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熊心翻身做主把歌唱
楚懷王熊心笑了!頭上去了一座大山,能不笑嗎?
他瞬間覺得輕鬆多了。
各位看官,項梁死了,豈不是去了熊心頭上一座大山?
項梁不死,熊心永無出頭之日。
不對吧?項梁有“從龍之功”,對熊心有知遇之恩,怎麼變成了敵對矛盾了?
項梁遇難,熊心悲傷才對啊?
表面是這樣,熊心使勁擠出了幾滴眼淚,他實在哭不出來。
熊心常常捫心自問:“項梁立我是真的忠心楚國嗎?騙鬼去吧!
他只是想利用楚王室的號召力,把反秦力量團結在一起為他所用。
我熊心只是一個傀儡,一旦完成過渡期,沒了利用價值,項氏叔侄會毫不猶豫殺我取而代之。
當年會稽郡守對他叔侄恩寵有加,最後不是做了項羽刀下鬼!”
熊心是成年人,他不傻,項氏叔侄在外絕不是為他打江山!”
謝天謝地,項梁死了,我熊心的機會來了~~~
熊心要打造屬於自己的小集團。
打天下總不能孤家寡人吧?項梁有項羽和謀士范增。
劉邦更別說了,手下一大幫人。作為旁觀者的熊心,把這一切看的清清楚楚。
熊心開始留意身邊的人,恰此時,宋義出現在了他的視線里。
說起宋義,他的來頭可不小,他是老楚懷王熊槐的大將,曾和項燕、項梁父子同朝為臣。
秦滅楚國后,宋義就投奔了項梁麾下,成了項梁的部將。
這個人很有才華,人長得也帥。
在楚國為將時,宋義在朝中是“鑽石王老五”。
楚國公主和朝中王公大臣的女兒,都愛慕追求宋義。
但是宋義情有所屬,他喜歡上了楚國貴族出身的虞姬。
沒錯,就是後來成為項羽女人的那個虞姬。
宋義和虞姬搞對象的時候,項羽還不知道在哪跑着玩呢!
郎才女貌,人人說他倆是天生的一對。
宋義雖有文采,但不善言詞。他深深喜歡虞姬,卻不知如何向女孩子表達。
虞姬看重宋義的才華,接近宋義最初是想提高一下自己作詩水平。
而宋義是奔結婚而去的,二人別有所圖~~
有一次,虞姬不小心摔了一跤,這一跤摔出了靈感,她隨即寫了一首詩。
詩是這樣的:
乖妹妹,
打瞌睡,
跌下來,
成駝背。
“我的天爺!我從來沒寫過如此好詩。”
虞姬拿着詩,一拐一拐去找宋義欣賞一下。
宋義一看,這叫詩啊?他不敢說實話,只是一個勁地說:“好,行,寫的不錯”。
小青年談戀愛,看詩不看詩不是重要的事,宋義應該先問虞姬摔疼了沒有,哪裏疼?
讓我給你揉揉之類的話。女孩愛聽這樣的話。
誰知宋義不解風情,真給虞姬講起了詩詞寫作方法。
雖然二人相處時間不短,但之間的關係如37度熱水,不冷也不熱。
……
時間一晃溜走了!虞姬命中那個男人出現了。
在一次宮中組織的踏青活動中,虞姬偶遇了項羽。
各位別看項羽是個武夫,力拔山兮!卻是個懂得憐香惜玉之人。
可能女媧造人時打瞌睡,錯把項羽和宋義的性格進行了互換。
宋義溫潤如玉,應該更懂得憐香惜玉。
項羽又是給虞姬提鞋,又不時地攙扶一把,把女孩子哄得開心不要不要的。
虞姬高興之下,就把她認為拿手的詩朗讀了出來:
乖妹妹,
打瞌睡,
跌下來,
成駝背。
讀完,虞姬還模仿弓腰駝背的樣子。
項羽一聽差點把早上吃的飯吐出來,強忍着笑,問虞姬這是誰寫的狗屁詩?
虞姬臉一紅:道:”我寫的”。
項羽直接告訴虞姬,“妹妹,咱別丟人行不?你不是寫詩的材料。”
虞姬第一次聽到男人說她寫的詩狗屁不通,為何其他男人都說好?
