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秦末六國復活記
公元前209年8月,陳勝手下大將秦嘉,聽說陳勝已失蹤,於是立楚國王室後裔景駒為代理楚王,都城留縣。
不久,項梁和項羽叔侄二人帶兵打下了彭城,佔據彭城為根據地。
彭城是項羽的老家,即現在江蘇省徐州市。
原來項梁看到劉邦解放了家鄉豐縣,項氏叔侄有樣學樣,也解放了老家彭城。
此時項梁的謀士范增出主意道:“大王,陳勝多日失聯,恐怕凶多吉少。
起義軍群龍無首,大王應該早立新楚王,以號召天下。”
項梁道:“先生所言極是,奈何秦嘉已立景駒為楚王,總不能立兩個楚王吧?”
項梁素有野心,當初吳地起兵時,叔侄二人殺了有恩於他們的會稽郡守殷通,項梁取而代之。
打下彭城后,項梁野心急劇膨脹,一度想取陳勝而代之。
他說陳勝乃一布衣,我項梁是楚國貴族,怎麼講也輪不到陳勝為王!
范增勸解道:“大王,陳勝之所以接連吃敗仗,就是他過早稱王的原因。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大王不可學陳勝急於稱王。”
項梁這才收斂了野心。
范增接着道:“大王當務之急就是扶立一位楚懷王直系後人,豎起匡扶楚國的旗幟。
將來天下還不是大王你的?”
項梁不住點頭,很佩服范增。
范增,居巢人,即安徽省巢湖市人。
70歲時,他聽說項梁在吳地起兵,吳地就是現在的江蘇蘇州市。
范增聞其名投奔項梁麾下,被項羽尊為“亞父”。
項梁隨即發出疑問:“奈何襄疆尊景駒為新楚王,總不能立兩個楚王吧?”
“大王,這還不容易?”
說著話,范增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項梁心領神會。
次日,項梁帶着項羽找到了秦嘉,痛斥其忘恩負義。
斥責他不是着急尋找陳勝的下落,而是着急立景駒為楚王,辜負陳王的一片厚愛……
不等秦嘉辯解,話落刀落,項梁一刀砍死了秦嘉。
景駒一看大事不妙,拔腿要跑。
“往哪裏跑!”項羽搶上一步,一刀將景駒刺了個透心涼。
叔侄二人擦乾血跡,命人把兩具屍體掩埋,發文安撫眾將。
項梁安慰道:“此二人辜負陳王厚愛,罪該萬死!”
隨後項梁收編景駒部隊,勢力一下子擴大到了2萬人馬。
范增這招着實狠毒。
他讓項梁以秦嘉不忠於陳王為由斬殺。
實際秦嘉是在陳勝死後4個月才立的景駒為王,根本不存在着不忠於陳勝之說。
項梁找理由斬殺二人,實為要扶持一個傀儡楚王,為以後“挾天子以令天下諸侯”做準備。
此時范增再獻上一條計策:“大王,不表白沒人知道你的復國宏願,
何不趁此機會召集天下諸侯開會,闡明大王意思,就是要扶持一位正宗的楚懷王後人。”
項梁道:“我到時如何表白呢?”
