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整肅朝堂,反腐肅貪
天啟元年4月30。
大朝會。
李三才、高攀龍、葉向高、鄒元標、趙南星、沈?、朱國祚、史繼偕被秘密押解到京。
朱由校安排新錦衣衛監察部周忠實在朝堂上奏報遼餉貪腐案。
泰昌皇帝從內帑撥付的300萬銀元遼東軍餉運到遼東,經過層層貪墨,只剩下了120萬銀元。貪墨了6成,而實際發放到最底層官兵手中的估計不足60萬銀元。
戶部郎中嚴九岳、田一井,戶部員外郎李采、天鳳儀,戶部主事楊國柱、向胤賢,戶部司務長郭長發,監軍道牛維曜、福建道御史萬崇德、遼東巡按陳王庭、張銓以及戶部、兵部的一大批負責經辦遼餉的官員被抓捕。
面對突然爆發的遼餉貪腐案,文武百官憂心忡忡,作為驚天大案的紅丸案還沒有了結,又鑽出遼餉貪腐案,可能還有其它涉及軍隊的貪腐案,不知道又有多少人遭殃,不知道又會死多少人。
朝堂異常安靜詭異,言官御史三緘其口。
文武百官還未回味過來,周忠實繼續奏報了涉軍涉黑貪腐窩案,一大批牽涉軍隊貪腐、打黑除惡案件的地方、中央官吏、豪紳被通報。
錦衣衛監察部、公安部、國安部按照通報的名單,立即行動,正參加朝會的部分涉案官員被當場帶走押送詔獄,再次震驚文武百官。
其它涉案人員早已經被秘密監視或秘密控制,被正式抓捕。
新錦衣衛監察部、公安部、國安部露出獠牙,恢復錦衣衛昔日雄風。
隨着遼餉貪腐案、涉軍涉黑貪腐窩案的持續深入,北直隸、山西、陝西地區約4000名各級官吏以及地方士紳被抓捕。
南直隸作為陪都與京城聯繫密切,南直隸各部的官員也深受牽連。
北直隸地區成為重災區,特別是中央各部,塌方式的腐敗,有部分部門集體涉案,全軍覆沒。戶部、兵部三分之二以上的官員被抓捕或停職協助調查,戶部、兵部基本處於癱瘓狀態。
原遼東巡撫李維翰、原遼東經略楊鎬、原戶部總督倉場尚書王紀、原兵部左侍郎張鶴鳴、原兵部戎政尚書許弘綱、原刑部左侍郎陳禹謨、原刑部右侍郎陳道亨、原工部尚書王佐、原工部右侍郎董漢儒、原都察院左都御史張問達、原大理寺寺丞房壯麗、原任順天巡撫劉曰梧等辭職退休官員被抓捕。
禮部尚書孫慎行、兵部右侍郎王在晉、戶部右侍郎李長庚、戶部主事丁魁楚、禮部左侍郎周道登、右侍郎顧秉謙、吏部左侍郎翁正春、右侍郎周應賓、主事潘師道、工部尚書王永光、刑部郎中馮時行等人被公開抓捕。
南京左都御史兼管六部何熊祥、南京大理寺卿張輔、南京太常寺卿王之寀、南京國子監祭酒朱延禧等人被公開抓捕。
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王德完,左通政桂有根、右通政周希聖;詹事府少詹事李國普、張瑞圖、錢象坤、周如磐,右春坊右諭德來宗道、魏廣微、黃立極、右中允錢龍錫,翰林院編修楊景辰、何吾騶、施鳳來,翰林院簡討劉宇亮、繆昌期;監生汪文言等人被公開抓捕。
順天巡撫李瑾、通州巡撫王國禎、順天府尹陳大道、府丞邵輔忠、劉蔚於,山西巡撫吳仁度、北直隸永平府知府項良梓、保定府知府李廷檳、北直隸順德府知府庄毓慶、河間府河間縣知縣佟卜年、陝西漢中府知府潘文、延安府知府王國瑚等人被公開抓捕。
山西左布政使高第、山西右布政使洪翼聖;陝西右布政使李從心;山西按察使郭尚友,陝西按察使邢雲路等人被公開抓捕。
直隸巡按蕭毅中、倪應眷、盧謙、田生金、易應昌;順天廵按劉廷元、李凌雲,陝西巡按姚祚端、彭際遇,山西巡按劉惟忠等人被公開抓捕。
戶科給事中阮大鋮、解學龍、趙時用、韋蕃、李奇珍、郝土膏、史孔吉、許可徵、張國祥、程注;吏科給事中魏照乘、倪思輝、成明樞、薛鳳翔、張延登、甄淑、侯震晹;禮科給事中周希令、王志道等人被公開抓捕。
