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戰爭前夕
次日一早,姬武早早的就起來,簡單吃了點東西,姬武帶着元吉,和親衛就出了城。趁着南蠻大軍未到,姬武要探查一下周圍所有的地形,方便後期軍事部署。炎羽本想帶上一兩千軍卒跟隨,被姬武拒絕了,他又不是去打仗,帶這麼多人也沒用。
姬武一行人出了城,便直奔城外的山林而去。他們穿過了崎嶇的山路,越過了湍急的河流,一路上經歷了不少艱辛。但姬武始終保持着堅定的信念和冷靜的頭腦,他仔細觀察着周圍的地形,詢問着元吉關於地形的特點和注意事項。
山林中樹木繁茂,雜草叢生,姬武等人小心翼翼地前行着,生怕驚動了什麼。
突然,一聲慘叫傳來,姬武等人心中一驚,連忙朝着聲音傳來的方向跑去。只見一名士兵倒在地上,身上插着一支羽箭,已經奄奄一息。
姬武連忙上前查看,發現士兵的傷口處發黑,顯然是中了毒。他心中一沉,知道這是南蠻大軍的慣用伎倆,看來南蠻大軍已經在附近了。
姬武連忙讓人將士兵抬走,然後帶着元吉等人繼續前進。他們小心翼翼地繞過了一片樹林,來到了一個山谷前。
山谷中瀰漫著一股霧氣,看不清裏面的情況。姬武心中一動,覺得這個山谷有些古怪,便讓人在山谷外點燃了一堆篝火,然後將一些濕草扔了進去。
片刻之後,山谷中的霧氣漸漸散去,露出了裏面的情況。只見山谷中佈滿了各種陷阱,有尖刺、陷坑、繩索等等,讓人防不勝防。
姬武心中暗叫僥倖,如果不是自己小心謹慎,恐怕已經中了陷阱。他讓人將陷阱一一標記出來,然後帶着元吉等人離開了山谷。
接下來,姬武等人又探查了周圍的幾個地方,都沒有發現南蠻大軍的蹤跡。姬武心中有些疑惑,不知道南蠻大軍到底在什麼地方。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前來報告,說在不遠處發現了南蠻大軍的營地。姬武心中一喜,連忙帶着元吉等人趕了過去。
南蠻大軍的營地位於一個山腳下,周圍佈滿了崗哨。姬武等人悄悄地靠近營地,觀察着裏面的情況。只見營地中帳篷林立,士兵們正在忙碌地準備着什麼。
姬武心中一動,決定派人潛入營地,打探一下南蠻大軍的情況。他挑選了幾名身手敏捷的士兵,讓他們換上南蠻士兵的衣服,然後悄悄地潛入了營地。
士兵們在營地中小心翼翼地摸索着,終於找到了南蠻大軍的指揮所。指揮所中,一名南蠻將領正在和幾名手下商量着什麼。
士兵們悄悄地靠近指揮所,偷聽着他們的談話。只聽那名南蠻將領說道:“大王已經下令,讓我們盡量小心行事,所有人不得出去劫掠涼州百姓,不要暴露行蹤。軍師乃是涼州人士,對古渡城的情況瞭若指掌,等我大軍集結完畢,必能迅速拿下古渡城。”幾名手下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士兵們聽到后心中一驚,連忙悄悄地離開了指揮所,回到了姬武等人身邊。姬武聽到這個消息后,也是臉色一沉,不用猜他都知道南蠻口中的軍師是誰,此人一定是李成手下謀士張卿,姬武一直防着此人,沒想到跑這邊當起軍師來了。姬武也不再多逗留,帶着人直接回了古渡城。叫來眾人,立馬修改防禦。
“王爺!我們的防禦體系,是多年戰爭下的總結,輕易修改,恐怕容易出問題。”炎羽做為軍中老人,多次和南蠻作戰,深知他們的防禦體系針對南蠻是非常有效的。他怕姬武沒跟南蠻交戰過,打仗僅憑紙上談兵。
“炎將軍有所不知,我們的防禦體系已經被南蠻知曉了,若是不改變,恐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姬武回來過於倉促還沒來得及跟眾人說自己在南蠻打探到的消息。
“我軍有南蠻內奸?究竟是何人如此膽大妄為。”凌風一聽也坐不住了。
“李成謀士,張卿!”姬武說道。
