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陰陽脈象蘊玄機

第14章 陰陽脈象蘊玄機

以下是一首七律贊《陰陽別論篇第七:脈象中的陰陽奧秘與疾病預后》:

《七律·贊陰陽別論》

陰陽脈象蘊玄機,奧秘深藏辨病基。

洪大滑數陽氣盛,細沉遲弱陰虧疲。

判明屬性知凶吉,預斷前途見細微。

經典篇章傳智慧,岐黃妙術展神奇。

以下是對這首七律的詮釋:

詩的首聯“陰陽脈象蘊玄機,奧秘深藏辨病基”,指出陰陽脈象中蘊含著深奧的玄機,是辨別疾病的基礎。

頷聯“洪大滑數陽氣盛,細沉遲弱陰虧疲”,具體描述了陽性脈象(洪大、滑數)和陰性脈象(細小、沉遲)所代表的不同狀態,體現了陽氣旺盛或陰氣不足、疲憊的情況。

頸聯“判明屬性知凶吉,預斷前途見細微”,強調了通過脈象判斷疾病的陰陽屬性,從而知曉病情的吉凶,並且能夠預見疾病的發展趨勢,展現了其中的細微之處。

尾聯“經典篇章傳智慧,岐黃妙術展神奇”,表達了這一經典篇章傳承着古人的智慧,中醫的神奇醫術也在其中得以展現。

整首詩圍繞着《陰陽別論篇第七》的重要性和價值進行了讚頌。

一、《陰陽別論篇第七:脈象中的陰陽奧秘與疾病預后》

在醫學的浩瀚海洋中,《陰陽別論篇第七》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着智慧的光芒。這一篇章主要聚焦於陰陽在脈象上的表現與區別,以及如何依據脈象來判斷疾病的陰陽屬性與預后,為我們揭示了脈象背後隱藏的深刻道理。

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中醫學的理論基石。它們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共同構成了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在脈象中,陰陽同樣有着獨特的體現。脈象的變化,反映了人體氣血的盛衰、臟腑的功能狀態以及疾病的發展趨勢。

在這一篇章中,我們首先探討了陰陽在脈象上的表現。陽性脈象,通常表現為洪大、滑數、有力等特點,反映了人體陽氣的充盛或亢盛狀態。而陰性脈象,則呈現出細小、沉遲、無力等特徵,暗示着人體陰氣的不足或虛弱。通過對脈象的細緻體察,醫者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患者體內陰陽的失衡情況,為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同時,這一篇章還深入闡述了根據脈象判斷疾病陰陽屬性的方法。當脈象呈現出陽性特徵時,往往提示疾病屬於陽證,可能與火熱、實邪等因素有關。而脈象表現為陰性時,則預示着疾病屬於陰證,可能與虛寒、濕邪等相關。這種對脈象陰陽屬性的準確判斷,有助於醫者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使治療更加有的放矢。

不僅如此,《陰陽別論篇第七》還強調了根據脈象判斷疾病預后的重要性。脈象的變化不僅反映了當前的疾病狀態,還能預示疾病的發展趨勢和預后情況。例如,脈象由陰轉陽,或由陽轉陰,可能意味着疾病的好轉或惡化。醫者通過對脈象的長期觀察和分析,能夠提前預知疾病的走向,及時調整治療策略,提高治療效果。

進一步深入研究,我們可以發現陰陽在脈象中的表現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陽性脈象的出現,可能是由於陰氣不足無法制約陽氣所致;而陰性脈象的形成,也可能是陽氣虛弱無法推動陰氣的運行。這種陰陽之間的動態平衡與失衡,在脈象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

此外,脈象的變化還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季節、氣候、情志等。不同的季節和氣候條件下,脈象可能會有所不同;而情志的波動也會引起脈象的變化。因此,醫者在判斷脈象時,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避免片面地解讀脈象信息。