兵科給事中尹同皋、蕭基、郭允厚、曾汝召、李遇知、楊維新;工科給事中霍守典、張其庭、惠世揚;刑科左給事中董承業、暴謙貞、毛士龍、陳所志、熊德陽、劉弘化;工科給事中何士晉等人被公開抓捕。
山西道御史羅文英、周昌晉、李九官、江秉謙、畢佐周;陝西道御史李逵、張論、李達合;廣西道御史房可壯、福建道御史周宗建等人被公開抓捕。
南京吏科給事中晏文輝、姜習孔;南京戶科給事中歐陽調律、南京兵科給事中盧大中、南京工科給事中徐憲卿;南京陝西道御史喬時敏、南京山西道御史孫光裕、巡視南京御史陳宗契等人被公開抓捕。
丁魁楚字中翹,萬曆44年進士,歷任戶部主事、郎中、大名道副使、山東按察使、保定巡撫、戶部侍郎、兵部侍郎。南明時,總督河南、湖廣兼巡撫承天、德安、襄陽,總督兩廣,加兵部尚書、平粵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李成棟率軍攻入廣州,丁魁楚攜帶黃金20萬兩、白金240萬兩投降李成棟,許以兩廣總督的職位。李成棟表面上接受丁魁楚投降,設計誘殺丁魁楚。
周道登萬曆26年進士,授庶吉士、翰林院編修,天啟元年升禮部左侍郎。崇禎時靠抽籤入閣。
潘師道字茂中,出生於1566年,萬曆41年進士。歷任監利知縣、太理寺評事、吏部福建清吏司員外郎、福州府知府、河南副使、邵武知府、福建右參政調、浙江參政、四川按察使。
何熊祥字乾宰,出生於1567年,萬曆20年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監察御史、浙江巡按、太僕寺少卿、大理寺左右丞、大理寺卿。
萬曆46年升南京刑部右侍郎,兼管戶部、禮部、吏部。泰昌元年升南京左都御史。時值兵部、工部長官空缺,一身兼管六部。
何熊祥在南京統攬六部大權,在南京有一柱擎天的俗語。
王之寀字心一,萬曆26年進士,歷任清苑知縣、刑部主事、南京太常寺卿、陝西右布政使、左布政使、寧夏巡撫、三邊總督。1617年曾被彈劾貪污,革職回鄉。泰昌皇帝登基后,擔任南京太常寺卿。
朱延禧字允修,萬曆23年進士,授翰林院檢討,后升任禮部右侍郎。朱延禧任日講官時,被天啟稱讚為講官第一,拜為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晉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
天啟5年,即升任太子太師、建極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后被魏忠賢革職歸鄉。
王德完字子醇,出生於1554年,萬曆14年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改兵科給事中,萬曆28年,因立太子事觸怒萬曆皇帝,被廷杖一百,革職還鄉。泰昌即位,被起用為太常少卿。官至都察院左僉都御史。
李國普字元治,萬曆41年進士。授庶吉士、詹事。天啟6年,魏忠賢以同鄉的原因,擢升禮部尚書入閣。
張瑞圖字長公,出生於1570年,萬曆35年進士,初授翰林院編修,歷官詹事府少詹事,天啟6年遷禮部侍郎,與施鳳來同以禮部尚書入閣。
周如磐字聖倍,出生於1567年,萬曆26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檢討、右庶子,少詹事兼侍讀學士。天啟元年升禮部右侍郎,崇禎登基時內閣。
來宗道字子由,出生於1571年,萬曆32年進士,授庶吉士。天啟元年,補經筵講官,深得天啟重用。天啟駕崩,身為顧命大臣的來宗道在擁立朱由檢的過程中,起過相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