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三門峽
大禹、伯益和后稷登上高山,望着黑浪翻湧的湖面。碧波千頃,暗流涌動,一條扇動雙翼的黃龍,正騰飛在半空中,竭力阻擋着不斷上漲的湖水。
但水中混雜着成千上萬的魚精水怪,隱約可以聽見老龍嘶啞陰沉的低吼聲,彷彿是在發號施令。老龍的聲音陰冷而嗚咽,如同山魈一般森然可怖。
大禹登上高山,望向遠方,只見整個地勢是西北高峻,東南低洼。大禹心念一動,面對上漲的湖水,拔出刃若霜雪的分水劍,向東南劃出幾道劍光。只見白光閃動,湖水立刻就順着劍光向東南低處流去。
當洪水流到大峽谷的時候,一座大山又攔住了去路。奔涌的湖水拍打在石壁,雪白的浪花捲起千堆雪沫。水面又開始逐漸上漲,奔涌不息的洪水在峽谷之中聚成一個高懸的地上湖。湖面水氣氤氳,亂雲飛渡,不時傳來陣陣雷聲。
應龍道,“大司空,若開此山,請開山斧!”
驀然半空金光大盛,射出璀璨奪目的光芒。雲氣之中浮現出一把三尺七寸長的金斧,斧身隱約有龍紋雲案,發出“嘶嘶”的聲響。
“神斧歸位,開山裂石!”
應龍一聲暴喝,閃着金光的開山斧已飛到大禹的手中。
大禹將全身力氣灌注到開山斧,面對生着青苔的崖壁,用盡全力劈去。金光閃動,崖壁被劈開數道數十丈寬的水道。
轟!轟!轟!
伴隨着碎石墜落江面,濺起數尺高的浪花。兩岸的飛鳥也從枝頭驚飛而起,遠遠地躲向別處。
大山裂開三道巨大的豁口,湖水沿着三道豁口,分成三股,滾滾東流。江波浩蕩,川流不息,沿着三道水門向東流去。
應龍化作人形,上前向大禹拱手道,“司空,此峽乃司空以開山斧鑿開,分為三門,以通水路。洪水疏浚,百姓獲益。請大司空為此三門命名!”
大禹微一沉吟,道:“此峽上有青天,下有廣地,中間還剩神人鬼。願此峽上合神只,中通人事,下達幽冥。三門就分別叫作‘神門’‘人門’‘鬼門’,正合‘天地人神鬼’之數!”
眾人皆點頭稱是,便以此命名,後世稱為“三門峽”。
三個豁口像三道水門,把大山分成了四座石島:和南岸相連的一座半島,臨水的一端,象一隻張着大嘴的石獅,大家叫它“獅子頭”;中間兩座石島叫“鬼門島”和“神門島”;和北岸相連的半島叫“人門島”。
大禹鑿開三門,又掄起開山巨斧,開出一座砥柱島,把那條老黑蛟的屍骨埋在砥柱島下,用它來息波定瀾。當地百姓都感激大禹做出的功績,紛紛帶着獵肉、山果和獸皮來犒勞大禹和他的部下。
水患平息以後,老百姓都回到了三門峽,修房建屋,墾荒種地,日子過得安穩多了。老百姓為了紀念大禹,在黃河兩岸建了禹王廟。
多年以後,當地人在河灘刨出一盤龍骨,有頭、有爪、有尾。據說就是從前被大禹殺死的老龍的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