勝蕭氏10倍。
作為明君的智慧再次佔領思維的高地,李世民想到了妥善將蕭氏安置的方法,讓其為隋煬帝守靈,並許諾,其死後會將其與楊廣合葬。
蕭氏對此感激涕零,行禮謝恩。
此事過後,李泰賢王之名,再次響徹長安,聲望創新高。原本因他吃喝玩樂,聲色犬馬積攢下來壞名聲再次一掃而空,使得李泰鬱悶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