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過於巧合
平定努爾哈赤叛亂的軍報送到京師,處理結果沒什麼懸念,努爾哈赤本人及他的小兒子代善,凌遲。
努爾哈赤的大兒子褚英,被努爾哈赤提前安排去了奴兒干都司打獵,僥倖逃脫。
穆爾哈齊已死,他的家眷梟首。
另外,還給緬中都司發去了公文,將在那裏任職的舒爾哈齊等人,斬首。
一家人嘛,就要整整齊齊的一塊上路。
更何況這是造反,沒誅九族已經是好事啦。
努爾哈赤的事,朱翊鈞沒有在意,憑大明如今的實力,就這點小叛亂,還不放在眼裏。
朱翊鈞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了應對福建開海后所引發的一系列事情上。
首輔申時行,次輔王錫爵,兩個人受到了大量彈劾。
開一個省的海,是申時行提出來的。
選擇福建為試點,是王錫爵提出來的。
福建的官員恨不得生吞了他們倆,尤其是提出以福建為試點的王錫爵。
偏偏王錫爵還是一個硬脾氣,你彈劾我,我還不幹了呢。
王錫爵隨即上疏請辭。
申時行跟着上疏也要請辭。
一個首輔,一個次輔,兩個人同時請辭,這對於大明朝來說,是天大的事。
朱翊鈞當然是沒有批。
可就在這個時候,山西傳來了消息,三輔王家屏的繼母離世。
王家屏接到家人的消息后,立刻上疏請辭,請求回鄉丁憂。
這個,朱翊鈞就不能不批了。
況且有張居正的例子在前,就算是朱翊鈞下旨奪情,王家屏也不敢繼續留在朝堂。
准了王家屏的辭呈后,朱翊鈞一面下旨安撫申時行、王錫爵,一面下令增補閣臣。
廷推閣臣的名單報到乾清宮,朱翊鈞第一個圈定的是禮部尚書沈鯉。
接着掃量名單,朱翊鈞又發現了許國的名字,接着又再次忽略。
最終,朱翊鈞還是決定將戶部尚書張學顏補進內閣。
明朝的內閣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則,非翰林不入閣。
不過這只是一個俗成約定,並不是明文規定。
自明英宗以後,內閣成員絕大部分都是翰林出身,從比例上來看,確實符合“非翰林不入閣”的說法,但也不是絕對。
朱翊鈞有意識的想要改變這種局面,從上一次的嚴清,到這一次的張學顏,這二人都不是翰林出身。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
內閣雖然只是一個秘書性質的存在,但還是應該有些實際軍政經驗的。
圈定這兩人入閣后,朱翊鈞又將工部尚書許國調任禮部尚書,楊兆晉工部尚書,宋勳晉戶部尚書。
人事調動安排下去,朝堂上彈劾的聲音也隨着時間的推移略微減輕了一些。
畢竟開的是福建的海,其他地方的官員犯不着跟着一塊上疏彈劾。
就大明朝那種嚴重的地域歧視,其他地區出身的官員,也不會去多這個嘴,不看他們的熱鬧都是好事。
不過,事情也沒有那麼順利。
看似塵埃落定了,沒幾天,福建的加急奏報送到京師。
倭寇進犯福建海岸,福寧州倭患最為嚴重,剛剛設立的海防館被倭寇攻破,官員被殺,海防館也被倭寇一把火燒為灰燼。
朱翊鈞看過福建的奏報后,良久,這才開口,“張鯨,你拿着福建的奏報去內閣,讓他們議出個章程來。”
“奴婢遵旨。”
張鯨得了旨意,帶着兩隊小太監直奔內閣。
內閣中,雖然已經過了當值時間,除了值守的大學士外,其餘人可以離開回府。
但四位大學士已經知道了福建的情況,每個人臉上都不太好看,誰也沒有離開。
“這倭寇也太猖狂了!”次輔王錫爵直接喊出聲來。
倭寇,有真倭寇,也有假倭寇。
這次進犯福建,殺官燒海防館的究竟是真倭寇還是假倭寇,不好說。
可從朝廷的顏面考慮,只能且必須是真倭寇。
“一個正七品的推官,兩個正九品的主簿,全死在了倭寇的手裏,依我看,就應該把福建巡撫撤職查辦!”
這次說話的是張學顏。
張學顏入閣,有希望,但很渺茫。若不是皇帝欽點,他怕是一輩子也入不了閣。
剛入閣就遇上這麼一檔子事,張學顏自然是想要好好表現一番。
而且,張學顏履歷豐富。
從知縣、工科給事中、參議、兵備道、巡撫,再到戶部尚書,他全乾過,軍政皆通。
張學顏一看福建的奏報,心裏就明白是怎麼回事,無外乎兩種情況。
一,確實是倭寇殺官放火。
倭寇屢屢騷擾海疆,這個不算奇怪。
二,就是有人不滿在福建設立的市舶司、海防館,故假借倭寇之名,行造反之事。
不管殺官放火這件事,是不是倭寇乾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市舶司、海防館剛剛設立,就出了這麼一回事。
瓜田李下,想不讓人懷疑都不行。
不算其他,單單是一個失職,他福建巡撫就跑不了。
張學顏接着罵,“這海防館的官兵,都是些什麼玩意,遇到倭寇不拚死抵抗不說,竟然還有逃兵!”
回答張學顏的,是與他一同入閣的沈鯉,“海防館的兵都是從南京京營抽調的。”
市舶司、海防館的官員,都是由吏部統一選派的,那麼護衛的官兵,自然也就不能再從福建抽調。
於是便由兵部下令,在南京京營抽調官兵。
張學顏一聽是從南京京營抽調的兵,火氣頓時消下去大半。
內閣首輔申時行雖然也覺得這事過於巧合,可他是內閣首輔,他不能如其他那樣一味的埋怨,他還得想辦法解決。
“好了,犯不着和他們生氣,氣壞了身子反而是不值當的。”
“咱們還是想想,怎麼向陛下交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