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送別張三丰
很快就有人開始罵街了,“他媽的老天爺,你怎麼把這樣的才華,給了馬小帥這個混球,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這句話雖然是在罵人,但是馬小帥聽到之後,確實非常高興,自己別的水平沒有,至少讓別人羨慕眼紅的水平,確實是最高級別。
每一個朝代都有史官,在記錄皇帝的一言一行,今天記錄的可不一樣,明太祖朱元璋協同皇后馬秀英,徐達,親眼見到馬小帥作詩一首,作詞一首,名震千古。
馬小帥抱着小女孩,突然親了人家一下,小女孩的臉一下就紅了,年幼的徐妙錦,“男女授受不親,女子明德在於一身,稍有瑕疵,雖萬善所不能掩!”
馬小帥這個現代人馬上就意識到,自己剛才太猛浪了,於是趕緊放下人家,這時候突然想轉移注意力,畢竟不能讓徐達反應過來,看到旁邊剛好有一把二胡,於是馬上拿起來,一邊拉二胡,一邊開首歌唱。
旁邊的徐妙錦非常配合在跳舞,馬小帥坐在地上,望着遠去的張三丰,便張口喊道,“張三丰大哥,慢走不送。”
張三丰騎着馬回頭一看,“多謝!”
朱元璋此時沒有反應過來,就見到馬小帥開始唱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方孝孺聽到歌詞之後,馬上記錄下來,一邊記錄一邊興奮,真的是太感人了。
所有的人都在聽,而張三丰騎着馬越來越遠,“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油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二胡一出,天下少有。當這首歌唱完之後,第一個被感動地就是方孝孺,因為這種知交難求。
朱元璋想起來自己不容易的地方,想起了自己曾經的過往,也想起了曾經那些艱難的歲月,眼睛通紅,眼淚都流了出來。
不過老朱可不是一個感情深厚的人,短短的時間內就想明白了,剛才那個人是張三丰。
這個名字怎麼這麼熟悉?老壽星張三丰,朱元璋想明白了,趕緊衝上去抓住馬小帥,“剛才那個是武當長門張三丰?”
馬小帥點點頭,“對呀,我干兄弟為了保護我,大哥肯定是來找小弟,現在我沒事兒了,人家自然就走了,姐夫你有啥事兒?”
朱元璋恨不得打死馬小帥,“你個小王八蛋,你見到張三丰為什麼不問問,怎麼才能長生?”
馬小帥搖搖頭,“我問了,我大哥給了我一個仙丹,據說能增加60年的壽命,所以我就吃了!”
氣得朱元璋臉都變黑了,“有這好事,你都不指望想着你姐夫我,你他媽還是人嗎?”
馬小帥搖搖頭,“你也沒說呀,剛才張三丰走,你怎麼不叫住他?”
一句話,問的朱元璋沒脾氣,馬秀英這個時候也想明白了,既然能夠延長60年的壽命,那為什麼自己不多活幾年?
每個人都想長生不老,看着眼前的馬小帥,恨不得吃了對方,但是想想也沒辦法,誰讓人家和張三丰結拜了?
朱元璋生氣歸生氣,不過馬上就反應過來,這個小舅子以後得好好對待,萬一哪天,張三丰再來一顆仙丹,自己也就能活60年了。
老道張三丰,雲遊不定,你想找對方非常困難,對方想找你比較容易,這老道士的武功,非常高強,一般情況下很難找到他。
看着大好的機會,就這樣放跑了,朱元璋氣得直拍大腿,一點都沒有一個當皇帝的樣子。
“後悔呀,後悔,都怪你馬小帥,你唱得他媽的是什麼送別?要不是你感動了我老朱,我肯定想起張三丰是誰?”
看到張三丰的身影已經看不到了,老朱恨恨不已,但又無可奈何,拉着自己的老婆馬秀英就離開了,心裏非常惱火,怎麼這麼好的機會?我怎麼就沒抓住,真是天大的浪費。
現場的這麼多代表,這麼多的讀書人,連一個馬小帥都沒搞定,讓所有的讀書人都感覺非常難過,同一個時代,你憑什麼這麼優秀?
大家對馬小帥,表面佩服,內心痛恨。感覺非常悲哀,和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在同一個時代,是每一個讀書人的痛苦,因為人家才華橫溢,寫出來的文章,你就是比不過人家,你說你除了眼紅之外,你還能做什麼?
徐達無奈地宣佈結果,三場比賽,馬小帥都是第一名,江南士紳代表隊,根本就沒有發揮的機會,馬小帥上來就開大,簡直就是王者巔峰,普通人根本沒有機會接觸。
第一場比賽就這麼結束了,讓所有的人都出乎意料的結果,隨着這三首詩詞傳遍大江南北,直接引發了文化討論。
因為大家都覺得馬小帥,突然間的爆發,這是一種不正常的行為,平時也沒有見馬小帥拜名師,也沒有跟非常有名望的人學習過。
馬小帥的老師是誰?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夠回答,畢竟大家都不知道,包括徐達也搞不明白,女諸葛徐妙雲非常好奇,畢竟如果馬小帥,真的娶了自己的妹妹。
那不就是自己的妹夫嗎?這個輩分應該怎麼算?徐達現在也非常頭疼,朱元璋的老婆馬秀英,也不知道現在怎麼辦了?
只有朱元璋一個人生悶氣,明明就已經看到張三丰,居然一句話都沒有說,難道自己作為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就沒有和你見面說話的緣分嗎?
燕王朱棣,沒想到自己老婆跟自己開玩笑,“這要是馬小帥是你舅舅,如果真的娶了我妹妹,這個輩分應該怎麼算?”
燕王朱棣馬上就想到,自己叫馬小帥叫舅舅,那就應該叫馬小帥的老婆叫舅媽。可是,馬小帥的老婆叫自己的老婆姐姐,豈不是得叫自己姐夫?
馬小帥是自己母親馬秀英的弟弟,應該是和自己的父皇朱元璋一輩,可是徐達和朱元璋是結拜兄弟,無形當中,馬小帥就應該跟兩個人是一輩,現在這種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到底應該怎麼辦?燕王朱棣也是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