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國防體系,川陝鐵騎
隨着大明舊軍隊的整肅整編完成,衛戍軍區、東北軍區、北方軍區、華西軍區、華中軍區、西南軍區、華中軍區、華南軍區八大軍區的建立,大明的新國防體系全面建立。
卧佛寺集訓營100個師已經完成整訓,整裝待發。
順天府地區甑選整編的舊軍隊3個師,衛戍軍區甑選整編的2個師,北方軍區甑選整編的1個師,華西軍區甑選整編的2個師,東北軍區甑選整編的1個師,完成整編整訓,編製成皇家衛隊350師至359師。
富鑄富、巫鑄東、烏鑄方、焦鑄盛、巴鑄世、楚東忠、牧東君、閆東愛、塗東國分別擔任350師至359師師長。
皇家衛隊總參謀部根據各軍區的軍事形勢和戰略任務,各軍區編製進行調整。
衛戍軍區、華中軍區、華東軍區、華南軍區編製調整為10個師,東北軍區編製調整為59個師,北方軍區、華西軍區、西南軍區編製調整為50個師,共計249個師約299萬人馬。
衛戍軍區另還有四個特勤師負責京城和皇城防務,總兵力超過300萬。
陝西、四川各縣級支行安保隊計劃外招募的72萬人,已經完成6個月的封閉軍事集訓和文化學習,整編為60個師的特種機動部隊川陝鐵騎。但因為戰馬有限,僅僅配備了5個師的戰馬。雖然名為川陝鐵騎,實際上還是步兵。
川陝鐵騎直屬於皇家衛隊總參謀部,暫駐西安。
在皇家衛隊總參謀部實業一個月,鍍了一下金的宋祖舜擔任川陝鐵騎總指揮,朱保振擔任政治委員,朱保興擔任參謀長。
孫祖壽、曹文詔、魯欽、孫應元、周遇吉、黃得功、滿桂、馬科、楊肇基、馬祥麟、楊嘉謨、湯九州、李卑、馬世龍、王世欽、劉肇基、金國鳳、虎大威、杜文煥、劉光祚、王性善、李昌齡、艾萬年、賀人龍、猛如虎、祁秉忠、侯世祿、劉渠、楊宗業、梁仲善、賀世賢、何可綱、尤世功、尤世威、尤世祿、鄧祖禹、陳於王、徐國全、周敦吉、賀虎臣、賀珍、徐文朴、姜應魁、毛維張、任之華、王忠、李忠、楊二虎、乙邦才、馬應魁、莊子固、樓挺、江雲龍、李豫、陶國祚、許謹、馮國用、陳光玉、李隆、徐純仁、李大忠、孫開忠、解學曾、高其勛、陳正、王承憲、翁之琪、朱旻如、劉世勛、魯之玙完成進修學習后,分別擔任特10師至特69師師長。
谷東務、車東實、侯東興、岳東邦、帥東圓、全東國、況東強、商東民、牟東富、佘東鑄、譙東方、伊東盛、宮東世。
寧方忠、仇方君、欒方愛、年方國、甘方務、愛方實、厲方興、陽方邦、祖方圓、武方國、符方強、劉方民、景方富、詹方鑄、束方東、龍方盛、葉方世。
幸盛忠、司盛君、佟盛愛、郜盛國、黎盛務、歐盛實、薄盛興、印盛邦、宿盛圓、白盛國、饒盛強、蒲盛民、司馬盛富、上官盛鑄、歐陽盛東、夏侯盛方、東方盛世。
公孫世忠、賴世君、卓世愛、藺世國、屠世務、蒙世實、池世興、喬世邦、令狐世圓、司徒世國、胥世強、西門世民、南宮世富、諸葛世圓、聞世東、皇甫世方、慕容世盛分別擔任特10師至特69師政治委員。
川陝鐵騎進行快速機動、大迂迴、大穿插、突襲、奇襲等特種作戰訓練。
明末軍隊戰鬥力排名第一的為關寧鐵騎,第二為秦軍,第三為天雄軍,第四為白桿兵。
關寧鐵騎驍勇是因為強大的機動能力,天雄軍善戰是因為團結,而秦軍、白桿兵戰鬥力強勁是因為川陝漢子的個性,秦軍的主力大都來自陝西,而白桿兵都來自四川。
彪悍的秦軍和白桿兵不知讓多少軍隊吃過苦頭。闖王高迎祥因為秦軍,在子午谷中丟了性命。渾河血戰、奢安之亂,白桿兵都讓對手吃盡苦頭。
彪悍的陝西兵、四川兵加上裝備大量蒙古戰馬的強大機動力,以及皇家衛隊的政治委員制度,川陝鐵騎必將成為這個時代的一支強軍。
通過華東、西南、華中、華南地區軍隊的整肅,一大批優秀的人才被發掘。
祁伯裕、汪應蛟、王三善被調往皇家軍事大學擔任教官,
汪應蛟字潛夫,出生於1550年,萬曆2年進士,歷任南京兵部主事、南京禮部郎中、興泉憲副、濟南參政、山西按察使、右都御史代天津巡撫與保定巡撫、工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
泰昌元年,起任南京戶部尚書。天啟元年改任北京戶部尚書。汪應絲忠誠正直有節操,心繫百姓解民憂,把國當作自己的家,謹慎收支、杜絕浪費。
王三善字彭伯,出生於1565年,萬曆29年進士,歷任荊州推官、吏部文選郎中。泰昌元年升任太常少卿,天啟元年任右僉都御史貴州巡撫,在平定奢安之亂時被俘,英勇殉國。