范增道:“你就說前面的兩位楚王都不合格,如今要恢復楚國,必須在正宗王室後人裏面找,只有這樣團結起來,才能推翻秦朝。”
項梁大喜,於是採納范增計謀,在薛地召開了一次大會。
薛地就是現在的山東滕州。
參加會議的有六國貴族以及各路諸侯,劉邦和張良也參加了會議。
會議確定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新楚王,項梁自號武信君。
這次會議被稱為“薛地會議”。
……
有句話叫做“人的命天註定,胡思亂想,不中用”。
誰能想到,流落民間的放牛娃熊心做了新楚王。
為增加號召力,熊心被賦予祖父楚懷王之帝號。
自秦滅掉楚國后,熊心就流落民間成了放牛娃。
是項梁發動群眾,才把熊心從一個破茅草屋拉了出來。
項梁做主楚國定都盱台,盱台即現在的江蘇盱眙(xu,yi),自此楚國復國成功。
——
說到這裏,咱們了解一下陳勝起義后,被滅六國先後復國的過程。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
韓國離秦國最近也最弱小,所以秦先滅的韓。
齊國離秦國最遠也最強大,所以最後滅的齊國,這就是秦始皇運用范雎所獻的“遠交近攻”之戰術。
也叫“先易后難”。
秦滅六國最先復國的是齊國。
齊國最早是西周宰相姜子牙的封地,姜子牙的後人傳了幾代以後,被姜氏手下宰相田氏所滅。
所以說齊國又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階段。
陳勝起義后,齊國大將軍田單和堂弟田橫、田榮正隱居狄縣。
狄縣在今山東高青東南。
說到田單,他在當時可是個風雲人物,如果不是田單,田齊的江山早就被燕國名將樂毅所率領的五國聯軍吞併了。
事情是這樣的:公元前284年,燕國名將樂毅,帶領包括燕國在內、趙國、秦國、韓國及魏國五國聯軍攻齊。
聯軍勢如破竹,一下子攻下齊國70餘城,最後只剩下莒(ju)城和即墨兩城未拿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當時田單還是即墨牲口市場上的一名管理員,可謂人微言輕。
然而在國難當頭時刻,田單不因位卑而忘國,他做出了大人物都難有的舉動。
田單要拯救即將滅國的齊國。
面對強敵兵臨城下,他告訴族人,要成功逃出城,必須先把車子外端伸出的車軸兩頭截去,再用鐵皮包裹。
這樣做就是防止擁擠碰撞把車碰散架,族人照做。
衝出城到安全地方一看,凡是沒截斷的車子在半路都被碰散架了。
聽田單話的族人都成功逃了出來。
齊王覺得田單懂軍事,於是就封他為先鋒,讓他帶領部隊迎擊樂毅。
在這種情況下,當上先鋒並不難,難的就是如何做到以少勝多。
齊國士兵都被樂毅殺的十去八九,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
“沒兵可咋辦呢?”
有了,田單猛然想起西域朋友來此販賣的一批牤牛,少說有上百頭。
“哈哈,天助我也!牤牛就是士兵,我何不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呢?”
田單想出了一條妙計。
他喊來堂弟田榮、田橫來幫忙。
傍晚,兩個堂弟帶着士兵,在城牆根砸開了十幾個洞。
深夜,田單命人把1千頭氂牛趕過來,大家七手八腳在牤牛尾巴上綁上浸過油的草把,牛角上綁上刀子。
準備停當,眾人用打火石點燃草把,氂牛見火受到驚嚇,拚命從砸開的洞口往外沖。
後面緊跟着齊國的士兵。
為了增加氣氛,田榮還點着了鞭炮,“”噼噼啪啪”嚇得牤牛拚命往前奔跑。
樂毅的聯軍一下子懵了,這是啥玩意?黑壓壓一片!沒見過這種戰術。
一愣神的功夫,聯軍士兵被兇猛的牤牛捅死的捅死,燒死的燒死。
聯軍一潰千里。
田單率領士兵乘勢追擊,一鼓作氣收復了大半失地。
這段故事在歷史上被稱為“火牛陣大破燕聯軍”。
接下來田單利用人們迷信的心理以及離間計,進一步收復失地。
田單的火牛陣是樂毅的“滑鐵盧”之戰。
樂毅要一雪前恥,整隊人馬團團包圍了即墨城。
此時田單又生一計,他讓城中百姓把穀子撒在院裏。
此舉引來許多飛禽來吃食,田單散佈消息說,上天派大鵬鳥來拯救城中百姓。
還說大鵬鳥是如來的坐騎,有72變,能幻化成人指導城中百姓抗擊聯軍……
果不其然,有一天,一頭大鵬金翅鳥,帶着一群飛鳥來吃食兒,黑壓壓一片落在即墨城裏。
樂毅及其手下看到這場景很詫異,然後城中有消息傳出,神仙降臨指導田單作戰。
實際是田單找了一個士兵裝神弄鬼。
剛開始這個士兵說什麼也不幹,說自己根本不懂法術。
田單告訴這名士兵,只管坐在那就行了。
田單每天裝模作樣跪在這名士兵面前,口中念念有詞。
然後士兵說一些誰也聽不懂的話,田單好像得到上天指示一樣,站起來去傳達。
這是田單欺騙城外樂毅的招式,讓聯軍一時半會不敢攻城,田單趁此機會加強戰備。
在進行心理戰的同時,田單還派一名間諜混入燕國,散佈謠言,說樂毅打算攻下即墨城后在齊國稱王。
意思是樂毅要自立門戶。
消息傳到了燕國,燕惠王聯想樂毅一直不攻城,更加懷疑上樂毅有異心。
“不行,不能讓樂毅得逞!”