莫不是別人騙我?虞姬頓覺項羽好實誠,不會拐彎抹角奉承人,和宋義有很大的區別。
然後項羽勸虞姬改學舞蹈。
虞姬聽從建議,最後成了楚宮裏的“趙飛燕”,備受楚懷王喜歡。
再後來,虞姬成了項羽的女人。
為這事,宋義沒少背後罵項羽不是東西,橫刀奪愛!
宋義就是這麼一個人,有才華卻時運不濟,有能力卻久屈人下。
……
宋義雖然沒有戀愛腦,卻看事情很透徹,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
當初項梁和章邯對峙的時候,剛開始,項梁打得章邯連連敗退,這就造成了項梁的輕敵。
當時宋義提醒項梁提防章邯耍花招。
兩軍在定陶決戰時,項梁討敵罵陣,章邯閉門不出。
章邯閉門不出是秦二世派人讓章邯再拖兩天,隨後將有一支調回來的隊伍援助章邯。
項梁則認為章邯怕了,加上近兩天陰雨不斷,放鬆了警惕,讓士兵們好好歇息兩天。
這時宋義看出了問題,勸項梁加強防衛,
項梁不以為然,認為宋義謹慎過度。
早些時,項梁就對宋義有成見。
原來宋義反對項梁屠城。
就在前些時,項梁攻下了城陽,由於城陽軍民拚死抵抗,項梁攻下城池后,為泄憤下令屠城。
當時宋義急忙阻攔道:“將軍,自古以來屠城不祥!
再說城中百姓飽受秦國暴政,這時候將軍應該拉攏民心才是。”
項梁不聽,反駁道:“城陽百姓拚死反抗,難道他們不該死嗎?”
“將軍!百姓只想活下去,沒有其他辦法,他們不抵抗,秦軍早就把他們砍了!”
宋義百般勸解道。
“呵呵!就你宋義偉大,你這樣說,不是讓城陽百姓罵我嗎?有本事去救秦國所有老百姓!”
項梁劈頭蓋臉一頓輸出!
“我承認我人微言輕,不如將軍有能力,我為城陽百姓求情,如果將軍能收回成命,宋義感恩不盡!”
宋義始終不低頭。
項梁火了,“你給我退一邊去,別阻攔我發號施令!”
終究胳膊擰不過大腿,項梁還是下了屠城令。
從此宋義對項梁大失所望~~~
項梁不愛聽的話,宋義偏要說。
項梁為了耳邊清靜,於是找了個理由,讓宋義去出使齊國。
宋義斷定項梁必敗無疑,正好藉著出使齊國的理由,匆忙離開項梁去了齊國。
就在宋義走到半路時,碰到了齊國使者高陵君顯。
宋義認識此人,問,你幹什麼去啊?
顯說我去找項梁有點事兒,商量一下齊國與楚國合作事宜。
宋義勸顯慢慢走,否則有殺身之禍。
顯問“殺身之禍”從何而來?
宋義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他說,“項梁此戰必敗,你走得快,正好趕上,不如慢慢走,也許會撿一條命。”
說罷宋義繼續趕路。
高陵君顯將信將疑,自語道:“權且信他一回,反正也沒啥急事。”
等高陵君到了定陶一看,后脊樑發涼。
果如宋義所料,楚軍大敗,項梁被章邯殺了。
顯以手加額。慶幸自己聽宋義的話走得慢。
假如走得快,豈不隨項梁見上帝去了。
高陵君顯不由得佩服宋義有遠見,認定他是個懂軍事的人。
項梁死了,也別和他商量合作事宜了。
高陵君顯折回頭去盱台見楚王熊心。
見到熊心,高陵君顯就把半路上遇到宋義,宋義讓他慢慢走這些事,說給了熊心。並誇讚宋義是管仲、樂毅這樣的人物。
熊心正在物色班底,聽到高陵君說宋義很牛叉,於是萌生把宋義組閣進來的念頭。
無巧不巧,宋義出使齊國完成使命返回了楚國,此時他已得知項梁被殺這件事。
熊心接見了宋義,經過交談,感覺宋義確實有兩把刷子。於是拜其為上將軍。
也就是宋義頂替了項梁位置,成了楚軍的主帥。
……
定陶一戰,項梁失敗被章邯圍殺,此時項羽和劉邦兩人正帶兵攻打陳留(今河南開封市陳留鎮)。
也許是楚軍主帥項梁被殺的緣故,劉項聯軍士氣十分低落,造成了久攻陳留不下的結果。
回到軍營,劉邦對項羽道:“打仗打的就是士氣,你看士卒們情緒低落,再打下去也沒什麼結果,咱們不如撤吧?”
