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陞官
第二日宿醉醒來,頭痛難忍,惜寧敲着腦袋嘟囔:
“肯定是這時代的酒不對勁,怎麼這麼上腦啊……“
這一日也沒去爬山,也沒去跑馬,幾人窩在暖哄哄的被窩裏,逗落杏兒子大牛玩。
大牛周歲的時候,惜寧去了江南,讓宋嬤嬤送了銀項圈與銀手鐲來。
這回又給帶了好些江南的新奇玩具,大牛雖然剛會走路,還不太會說話,倒是霸道的很.
看見這些新奇好東西,便嗯嗯嗯地使勁,往自家身下扒拉。
紅姑故意逗他,與他搶,小小子手勁還挺大,用力拽着不撒手,腮幫子一鼓一鼓地使勁,把眾人逗得樂不可支。
如此又歇了一夜,幾人再不敢放縱喝酒,到第三日,才算緩過勁來,去山上庄下,四處轉了轉。
這義莊創立前後不過兩年,如今碩果累累。
“山裡核桃山楂大棗還有銀杏果,如今正是收穫的時候,奴婢正想着等收拾好了,往城裏送去,還有水庫里的蓮子蓮藕收了不少,都藏在地窖里,姑娘吃到過年也是新鮮的。”
落杏絮絮叨叨的,她妹妹落英扯了扯袖子,低聲提示道:
“現在得叫夫人了……”
“對對對,瞧我這嘴,一時就飄了,咱們夫人如今也是聖上親封的貴人呢!”
紅姑在一旁逗着大牛,給他剝蓮子米吃,小傢伙剛學會走路,虎頭虎腦的,甚是可愛。
這時嘴巴里嚼着,看看惜寧,又看看他娘,突然兩手拱起來作揖,口中念念有詞道:“夫人,貴人,貴人,夫人!“
眾人一愣,都哈哈大笑起來。
想來是落杏平日裏老教他,見着惜寧要行禮,他還沒學會叫爹娘呢,倒是學會叫夫人了!
跟着惜寧下江南的十位壯士,簡壯士留在漕幫做了大當家的。
宋壯士和其他五位去了軍營,剩下三位選擇回義莊,守着老婆孩子熱炕頭,過安生喜樂日子。
惜寧交代宋大壯,一人賞銀一百兩,安排做護衛領隊。
第四日回城,落杏準備了幾大車的土產與禮品,滿滿當當。
回了京城,惜寧把寧雨蘭安排到紫藤園去住着。
“你既然已經決定離開,在住在府里,沒得受那拘束,紫藤園如今是我名下產業,左右空在那也是荒廢着,還不如你去住着,好歹有些人氣,也算幫我守着那園子,不讓它破敗了去。“
寧雨蘭心知惜寧是故意這麼說,好讓自己安心,滿懷感激只說不出口,這般深情厚誼,她但凡多一句陳詞濫調的感謝,都是辜負玷污了這份情意。
便什麼也不說,只伸手拉了惜寧,兩人依偎在一起,一時彼此倒有了種相依為命的感覺。
惜寧沒讓她自個兒回去,只讓小九子領着春明等人,去十四爺府上拜見了福晉。
將寧雨蘭的各種物件兒都裝箱收拾了,搬去紫藤園不提。
過得三五日,十四爺回府,一身風塵,被惜寧攆着進了浴室,足足泡了三遍水,才讓他進內室。
兩人用了晚膳,纏綿一番,便相擁着躺在軟榻上閑聊。
“這幾日可還適應?府里來送禮遞拜帖的多吧?
”十四握着惜寧的手,輕輕撫摸着問道。
確實不少,厚厚得幾匣子,惜寧都顧不上翻看。
有皇上親封,加上德妃的厚賞,京中官員命婦,不少送了禮來,下拜帖要親自來拜訪,或邀請惜寧過府做客的。
惜寧還沒來得及回應,正想與十四爺討個主意。
“雖說皇上給了我個四品誥命的身份,可也不好太招搖,爺知道我的,對夫人們的交際應酬並不熱衷,只想踏踏實實,自自在在地做些事情。
可這些命婦們好意送禮,交際又不能怠慢了,我想着便趁光大好,辦個秋日宴。
把平日裏有來往的,近日送了禮下了拜帖的,都請來聚一聚,算是回禮,您看可好?”
讓她一家一家地去回訪,惜寧還真沒那精氣神。
十四爺伸手撫了撫她額頭鬢髮,又抱着她將身子往懷裏湊近了些,才低聲道:
“你想怎樣都行,爺只要你快活適意便好。”
惜寧心裏暖暖地,仰頭親了爺一口,嘆了口氣柔聲道:
“爺別對我這麼好,溫柔鄉,英雄冢,老是這樣,我會喪失了志氣的。”
十四爺輕笑,低頭在她脖子上輕輕嘬出一朵梅花來,嘟囔着說:
“你若做英雄,讓爺何處安身?”
說著便翻身將惜寧攬入身下。
……
一夜無話,第二日惜寧便開始整理這些時日收到的賀禮與拜帖。
第一次做女主人設宴,惜寧自然萬般用心,宋嬤嬤等人自然不敢怠慢。
一眾人前後忙了十餘日,總算順順噹噹地,讓自家姑娘在京城權貴命婦交際圈露了回臉。
對惜寧來說,這種宴會並不太放在心上,不過是在京城命婦夫人間正式地露個臉罷了。
此後她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出門,在自家商鋪里遇到各府貴婦們,再不用退避后室,可以正大光明地出面,打個招呼了。
倒是達康那邊傳來個消息,說是他這回下江南,擒拿齊秦等人有功,十四爺讓他在龍騎營做了把總。
也算正兒八經的正七品武將了。
同樣得升把總的自然還有宋壯士,惜寧聞聽此事,自然歡喜,特意回了趟吳家。
吳氏喜得合不攏嘴,慶蘭更是歡喜,兩人簇擁着惜寧,好似她是得勝回朝得將軍一般,不知該怎麼奉承侍候才好。
倒把惜寧弄得不自在,呵呵兩聲道:
“這事原與我沒多大關係,是達康勇猛,立了功勞,才能得此殊榮。“
吳氏與慶蘭只傻樂,她們當然知道,若不是惜寧,達康哪有那機會上十四爺跟前露臉去?
如此一時吳家設宴,一時宋壯士前來送禮表示謝意,一時四爺和十三爺府上年氏與烏蘇氏請惜寧去做客。
其他命婦可以不應酬,這兩位惜寧卻是不敢怠慢得,自然要去。
這般忙碌着,很快便又到了頒金節,吳二舅幾人也趕在河面上凍之前,從江南滿載而歸。