在臨床實踐中,準確把握陰陽在脈象中的表現和區別,對於診斷和治療疾病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通過對脈象的深入分析,醫者能夠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提高治療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同時,這也要求醫者具備深厚的醫學功底和豐富的臨床經驗,能夠敏銳地捕捉脈象中的細微變化,做出正確的判斷。

然而,我們也要認識到,脈象的解讀並非絕對的,還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脈象只是疾病診斷的一個方面,還需要與其他癥狀、體征以及實驗室檢查等相結合,才能做出全面準確的診斷。同時,隨着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我們也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融合,相互借鑒,共同推動醫學的進步。

總之,《陰陽別論篇第七》為我們揭示了脈象中陰陽的奧秘,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疾病的陰陽屬性和預后判斷。這一篇章不僅是中醫學寶庫中的珍貴遺產,也是我們不斷探索醫學真理的重要指引。在未來的醫學發展道路上,我們應繼續傳承和發揚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黃帝內經》素問第7章名為“陰陽別論”。其主要內容如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1.對陰陽的基本闡述:

-四經十二從:黃帝問“人有四經,十二從,何謂”,岐伯回答“四經應四時;十二從應十二月;十二月應十二脈”。即四經與四時相應,十二從與十二個月及十二經脈相對應。並且強調脈有陰陽,能知陽脈就能知陰脈,反之亦然。陽脈有五種,即春微弦、夏微鉤、長夏微緩、秋微毛、冬微石,五時各有五髒的陽脈,合為二十五種陽脈。

2.陰陽脈的特點及意義:

-真臟脈與胃氣脈:所謂陰脈,是指沒有胃氣的真臟脈,真臟脈出現是胃氣已經敗壞的象徵,敗象已現則必死。而陽脈是指有胃氣之脈。能辨別陽脈可知道病變所在,辨別真臟脈能知道死亡時期。三陽經脈的診察部位在結喉兩旁的人迎穴,三陰經脈的診察部位在手魚際之後的寸口,正常狀態下,人迎與寸口的脈象是一致的。

3.不同病症的陰陽表現:

-各經脈發病的癥狀:

-“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即胃腸有病可影響心脾,女子會月經不調甚至經閉,病久會發展為“風消”或“息賁”等絕症。

-“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腨(疒肙);其傳為索澤,其傳為(疒頹)疝”,太陽經發病多有寒熱癥狀,或下部癰腫、兩足痿弱逆冷、腿肚酸痛等,病久會皮膚乾燥或變為頹疝。

-“一陽發病,少氣,善咳,善泄;其傳為心掣,其傳為隔”,少陽經發病,生髮之氣減少,易咳嗽、泄瀉,病久會心虛掣痛、飲食不下。

-“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駭、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風厥”,陽明與厥陰發病,會出現驚駭、背痛、噯氣、呵欠等癥狀。

-“二陰一陽發病,善脹、心滿善氣”,少陰和少陽發病,會腹部作脹、心下滿悶、時欲嘆氣。

-“三陰三陽發病,為偏枯萎易,四肢不舉”,太陽和太陰發病,會出現半身不遂、肌肉萎縮、四肢無力等癥狀。

4.脈象的陰陽判斷及生死預測:

脈象特點與陰陽關係:脈搏鼓動於指下,來時有力、去時力衰,叫做鉤脈(陽);來勢輕虛而浮,叫做毛脈(陽之弱);有力而緊張如按琴瑟的弦,叫做弦脈;有力而必須重按、輕按不足,叫做石脈;脈象和緩、流通平順,叫做滑脈(陰陽相和)。

真臟脈的死期預測:診得無胃氣的真臟脈,如肝脈來如一線孤懸、弦急而硬,十八日死;心脈孤懸斷絕,九日死;肺脈孤懸斷絕,十二日死;腎脈孤懸斷絕,七日死;脾脈孤懸斷絕,四日死。