“是他!”一聽是張卿眾將都瞭然了。
“如此!變的就不是防禦了,張卿對古渡城何其了解!”劍影也說道。
“不錯!城內糧草,軍士營房,都得換。地道也得堵住。”雷傲說道。
“就按雷傲將軍所說,你們協同着辦,另外給本王組織三千民夫,本王要報現在的城牆加高加寬一倍。”姬武回古渡城時,已經有親衛稟報水泥已經運到了。
“王爺不可!如今大戰在即,此時修建城牆,短時間內怎麼可能完成,若是修建到一半時,南蠻殺來,容易給南蠻可乘之機。”姬武說完,凌風立馬出來阻止。
“凌風將軍勿憂,你不在涼州城的這段時間,涼州城發生很變化,最有名的莫過於,王爺創造了水泥,此物修建城牆只是幾日,便牢不可破,猶如自然生長的岩石般,堅固無比。”還不待姬武說話,炎羽便出來說道,這段時間他可是一直在涼州城,涼州城內發生的很多事他都了如指掌。
“哦!居然如此神奇,那末將正得見識見識。王爺當真如此神奇,能點石成金不成?”凌風見炎羽如此說也不由有些驚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點石成金,有些誇張,點灰成石那是一點不虛!”劍影笑着說道。
“只是發現了些簡單的建築材料罷了,諸位就不用再開凌風將軍玩笑了。”姬武見手下將領臨戰還能如此玩笑也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諸位,大家都行動起來吧!這次我們讓南蠻好好瞧瞧我涼州的厲害。”
“我等領命!”姬武說完眾人一起行禮回道。
在姬武的親自帶領下,民夫們齊心協力,將城牆用水泥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
經過日夜奮戰,城牆的高度和寬度都成功拓寬了一倍,變得更加堅固和雄偉。
姬武站在新築的城牆上,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他深知,這座城牆將成為抵禦南蠻大軍的重要防線。
然而,城牆的加固只是防守的一部分。
姬武開始思考如何進一步加強古渡城的防禦能力。
他決定在城牆上設置更多的防禦設施,如投石車、弓箭塔。
古渡城一切準備就緒,就等着南蠻的到來。而此時的姬武卻是將自己關進了房間,他先是將古渡城周圍所有的地圖都繪製在紙上,看着地圖就開始沉思,如果自己是南蠻將會怎麼攻擊,遇到如此堅固的城牆后又應該怎麼面對,他一步步的推演,嘗試了眾多方法,又思考每種方法的破解之法。
這日,古渡城外,一個斥候,滿身是血,趴在馬背上,馬卻瘋狂的往古渡城跑。眼看就要到城門時,斥候卻是再也撐不住了,緩緩的從馬背上掉了下去。守城的軍卒看到己方的馬匹,馬背上卻無人,心知可能是出了事,便迅速將此事稟報給自己的百夫長,戰爭時期,百夫長並沒有權限,隨即又將此事稟告個了上級,最後,凌風知道了此事,就讓人打開城門,進馬匹遷入城中,他們在馬匹上並沒有發現什麼,凌風眉頭緊皺,他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在戰爭時期,任何異常情況都可能意味着危險的降臨。他決定親自帶領一隊士兵,沿着斥候回來的方向進行搜索。
他們沿着道路前行,仔細觀察着周圍的痕迹。突然,凌風發現了一些血跡,他的心頓時沉了下去。血跡一直延伸到了路邊的樹林裏,凌風小心翼翼地走進樹林,手中緊緊握着武器。
在樹林裏,他們發現了斥候的屍體。屍體上佈滿了傷口,顯然是經過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凌風檢查了一下屍體,發現斥候的身上有一封信件,他將信件取出來,打開一看,臉色頓時變得凝重起來。
