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兵入子午谷
此值深秋,太陽尚有幾分窮烈,西北風吹動着崖隘上的刺木叢,也像是在給郭敖等人壯行!
號角聲響過雙巡,魏延引輕騎來到關口,他瞪大着一雙牛目掃過那千餘人馬,頃刻威風凜凜地出現在寨樓上。
“諸君一展抱負的時候到了,齣子午搗長安,立功名報先主吾皇,我魏延真想與你們同去啊,建立奇功大展輝煌;奈何丞相心繫五丈原深重,着我死命把守側應諸君;我魏延不是能言善辯之徒,今日送君一別,擇日定當凱旋而歸!”
號角吹起第三巡,魏沐帶頭喊了一句“報先主吾皇!”隨後便是震徹山谷的齊聲吶喊。
隊伍隨即開拔,郭敖率領的五百死士被前步軍和后糧草軍夾在中間,浩浩蕩蕩地往子午谷進發。
這時節正是出兵的好時候,天氣不冷不燥,日頭也不毒辣;騎兵行者日行60公里,步兵行者也有40公里,五丈原距子午谷且只有30公里,不消次日五更,這千把人便能抵達谷口聚齊。
一路上魏沐沒怎麼搭理郭敖,想來是因為郭敖沒有去提前拜會的緣故。與郭敖同級的另一個偏將軍李耽倒是與魏沐親近,處處透着諂媚的舉止。
魏沐是魏延的本家,跟隨魏延多年卻毫無建樹,一直活在魏延的光芒之下。這一次讓他單獨帶隊,究竟是奇謀還是送死呢?郭敖想起魏延說自己不是能言善辯之徒,這明顯有調侃丞相的意思,天下誰人不知丞相舌戰群儒的故事呢!
李戍拍打着馬肚子趕上郭敖,“將軍,隊伍中除了我們五百死士,一百糧官,其餘就剩二百魏沐親兵,我怕此行……”
“你有什麼想法,但說無妨!”郭敖目光盯着前方,魏沐和李耽的身影幾乎要重合在一起。
“我怕此行有詐,魏沐等人根本不會出谷!”李戍小聲說到。
“你覺得魏延是什麼意思?”郭敖轉過話題。
“這~小人揣測無度!”李戍雙手抱拳不敢看郭敖的眼睛。
……
中間歇了兩回,次日五更果然到達谷口,郭敖帶死士由中路變前路蓄勢待發;魏沐帶兵坐陣中央,糧官在後路裝配單兵糧袋。
子午谷縱長三百公里,按照帶路樵夫的說法,熟練山路者一人行一天一夜可抵達,若部隊行軍者需得三五日功夫。
除了單兵糧袋,出發前郭敖特意要了牛氈毯。當年他從荊州逃亡漢中,在一片荒山被強盜遇見,全靠隨身攜帶的一張厚牛氈裹了全身滾下山崖,落在一片湖邊,苟言喘息半月有餘,才有力氣走往漢中。
“魏將軍,我等何時入谷,需要前軍哨探嗎?”郭敖來到魏沐面前,微鞠半躬。
“我已派親兵前去查看,如無異常待天亮你即率部下入谷;谷中溝壑難行爾等切莫大意,沿途以白羽做好標識,最遲五日內我們在子口集合!”魏沐看着郭敖,眼前的地圖像是擺設一樣。
郭敖上前半步,指了指子口附近的一處低彎,“一切遵將軍旨意。這裏有一處隘口,一切順利的話我就在這裏等將軍?”
魏沐點點頭,似乎不願再多說話。
“將軍!如此用兵,是否還有后應?”郭敖問了這麼一句,像個罪人一樣低着頭。
“郭將軍,我等均是莽夫行者,不該知道的就不該問,一切依計行事即可!”魏沐說話客氣,但郭敖聽來皆是敷衍。
郭敖“諾”了一聲,踏着晨曦的神光往谷口走去。
“這不是讓我們去送死嗎?區區五百人即便到了長安又能怎樣……”
“我們不就是死士么!”
“不如進谷后就逃了算了,此番註定凶多吉少,這子午谷一年總也要丟幾個樵夫,更別說我等了……”
……
郭敖聽着眾軍士議論紛紛,臉上的霧色越來越重,倘若擱以前,那位說自己是死士的已經人頭落地!但如今他的心態也變了,他似乎更能包容這些莽夫軍士了!
“郭將軍!”李戍看到暗影中的郭敖,當即喊了一聲,意在提醒那些軍士。
郭敖沖他擺擺手,來到眾人面前。
“將士們,為軍者報效家國聽從命令,死士營待這幾年,我知道有些人一腔熱血只等今天,有些人躊躇滿志已化作酒肉糊塗;我郭敖不求聞達不求富貴,但始終不敢忘記家國之優,忘記身負使命;今日拔身進谷,我與諸位同生死共進退,為蜀漢效力報先皇吾主!”
“為蜀漢效力,報先皇吾主!”
齊聲吶喊一陣后,郭敖取下令旗走到谷口,朝着谷內三次勁揮,一眾軍士便在李戍的帶領下有序入谷!
郭敖站上一旁高崗前後看了看,後邊魏沐和李耽也已經集合完畢,帶着一眾親兵做出蓄勢待發的狀態。
郭敖不願理會他們,於是跟着死士朝谷內走去!
日上三竿,炎陽正勁!大軍行至子午谷第一處崖道!當地樵夫喚作入雲梯。此梯由山腳至山腰淪為棘林密道,出山腰以後便是寬不過一米的亂壁道;當地樵夫說這亂壁道是很久之前一個巨孝先賢獨自一人開採出來的。
相傳很早之前這山上有一隻修行的白虎,每過一個甲子年,白虎就要吃掉附近的一個居民,稱之為“祭”。“祭”是一種古老的儀式,先書記載蟲獸修行要靠祭人,這白虎已經不知道祭了多少人,體型悍然眼神灼灼;這一次送到山口的是一名村婦,村婦哭喊着說自己懷孕了,白虎就要等她生產後再進行人祭。寒冬臘月,村婦的順利產下一名男嬰,也信守諾言幫白虎完成了人祭……十八年後,當年的男嬰長成壯碩的男子,他決心為母報仇並且破除這白虎祭人的慣例;從此開始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登山復仇之路。
古時候沒有太多工具,男子夜以繼日以石擊石,待他鑿出壁路到達白虎跟前的時候,剛好又是一個甲子年。但此時的白虎已經修行齊天就要成為新一代人王,年過六旬的男子站在山坳間發出悲慟的一聲長喚,瞬間化為一尊石像永遠地立在原地,深情地望着蛇形參差的子午谷。
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先賢,給他取名為“望石”。一來是紀念先賢救母堅韌不屈的意志力,二來也有“望而止步石”的說法,意思是到了這裏已經可以窺探子午谷的兇險,大可望而止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