隨後燕惠王撤換了樂毅,改派騎劫取代帥位。
樂毅黯然神傷回了燕國,這正是田單所要的結果。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田單看看火候已到,不再遲疑,親自率軍衝出城門。
騎劫穩不住陣腳,燕聯軍兵敗如山倒,騎劫死在亂軍中,田單收復失地。
齊國復國成功。
田單復國有功,被齊王拜為相國。
田單兩次復活了齊國,第一次自然就是上面所講的“火牛陣”復國,
接下來講一講,田單第二次復國的經過。
話說陳勝起義后,田單認為復國的機會來了。
當時狄縣縣令為防備陳勝進攻,關閉了所有出入口。
縣衙也不辦公了,大門一關,隔絕成了兩個世界。
田單為了起義,兄弟三人就商量了一個計策,謊稱捉到了一個盜賊,讓縣令定罪發落。
縣令不知是計,打開大門,田單兄弟以及跟隨田氏兄弟的一班年輕人,“呼啦啦”圍住了縣令及衙役。
此刻縣令強裝鎮定道:“大膽刁民!還不跪下,莫非想造反嗎?”
“老子就是要造反,你能咋滴?”
田單話落刀落,一刀砍死了縣令,然後聚集人馬投奔了陳勝。
之後田單帶義軍奪取齊國故地,自立為齊王,堂弟田榮為相國,自此齊國復國成功。
……
第二個復國的是楚國,項梁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新楚懷王,至此楚國復活。
第三個復國的魏國。
陳勝稱楚王后,派手下大將周市去攻打魏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攻下魏地后,當地的老百姓都勸說周市當魏王。
周市說:“戰亂年代,必須正宗正派有德性的魏國後裔為王,我不行,我不是魏國王室後裔。”
那麼誰能勝任呢?
周市道:“只有魏國貴族子弟魏咎當之無愧。”
此時魏咎正在陳勝手下當將領。
周市的許多朋友聽說后,都勸周市稱王,並答應為他提供戰車和武器。
周市堅持去請魏咎為王。
周市往返五次去做陳勝的工作,最後才放回魏咎做了魏王。
至此魏國復國成功。
周市這種不貪圖富貴的精神感動了世人。
……
第四個復國的是趙國。
趙國的復活離不開兩個人:張耳和陳餘。
張耳和陳餘都是魏國大梁人,大梁就是今河南開封市。
大梁是魏國的陪都。
張耳和陳餘都是魏國人,為何復活趙國呢?
