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明朝開國功臣
第十九子谷王朱橞,與蜀王、代王是同母兄弟,因封地宣府,古稱上谷,因此得號谷王。在靖難之役爆發后,他害怕燕王朱棣會攻打宣府,直接跑回了南京。然而在朱棣瀕臨南京城下時,谷王又果斷地背叛了建文帝,和李景隆一起打開金川門,迎接燕王入京。朱棣登基后將谷王改封至長沙,賞賜頗多。谷王也日漸驕縱起來,產生了疑心,恰逢蜀王的兒子離家出走來到谷王這裏,谷王放出風聲說這是失蹤的建文帝,結果被蜀王舉報到朱棣那裏,谷王被廢為庶人在囚禁中去世。
第二十子韓王朱松,原定封地是遼東開元,他和兄弟遼王、沈王一樣,都是朱元璋為了經營遼東而分封的藩王。然而在朱棣時期,藩王政策發生了變化,朱松一直沒有去就藩,27歲時在南京去世。
第二十一子沈王朱模,生母趙貴妃,原定封地瀋陽,后改封至山西潞州,52歲去世。
第二十二子安王朱楹,生母不詳,娶徐氏。大將軍徐達之女,與燕王朱棣是連襟兄弟。正因為這層關係,在朱棣兵臨南京城下時,建文帝特意派安王和李景隆前去議和。朱棣登基之後,安王奉詔前去平涼就藩,然而經過三年就在平涼去世,年僅35歲。
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生母李嫻妃,封地南陽,1415年去世,年僅30歲。
第二十四子郢王朱棟,生母劉貴妃,封地安陸,27歲時去世,正妃郭氏殉葬。
第二十五子伊王朱?,生母葛麗妃,封地洛陽,他生性頑劣,時常用刀劍、彈弓襲擊百姓,引得民怨沸騰。在朱棣去世后,朝廷官員建議廢除伊王王位,而朱棣僅下旨賜了惡謚,其子孫繼續承襲王位。
第二十六子朱楠,生母葛麗妃,出生不久后便夭折。
朱元璋諸子之中,才高八斗者有之,飛揚跋扈、作惡多端者也為數不少。朱元璋雖然多次下旨訓誡,卻因沒有實質性懲罰而不了了之,終明一世宗室王爺作惡,成為困擾明朝地方治理的一大頑疾。
【一口氣看懂明朝的開國功臣#歷史#朱元璋#朱棣#明朝】
開國功臣通常是一個讓人羨慕的群體,他們以從龍之功換來世代榮華。然而,明朝的開國功臣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危險職業。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株連九族。那麼,朱元璋為何要屠殺功臣?真的只是為子孫掃平障礙嗎?那些為大明朝出生入死的將領們,他們的結局又有着怎樣的不同呢?讓我們一起盤點明朝的開國功臣。
一、徐達魏國公徐達,字天德,安徽鳳陽人,與朱元璋是同鄉,祖上三代都是農民。朱元璋回鄉募兵時,徐達應徵入伍。因武藝高強、精通兵法,成為了朱元璋最信任的得力幹將。
1367年,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左相國,封信國公,並派他和常遇春率領25萬大軍北伐中原。次年8月,紅軍攻克大都,元順帝逃亡,北元滅亡。朱元璋大封開國功臣時,將徐達封為太傅、魏國公,位列開國功臣第二。
徐達主持了數次北伐,驅逐蒙元殘餘勢力,並長期駐守北平。后因病重在南京家中去世,享年54歲。由於其長女嫁給了明成祖朱棣,自永樂以後,徐達被明朝官方視作開國的功臣,徐達的子孫也分出定國公與衛國公兩大世系,世襲罔替,直至明朝滅亡。
二、李善長韓國公李善長,字百室,安徽定遠人,早年經歷不詳,比朱元璋年長14歲。在朱元璋攻取滁州的路上相遇,兩人一見如故。李善長用漢高祖劉邦的事迹鼓勵朱元璋,日後一定能成就大業。朱元璋大喜,將李善長收入麾下,負責後勤和文書工作。
朱元璋將徐達視為韓信,將李善長視為蕭何。然而,徐達一生謹言慎行,最後得以善終,而李善長的下場要凄慘得多。1367年,朱元璋拜李善長為右相國,封宣國公。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封開國功臣,李善長名列第一,封太師、韓國公、中書省左丞相。