尹伸、劉鐸、商周祚、庄祖誨、焦源清、田唯嘉、胡沾恩、練國事、鄭崇儉、樊一蘅、謝志良、楊正芳、楊世恩、左懋第、張同敞、翁之琪、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金聲、萬元吉、堵胤錫、熊汝霖、趙一麟、翟文、尤岱、莊子固、張衡、馬應魁、汪思誠、樓挺、李豫、許謹、馮國用、李隆、徐純仁、孫開忠、姚懷龍、解學曾等優秀的官兵被推薦到皇家軍事大學深造學習。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尹伸字子求,出生於1578年,萬曆26年進士。歷任承天府推官、南京兵部郎中、西安府知府、陝西督學僉事、蘇松道副使、貴州威清道參政、湖廣按察使、雲南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因失御流寇罷官。崇禎17年,張獻忠攻破敘州,誓死不降,英勇殉國。
劉鐸字我以,出生於1573年,萬曆44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郎中、揚州知府。劉鐸從小工詩文、草書,善繪畫,學識淵博,膽識超人,所畫的《羅漢圖》被列為國寶級。
任職期間,辦事公正、光明磊落,為人誠實,為民解憂,深得忠臣和老百姓的擁護及愛戴。
商周祚字明兼,萬曆29年進士,歷任邵武知縣、太僕寺少卿。泰昌元年巡撫福建、兩廣總督、兵部尚書。商周祚廉潔如冰,因賠貼而致家產殆盡。由於剛正不阿,屢違聖意而丟職歸里。
庄祖誨字汝格,出生於1574年,萬曆32年進士。歷任嘉興府知府、山東河工副使、浙江右布政使、左布政使、應天巡撫、戶部侍郎。庄祖誨廉明能恪。
焦源清字湛一,出生1574年,萬曆35年進士。崇禎初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與總督張宗衡、總兵曹文詔等因不敢戰之罪被削奪官爵,遣送邊境擔任守衛,因年老被釋放回家。因不肯歸順農民軍,絕食七日而死。家中藏書甚富。
田唯嘉字陸海,出生於1581年,萬曆38年進士,歷任河南項城知縣、祥符知縣、江西道御史、山東道御史、監察御史、應天府巡按、吏部右侍郎、吏部尚書。李自成攻佔饒陽,委派了縣令,縣令被田唯嘉等人殺害。滿清初年,曾被任命為刑部尚書,但他託病推辭。
胡沾恩字滏陽,出生於1582年,萬曆41年進士。歷任河內、祥符知縣、兵部郎中、寧武參議、右僉都御史大同巡撫。胡沾恩才情敏練,剖決如流、屢立戰功。后因兵敗被崇禎革職譴戌。
練國事字君豫,出生於1582年,萬曆44年進士。歷任沛縣、山陽知縣、四川道御史、太僕少卿、右僉都御史陝西巡撫。因鎮壓農民軍不力被革職。練國事為人方正且有獨立的操守。
鄭崇儉字大章,出生於1582年,萬曆44年進士。歷任河南府推官、濟南兵備副使、陝西右參政、右僉都御史寧夏巡撫、兵部右侍郎三邊總督,因鎮壓農民軍不力,被崇禎斬首示眾。崇禎帝即位以來先後殺過鄭崇儉、袁崇煥、劉策、楊一鵬、熊文燦、范志完、趙光拚七個總督。
樊一蘅字君帶,出生於1582年,萬曆47年進士。歷任安義、建昌、襄陽知縣、禮部祠祭司主事、吏部考功司主事、吏部稽勛司郎中、榆林兵備參議、陝西右參政、陝西按察使、寧夏巡撫、兵部右侍郎、副都御史總督川、陝軍務。
謝志良字恩錦,出生於1592年,歷任平遠縣石正營把總、潮州柘林守備、南贛中營游擊、山西太原府總兵,八旗南下,與隆武帝一同殉難。
楊正芳,出生於1595年,天啟間以小校從軍,屢剿貴州賊,積功至副總兵。崇禎時,與農民軍作戰,戰敗殉國。
楊世恩,出生於1595年,歷官湖廣副總兵,跟隨盧象升、楊嗣昌參與鎮壓農民起義軍。崇禎時,與農民軍作戰,戰敗殉國。
左懋第字仲及,出生於1601年,山東萊陽人,崇禎4年,與吳偉業、張溥中進士,歷任韓城知縣、戶科給事中、太常寺正卿、右僉都御史。赴清談和使者,后被八旗扣押,寧死不降。
張同敞字別山,出生於1601年,湖北江陵人,張居正曾孫,1650年與瞿式耜在桂林被孔有德俘獲,堅貞不屈英勇就義。
翁之琪字元倩,出生於1601年,崇禎13年武狀元,歷任舟山守備、參將、鎮守金衢、總兵、征南將軍、左都督,南明弘光政權覆滅,自盡殉國。
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率領江陰人民舉行了反清起義,面對強敵,誓死守城81天的壯舉,城破之日,英勇殉國。被稱為江陰抗清三公。
莊子固、張衡、馬應魁、汪思誠、樓挺、李豫,許謹、馮國用、李隆、徐純仁、孫開忠、姚懷龍、解學曾守揚州,清兵破城,皆以巷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