三陰三陽俱搏的情況:三陰(手太陰肺、足太陰脾)之脈俱搏,約二十天半夜死亡;二陰(手少陰心、足少陰腎)之脈俱搏,約十三天傍晚死亡;一陰(手厥陰心胞絡、足厥陰肝)之脈俱搏且鼓動過甚,三天死亡;三陰三陽之脈俱搏,心腹脹滿、大小便不通,則五日死;三陽(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之脈俱搏且患溫病,不過十日死。

三、《陰陽別論篇第七》的歷史背景資料如下:

(一)成書背景:

時代因素:《黃帝內經》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這是一個社會急劇變革、思想文化繁榮的時代。各國紛爭不斷,人們生活環境動蕩不安,疾病多發,這促使醫學的發展和對疾病認識的不斷深化。《陰陽別論篇第七》作為《黃帝內經》的一部分,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逐漸形成。當時的哲學思想,如陰陽五行學說、道家思想等對醫學理論的形成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陰陽學說被廣泛應用於解釋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為該篇中對脈象陰陽的論述提供了哲學基礎。

醫學傳承與發展:在《黃帝內經》成書之前,中國古代醫學已經經歷了長期的積累和傳承。從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對草藥的初步認識、簡單的醫療方法,到夏商周時期醫學理論的初步形成,再到春秋戰國時期,醫學知識不斷豐富和系統化。《陰陽別論篇第七》是對前人醫學經驗和理論的總結與升華,它吸收了前代醫學家的診療經驗和對人體生理病理的認識,同時結合當時的哲學思想和文化觀念,形成了獨特的醫學理論體系。

(二)文化背景:

陰陽五行學說的盛行: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春秋戰國時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應用。陰陽學說強調事物的對立統一和相互轉化,五行學說則將自然界的萬物歸結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並認為它們之間存在着相生相剋的關係。在《陰陽別論篇第七》中,陰陽的概念被應用於脈象的分類和分析,認為脈象的變化反映了人體陰陽的平衡與失調。例如,文中提到“陽加於陰,謂之汗”,就是對陰陽相互作用的一種醫學解釋。

道家思想的影響:道家思想主張“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強調順應自然、無為而治。這種思想對《黃帝內經》的醫學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陰陽別論篇第七》中也體現了道家的思想觀念。例如,強調人體的健康狀態是陰陽平衡、順應自然的結果,而疾病的發生則是陰陽失調、違背自然規律的表現。治療疾病時,要根據人體的陰陽狀況進行調整,恢復陰陽的平衡,這與道家的“無為而治”思想有一定的相通之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三)社會背景:

醫療實踐的需求: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蕩,人們的生活條件艱苦,疾病頻繁發生。為了滿足人們對醫療的需求,醫學家們不斷探索和總結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陰陽別論篇第七》中對脈象與疾病的關係的論述,是醫學家們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觀察和總結出來的。通過對脈象的分析,可以判斷疾病的陰陽屬性、病情的輕重以及預后的好壞,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學術交流的活躍: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學術思想的繁榮時期,各國之間的學術交流頻繁。醫學家們在不同地區行醫的過程中,相互交流經驗和理論,促進了醫學的發展。《陰陽別論篇第七》中的醫學理論可能是在不同地區的醫學經驗交流和融合的基礎上形成的,它反映了當時醫學家們對人體生理病理的共同認識和理解。

四、以下是用周易哲學從幾個方面深度解析《陰陽別論篇第七》的內容:

(一)陰陽對立與統一

在脈象中,陽性脈象與陰性脈象相互對立,但又共處於一個整體之中,體現了陰陽的對立與統一。它們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同維持着脈象的平衡與和諧。

(二)陰陽轉化

疾病的發展過程中,脈象的陰陽屬性可能會發生轉化。原本的陽性脈象可能會轉為陰性,或反之,這反映了陰陽之間的相互轉化,也提示着病情的變化和發展趨勢。

(三)陰陽平衡

健康的脈象體現了陰陽的平衡,而疾病則往往是陰陽失衡的表現。通過對脈象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陰陽平衡的狀態,從而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來恢復平衡。