項羽問:“撤到哪裏?”
“賢弟,按我的推測,章邯下一步可能要進攻盱眙(今淮安市)。”
盱眙是楚王熊心所在地,也是楚國的都城。
劉邦的意思是咱們撤回去保護楚王和都城~~
劉邦分析的確有道理,反秦戰爭中,最屬楚國力量強大。
章邯肯定首先擺平楚國,這就是擒賊擒王的道理。
項羽卻有不同的想法,他想把楚國都城遷到彭城去,也許這是一次機會。
於是道:“劉哥,保護楚王是當務之急,如今盱眙兵力不足。
不如咱們把楚王接到彭城。這樣不就避開章邯的兵鋒了。”
原來彭城是項羽的勢力範圍,有群眾基礎,能夠及時補充兵力。
劉邦點頭同意。
計議已定,項羽首先派一隊士兵,把楚王熊心接到了彭城。
從這天起,楚國都城就從盱眙遷到了彭城。
熊心在項梁死了后,好像變了一個人,從之前的唯唯諾諾,變成了盛氣凌人。
此時熊心充滿了雄心,他要大幹一場,奪回屬於他的那份榮耀。
熊心開始發號施令,命令上將軍宋義,帶一隊人馬做好彭城防衛。
隨後調派項羽一隊人馬去定陶收集楚軍余部。
“項羽聽令,項羽一愣神,急忙答應——‘在’!
目前項羽還不習慣熊心對他發號施令。
但是作為楚王,派將軍去幹事,不是理所應該的嗎?
熊心命項羽率人馬退至彭城以西,命劉邦率人馬退至碭縣(今安徽碭山縣南)。”
劉項兩軍互成犄角之勢,相互配合拱衛彭城。
熊心佈置完畢,以待章邯!
……
上回說到呂臣帶着他的“蒼頭軍”,半路上碰到了英布的“黥面軍”。
兩人一交談很投緣,於是兩軍合一處就投奔了項梁。
結果到定陶晚了一步,項梁已被章邯斬殺。
當時二人看到項梁的楚軍大營,被章邯引來的河水所淹沒,眼瞅着項梁被章邯斬殺卻無力去救。
二人一商量,只好去彭城投奔項羽。
熊心一看又有兩隊人馬來投,心中大喜,英布留下一隊人馬保護熊心。
然後率領餘下的部隊,與呂臣一起駐紮到了彭城以東。
這樣一來,三路人馬形成一個品字形,互為援助,嚴陣以待,以待章邯的進攻。
萬事俱備,章邯卻沒來。
原來章邯認為殺了楚軍主帥項梁,剩下的成不了氣候,轉頭殺向了齊國。
章邯不來,劉項兩支軍隊壓力還小點。
章邯舍彭城攻齊國,說明此時劉邦項羽的實力不入章邯法眼,二人還不如齊王讓章邯看得起!
也難怪!二人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戰意,不被章邯放在眼中並不意外。
讓人看得起,只有交出一份令人崇拜的答卷,一將功成萬骨枯,說的就是這個理。
……
章邯這個強敵沒來,熊心重新調整團隊,把可以依靠的人聚攏在身邊。
首先他收回項羽、呂臣的兵權,有限制項羽權力之意,拜呂臣為司徒。
拜呂臣的父親呂青為令尹(相當於丞相,相國,文官之首)。
任命劉邦為碭郡長,駐防碭縣,負責彭城西外圍軍事。
封劉邦為武安侯,封項羽為長安侯,稱項羽為魯公。
現在劉邦和項羽的級別相同,所不同的是項羽被剝奪了兵權,劉邦卻保留着帶兵保衛彭城西的權力。
熊心的目的是削弱項羽的權力,提高劉邦的威信,讓劉邦遏制項羽。
隨後熊心提拔宋義為上將軍,賜封號“卿子冠軍”,這等於賦予了宋義楚軍最高領導者的地位,當初項梁的那個角色。
為安撫項羽,又拜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
熊心剛把班底組建好,還沒喘口氣,趙國使者飛馬來請援救兵。
原來章邯攻破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歇被圍困在了巨鹿,請求楚王速派兵救援。
熊心果斷派宋義為主帥發兵趙國,隨後“巨鹿之戰”登上了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