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傳臚

第30章 傳臚

次日一早,鴻臚寺官員設黃榜案在華蓋殿內稍東,到了放黃榜的那一天,文武百官各具朝服,伺候行禮。

新科進士們或成群結隊地走在一起,或獨自一人,他們身着進士服,意氣風發地穿過千步廊,向著承天門匯聚而來。在這裏,他們等待着門前值守的金吾衛進行例行搜查,然後才能進入那座巍峨莊嚴的皇宮。

隨着禮部官員的引導,進士們穿過了承天門,又穿過了端門。雄偉壯觀的午門便映入眼帘。

繼續前行,在闕左門和闕右門北側至午門兩觀之間,各有三間朝房整齊排列。其中,三間特殊的朝房被稱為王公朝房,乃是王公貴族以及高級官員們集會和候朝之處,顯得格外莊重肅穆。

而其餘的朝房則統一被稱作六科值房,又名六科廊,這裏是六部各科官員辦公的值房所在之地。

午門至奉天門的這條道路,東側乃是會極門,屹立在在宮廷建築之中。這座門不僅是連接文華殿與內閣的重要樞紐,更是前朝出入東華門的必經之地。每一次開合,都彷彿訴說著歷史的滄桑與變遷。

而在道路的西側,則矗立着另一座雄偉的歸極門。它如同一道堅實的屏障,守護着宮廷的安寧。作為聯繫武英殿的關鍵節點,歸極門同樣也是前朝出入西華門的必經之路。無數的腳步曾在此踐踏,見證了歲月的流轉。

會極門與歸極門的南北兩側,各有十一間聯檐通脊的廡房整齊排列。這些廡房猶如忠誠的衛士,靜靜地佇立在那裏。

東側的廡房中設有實錄館、玉牒館以及起居注館,它們承載着歷史的記憶,記錄著王朝的興衰榮辱。

而西側的廡房則設立了會典館,這裏匯聚了智慧與知識,成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

每一間廡房都散發著濃厚的歷史氣息,讓人不禁陶醉其中。走在這條路上,彷彿能夠聽到歷史的低語,感受到歲月的沉澱。這裏的一磚一瓦,都銘刻着過去的輝煌與榮耀,訴說著曾經發生過的故事。在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人們對歷史充滿敬畏之情,也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

張璁看向兩門,知道門內就是內閣、六科等皆在此辦公,想到日後說不定也位列台閣心中激動萬分,但是又感嘆自己年紀不小了,不知還會不會有機會進入這朝廷樞紐。

早上先打開左掖門放讀卷官及提調官並執事官進入華蓋殿門外等候皇帝駕臨。

這日朱厚照身着皮弁服,凡朔望視朝、降詔、降香近表、四夷朝貢朝覲、皇帝都要身着皮弁服。

朱厚照穿的是永樂三年重新定樣式,皇帝的冠名皮弁,用黑紗冒之,前後各十二縫。其中各綴五彩玉十二。縫及冠武並貫簪系纓的地方,皆用金裝飾。皮弁上插有玉簪,從玉簪上垂下硃紅色的繩帶。玉以赤、白、青、黃、黑、相次,故名皮弁服。

朱厚照手持玉圭,這玉圭長度如冕服之圭一般,身穿絳紗袍,領、袖口、衣襟側邊、衣襟底邊都是一樣顏色。裳和冕服內裳一樣,但是不織章數。中單為素紗。如深衣制。紅色領、袖口、衣襟側邊、衣襟底邊。領織黻文十三,蔽膝隨裳的顏色,有玉鉤兩玉佩,大帶、大綬、鞋襪和冕服內製一樣。

鳴贊官口呼:“恭請皇帝陛下。”待朱厚照升座,百官都行叩頭禮,各官禮畢後進入殿內供事。

楊廷和身為當朝首輔及讀卷官拆第一卷奏第一甲第一名。蔣冕拆第二卷奏第一甲第二名某。梁儲拆第三卷第一甲第三名。填寫黃榜。尚寶司官用寶,待完備后。起鼓,鼓聲響起執事官整束黃榜,翰林院官捧出黃榜在殿外伺候。