(四)陰陽消長

脈象的變化反映了陰陽的消長過程。陰陽的盛衰變化在脈象中有所體現,醫者可以通過觀察脈象的變化來把握陰陽消長的節奏,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五)象數思維

周易哲學中的象數思維在脈象解析中也有應用。脈象的各種特徵可以被視為一種象,通過對這些象的解讀,運用數的規律來理解疾病的本質和預后。

五、用不同詞牌名來贊《陰陽別論篇第七》的內容:

《沁園春·陰陽別論》

脈象玄機,陰陽奧秘,古今傳揚。辨陰陽別論,精微深藏。洪大滑數,陽氣顯彰。細沉遲弱,陰氣潛藏。判病基,知凶吉,預預后展思量。岐黃術,展神奇力量,智慧光芒。

經典篇章如星,耀醫道、千秋永流芳。嘆陰陽變幻,平衡有方。乾坤朗朗,道義昭彰。醫海遨遊,勤研精思,傳承創新譜華章。展未來,護蒼生安康,共譜輝煌。

《水調歌頭·陰陽脈象》

陰陽脈象里,奧秘自無窮。辨明陰陽別論,玄機在其中。洪大滑數之象,陽氣旺盛昭然,細沉遲弱形。判病知預后,岐黃術精通。

思深遠,研精義,心持恆。傳承智慧,護佑蒼生展豪情。脈象如詩如畫,醫道博大精深,經典永傳頌。共期未來日,醫學更昌隆。

《卜算子·論陰陽》

陰陽辨分明,脈象玄機蘊。奧秘深藏醫理中,智慧光芒蘊。

洪大陽氣盛,細沉陰氣隱。判病預后見真章,岐黃術無盡。

詮釋:

《沁園春·陰陽別論》詮釋:這首詞描述了脈象中陰陽的奧秘被廣泛傳頌。在《陰陽別論篇第七》中,脈象的細微之處得以展現,陽性脈象如洪大、滑數彰顯了陽氣的旺盛,陰性脈象如細沉、遲弱則暗示了陰氣的潛藏。通過對脈象的分析,能夠判斷疾病的狀況、吉凶以及預后,體現了岐黃醫術的神奇與智慧光芒。同時,這一經典篇章如星辰般閃耀,在醫學之道上千古流芳。感嘆陰陽的變化,以及如何保持平衡。我們在醫學的海洋中探索,勤奮鑽研、深入思考,不斷傳承創新,為譜寫輝煌的篇章而努力。展望未來,共同期待能守護蒼生的安康,共創輝煌的醫學事業。

《水調歌頭·陰陽脈象》詮釋:在這首詞中,表達了陰陽脈象中蘊含著無盡的奧秘。通過對《陰陽別論篇第七》的研究,能清楚地理解其中的玄機。陽性脈象如洪大、滑數所代表的陽氣旺盛顯而易見,而陰性脈象如細沉、遲弱所呈現的陰氣則隱隱約約。通過脈象能準確判斷疾病和預后,展現了岐黃醫術的精湛之處。我們深入思考,鑽研其中的精深要義,持之以恆。傳承着這份智慧,為了保護蒼生而滿懷豪情。脈象如詩如畫,醫學之道深邃廣博,經典將永遠被傳頌。共同期待未來的日子裏,醫學能更加昌盛蓬勃。

《卜算子·論陰陽》詮釋:這首詞強調了能清楚分辨陰陽,脈象中隱藏着的玄機。在醫學理論中,這些奧秘被深深蘊藏。陽性脈象中洪大表示陽氣盛,陰性脈象中細沉則暗示陰氣隱藏。通過對脈象的分析判斷疾病和預后,充分展現了岐黃醫術的無窮魅力。通過對《陰陽別論篇第七》的探討,我們更能領略到醫學的神奇之處。

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深度解析皇帝內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深度解析皇帝內經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章 陰陽脈象蘊玄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