信件上寫着南蠻大軍即將進攻古渡城的消息,並且詳細描述了南蠻大軍的兵力和部署情況。凌風知道,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情報,必須儘快送回城中。
他命令士兵們將斥候的屍體帶回城中,然後自己帶着信件,快馬加鞭地趕回了古渡城。回到城中,凌風立即將信件交給了姬武,姬武看了信件后,臉色也變得非常嚴肅。
‘信中寫道,南蠻蠻王拜猛熊為主將,張卿為軍師,舉兵三十萬,攻打涼州。’姬武雙手緊握,三十萬南蠻什麼概率,南蠻善騎射,同等人數下,涼州軍與南蠻騎兵相遇,十死無生,更別說如今古渡城加上新兵才十二萬。看來這次真不是簡單的來涼州掠奪,而是滅國之戰,南蠻是滅東周啊。
不過如今的古渡城,用水泥加固,即便是南蠻百萬大軍來,姬武有信心將他們拒之城外。不過如此強大的敵人,必須採取有效的應對策略。他立即召集了手下的將領,共同商討作戰計劃。
在會議上,劍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南蠻雖然兵力眾多,但他們的軍隊缺乏紀律性,而且不擅長攻城。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加強城防,堅守不出,消耗他們的兵力。同時,我們可以派出小股部隊,騷擾他們的後方,破壞他們的補給線。”
“末將認為不可,南蠻全軍都是騎兵,若是我軍派出小股部隊,能跑得過南蠻嗎?能在眾多騎兵中破壞他們的糧草嗎?”炎羽提出了不同看法。
“蠻夷勢大,我等還是向王城求援吧!”凌風道。
“為時已晚,若是此時向王城求援,王城還要與眾大臣商議,能否派兵支援,難說,就算要增援,還需向各州集結兵力,如此不知何時才能到我涼州。更何況我東周羸弱,還有他國虎視眈眈。”劍影道。
“末將認為,我軍完全可以憑藉城牆之利,堅守城池不出。南蠻久攻必失,等南蠻露出破綻,我軍再一舉殲之。”雷傲說道。
見幾位將軍難以統一意見,沉默良久的姬武開口說道:“我軍據城而守,不與南蠻正面交鋒,只要守住一段時間,本王自有破敵之策。”
“諾!”幾位將軍同時領命道。
“雷傲將軍,你派支人馬,在城外挖設壕溝,設置障礙物,南蠻遠道而來,我們得給他來點開胃小菜招待招待,如此方能彰顯我涼州待客之道,我東周向來是禮儀之邦。”幾位將軍正準備出去的時候,姬武朝着雷傲說道。
“末將領命!”
雷傲迅速帶着人去城外挖設壕溝,在壕溝內插滿了帶尖的樹樁,上面鋪上雜草。
此時遠在古渡城五十裡外平原上,南蠻軍隊行軍到了此處,他們並沒有急着進攻,而是駐紮了下來。
南蠻中軍大帳中,一位南蠻大將坐在大帳中間,這位南蠻大將身材魁梧,肌肉虯結,散發著一種無與倫比的力量感。他的皮膚呈古銅色,閃耀着健康的光澤,似乎在訴說著他在蠻荒之地的經歷。
他的面容輪廓分明,猶如雕刻般冷峻。高挺的鼻樑下,嘴唇寬厚而堅毅,透露出果斷和堅毅的性格。他的眼睛如同燃燒的火焰,充滿了狂野和霸氣。
南蠻大將的頭髮如亂麻般散開,其間夾雜着一些羽毛和珠飾,隨着他的動作飄動着,增添了幾分粗獷與神秘。他身上穿着簡陋的獸皮戰甲,卻掩蓋不住他那威猛的氣息。這位大將就是此次大軍主帥猛熊。
“軍師為何要停下,我軍全速前進,在涼州軍來不及反應時,打他們個措手不及,拿下古渡城還不是手到擒來。”南蠻大將猛熊說道。
“將軍有所不知,前些日子斥候回報,發現了涼州斥候,我軍斥候並沒有將他們全部拿下,有一個漏網之魚跑了。此時他們已經知道了我軍將要攻打古渡城的消息。”回答他的是一位儒雅謀士,這謀士便是張卿。張卿本是代表李成與南蠻王商議結盟,誰知剛到南蠻,就聽說李成兵敗的消息,當時便氣得直呼,李成小兒成事不足,敗事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