然而,李善長性格狹隘,妒賢嫉能,再加上他一直是淮西功臣集團的領頭人物,使得朱元璋對他十分猜忌。李善長也察覺到這一點,於是就主動辭去相位,並推舉親信胡惟庸為相。1380年,朱元璋發動胡惟庸案,廢除了實行千年的宰相制度。
當時有人建議朱元璋追究李善長的責任,但朱元璋故作大方地表示不會追究李善長。10年後,朱元璋再次下旨追查胡惟庸案,李善長和一眾淮西功臣被列入監禁,77歲的李善長被處死,全家70餘口皆被誅殺。
三、常遇春鄂國公常遇春,安徽定遠人,與徐達合稱“徐常”。元末天下大亂,常遇春在土匪劉聚手下為盜,後來帶了十幾個兄弟投靠了朱元璋。當時朱元璋麾下已經猛將如雲,常遇春並沒有得到重用。
在采石之戰中,常遇春作戰勇猛,一馬當先,率先攻克了采石磯。由此展露鋒芒,成為朱元璋軍中僅次於徐達的大將。常遇春曾說過,自己只要有10萬兵馬就可以縱橫天下,因此得了一個外號“常十萬”。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1367年,朱元璋封常遇春為鄂國公,並派他和徐達率25萬大軍北伐中原。然而,在北伐勝利以後,常遇春突然暴死,年僅40歲。朱元璋非常傷心,將其追封為開平王,其子常茂繼承了常遇春的嫡系部隊。
四、李文忠曹國公李文忠,私生子原名李保保,是朱元璋的親外甥。在母親病逝后,父親李貞帶着他前去滁州投奔舅舅朱元璋。
朱元璋見到家人前來十分高興,當即就把外甥收為義子,改名為李文忠,帶在身邊悉心培養。李文忠能征善戰,而且還喜歡讀書,對帳下的文人幕僚頗為信任。
1380年,朱元璋發動胡惟庸案,牽連無數。李文忠也不知因何原因也被朱元璋冷落,收了兵權,在4年後病逝,其子李景隆繼承爵位。
五、馮勝宋國公馮勝,原名馮國勝,安徽定遠人。兄長馮國用一起投軍,在馮國用去世后,馮勝繼承了兄長的官職部曲。
朱元璋大封開國功臣時將他封為宋國公。馮勝性格驕縱,飛揚跋扈,與女婿鄭國公常茂的關係也很差。在馮勝出征遼東時,常茂闖出了大禍,馮勝找朱元璋告狀,沒想到常茂也不甘示弱地揭發了馮勝的黑歷史。
兩人互相攻擊,最終朱元璋下旨將常茂流放,並收回馮勝的兵權。1395年,馮勝被朱元璋賜死。
六、鄧愈衛國公鄧愈,原名鄧友德,安徽泗縣人,天生魁梧,勇猛過人,少年時就隨父兄起兵抗元。在父兄相繼去世后,他率眾投靠朱元璋。在明軍北伐時遠征甘肅,招撫吐蕃、烏斯藏諸部。
在朱元璋大封開國功臣時受封為衛國公,名列開國功臣第六。1378年病逝,享年41歲。
七、湯和信國公湯和,字鼎臣,是朱元璋童年時的小夥伴。在27歲那一年加入了郭子興的義軍,官至千戶。在郭子興死後,湯和率部歸附於朱元璋,自1357年開始鎮守常州,抵禦張士誠的多次進攻。
明朝開國以後,朱元璋大封開國功臣,湯和受封為中山侯,位列侯爵第一。在滅寧夏之戰時,湯和作為主帥遲遲推進不前,讓朱元璋非常惱火。
1378年,朱元璋晉封湯和為信國公。湯和的軍事才能在明初的一眾猛將中遠稱不上傑出,但是他性格謹慎,為人沉穩,主動交出兵權,回鳳陽養老,晚年對朝政一言不發,最終於1395年去世,享年70歲。
八、傅友德潁國公傅友德,淮北人。這位仁兄可是明朝開國名將中一等一的猛將,作戰極其驍勇,身中數箭都不退縮。
然而,如此猛將在投奔朱元璋之前卻一直默默無聞。他先是在明玉珍麾下為將,后又投奔陳友諒,換了三個老闆都不受重用,直到1361年投奔朱元璋以後才得到重用。
在討伐蜀夏之戰中,傅友德率先攻克了成都。在回師后,朱元璋盛讚傅友德功當第一。1384年,朱元璋晉封傅友德為潁國公。10年後,傅友德被刺死。
九、沐英西平侯沐英,字本應,安徽定遠人,原名不詳。8歲時被朱元璋收為義子,交由馬皇后悉心撫養。
在明朝平定雲南之後,沐英奉命留守雲南,從此沐氏子孫世代為明朝鎮守西南,直至明朝滅亡。
十、劉基誠意伯劉基,字伯溫,浙江青田人,原是元朝官員,見元朝統治腐敗而主動辭官歸隱,后被李善長推薦加入到朱元璋麾下。
明初一眾淮西功臣中,劉基的存在頗為特殊。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能看天象,預測禍福凶吉,曾多次在關鍵時刻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幫助朱元璋化險為夷,取得勝利。1375年劉基突然去世,據說是被胡惟庸所害。在劉基死後,民間流傳着“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之說。