其餘的內閣及六部、都察院等讀卷官、提調官也都退出來。鴻臚寺的執事官行五拜三叩頭禮,教坊司奏堂下樂。錦衣衛鳴鞭。執事官舉着黃榜至簾前放好。翰林院官捧榜授給禮部的官員,並將黃榜放到案上。

這時執事官就要引導貢士進入拜位。鳴贊官,口呼:“拜!”貢士們就一拜,總共四拜。

傳制官跪下說:“請傳制。”朱厚照學聰明了,因為壓根就不需要他開口,就有官員將寫好的制書交給傳制官,傳制官需要俯伏出,由殿左門出,道丹陛東邊站定,面向西。

執事官舉案到丹墀御道中放好。這時傳制官說道:“有制”。鳴贊官口呼:“跪!”。百官及貢士都跪下接旨。

“制曰:正德十六年,五月十五日,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近士出身。第三甲賜同近士出身。第一甲第一名楊維聰。第一甲第二名陸鈛。第一甲第三名費懋中......."

念完后,仍俯伏出。鳴贊官口呼:“拜!”,進士們就要進行一拜,一共四拜。禮畢。這時進士們就要分東西侍立。

這時執事官舉案至長安門了,而進士們就可以隨榜外出觀榜了。

鳴贊官開始排列班序。文武百官入班。

致辭官在丹陛中跪下,致辭曰:“天開文運,賢俊登雍,禮當慶賀。”鳴贊跪口呼:“跪。”文武百官便紛紛跪下,這時鳴贊官又口呼:“一叩首。”百官便叩頭,總共五拜三叩頭,禮畢。錦衣衛鳴鞭,朱厚照知道自己可以退殿了,便在左右簇擁下退殿,文武百官也退了出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文武百官退出時看到進士們的表現,也都高興異常。特別是文官,都是過五關斬六將,殺出來的精英,有的人回憶起自己的考中時比他們還激動。

此時此刻,進士們終於親眼目睹了那張期盼已久的黃榜!眾人的目光緊緊盯着榜單,彷彿要將上面的名字深深烙印在心底。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黃榜上時,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張璁更是激動得熱淚盈眶,他的身體微微顫抖着,口中喃喃自語道:“我中了,我中了……”淚水像決堤的洪水般湧出眼眶,順着臉頰滑落。他的聲音帶着哽咽,彷彿在向全世界宣告這個好消息。

緊接着,他再也控制不住內心的情感,淚水如泉涌般流淌不止。他不停地念叨着:“祖宗保佑,我中了,考中了……”彷彿只有這樣才能表達對祖先庇佑的感激之情。

而有些人則直接跪在地上,嗚嗚哭泣起來,他們的哭聲充滿了喜悅和感慨。還有一些人甚至扯下了頭上的帽子,如同發瘋一般,在人群中來回奔走,見人就興奮地喊着:“我中了!我中了!”全然不顧自己的失態與形象。此刻,他們已經被巨大的幸福沖昏頭腦,只想把這份喜悅分享給每一個人。

面對如此混亂的場面,現場的官員們選擇視而不見。他們明白這些進士們經歷了多少艱辛才走到今天這一步,因此對於他們此刻的情緒釋放也就寬容了許多。或許,這也是一種別樣的慶祝方式吧。

讀書不易,富家自己讀書就看家教,家教嚴厲者,還好,如果不嚴厲,就真真正正的是考不中進士的,因為家裏太有錢,錦衣玉食慣了,受不得苦,家裏長輩再縱容真真是個“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

而那些清苦的家庭,讀書也是不容易的,明初大儒宋濂就說自己“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息。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在古代衡量一個家庭是否富裕的另一個指標就是藏書。

這時有三名官員并行,邊走邊聊,其中一人問道:“我聽說陛下已經將郤世延放了出來。”

另一人說道:“我也聽說了,是江彬上的奏章。”

第三人說道:“這事兒透着邪氣。”

