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秦王破陣樂
鄭畋聽聞此言,氣得渾身發抖,他本就對這些人輕易投降黃巢之事極為不滿,如今他們居然還想勸自己投降,一時氣憤填膺,急火攻心,一口鮮血噴涌而出,整個人暈厥過去。
袁玉璋見狀,急忙將他帶回卧室,手忙腳亂地翻出速效救心丸給他服下,又趕忙派人請來中醫為他扎針。
可即便如此,鄭畋還是狀況不佳,頭暈目眩且面部癱瘓,只能卧床不起。
涇源、義武等六鎮節度使,心中各懷鬼胎,他們私下與黃巢的特使商議,決定全軍皆可投降。
袁玉璋此時已經沒了爵位,人微言輕,面對這種局面,也只好無奈地任由他們胡來。
到了晚上,節度使諸將在軍中設宴款待黃巢特使。那特使本就是個草莽出身之人,在長安享受了幾天的富貴生活后,早就習慣了歌舞助興的奢靡氛圍。
酒過三巡,他滿臉通紅,醉醺醺地喊道:“這軍中喝酒怎麼能沒有舞樂呢?連個營妓都沒有嗎?”
他的話語在這嚴肅的軍中顯得格外刺耳。袁玉璋在一旁聽了,心中憤慨不已,他厲聲說道:“鄭畋治軍嚴明,哪裏有那些骯髒東西。”
監軍袁靜柔見狀,起身說道:“軍中只有鼓手,可以喚來助興。”
特使一聽,眼睛一亮,說道:“可以可以,有男兒雄風助興更好不過了!”
於是,眾人便喚來了鼓手演員。那領隊是個樸實之人,只會一首戰歌,當下也不猶豫,便令鼓手演奏起來。
單一而又激昂的鼓點在夜空中敲響,伴隨着兩個唱將雄渾有力的吟詩聲,那氣勢彷彿將眾人帶回了往昔的大唐盛世,使得眾人情緒逐漸達到了高潮。
他們所演奏的詩文是:“
受律辭元首,
相將討叛臣。
咸歌破陣樂,
共享太平人。”
一曲奏完,那特使還沉浸在那激昂的氛圍中,悠然自得地搖頭晃腦,全然沒有注意到下面的諸將們的表情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只見諸將們紛紛掩面而泣,特使見狀,心中大為詫異,急忙問道:“眾將這是怎麼了?”
袁玉璋猛然間像是想起了什麼,眼中閃過一絲決絕,他猛地抽出寶劍,寒光一閃,直逼特使。
特使大驚失色,慌亂地問道:“袁使這是何故?”
袁玉璋面色冷峻,說道:“你知道這是什麼曲嗎?”
特使一臉茫然,他看着周圍眾將紛紛起身,一個個目露凶光,心中愈發驚恐,
怒道:“什麼曲?什麼曲也不能殺我啊,你們都不要命了嗎?五十萬義軍在外,你們這些狗雜種,敢欺騙於我?”
袁玉璋冷冷地說道:“這是《秦王破陣樂》!我太宗皇帝當年是何等英雄,開疆拓土,威震四方。如今我等身為大唐子民,豈能受制於你們這些叛逆!”
說完,手中寶劍一揮,一道寒光閃過,特使人頭應聲落地。
監軍袁靜柔見狀,大驚失色,她直言道:“壞了,壞了,殿下不該殺他啊,我軍尚未準備好作戰,倉促之間如何應敵?”
袁玉璋卻毫無懼色,他大聲說道:“怕什麼!我涼州兩萬紅巾軍已於數日前出發,不日即可抵達前線,何懼黃巢。眾將隨我去見鄭畋!”
那鄭畋還在房間裏鬱悶不已,他滿心都是對局勢的擔憂和對那些投降派的憤恨。突然聽到眾將闖門的聲音,還以為是反叛之人要來殺死自己了。
他心中一橫,抽出床頭寶劍,準備自刎。沒想到,帶頭的竟是袁玉璋。
眾將見到鄭畋,一齊下跪,眼中滿是堅定,誓言為大唐而戰。鄭畋聽聞了宴會之事,不禁仰面淚流,心中的悲憤、感動、忠誠交織在一起,不能自已。
他不顧面部的疼痛,舉起寶劍,大聲喊道:“臣有愧!諸位,太宗在上,破陣樂下,吾等豈能與賊為伍。”
鄭畋當機立斷,下令處死投降派百餘人,以正軍心。這一舉動如同一顆石子投入湖面,激起千層浪。
附近各郡縣聽聞后,紛紛反正,重歸大唐統治,同時收攏散落各地的唐軍潰兵。各路其他節度使也先後響應,紛紛派兵支援。
尚讓本就輕視鄭畋,以為他只是一介書生,不會打仗。於是輕敵冒進,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大唐軍此時氣勢如虹,懷着必死的決心和對大唐的忠誠。
在龍尾坡,雙方展開了一場大戰。結果尚讓中了鄭畋精心佈置的埋伏,損失慘重,損兵兩萬,無奈之下,只好被迫退回長安。
此戰的規模相較於那些載入史冊的大戰役而言,確實算不上宏大,然而它所產生的影響卻如同在黑暗中燃起的一盞明燈,無疑給了天下人莫大的鼓舞,讓人們重新燃起了戰勝黃巢的堅定信心。
那消息仿若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遠在蜀地的唐僖宗在聽聞這個喜訊后,龍顏大悅,那緊鎖多日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他對鄭畋提出的建議全盤採納,毫不猶豫。
不僅如此,唐僖宗還重新恢復了袁玉璋安定郡王的尊貴身份,賦予他節制安西青藏之地的重要權力,令其相機行事,帶領軍隊平定叛亂,期望他能在平叛大業中建立奇功。
除此之外,唐僖宗還頒佈詔書,赦免李克用、王重榮所犯的罪過,准許他們繼續為大唐效命。
這一系列舉措宛如春風化雨,讓原本有些陰霾的局勢頓時為之一新,整個大唐彷彿迎來了黎明前的曙光,光復長安這座象徵著大唐榮耀之都的希望就在眼前,似乎觸手可及。然而,天不遂人願,變故總是在不經意間如洶湧的波濤般突然湧起。
鄭畋手下有一員大將名叫李昌言,此人野心勃勃,自私自利。他見軍餉有所減少,便心生不滿,覺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損害。於是,他開始在軍中煽風點火,用花言巧語蠱惑軍心,妄圖陰謀奪權。
在一個烏雲密佈的日子裏,他竟帶兵氣勢洶洶地殺回鳳翔府,想要逼迫鄭畋就範,以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鄭畋身為節度使,在軍中威望極高,只要他振臂一呼,召集麾下忠誠的將士,李昌言絕對不是他的對手。
但鄭畋心懷天下,值此大唐危難之際,他不忍心看到唐軍內部自相殘殺,損耗寶貴的兵力。於是,他以大局為重,毅然決然地將政權交給了李昌言。
隨後,他上奏朝廷,稱自己身患重病,無法繼續履行節度使的職責,並推薦李昌言繼任節度使這一重要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