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比干
一、簡介
比干,子姓,名干,因封於比邑(今山西省汾陽市),故又稱比干,是商王文丁之子,商王帝乙之弟,更是商紂王帝辛的叔父。他誕生於商朝一個顯赫的貴族家庭,自幼便沐浴在王室的榮耀與期望之中。比干以忠誠、智慧和勇敢着稱,是商朝末期的一位重要重臣。他歷經兩朝,忠君愛國,為民請命,敢於直言勸諫,最終因忠諫而死,成為歷史上着名的“亘古忠臣”。
二、人物生平
1、早年經歷與仕途起步
比干出生於商朝一個書香門第,家族中不乏飽學之士。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才智與過人的天賦,在商朝貴族子弟中脫穎而出。他勤奮好學,廣泛涉獵經史子集,對治國理政之道有着獨到的見解。二十歲時,比干憑藉出色的學識和卓越的才能,被商王帝乙慧眼識珠,任命為太師,開始正式步入仕途。
在輔佐帝乙期間,比干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才能。他積极參与國家的外交事務,與周邊諸侯國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為商朝的穩定與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同時,他也關注國內民生問題,推動了一系列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贏得了百姓的廣泛讚譽。
2、受託孤重輔帝辛
帝乙去世后,比干受遺詔,繼續輔佐年幼的侄子商紂王帝辛。面對一個尚未完全成熟的君主,比干傾注了全部的心血與智慧,致力於引導帝辛成為一位英明的君主。他不僅親自教授帝辛治國之道,還身體力行地示範何為忠誠與勇敢。
在帝辛統治初期,比干依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他繼續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鍊鑄造,使商朝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帝辛逐漸變得荒淫無道,橫徵暴斂,導致商朝政治腐敗、民不聊生。
3、忠諫而死
面對帝辛的昏庸無道,比干憂心忡忡。他多次直言勸諫帝辛要勤政愛民、遠離酒色、重視民生。然而,帝辛非但不聽從比乾的忠告,反而對這位忠臣產生了怨恨。商朝末年,西伯(周文王姬昌)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商紂王帝辛漸漸喪失了權勢。比干進諫言勸說紂,紂王不肯聽。
帝辛更加淫亂無止境,微子屢次勸諫都不聽,最終和太師、少師謀議離開了殷國。比干說:“作為臣子,不能不冒死勸諫。”於是極力勸諫紂王。帝辛大怒之下,竟然聽信妲己的讒言,對比干施以剖心之刑。比干就這樣為了國家的利益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終年六十四歲。
三、主要影響
1、政治影響
比干作為商朝末期的重臣,對商朝的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忠誠於國家,敢於直言勸諫,為商朝的穩定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由於帝辛的昏庸無道,比乾的忠諫並未能挽救商朝的衰落。儘管如此,他的忠誠與勇敢依然成為了後世忠臣的楷模。
2、文化影響
比乾的事迹和精神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被譽為“亘古忠臣”,他的故事和精神被代代相傳,成為了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在中國歷史上,比干是忠誠與勇敢的化身,他的形象被廣泛地塑造和傳頌,激勵着後人不斷追求真理和正義。
3、民間信仰
在民間傳說中,比干被賦予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英雄形象。他不僅是忠誠與勇敢的化身,更是智慧和正義的象徵。比干被尊為“文財神”和“國神”,在民間享有極高的威望和崇拜。許多地方都建有比干廟和比干墓,供後人憑弔和祭祀。
四、軼事典故
1、七竅玲瓏心
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帝辛怒於比乾的勸諫,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於是剖開比乾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這一典故後來形成了“七竅玲瓏心”的成語,用來形容人心思細膩、聰慧過人。
2、林姓始祖
據《晉安世譜校正序》等古籍記載,比干在被剖心后,其夫人陳氏已懷有身孕。她為了躲避追殺逃至長林(今河南省衛輝市獅豹頭鄉龍卧村),生下遺腹子取名泉(后改姓林名堅)。林堅成為了林姓的始祖,比干也因此被尊為林姓的太始祖。這一傳說不僅豐富了比乾的形象,更使得他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3、熟皮製裘工藝
傳說中比干還發明了熟皮製裘工藝,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貢獻。這一工藝使得皮革更加柔軟耐用,極大地推動了皮革製品的發展。比乾的這一發明不僅體現了他的智慧和才能,更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五、後世紀念
1、比干廟與比干墓
為了紀念比乾的忠誠與貢獻,後世為他修建了廟宇和陵墓。比干廟位於河南省衛輝市比干廟村,是中國古代名人遺留至今的着名古廟之一。它不僅是後人紀念比乾的重要場所,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比干墓則位於河南省淇縣朝歌鎮,是商朝忠臣比乾的葬身之地。這些古迹至今依然保存完好,成為了後人緬懷先賢、傳承文化的重要場所。
2、文化傳承與影響
比乾的事迹和精神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更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忠誠與勇敢成為了後世忠臣的楷模;他的智慧與才能則為後人樹立了榜樣。在中國文化中,比干被譽為“亘古忠臣”,他的故事和精神被代代相傳,成為了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
比干雖然離世已久,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卻永載史冊、流傳千古。他不僅是商朝末期的一位重要重臣,更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位偉大人物。他的忠誠與勇敢、智慧與才能將永遠激勵着後人不斷追求真理和正義,為國家和民族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