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記憶
沈曼輕輕搖頭,“沒事。”
她對她親爸的記憶,其實基本上沒剩多少。只是依稀記得,他對自己很好,每次出任務回來,都會將她高高舉起,放在肩頭逗她開心。
只是後來他犧牲了,媽媽大病了一場,後來又帶着她改嫁如今的沈家,從前的記憶隨着時間的逝去,漸漸塵封在心底。
她都快忘了,爸爸長什麼樣子。
顧青林抬起手腕看了眼時間,現在都已經下午六點多了。
“我們先去買一些菜,今天我下廚,好好做一頓好吃飯的,順便給小北說說我們的事,你看怎樣?”
沈曼思考了片刻,點頭道,“好。”
他們都以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
其實小北早就知道,他們倆現在不是夫妻。
估計小北心裏對於這事,一直很不安。
現在事情差不多定下來了,也時候告訴小北了。
兩人在外面買了一些菜,又買了兩斤熟食,這個點肉肯定是沒了。
肉是很難買到的,不僅要肉票而且還有錢,要是去晚了還搶不到。
但是今天沒有肉,總感覺缺點什麼,顧青林最終還是去肉聯廠看了一下,果不其然,肉早在上午的時候,就已經全部賣光了。
沈曼倒是覺得沒什麼,“沒有肉,有雞蛋也不錯,炒雞蛋也是葷菜,我那裏還有一塊臘肉,上次回老家的時候,奶奶他們硬塞給我的。”
“今天晚上咱們吃臘肉和雞蛋,菜也買得差不多了,我們回去吧。”
顧青林抬頭看了眼對面的供銷社,對着沈曼道,“你在這裏等等我,我去對面買些東西。”
說完,還不等沈曼回答,他已經大步朝對面走了過去。
沈曼還以為他是去買什麼必需品,沒想到等男人再次回來,手裏拿着一包大白兔奶糖,遞到了她的面前。
“小北愛吃這個糖,上次我看你也愛吃。”
沈曼眨巴着眼睛望着男人,忽然起了一絲逗弄了心思,“你這糖是為我買的,還是為孩子買的?”
她的聲音放緩了仔細一聽,實際上又帶着幾分甜軟撒嬌,但是配上她這張嬌媚勾人的臉,卻又有一種難以抵抗的魅力。
顧青林喉嚨乾澀,目光忍不住落在她的臉上,“小孩子不能多吃糖,自然是給你買的。”
沈曼一下子笑了起來,眉眼彎彎,語調微微上揚,“原來小北只是順帶呀~”
“他要是知道了,該傷心了。”
顧青林臉色一陣滾燙,不自然地移開了視線,“他不會的。”
在小北的心裏,她放在第一位,大白兔奶糖永遠排在後面,至於他這個爸爸,恐怕地位還沒一顆糖的高。
沈曼笑了笑,“好啦,不說了不說了,小北在家該等急了,我們先回去。”
回家的路上。
顧青林提出後天,想要正式上沈家拜訪一下,沈曼沉默了片刻,“先不急,等我明天回去看看。”
她其實不太想讓沈向山,參與到她的婚事之中,畢竟他為了沈萍,選擇放棄她的時候,她和他之間的父女情分就已經斷了。
現在之所以維持表面的和諧,那是因為她媽和明川兩人在。
拋除四年前沈向山做的那件事之外,他其實對她媽還有明川都挺好的,她不想因為她的事,破壞媽媽和明川的幸福。
顧青林點了點頭,也沒問為什麼,只是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為沈曼擋去入秋的冷風。
很快,兩人回到了家。
於嬸子剛好帶着顧小北在院子裏玩耍,瞧見兩人一塊走進來,周圍的氣氛也跟以往明顯不同,不由得愣了一下。
這些日子以來,他們兩人的關係從來沒公開說過,但是今天卻不一樣,很明顯有什麼東西變了。
顧青林瞧出了她的疑惑,他正式介紹道,“於嬸,曼曼是我的未婚妻,不久后我們即將結婚。”
於嬸子瞪大了眼睛,有些難以置信。
那小北的媽媽……
她連忙閉上了自己的嘴巴,算了,自己只是一個拿錢辦事的人,默默做自己的事就行了。
顧小北聽到這個消息很激動,他跑過來抱着沈曼的大腿,眨巴着眼睛,“那我以後是不是可以喊媽媽了?”
沈曼低頭摸了摸他的小腦袋,“嗯,等我和你爸爸領完結婚證,小北就可以隨時叫我媽媽了。”
“但是現在還不行,估計還要等上一兩個月,這一兩個月,小北乖乖的,好不好?”
顧小北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好。”
只要能讓爸爸媽媽重新在一塊,讓他做什麼他都願意。
於嬸子看着孩子高興的樣子,心裏不由得嘆了一口氣,小北是真心喜歡小沈同志的,希望以後他們重新有了新的孩子,還能這樣對小北吧。
顧青林提着菜進廚房做飯,沈曼在院子陪孩子玩。
等飯菜做好,一家三口再次坐下一塊吃飯。
顧青林率先夾了一塊炒雞蛋,放進了沈曼的碗裏,面對自家兒子亮晶晶的眼睛,他十分淡定地給兒子也夾了一塊。
“好好吃飯,別光顧着看,我和你媽媽又不會跑。”
這幾天也不知道是咋了,這孩子總是會看着他和沈曼走神發獃,
顧小北撇了撇嘴,“爸爸,你真討厭,我只是想好好看看你和媽媽而已,你都不讓看。”
沈曼往他的碗裏夾了一根青菜,又瞪了顧青林一眼。
“小北不生氣,媽媽已經替你教訓他了,今天晚上,你想怎麼看就怎麼看,我們都在這裏陪着你。”
她也沒把這事放在心上,只是因為今天日子特殊,孩子難免有些激動而已。
顧小北朝顧青林做了一個鬼臉,“我就知道,媽媽最愛的就是我。”
面對母子倆的同一作戰,顧青林挑了挑眉,開口求饒,“好好好,是爸爸錯了,爸爸向小北道歉,小北原諒爸爸好不好?”
顧小北揚起下巴,佯裝思考幾秒,最後做出一副勉為其難的樣子,“好吧,看在爸爸誠心道歉的份上,我原諒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