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究竟是草包還是卧底?
燕王朱棣現在非常頭疼,雖然現在自己當上了皇帝,年號永樂。肯定要封賞這些人。
最讓自己頭疼的,恐怕就是李景隆了,要說起這個人,還得說起這個人的爹,這就是李文忠。
燕王朱棣一個人沒辦法做主,能夠商量的也只有姚廣孝,還有馬小帥,加上自己的老婆徐妙雲,沒想到小姨子也回來了,幾個人便坐在一起商量一下。
馬小帥沒想到居然這麼重要的歷史時刻,讓自己趕上了。
徐妙雲第一個開口,“燕王的軍隊來到應天的時候,打開城門的是李景隆,這種行為當然幫助了我們。但是對於建文帝朱允炆來說,這就是背叛的行為!”
“不錯,當時李景隆偷偷派出使者,和我親自聯繫的,是姚廣孝安排的!”
姚廣孝,“阿彌陀佛,不錯,也就是李景隆下令,開城門,迎接燕王!”
馬小帥明白改變歷史的靖難,這個最關鍵的變數,就在這裏。
可是想一想這些行為,“如果燕王朱棣,你真的願意封賞這個人,歷史會怎麼記載,我覺得恐怕會很難看!”
“李景隆的所作所為,在關鍵時刻的選擇和決策,都是一種不忠不義的行為,這種記載在歷史上,肯定會成為燕王朱棣你的污點!”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都會猜測燕王朱棣,和李景隆到底是什麼關係?”
“如果不封賞這個人,別人就會說,燕王朱棣是個過河拆橋,冷血無情的人!”
“我就想請問,永樂大帝,你怎麼面對輿論?怎麼面對天下,又怎麼面對文武百官?”
“你這個皇帝還怎麼當?你說的話還有沒有信譽?誰還會選擇尊重你這個皇帝?”
燕王朱棣是啞口無言,因為自己現在奪得天下,肯定要對那些跟着自己的兄弟們,論功行賞。
這些人跟着自己不要命,冒着巨大的風險,立下汗馬功勞,如果沒有豐厚的回報,以後也就沒有人選擇效忠自己了。
可是,燕王朱棣也明白,李景隆的功勞非常大,可是如果自己重用對方,肯定會引起廣泛的議論,這個人究竟是個奸臣,還是一個忠臣?
任何輿論的效果,都會對自己的統治造成影響,如果這些人私下裏在猜測,自己應該怎麼辦?
姚廣孝一聲,阿彌陀佛,將眾人的注意力拉扯回來,“老衲也在考慮這個問題。李景隆在靖難之中的表現,可以說是屢屢失敗,每次在最重要的關頭,總是犯一個最重要的錯誤。”
“偏偏這個錯誤足以改變歷史的發展方向,很難不引起別人的懷疑。大家都會覺得燕王朱棣和李景隆之間,有什麼秘密。”
燕王朱棣不得不站出來,“我覺得,李景隆雖然有失誤,但是有功於朝廷!”
這一句話,含義太多了。連馬小帥都有點迷糊了,這究竟是在對李景隆的行為做辯解,還是另有含義,根本不能夠消除自己心裏的疑惑。
“現在不能說不好,因為現在我們得到天下了,所以只能說李景隆,是為大局考慮,關鍵時刻做出了重要的決斷,避免了更大的災難。”
面對徐妙雲的說法,馬小帥不認可,現在只能說兩種可能。“如果這樣做的話,絕對會產生兩個結果!”
“第一,李景隆就是個草包,沒有辦法抓住機會,只能說,天命在燕王朱棣!”
第二種說法就說不清了,那就是燕王朱棣的卧底,就是李景隆。機緣巧合的勝利,就會讓民間傳的沸沸揚揚,到時候恐怕不好收場!”
姚廣孝卻若有所思,“如果李景隆真的是一個草包將領,那就沒有應對的能力。在關鍵時刻出現重大錯誤,這樣也能夠解釋通!”
“但是,這樣的結果。有幾個人能接受?恐怕大家都會認為,賞罰不明!”
“燕王殿下何以治國?怎麼當這個皇帝?”
“到時候滿朝文武百官,他們會抱怨,一個決策和指揮能力都不行的人,本來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罪人,你不自殺,殉國就已經是錯誤了,我們到時候怎麼辦?”
“我可以肯定,到時候大家都會認為,李景隆這一切都是故意的,他就是燕王的卧底,人在曹營心在漢,這就是協助燕王朱棣取得勝利,否則怎麼會開城門?”
“我想問一下小外甥,你到底和李景隆有沒有勾結?”
燕王朱棣沒想到,馬小帥居然這麼光明正大地問出來,“如果我們兩個之間不是清白的,你覺得可能嗎?”
“可是,如果你們兩個一直存在有問題。那麼在剛開始靖難的時候,李景隆應該是舉棋不定,心裏也在猶豫,直到出現了戰爭的趨勢,所以態度上進行的轉變!”
“從剛開始的想法,到最後的結果,這就是舉棋不定的表現。”
馬小帥的講話,讓在場的人都得思考一下,徐妙錦,“那我們應該看一看,現在這個人都對外面說了什麼,肯定有人會當面質問,甚至建文帝的死黨,還會故意找難看!”
燕王朱棣看了一眼自己的小姨子,“他什麼都沒有說,就算別人說的非常難看,也只是表示沉默。從來沒有給自己辯解過,更沒有解釋說明!”
“所以現在更加引起大家的懷疑,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這場討論看來沒有什麼結果,但是姚廣孝還是不得不站出來,因為自己是燕王朱棣最大的狗頭軍師,如果自己不發言的話,恐怕不會有什麼結果。
“史書一定會記載,可是,李景隆確實可圈可點。無論是北平戰役當中,拒絕在進攻,是本來可以贏的局面,變成了失敗!”
“燕王可以重賞李景隆,只有人們懷疑,才會減輕對燕王朱棣的看法。沒有結果的結果,就是最好的結果,能夠引起別人懷疑的結果,那更是一個好結果!”
“到時候一定會討論,李景隆就變成了一個十分微妙的人。無論說什麼都對,無論說什麼都不對。”
“只有當一個人的真實意圖,不被別人知道的時候,才會引起更加複雜的討論,人心難測,估計李景隆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無論他說效忠建文帝朱允炆,肯定天底下沒有一個人相信。無論他說,效忠燕王朱棣,恐怕大家都會表示懷疑。”
“無論是對建文帝朱允炆的名聲,還是對燕王朱棣的名聲,都有好處!”
“如果李景隆,不但能夠保全性命,還會升官發財,這種少見的現象,眾人的熱度一定會在這人身上。有人就會說深謀遠慮,也有人會說背信棄義!”
馬小帥終於明白了,問題不在於歷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而是這些人究竟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
也該李景隆倒霉了,無論你做過還是沒有做過,這個黑鍋絕對是跑不了了。歷史充滿了複雜性和多變性,姚廣孝的辦法非常具有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