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東陵收復舊山河
顧擎儒此番離開,帶着精銳部隊,直接順着北澤離開的路線殺向北澤。
一路打游擊,對方人數不超過自己太多,就使勁兒往前沖,對方人太多就繞道而行。
顧擎儒本就不是墨守成規的人,對方既然敢偷襲,那麼也要做好被偷襲的準備。
顧擎儒也從不打沒把握的仗,一路偷襲躲藏偷襲躲藏,消失了一個月……
等到再次聽到鎮南王的消息,是北澤兵馬大元帥頭顱被掛在其營帳上的消息。
這一消息傳出,瞬間引起軒然大波,而鎮南王也成功帶人從北澤回到東陵。
當然,黎糖等人並未看到他。
顧擎儒回來后,立即進了軍營,帶着人開始全面反撲。
既然北澤膽敢在他在位時屠村,那就要做好被反撲的時候。
他們燒殺搶掠了東陵五個村莊,現如今只是一個兵馬大元帥犧牲罷了。
接下來是那些人的血債血償。
大戰持續了三個月。
顧擎儒用時三個月,將剩下的所有東陵被侵佔的領土盡數奪回。
當東陵最後一座城池上,插着東陵旗幟的時候,所有踏上東陵最後一塊領土的將士們都熱淚盈眶。
“將士們,咱們終於收復舊山河,完成東陵領土統一了!”
鎮南王顧擎儒站在達木耳的城牆上,看着下面烏泱泱的東陵大軍,看着從達木耳以南的方向,眼睛濕潤。
舉着東陵旗幟,高聲說道。
“鎮南王鎮南王……”
“鎮南王鎮南王……”
下面將士亦是激動萬分。
奪回東陵失土成了很多人的夢想和理想,更是有千千萬萬人以收復山河為己任。
不少人埋藏在歲月的長河裏,他們為祖國統一做的貢獻都不被人所知。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收復舊山河,不是一人就能做到的。
是千千萬萬個東陵人努力拚搏的結果。
是多少英雄兒女犧牲自我,成就了祖國的統一。
“收復舊山河!!!鎮南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收復舊山河!!!鎮南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收復舊山河!!!鎮南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顧擎儒熱淚盈眶,看着東陵的方向,情不自禁的落下了眼淚。
母后,您看到了嗎?孩兒做到了!孩兒完成了咱們的夢想,孩兒收復了東陵所有失土。
母后,孩兒不孝!
母后,再等等孩兒,如今失土剛剛收回,正是危機時刻,時時面臨北澤反撲。
孩兒還不能回家看您,再等等阿儒,待阿儒平定南洲,一定帶着妻兒回家。
顧擎儒心裏默默的說著,彷彿在京都的方向,看到了莞爾淺笑的母后,看着自己滿眼讚許。
“皇兄,阿儒做到了!”
顧擎儒小聲的說著。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顧擎儒忽然對着京都的方向跪下,高聲喊道。
一瞬間,所有人整整齊齊,面向東陵。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從這一刻開始,淚水灑滿東陵大地。
很快,東陵鎮南王顧擎儒收復舊山河的消息,從南洲城傳向四國。
多少上了年紀的百姓們得知消息,開心得滿村奔跑吶喊。
即便是在鎮上的也不停地吶喊歡呼,似乎想要將這麼多年的憋屈都盡數喊出來。
那些個文人書生更是,仰天長笑的,揮筆灑墨的,激情作詩的,奮筆寫書的……
有不少作畫可以的畫家們,看到聽到東陵收復山河消息而四處洋溢着幸福開心的模樣,紛紛畫了下來。
更是有錢的,鞭炮齊鳴,鑼鼓喧天。
百姓們自發的開始慶祝。
也有些城池,開心的大聲吶喊着“鎮南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作為一國之首都,東陵京都更是熱鬧非凡,從得到消息的那一刻,東陵皇城裏的禮花就沒有停歇。
“將此好消息傳出去,讓東陵子民與咱們同賀!!!”
皇上高興的大手一揮,隨後宮裏開始張燈結綵。
這樣的喜訊很快傳到宮外,從各大官員府邸,到尋常百姓家,再怎麼貧窮的也開心的扯了兩匹紅布掛在門上。
頃刻間,喜慶充斥着整個東陵京都,慢慢的向全國蔓延。
皇上看着北澤的方向同樣熱淚盈眶。
“阿儒,你做到了,你做到了……”
在沒有人的地方,皇上哭得像個小孩兒。
如今,母后沒了,皇妹也有了家室,宮裏只有他孤零零一個人,此番喜訊,忍不住喜極而泣時,竟也沒人共享。
就在皇上一邊興奮一邊感傷時,宮人傳來秦王和昌平公主進宮的消息。
皇上高興極了。
此番喜訊,自當是他們兄妹幾人一起慶祝的。
是了,哪怕皇弟皇妹們各自成家,但他們都是東陵皇族,身負皇族使命,知曉祖國統一的重要性。
東陵完成祖國領土完整,是所有東陵人的喜訊,更是東陵皇室的盛事。
他們憋屈了那麼久,那麼多年,他們的父皇先祖沒有做到的事兒,在他這裏得到了統一。
“將秦王和翎兒帶來這裏,讓人備酒菜,朕要與皇弟皇妹同賀。”
且不說皇上和秦王殿下,安平公主喝得爛醉如泥,依然高興的吶喊着“阿儒好樣的!!!”
“東陵完整了……”
宮外更是到處都是激情澎湃。
孩子們不懂為何大人們如此開心,但是他們懂這麼熱鬧的場景第一次見。
這一天,哪怕是平日裏素有恩怨的人,看到了都會互相道一句“恭喜恭喜,同喜同喜……”
平時見面吹鬍子瞪眼,誰也不服誰的文武官員,此刻抱頭痛哭,共同慶賀。
或是吟詩作賦,或是彈琴舞劍,或是仰天長笑,或是奔跑吶喊。
此番情景,足足持續了三天。
而民眾對鎮南王的崇拜敬仰也達到了頂峰。
世人皆知東陵有一個戰神鎮南王,奪回了東陵失土,收復舊山河。
完成了千千萬萬東陵人的夢想。
更是有不少有志之士紛紛投身報國,轉向南洲。
更有不少血性之文人,棄筆從戎,投身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