三人邊走邊說,行至自己家的轎子前,每個轎子一旁有僕人一旁侍候,還有僕人都提着燈籠,不過燈籠已經被吹滅,三家燈籠上赫然寫着---英國府、成國府、定國府。

原來這三人正是英國公張侖,成國公朱輔,定國公徐光祚。

英國公張侖的祖上就是跟隨永樂皇帝“靖難”的張玉,他因死於靖難之中,永樂皇帝即位后稱其為靖難第一功臣,追封榮國公、河間王。長子張輔初封信安伯、新城侯,後代替途中去世的朱能率數萬軍隊平定安南叛亂,遂冊封為英國公,世襲罔替。

成國公朱輔的祖上朱能也是從永樂皇帝“靖難”起兵的功臣,永樂四年任征夷將軍征安南至廣西龍州病亡,被追封東平王,謚武烈。

定國公徐光祚的祖上是中山武寧王魏國公徐達第三子,母是謝夫人,被明太祖朱元璋選為勛衛,“靖難”時因私下向永樂傳遞消息,為建文帝誅殺。永樂皇帝即位后,贈其為推誠守正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進爵為定國公,子孫世襲,謚號“忠愍”,自此定國公一系后隨明太宗文皇帝遷至北京,

朱輔說著:“朝野內外,還好,我聽說士子們知道陛下誅殺了錢寧時無不歡欣雀躍,都盼望陛下能夠重新振作刷新吏治。”

定國公徐光祚:“可不是么,文官們幾番要求陛下上朝聽政,陛下都留中不發,私下都傳言是內閣隔絕中外。”

朱輔接著說:“但是看這幾日殿試大典,我瞧着陛下還是陛下啊。”

徐光祚心裏說道:“成國公到底是老了啊。”

徐光祚看到張侖似乎有所思,於是問道:“英國公怎麼看?”

張侖說道:“我不怎麼看,我是奮武營管操,你領中軍都督府,陛下如今將郤世延釋放,雖是江彬奏請,但有人指點過,我剛剛再想會是誰呢?”

朱輔說道:“不要管那麼多了,這些都不重要,要把江彬穩住,江彬這人專權弄威,絲毫不把我們放在眼裏,你們要想好對策。”

兩人聞言點點頭,徐光祚心中腹誹道:“老狐狸,讓我們衝鋒陷陣,你自己躲起來。”於是說道:“成國公,要不要先約見一下江彬,聊一聊,我們也好知道這是上面的意思,還是江彬的意思。”

朱輔心中冷笑道:“我都多大了,黃土都到脖子上了,還指望我給你們探路。”嘴上說道:“我年老力衰,只能儘力而為。”

張侖看着他倆心中也說道:“你們倆都靠不住。”

這時朱輔又說:“定國公,陛下已經命你做迎皇子使,估計待殿試完,不日就要啟程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徐光祚聞言心中暗道:“怎麼又說我了?”但仍頷首道:“是,內閣梁學士,司禮監的谷大用,還有駙馬都尉崔元,禮部尚書毛尚書,我們幾人。”

朱輔說道:“那你回去要好好準備了。”

徐光祚聞言說道:“回頭我以中都督府名義移函兵部,加派人手而已。”心中冷笑道:“管的還不少。”

朱輔聞言頷首不語。

三人又聊了一會兒,便各自上轎打道回府。

但是不遠處還有一人看的明明白白,正是內閣首輔楊廷和,楊廷和看到三人時,三人都已經聊的差不多了,此時蔣冕走了過來說道:“這幾人,不知道又在說什麼。”

楊廷和說道:“陛下已經將郤世延釋放,並官復原職。估計在談論這件事。”

蔣冕說道:“他們是鐵打的世家,估計什麼也不怕。”

楊廷和卻說道:“且不管他們。”

毛紀笑着說道:“看着這些進士,一晃眼也幾十年過去了。”

梁儲也說感嘆道:“是啊,不知其中誰柱石、俊才。”

蔣冕卻忽然說道:“天下事至今弊病漸生,史書會怎麼寫我們?”

楊廷和、梁儲、毛紀聽話不對,都看向蔣冕,心中在品味這句的意思。

楊廷和想要張嘴問問,卻見蔣冕說道:“先回去吧。”

楊廷和被噎了一下也不氣急,只是點點頭,一路無言。

而這時順天府官用傘蓋儀從,把狀元送歸府第,好不熱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是正德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我是正德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30章 傳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