事情是這樣的:張耳是魏國公子魏無忌的得意門生,魏無忌就是歷史上的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一。
魏昭王的兒子,封地在信陵,也就是今河南寧陵,所以被人們稱為信陵君。
歷史上“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說的就是魏公子魏無忌乾的這件事兒。
信陵君為人仗義,廣交天下豪傑。
由於他偷了兵符發兵救了趙國,趙國感激不盡。
當時秦國威脅魏國不許救趙,魏無忌冒着生命危險偷出兵符救了趙國。
事後怕他爹制裁,於是就跑到了趙國藏了起來。
從個人關係講,魏無忌和趙國很親近。
張耳是信陵君的弟子,自然和趙國關係也親近。
劉邦年輕的時候,去投信陵君學點本事,結果到了一打聽,信陵君已經去世。
於是跟着信陵君的弟子張耳學了一段時間。
陳餘和張耳是過命的朋友,是刎頸之交。
二人都是魏國名士。
有句話叫做愛屋及烏,張耳親近趙國,自然陳餘也親近趙國,然後二人齊心協力復活了趙國。
過程是這樣的:秦滅魏國以後,張耳和陳餘就逃到了陳縣藏了起來。
陳縣就是今河南淮陽縣。
為謀生,二人隱姓埋名做了看城門的門衛。
有一次開門晚了,陳餘被一個當官的踹了一腳。
當時陳餘想發火和當官的理論,張耳急忙用腳踩了陳餘腳一下。
提醒他剋制,陳餘這才沒有發火。
過後張耳埋怨陳餘差點壞大事。
說咱們在這裏低三下四做人,不就是為了以後出人頭地嗎?
你發火和當官的干仗,被人家砍了,以後還有機會嗎?
陳餘點頭承認錯誤。
陳勝起義后打下了陳縣,張耳和陳餘就投在了陳勝門下,被拜為部將。
當時陳勝想做楚王,早聞張耳、陳餘二人有賢名,於是就徵求二人的意見。
張耳眼光遠大,勸陳勝不宜過早稱王,勸他擁立一位楚國王室後裔,這樣才能招募天下英雄反秦,增加反秦力量。
陳勝不聽,執意稱王,建都陳縣。
後來陳勝派武臣、張耳、陳餘北進攻奪趙地。
各城池聽說張耳和陳餘來了,知道二人有才能,無人敢與之爭鋒,多數人開城門投降。
後來武臣在攻范陽的時候,聽從謀士蒯通的建議,賜給范陽令侯印。
意思是讓其他城池看到投降優厚待遇,這就是所謂的示範效應。
果然接下來的30座城池,兵不血刃開城門投降了武臣,自此趙地收復。
張耳、陳餘勸武臣效仿陳勝那樣為王,武臣採納,自立為趙王。
封張耳為丞相,陳餘為大將軍,趙國成功復國。
……
第五個復國的是韓國。
韓國比較弱小,只有張良執着努力復國。
但是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一直沒有成功。
張良在留縣遇到了劉邦,二人一見如故,為復國也是為了報答劉邦識人之恩,張良投在了劉邦門下,做了謀士。
項梁在薛地開了“薛地會議”,並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楚王。
此時其他各國都擁立了君王,唯有韓國沒有王。
張良認為韓王室諸公子中韓成最賢明,為人厚道,韓成被人們稱為橫陽君。
張良請示項梁批准,項梁為拉攏張良,准許立韓成為韓王。
但是接下來韓王成守不住家業,先後又被秦國奪了回去。
最後在劉邦的幫助下,復奪回了韓國舊地。
作為報答,張良幫助劉邦西進關中。
張良後來遇到了韓王信,韓王信成了韓國最後一位君王。
……
最後一個復國的是燕國。
燕國不同於前五國,前五國所立的都是王室後裔。
比如趙王歇,魏王豹,韓王城,楚王心,齊王田氏。
唯獨燕國復國沒有立燕國王室的後裔,而是立了趙國上谷的一名小吏,名叫韓廣的人。
上谷郡即今張家口懷來縣。
原來韓廣被陳勝派去攻打燕國,很快他就平定了燕地。
當時燕國的王室在秦滅燕國的時候,都逃去了朝鮮。
沒有了繼承人,所以韓廣被擁立成了燕王。
後來臧荼隨項羽入關中,項羽封臧荼為燕王,改封韓廣為遼東王。
韓廣不肯挪窩,被臧荼的部隊擊敗並殺死,臧荼成了新的燕王。
至此,被秦滅的六國全部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