若是按照正式的話,李善長才是朱元璋的諸葛亮,只是因為李善長的結局太過凄慘,而劉伯溫才被捧上神壇。
十一、藍玉涼國公藍玉,安徽定遠人,是常遇春的妻弟。因此,藍玉投軍后一直跟隨常遇春南征北戰。常遇春去世后,藍玉繼承了姐夫的嫡系部隊,並因平定西南有功而受封為永昌侯。
在北伐中,藍玉在捕魚兒海取得大勝,消滅了北元小朝廷,俘獲宗室100餘人,居民百姓7萬以及牲畜無數。然而,藍玉得意忘形,調戲了北元王妃,這讓朱元璋非常惱火。
在論功行賞時,朱元璋將封號梁國公改為了涼國公。
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為了給皇太孫鋪路,朱元璋在次年發動藍玉案,上萬人牽連其中。
藍玉被朱元璋處以剝皮實草的極刑,眾多功臣被指控為藍玉亂黨,就連藍玉麾下的眾多中低層軍官也不能倖免,其家人或死或流放,永世不得翻身。
後世對朱元璋屠殺功臣的行為非議頗多,但這些功臣也並非全然無辜。他們之中有很多人囂張跋扈,胡作非為,有的貪污納賄,有的節律百姓,也有很多功臣仗着自己位高權重,包庇家人,強佔民田,欺壓百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然而,朱元璋清洗功臣的根本原因還是為了穩固明朝的統治,並不是為民除害。況且在清洗過程中,很多中低層官吏和平民百姓都遭到了池魚之殃。那麼,小夥伴們覺得朱元璋屠殺功臣是對還是錯呢?
——“基本都是去死有道,當然也屬於是可殺可不殺的那種,最後還是殺了。”
——“基本沒有值得憐憫的人,這些功臣確實該殺,你看人家湯和為什麼能善終,因為人家真不整欺男霸女,強壓百姓那種事。”
【一口氣看懂,大明朝的高光時刻——五龍同朝。#明朝#歷史】
聽說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硬氣的王朝,天子守國門不和親,不稱臣,不納貢的區別更是缺德無數只,可惜開局太過強盛,五龍同朝更是耗盡了大明的氣運。
那麼什麼是五龍同朝?五龍同朝一說真的可靠嗎?這五龍對明朝又有着什麼樣的影響呢?
本期視頻就讓我們重回明朝那段巔峰時刻。
在古代皇帝又被稱作真龍天子,所謂武龍就是同時存在5位皇帝或是以後會成為皇帝的人。在明朝一度也出現過這樣的五帝同堂的時候,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這是明朝繁榮最巔峰的時代。
那麼這5位皇帝究竟為明朝做出了哪些貢獻呢?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草根出身,白手起家,在元末農民起義中憑藉著自己的智慧與眼光聚攏名將梁辰,掃平群雄,北伐中原,完成了全國的統一,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的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完成自南向北統一的皇帝。
朱元璋登基以後,在元末戰亂的一片狼藉下重整山河,恢復生產,休養生息,加強中央集權,經過數次北伐,相繼消滅了北方的盟員殘餘勢力。也消滅了南方的各支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但朱元璋晚年大開殺戒,對淮西功臣進行了極為血腥的清洗,其目的在於穩固朱家的天下。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在朱元璋死後,明朝仍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內戰之中。
而這場內戰的主角之一就是建文帝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